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6-07 2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斑羚飞渡》读后感的8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赞美斑羚的勇敢、感慨生命的脆弱,还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2. 突出亮点:在作文中,要突出《斑羚飞渡》这本书中的亮点,如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
3. 结合自身: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思想感悟相结合,使作文更具个性和感染力。
4.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斑羚飞渡》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正文部分分几个段落,分别阐述不同方面的感受和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5. 语言表达:运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同时,注意保持语言的流畅和通顺。
6. 逻辑严密:在论述观点时,要条理清晰,论证充分,避免出现逻辑混乱或自相矛盾的情况。
7. 避免抄袭:在作文中,要尊重原著,不得抄袭他人的观点和论述。如有引用,务必注明出处。
8. 适当引用:在作文中,可以适当引用原著中的精彩语句,以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9. 深入挖掘:在
读《斑羚飞渡》的启示:
无论任何时候,都千万别高估了人性!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亲人未必会对你不离不弃,而仇者也未必就会希望你死得更快。
故事来原处。
结果也许会完全出乎你的预料。
①最不靠谱的老公,连宝贝女儿的周全都无从守护。
面对中型肉食兽——猞猁的攻击时,公羊古莱尔原本是完全有能力保护好女儿珊瑚的安全的。
可是母亲茜露儿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古莱尔没胆量转身,也没勇气护珊瑚一起逃命。它甚至不敢扭头望猞猁一眼,就蹿跳起来,没命地朝山谷外奔逃。钻在古莱尔腹底下的珊瑚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孤零零地暴露在猞猁的爪牙下。
猞猁朝前一跃,像张银灰色的网,把可怜的珊瑚罩得严严实实。
等它茜露儿赶到那儿,珊瑚已停止了挣扎。
猞猁叼起珊瑚,攀上石岩,很快消失在沟壑纵横的山崖上。
自己辛辛苦苦哺养了两个多月的心爱的小羊羔刚才还活蹦乱跳地在自己面前撒娇,一转眼的工夫便成了猞猁果腹的食物。茜露儿的心要碎了,卧在草丛中伤心的流着泪。
②最没有感恩之心的儿子,关键时刻却可以置母亲的生死于不顾。
面对紧追不舍的黄母狠和黑公狼,茜露儿慌不择路,一头钻进了鹭鸶谷。
顾名思义,鹭鸶谷就是一条又细又窄,进口处还好些,容得下两头羊并肩而行。越走越窄,出口处有一段十来米长的隘口刚刚能容得下一头羊通过。
儿子沦戛紧路在它身后。
沦戛加快了速度,和茜露儿首尾相连。
当茜露儿意识到狭窄的隘口无法让它和沦戛同时通过时,它首先想到的绝妙主意是:趁沦戛不注意时,自己想方设法地往岩壁上一靠,趁机收敛脚步并闪出路来,让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沦戛跑到它的前面去。
把唯一的活路留给了儿子沦戛。自己反正是要死的,无论怎么死都一样,只不过延长一些死亡的痛苦罢了。
可是真实的情形却是这样的:茜露儿正准备往岩壁上靠,突然,身体右侧被什么东西猛烈挤撞了一下,它没有防备,失去平衡,一个趔趄跌倒在岩壁上,肋骨几乎要被撞断了,痛得它靠在岩壁上无法动弹。它以为是黄母狼追上它并扑撞它了,可定睛一看,两只狼还在好几步远的后头呢。
沦戛呼的一声擦着它的身体蹿到前头去了。
是沦戛挤歪撞倒了它!
是沦戛为了先它钻出可以逃出的隘口,把它挤歪撞倒了!
茜露儿以为自己在做噩梦,可是事实是无情的,它看见沦戛壮硕的身体钻出了隘口,头也不回地奔进了神羊峰。
而反观另一边的一对有趣组合:黑球(狼,羊的天敌)和茜露儿(一只被迫喂养了黑狼几个月羊奶的母羊)之间,却能一次又一次地体现出了让人始料未及的异常举动来。
①年幼的黑球第一次奋不顾身地挽救了奶羊的性命。
在面对最最凶残狠毒的豺的攻击时,黑球尚且年幼,却能为了保护奶娘(茜露儿),与豺展开了殊死搏斗,毫不畏惧地与豺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厮杀。
年幼的黑球倔强地与豺进行对峙!
黑球最终伤痕累累,肩胛处还被豺牙咬掉了一大块皮,露出白生生的肉,一条腿也微微有点瘸了。
可是结果是好的。
豺最终被迫摔下了万丈深渊,深渊下传来了一声绵长凄厉的豺嚎。
②成年的黑球感恩旧情,放弃了到口的美食,留住了奶羊的性命!
