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1 08:16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村书记七一讲话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 - 确保作文的主题紧扣“七一讲话”的主题,通常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回顾党的历史、展望未来发展等密切相关。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讲话的背景和重要性。 -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讲话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 - 对党的历史的回顾和总结。 - 对当前形势的分析。 -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规划。 - 对村民的具体要求和期望。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讲话的核心观点,并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3. "内容充实": - 结合村书记的讲话内容,引用具体的例子、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观点。 - 分析问题要深入,提出解决方案要切实可行。
4. "语言规范":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5. "情感真挚": - 表达对党的忠诚和对村民的关怀,语言要真挚感人。 - 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 "政策导向": - 确保文章内容符合国家政策和党的方针,体现党的领导地位。 - 结合国家乡村振兴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牢记初心使命争取更大光荣】
把根扎在基层,服务人民群众
——安徽各地基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们小岗村从前是‘生产靠贷款,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三靠村’,能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靠的正是这‘关键一招’!”今年“七一”期间,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代表小岗村党委赴京接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并参加了系列庆祝活动。之后,他马不停蹄地返回工作岗位,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和全村10个党支部、130多名党员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安徽各地引发强烈反响,江淮大地上,学讲话、悟初心、重实干的热潮蔚然成风。在合肥市庐阳区,街镇会议室内、居民小区里,一场场精彩的宣讲活动正持续开展,以“大宣讲+微宣讲”相结合的形式,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庐阳全区累计开展线下宣讲150余次,覆盖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
在安徽各地县、乡、村,广大基层工作者正将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服务人民群众、振兴乡村发展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总书记的指示落在实处。
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制度建设是关键。在马鞍山市和县,当地通过推行“周六说事”机制,明确责任单位,进一步畅通了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实现了当地信访积案动态清零。“通过推动基层矛盾在基层化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为和县营造风清气朗的政治生态,我们力争以切实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和县县委书记陈永红说。
实现乡村振兴,也离不开青年力量投身基层。在芜湖市南陵县三里镇,芜湖市委机关下派的“85后”干部、三里镇镇长徐玮以培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两年时间,全镇就还清了历年上级调度资金2000余万元,实现了镇域经济“轻装上阵”。“村镇工作需要大量年轻干部,村镇工作更培养历练了年轻干部,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前途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徐玮说。
振兴乡村、发展产业,不能没有金融扶持这股源头活水。在安徽省庐江县,当地金融系统持续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仅庐江农商银行就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1.64亿元,为近16000户农户授信13.69亿元。“作为专业涉农金融机构,我们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三农’金融服务的工作热情。”庐江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牛德表示。
实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在安徽省太湖县,由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探索的“稻虾综合种养”特色产业模式已经惠泽当地农民2000余人,并在省内推广。通过研企结合,目前安徽水稻品种自有率超过60%,累计推广超过3000万亩,有力保障了粮食种业安全。“我们以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的扎实成效践行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指示,努力用现代农业科技助推安徽农业发展,服务江淮百姓民生。”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泽福说。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31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7月24日电 题:村民带动起来,乡村美丽起来,日子红火起来――嘉兴古塘村探索共同富裕见闻
新华社记者肖逸晨、雷东瑞、温竞华
池塘倒映着蔚蓝天空和悠悠白云,忽然几张渔网甩开,将塘中游鱼一拽而出,打碎了如镜般的水面,在半空中留下一串晶莹的水珠;池塘边,鱼篓里是满满的鱼……这幅钓鱼丰收图每天都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古塘村的鱼塘上演。
投资建设这片生态鱼塘的杨振凡是王江泾镇本地人,他经营着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准备在古塘村投资三期项目,第一期便是这片200亩的鱼塘。
“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垂钓爱好者来鱼塘钓鱼、休闲放松。我们的日客流量大约是500人次,日营业额能有30万元到70万元。”杨振凡说。
蓝天碧水,鱼鸟野趣,优美的风景让人沉醉。很难想象,几年前的古塘村还存在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
古塘村党支部书记胡金刚介绍,早些年,村里以纺织为主产业,产生了污水、噪音等污染,同时,一些村民为放下更多织布机,还私自搭建了许多违章建筑。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员干部决心带头改变,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胡金刚说。
曾是村里主产业的纺织按下了停止键,被污水污染的河道得到大力整治,一架架织布机也不再发出恼人的噪音……村子的环境一天比一天美丽。
美丽乡村建设也给古塘村带来了共同富裕的契机。胡金刚说,村里转变发展思路开始建设景区村庄,在优化村子环境的基础上,着力将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杨振凡投资建设的鱼塘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2020年,杨振凡同样走到了事业上的十字路口。“我原来从事废旧金属回收,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我也开始尝试转型,想做些生态农业项目。”他说。
都在寻求转变的古塘村和杨振凡产生了共鸣,一拍即合。村里提供土地、人力、基础设施,杨振凡提供资金,一片垂钓鱼塘便在古塘村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优美的村庄风景、高标准的鱼塘吸引来了大批游客,这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一幅共同富裕的图景在古塘村徐徐张开。胡金刚介绍说,这个鱼塘项目的土地承包流转价格比原来渔业养殖高不少,提高了周边村民的土地流转收入;把道路、泵站等固定资产出租给运营主体,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鱼塘提供了近60个就业岗位,还带来了大批游客,拉动本村村民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发展。
“以前在外地打工,每天都很累,还不能照顾家人,一个月3000块钱;现在回来在家门口工作,每天只用工作四五个小时,一个月能拿5000多块钱。”在鱼塘务工的村民冯国祥说。
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古塘村还打造了江南灶画村项目,吸引游客来村里参观、体验、学习灶头文化;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湖心亭、星级厕所等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引入浙江老字号糕点品牌,来到村里的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具有本土风味的糕点小吃,还能参观传统糕点制作过程……
古塘村的蝶变是嘉兴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一个缩影。据嘉兴市发展改革委介绍,该市聚焦美丽镇村建设、聚力共同富裕,实施“百镇样板、千村美丽”工程,将城市现代商业和文化生活元素导入镇村,构建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于一体的村庄经营机制。今年将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标杆县1个、示范镇7个、精品村56个、3A级景区村16个。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胡金刚说,我们古塘村“两委”班子将坚定不移地发展乡村旅游,引进更多旅游项目业态,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到旅游建设发展中来,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