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1 15: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气温变暖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立意:明确你的观点和立场,是要表达对气温变暖现象的担忧、批评,还是支持某种应对措施。立意要鲜明,观点要明确。
2. 收集素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气温变暖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各国应对措施等。素材要丰富,有说服力。
3.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气温变暖现象,正文部分阐述你的观点和论据,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你的观点。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词汇。同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论证有力:在论述气温变暖现象时,要充分运用事实、数据、案例等论据,使论证更具说服力。避免空泛的议论,尽量让读者信服你的观点。
6. 举例说明: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气温变暖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引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新闻报道等,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7. 反思与建议:在文章结尾部分,可以反思气温变暖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对策。这有助于展示你的思考深度,使文章更具价值。
8. 避免偏见
来源:
2016年6月18日,我们学校四五六年级到科技馆来参观,奥妙无穷的科技馆使我大开眼界,感受颇多。那天我怀着美好面好奇的心情,踏进了科技馆大门。科技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趣的实验作品,有虚拟翻书、自我提升、尖端放电`虚拟寒车、人体电池、磁场效应、悬空的奥妙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稀奇古怪,强烈的一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游客。
我们来到一楼低碳生活展示厅,图片上讲:全球气温变暖,形成了抢跑的春天,炎热的夏天,无收的秋天,消失的冬天,四季混乱,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许多稀有的动物都是因为天气炎热而灭绝,气温升高,植物和动物生长期缩短,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看到这些,使我感到心痛。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走出低碳生活展示厅,来到儿童科技游乐厅。看到许多好玩的,一下子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厅的右边有一个漂亮的小池塘,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小实验,其中一个我觉得最有趣。食堂里有一条红色的鲤鱼雕塑,食堂,外边有一个黄色的小喇叭,我对着小喇叭轻声一喊,小鲤鱼的嘴就冒出了水泡,我觉得好奇,又大声一喊,这时小鲤鱼的嘴里冒出了长长的水柱,哦,原来是喊泉,利用声音的传播喷出来的泉水。
大厅的中央有一棵七彩梧桐树,奇怪的是树上没有金凤凰,却挂着六架飞机,树下面有个大圆镜子,我走上前去坐在树底下的凳子上玩镜子,服务员说:“把镜子对着飞机照。”我按着他说的一做,哇,奇迹发生了,小飞机转了起来!我又发现了灯光,这时我才明白是利用光的能量产生电,小飞机才转起来的。
我们来到二楼,看到一个巨大倒着的圆通,好奇的走近一看,原来是时空遂道。走进洞口哇,光芒四射我刚在时空隧道中站稳周围的橙色光芒向我袭来,我感到一阵眩晕忙,急忙抓住管理员,这才站稳,发现橙色光芒中有许多褐色的小点,像许多小星星在对我眨眼睛,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在太空中,伸手可以摸到星星,和星星一起跳舞。三楼有个电子大舞台,利用磁场效应可以产生火和电,有个有趣的实验管理员了,一位女孩去体验,当这位女孩摸到一个大铁球时奇迹发生了,在游客欢呼中,她的头发一根根竖了起来。原来是静电产生的效果,科学实在太神奇了。 之后,我们来到科技馆后院,一个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发明出现在眼前――虚拟乒乓。一面墙上挂着液晶显示屏幕,我来到屏幕前方,看见旁边放着一个电子球拍,便拿起球拍随手一挥,这一挥令我感到惊诧不已,既然可以跟屏幕里的人对打乒乓球!我惊叹我们的科技真是越来越发达了,它不仅可以让计算机接收随机的互动信息,而且还可以做出这么多有趣的互动游戏,我们小小的沙湾都能有这样的科技,再过两年,或者五年以后,我们中国可能重新迈向世界第一! 还有很多的,展览,让我深触颇深,总之我们沙湾再发展,新疆也在发展,我们的国家的科技虽然现在还不是全世界第一,但是,它的进步是万众瞩目的,势不可挡的,我觉得这样已经非常棒了!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加油吧!我们中国是最棒的!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科学家,为我们的祖国尽一份力!“哇,好多人啊。”这是我听到人们在科技馆发出的心声。带着这份好奇心,参观了科技馆,首先我来到第一层。第一层是机械材料,交通能源,和航空航天技术四大展区,在这里我知道了什么,纳米技术和排列原子。接着,我来到第二层。那里有现代通信技术、虚拟人现实、显示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后来,我到了第三层,第三层可算是最有趣的一层了。那里有一个展览项目叫“窥视无穷”。从镜中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重复影像,我用手轻轻转动镜框,发现所有影像的位置随之变化。我接着往前走,看见一块牌子上写了“倾斜小屋”,四个字。我好奇的往那儿走去,看见一个个从里面出来的人都东倒西歪,晕头转向的。我纳闷了:不就是一个斜的小屋子吗,至于,变成这样,我走了进去,谁知刚进去我就撞在了一面墙上把我撞的眼冒金星,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仔细一看发现这房子很不同寻常,一边高,一边低,我正是撞在了低的那边。我小心翼翼的往前走,身子总是不由自主的往低的那边倒,每走一步都很困难。我想这里应该有介绍,这小屋的牌子,于是我慢慢靠在墙上,我四周看了看,果然一块介绍牌挂在对面的墙上,我使劲冲了上去抓住栏杆,快速的看着说明,但是还没看见几个字,我手一松,又摔到了低的那面墙上。这时,我看到对面还有一个球停在一圈特定轨道的一头,而且还停在高的那头,我奇怪了:莫非那头有磁不成?我再一次冲上去,很快看完了说明。终于明白了:这圈轨道相对于平地的倾斜方向与小屋的倾斜方向正相反。最后,我们看到了第四层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后,然后就回学校了。
今天真是没有白去,让我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过去我觉得不可能有的东西不可能实现的事,现在都出现了,可见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本领,为祖国的科技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马芷钰 学校:沙湾县第七小学
指导教师:王淑梅 单位:沙湾县第七小学
本文来自: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收藏:0
“能源人”眼中的“碳中和”
——读《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有感
文/陈晓莉