几年以后,当茜露儿和黑球再次相遇时,它们已经变成了公然的敌对关系。一边是身体壮硕、凶猛狠毒、饥肠辘辘的公狼和狠妻,一边是温顺驯良、肥嫩可口的母羊。
可是就在那一瞬间,公狼嗅出了母羊那熟悉的味道,那不就是它朝思暮想的奶羊吗?
公狼犹豫了,后退了,为了曾经的那一份哺育之情,它选择了放弃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美食。
狼毒不食母!
黑球缓缓地扭转了身体,把蓬松的狼尾缠绕在茜露儿的羊脖上。也许这是狼的一种告别仪式吧,茜露儿想。
黑球想尽了一切办法,采取了一切措施与狼妻进行沟通,竭尽全力地阻止了狼妻想要捕食母羊的行为。
随之,黑球面朝着茜露儿,一步一步朝山谷外退去,退出很远很远了,这才倏地转身,追赶自己的狼妻去了。
两种不同关系的动物:前一种是有着血缘关系的至亲,而后一种却是天然的公敌关系。可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它们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这样的事实真相不得不令人深思。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亲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人性……
认真思考人性的真谛!
作为至高无上的人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我们是否该有所改变呢?
闫存林学校语文学科主任,高三语文教研组长。“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中国教师教育家成长工程”首批入选教师。主编《成功复习计划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新课程学习用书》等。
曹书德语文特级教师,高一语文教研组长,学校“高中现代文阅读”课程负责人。海淀区师德之星。主编《古代诗文阅读》、《高中语文学本》等。
雷其坤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年制高一语文教研组长。著有《中学作文高效教学》、《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等。
对于有些人来说,暑期大把的时间就像饱含了水的海绵充实而又柔软。不去好好读书,大有暴殄天物之嫌。然而读书之事虽是老生常谈,但时代不一样,阅读的环境不一样,想法也会有些不同,所以谈谈还是很有必要的。炎炎夏日,冷气开放,清茶一杯,气定神闲,北京十一学校三位语文教师——闫存林、曹书德、雷其坤关于暑期读书如是说。
暑期:不可错过的读书时间
闫存林:又到暑假,大约除了行万里路之外,便是读万卷书了。人生匆忙,但若没有纯粹的读书生活,匆忙中便很难找到意义,何况对于求学之人与传道之人呢!但是我们总是抱怨没有时间,于是“时间去哪儿了”成了全国人民都在追问的哲学命题。作为教师,细数我们的工作,每天需要备课、上课,上完课还要批改作业,与学生谈话等等,于是一天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等到拿起一本书时,疲惫往往伴随而来。再说学生,学生的天职就是读书,为人一生,毫无功利且赋予你时间阅读的大约就是学生时代了,然而现实也不容乐观,今天的学生课业繁重,没时间读书,成为不争的事实。幸好我们有暑假,希望这是一段平静的、毫无烦扰的读书时间。
曹书德:暑假读书正当时。读书需要相对清闲的时间和清静的空间,而暑假是一年之中最长的假期,又可以寻得更多独处的时机,在这么一个“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时段,捧起一本书来沉浸其中,燥热也会变为清凉,喧嚣自会化为沉静,岂不是可以驱热解渴、怡情养性?有同学可能会说:“我有那么多作业要做,哪儿有闲暇读书啊?”这事儿应该倒过来想,读书应该是最最重要的“作业”,假期应该把读书放在首要地位,开出一个书单,置于所有作业之前。如果因为读了许多书籍,有那么几张篇子没做,那也是非常值得的。整个暑假里,如果只是做了一些题而没能读书,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雷其坤: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情感、能力的发展都有一个关键时期,错过这个关键期,往往很难弥补。“狼孩”的例子就说明了问题。有些文学名著,特别适合青春年少的时候阅读。歌德曾写过:“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我上中学的时候读《红楼梦》,真是有些痴迷,见“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木石前缘心有灵犀却最终好梦破碎,往往情不自禁地怅惘、叹息以至于流泪。现在去读,也许有新的感悟,但不再有那样强烈的心灵悸动了。一些细腻的、纯洁的情感体验,对一个人的情感发育十分重要,错过了,也许就永远错过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及时阅读一些合适的作品,是为了避免成为另一种“狼孩”。因此,千万不要这样想:等我以后有时间了再读,再多读一些来弥补。现在就读当下适宜阅读的书吧。
闫存林:有了时间却不去读书的人,除了真的不爱读书之外,实际上很多人是不会利用时间。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是乔布斯而延长,也不会因为你是无名小卒而缩短。所以既然有了暑假这样一个幸福的闲暇时段,就不要因为你的随意、懒惰而残杀了时间。那么如何保证时间的有效利用呢?我觉得首先要制订一个计划,简而言之,就是你先根据假期的时间确定要读几本书,然后就一定要完成。比如说,这个假期我要读5本书,大约每本书30万字,一个星期一本,必须完成。其次,在书的扉页上可以标明你开始读书的时间,读完之后,再标上读完的时间,这样你便会有一种成就感。时间的浪费往往是没有计划性造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近期的目标引导你,时间就会无声无息地流走。
曹书德:旅行与读书如影随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些说法都将旅行和读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暑假时间充裕,特别是毕业年级的同学,又没有作业的负担,更是会安排一些时间去旅行。“带着书去旅行”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带着介绍旅游目的地的风景名胜、文化传统的书籍,先看书再看景点,一定会看得很深很远;或者先看景点再看书,你就会时不时地觉得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看风景时没怎么弄明白的东西一下子就清楚了。二是带着幽默小品、诗歌散文之类能让人笑、让人回味的集子,既能解除旅途的疲乏,又能增添一丝快乐和浪漫。带着书去旅行,爽!