人类发展离不开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碳”对于人类来说并不陌生,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资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碳中和”的由来,就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树木、森林等环境优化、节能减排的方式,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正负抵消的效果,从而实现“零排放”。
《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这部专著是作者经过多年潜心学习和调研,用“暖战”时代下的人类思考,对当前及未来碳中和进行的多维探索。
翻开第一页,看到引言标题“一封能源人写给‘Z世代’的情书”,让人不由联想到几年来中国乃至全球围绕碳中和做出的努力。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彰显出我们国家对实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也将中国能源人肩负的责任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一封能源人写给“Z世代”的情书,就是作者对实现碳中和愿望的热切表露。信中这样写道:“能源和环境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也是能源问题……”由此可见,能源革命的由来,其根本源于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之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因素,则需要一段艰辛、坎坷甚至漫长的能源改革之路。不难看出,作者已将梦想与“Z世代”的消费时尚携手在一起,携手实现极其深邃而远大目标。
《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作者为沈亚东,从引言到结束语304页,一页页的读,带给读者的是静静的咀嚼,深深的思考。
据作者自己说,这本书尽管专业性很强,但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起初我还将信将疑,直到读完才发现确实有可读性,既有专业高度又接地气。书里面从衣食住行聊到生命科学,从金融市场谈到哲学文化,看得出作者经过了多年积累,进行了非常有深度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碳中和发展的多维度观察,对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
沿着作者的架构脉络来解读,我们会发现,每一种铺排其实都是作者殚精竭虑的思想体现,多角度的解构让思想更加柔润灵动,这是这本书的智识所在。当我们站在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点评方式来对《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发表阅读感受时,结论一定各不相同,见仁见智,当然这也是客观的,真诚的。我的浅见,是当我阅读完这本书后,感受最深的是除了专业技术含量高外,更深层面的是它所引申出的深思,关乎着全球、每个国家以及每个人。
平心静气的讲,阅读这部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作为外行人的我,只能是肤浅地有了认识,但这些专业知识并没有阻碍到对这本书的阅读和思考,恰恰相反,在文字与文字之间相互碰撞下,阅读这本书更有舒畅快感,同时也有对知识量的扩展与补充。
生活篇中,作者分别以衣、食、住、行,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碳排放。为了更好讲解日常生活中释放的碳排放数据,作者将自己试验一件夹克衫所产生的环境损益值罗列出来 ,让读者更能清晰明白碳排放并不是个别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每个人携手共同努力,在碳中和的时代大潮中,减少能源消耗,提升再生能源的持续性与合理性。
伴随着人类最基本的吃穿住行水平不断提升,一些负面问题也同时产生,例如书中所提到的:“如何在全球变暖形势下,实现穿衣转型升级……”“化废为宝,解决主要建筑材料的环保问题……”“在合适的时候,降低氢能成本,逐步大规模应用氢能……”
这些提问和建议阐示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向读者释放出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单一的生活水平提升和物质享受,而更倾向于生态环境的优质化以及污染根源的减少。
章节中提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确,此次奥运会以超低能耗建设的五棵松体育馆,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各个赛场,3大赛区26场馆100%使用绿色供电等等节能措施,成为迄今为止历史上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这不仅是向全世界印证中国已实际行动兑现“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也充分证明实现“碳中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求,而是就在我们周边,我们眼前。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环境章节中,作者讲述了长江生物的考察数据和当前水利发电对全球气候变暖作出的积极贡献、核电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取之不尽的新能源、生物塑料技术研发和实现再循环利用的优越性能等,描绘出人与自然构建的微妙关系,正如同环境篇中的一小节标题“珊瑚礁与现代‘达尔文’的爱情故事”,蕴含着人与自然界的和谐。
阅读生命篇,想起曾看到的一句话——生命的价值在于使用生命。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智能化产品无处不在,就拿自己居住的小区门禁装置来说,一个人脸识别的智能化设备可大大减少物业管理在人力财务方面的输出,而设备中的传感器装备从生产到安转使用过程直至废弃处理,都与气候变暖有着密切联系,能源消耗占据全社会多少,决定人类社会发展将变成怎样的智能社会,这也是书中提到的一个关键点。
无论是空间篇、金融篇、创新篇,还是文艺篇、哲学篇、大学篇,每一章节都以碳中和为中心,延伸出国际上对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经济、缓解环境污染等做出的努力和成效,同时作者也通过在日本、冰岛等多地调研,参加以新能源开发为主题的某沿海开发区的特色小镇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新能源开发势在必得,其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
携手是应对气候变暖的最佳方法,正如同作者在大学期间一场教学计划的修改,让他明白博采众长、形成合理的真正蕴含。对于作者来说,这本近30万字的《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是其从小对治理环境污染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更多人参与到实现碳中和行动中,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共同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行为举止减少环境污染,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携手“碳中和”。
“凡是通电的地方,都能听到‘暖战’的故事。”作者的这一句话,让我浮想联翩。
在我看来,凡是通电的地方,都有“暖战”的故事发生,这是你我他,是全世界、全时空,都需要携手走进的画面。
(作者系中国电力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