雷其坤:“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要有静下心来读书的愿望,心远地自偏。当然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整个暑假要有大致的规划,每天的时间,也要有大体的安排。早上,可以朗读一些精美的诗文,争取熟读成诵。白天或晚上相对完整的较长时间段,可以读篇幅比较长的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文本;吃饭前后、锻炼前后的零碎时间,则可以读一些篇幅短小的精粹文本。“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些妙言佳句,出自清人涨潮《幽梦影》。利用零碎时间,品味一则两则,韵味深远绵长。
曹书德:读什么书好呢?第一,跟着兴趣走。大多数中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明显的阅读倾向,往往是看身边同学读什么书,自己就去读什么书,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阅读兴趣,那当然好;如果一味地跟着别人凑热闹,只是为了与同学有共同的谈资而浏览了几本书,这样读书是很难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的。有人爱好看球赛,有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请问你读过关于这支球队和明星的书籍吗?读了有关书籍再去看球赛和崇拜的明星,你的视角和看法与先前比肯定有巨大变化。之后你就可能继续阅读有关这个体育项目的书籍以及更多体育明星的传记,这样你的阅读兴趣就大体形成了。有同学特别爱好物理和化学,那么,你读过几本介绍物理和化学研究历史的书籍?读过几本有关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的书籍?如果你围绕物理和化学学科选择书籍阅读,那也算是找到了自身爱好的精神家园。第二,为增进自己的文化素养进行分类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文学、科学、传记、心理、经济、体育这几个领域的书是不可或缺的。读历史,我主张首先读读最近的历史,比如有关中国30多年来改革历程的,关于“文革”的、关于现代史的。读文学,一定要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雅俗均可,读读武侠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读传记,最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方面的人物传记。
雷其坤:既要阅读“有用书”,又要阅读“无用书”。所谓有用书,就是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或者学业有关的书,以及科学方面的书。所谓无用书,就是看似没有实际功用的书,如诗歌、小说、戏剧等。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辞的时候曾提到,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在于它没有用处。巴金说,人不能单靠吃米活着,文学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看似无用实有大用,可以说是无用而无所不用。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只读“有用”的书。既要阅读“有字书”,又要阅读“无字书”。我国历史学家张舜徽说,天地间有两种书,一是有字书,二是无字书。有字书,即白纸黑字的书本;无字书,便是万事万物之理,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许多实际知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要用心阅读“活的书”,他认为自然万物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书。外国也十分重视阅读无字书,卢梭说“社会就是书”,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阅读世界这部大书”。宏大、深邃的“无字书”,需要我们去用心阅读,深入思考。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例如,读史铁生《我与地坛》,如果自己也到地坛去亲身感受一下,对文本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地坛会有更深切的感悟。
怎么读:方法不拘一格
闫存林:作为老师,我觉得不要提出太多的要求给学生,比如写读后感、写评论等等。如果想给学生一个充实的阅读假期,那么就不要附加太多的任务。阅读应该是一种无功利性的行为,虽然它可能会产生功利性的结果。西方现在倡导公园阅读也好,裸体阅读也罢,都是在将阅读还原为一种纯粹的心灵交流。所以,在阅读中,你可以缓缓阅读,纸张上不留任何痕迹;当然你也可以像古人一样在拍案处批注勾画。你可以用一个漂亮的书签标注你阅读的位置,你也可以折角表示你今天阅读至此。遇到好的段落你可以大声朗读,无聊处也可一目十行。选择你喜欢的阅读方式,重要的是你读起来。当然,不一定都是纸质书籍,你也可以捧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用手指轻点画面,偶尔在手机上阅读也未尝不可,选择一个好的阅读软件,下载你需要的书籍,等车时便可阅读。
曹书德:读书读书,应该是口诵心惟。可是,学生在学校里,要么是跟着班上的所有同学一齐朗读,要么是一个人朗读给大家听,难得有机会一个人吟诵美文华章。放暑假了,一个人放声诵读的时机终于降临了。你可以选择清凉的早晨,找一处公园或者水边,边走边吟,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你也可以选择太阳西沉的傍晚,带着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诗词,一边高声诵读、一边进入意境。这样的朗读机会,要不是暑假,去哪儿寻得着啊?暑假有这么长的时间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所以你可以先读原著,读完原著看改编的话剧,看了话剧再去看电影,看完了电影说不定还可以看到电视连续剧。这样研究同一部著作改编为话剧、电影、电视连续剧之后的人物描述、情节处理,不但可以识别不同艺术门类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可以增进自己比较鉴赏作品的能力。比如读了《白鹿原》的小说,可以看看同名话剧、电影,对比分析各自的特点。有时间还可以到书店去“游览”一番,在书城中接受书香的熏陶,开阔视野,碰上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家再细细地读。也可以到图书馆去,在静谧、雅致的环境中,尽情享受随便取、随意看的乐趣。
雷其坤:读自己基本上都懂的书没有多大意义,读自己基本上不懂的书也没有多大意义,最好选这样的书来读:大部分能懂,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要经过思考、查阅有关资料才能弄懂。读这样的书才是最有意义的。有时候,碰上很难懂的问题,一时间解决不了,也没有关系,“未晓不妨权放过”(陆九渊《读书》),继续读下去,有一天也许就豁然开朗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其二)说的就是这种情形。阅读经典是必要的,但可用平常心坦然面对经典,不迷信书本,有批判精神,能独立思考,避免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另一个源泉。阅读经典、名著,受到古圣先贤、人类精英思想的启迪,有所感悟,激发起灵感了,就写下来,自己的思想便会越来越深刻;阅读佳作、妙文,对巧妙的表达技巧、精美的语言修辞感兴趣,也可模仿着去写一写,自己的写作也就会越来越有灵气。
家长、教师推荐给孩子的书
1.《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人:@看见,@无所谓,@路回首于心,@香水百合mm,@棒棒老师,@孙,@上官小仙王菲菲,@付育,@古楼人家
推荐理由:梦想中的巴学园。
作者:(日)黑柳彻子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7岁的小豆豆在大人眼里肯定算不上个好孩子,她刚上小学一年级便被学校强制退了学。好在“玩劣”的她被一个在外人看来非常“怪”的学校收留了。这个怪怪的校长,极其注重对孩子个性的培养,并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空间。于是小豆豆们获得了真正的来自于心灵的感动。
2.《哈利·波特》系列
推荐人:@贝妈,@Susanna,@万里雪飘
推荐理由:情节引人入胜,内容关乎友谊、勇气、智慧。
作者:(美)J·K·罗琳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哈利·波特》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场景,描写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在校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
3.《杜利特医生》系列
推荐人:@潘洁
推荐理由:孩子看了三遍,爱不释手。
作者:(美)休·洛夫廷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播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美国作家休·洛夫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前线给孩子写故事信,还画上滑稽的插图。1919年他负伤回家后,把那些信改成了童话书,结果一炮打响,并获得美国著名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原著共十二本,再版十几次,杜利特医生也成了大名鼎鼎的童话人物,全世界的孩子都喜爱他。
4.《草房子》
推荐人:@群敬
推荐理由:深情,隽永。
作者:曹文轩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内容简介:《草房子》描写了令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六年中,大人之间扑朔迷离且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既清晰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5.《我的妈妈是精灵》
推荐人:@海阔天空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能让孩子和大人都为之落泪的作品。
作者:陈丹燕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内容简介:《我的妈妈是精灵》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偶然间发现她的妈妈是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精灵。故事以小女孩的口吻讲述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情世故。她想帮助爸爸妈妈不离婚但最终没有成功,做精灵的母亲还是飞入了属于她的地方。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做学生的艰辛,适应社会的不易与无奈。
6.《汤姆叔叔的小屋》
推荐人:@棒棒老师,@王小溪
推荐理由:书中对人物性格、样貌及所处环境描写得细致生动,使读者身临其境。
作者:(美)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汤姆叔叔、乔治夫妇等黑奴曲折经历的描述,揭发和控诉了黑暗的奴隶制度,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背景下,不失为引发、推动废奴运动的惊世之作。这部享有盛誉的世界文学名著,今天读来依然促人深思、催人泪下。
7.《斑羚飞渡》
推荐人:@刘红丽,@一如既往
推荐理由: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大人读。
作者:沈石溪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内容简介:《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过的人感到震撼,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8.《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推荐人:@我飞
推荐理由:激发孩子保护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作者:(加拿大)西顿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西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社会正义问题上,他比大多数同时代作家进步得多。例如,他曾经极为担忧一些传教士的善意之举和安置印第安人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上学的做法会摧毁印第安人的文化和自尊。西顿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表现出了这种关切,后来的事实恰巧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征集)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