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奥特曼英文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2 01:26

如何写《奥特曼英文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Writing a review essay on an Ultraman movie in English requires attention to several key aspects to ensure clarity, coherence, and effectiveness. Here are som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to keep in mind:
1. "Introduction:" - Start with a captivating hook that introduces Ultraman and its significance. - Briefly mention the movie you are reviewing (title, director, release year). - State your overall impression or thesis statement about the movie.
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Provide context about Ultraman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including its history and popularity. - Mention the original seri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genre.
3. "Plot Summary:" - Offer a concise summary of the movie's plot without giving away major spoilers. - Highlight key events or themes that are central to the story.
4. "Analysis:" - Discuss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development. - Analyze the themes and messages conveyed by the movie. - Comment on the movie's portrayal of good versus evil. -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vie's special effects and visual storytelling.
5. "Cultur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 Explore how the movie reflects or contributes to Japa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 Discuss the movie's impact on audiences, especially children and fans of the series.
6. "Critical Evaluation:" - Offer your personal opinions on the movi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 Compare the movie to other Ultraman films or related works

每天印1亿张,年入40亿!在中国,还有啥卡牌比奥特曼卡更疯狂?

哈喽大家好,我是X博士。

最近我看到个新闻,说有家长为了给小孩买奥特曼卡牌,整整花了200万,听着是不是非常离谱?身为专业吃瓜群众,老X我立马去调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国内还真有个庞大的奥特曼卡牌市场,并且疯狂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短短三年,奥特曼卡牌就从无到有,硬生生造出了个年收入超40亿的卡牌市场,在中国暴打卡牌界三大王者(宝可梦/游戏王/万智牌)。

更神奇的是,把奥特曼卡牌捧上神坛的,不是什么重氪牌佬,而是常常被大众忽视的中国1亿小学生,你敢想象吗?那么,奥特曼卡牌到底有多疯狂?它又是怎么征服中国小学生的?

卡游的崛起

奥特曼卡牌的幕后赢家,卡游,现在年收入已经超过40亿,和大家都知道的潮玩界第一名泡泡玛特能打个五五开。同样收入,卡游的利润却碾压了泡泡玛特。卡游20年收入30亿,最后能留下一半,利润足足是泡泡玛特的3倍。

除了利润,卡游还做到了件前无古人的事情,那就是短短3年席卷了全中国的小学,超过三大卡牌20年的积累。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偏远的内蒙,现在你去小学附近的小卖铺逛一圈,最显眼的地方一定会摆着奥特曼卡牌。为了满足消耗,据说卡游每天要印1亿多张奥特曼。 这会儿不懂的人可能会觉得,小学生玩奥特曼卡牌这么疯,是不是被啥奥特曼动画片给带的?比如前年评价起飞的泽塔?

为了搞清楚原因,老X我专门找卡游的内幕老哥,以及真正的奥特曼卡牌玩家调查了下,结果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对咱们90后或者00后来说,小时候或许还会跟家长抢遥控器,看奥特七兄弟、迪迦,奇迹再现这段旋律可以说是刻进了DNA里。

但现在的小学生可是10后,打娘胎起就跟手机一起成长,全班同学用电视一起追奥特曼什么的,早就不存在了。以我这次采访的玩家举例,他在玩卡牌之前了解过一些奥特曼,但也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数据也是一样,我看了下版权方万代的财报,发现奥特曼在中国和日本都算不上一线IP,收入连龙珠、高达、海贼王的零头都没有。

既然不是动画带火的,那原因是什么?答案绝对出乎你的意料,纯粹就是卡牌的吸引力太强,才让奥特曼在中国小学生里焕发了第二春。

奥特曼卡牌的秘诀:手游化

经过老X我仔细研究,卡游这套奥特曼卡牌的秘诀,就是三个字——手游化。虽然看着是个纸质卡牌,但是各种氪金手游的规则,都在里面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一招,小额骗氪。大家都知道,手游都会安排个6元性价比特别高的首冲,为得就是勾引玩家踏出迈向氪金深坑的第一步。

奥特曼卡牌也是一样,最基础的包才1块钱,小学生就算再穷也买得起,更别提现在很多小学生七大姑八大姨的,加起来压岁钱都成千上万,我看了都羡慕。

又因为越贵的卡包里的卡越好,一旦1块钱入坑,后面很容易就越买越贵,和氪金手游越氪越多一个道理。像周年礼盒,一盒就要300多。

第二招,换皮骗氪。大家可能不知道卡游这套牌有多少种等级,我给念一遍:R、SR、SSR、PR、SP、XR、GP、ZR、LGR、OR、CP、USR、UR、HR、SLR、LR、TNR、TZR、TGR、TSR、TR、WCR、GMR。

想不到吧,一共20多种等级,是不是光听着头都晕了?但就是这种大人都玩不转的复杂玩意儿,小学生们却倒背如流。

也跟手游普通卡牌只配烂大街立绘,SSR才可能有live2D皮肤一样,越稀有的奥特曼卡特效就越华丽,什么签名、炫彩、烫金、3D,简直母猪带胸罩,一套又一套,花样比手游还多。

LSP们因为二次元手游的女角色皮肤狂喜,小学们因为奥特曼的酷炫紧身衣兴奋,某种意义上也算殊途同归了。

除了前两招,这第三招,就是数值逼氪。就跟手游越稀有的角色越强一样,奥特曼卡牌也有攻防数值,越稀有的卡数值就越高。USR是R卡的20多倍,贫民吊打氪佬什么的不存在的。

我听一小学生说,对战的时候,如果你用的是基础卡牌,那对手可能听到扣扣鼻屎转身就走了,虐都懒得虐你。

三招过后还没完。氪金手游如果想让玩家充钱该怎么做?当然是号召拼战力了。

卡游同样也复刻了这种思路,只不过从线上演变成了线下PK。官方赛事从城市巡回赛到全国总决赛,堪称小学生的S赛和TI。

你可能想不到这比赛有多流行,去年卡游在全国103个城市,举办了132场英雄传说巡回赛,基本每场都有百来个小学生参加,热情非常高。

而在小学里,如果你有一张极品卡,那你就会成为学校里最靓的仔。既能用来召唤学霸代写作业,又能召唤舔狗帮你跑腿办事。小学生在采访时是这么说的,“拥有的好卡越多,在小伙伴里就越有面子,还会被称为小区卡神。”为了虚荣攀比,小孩们玩奥特曼卡牌掏个几千块是常态,家里有钱的直接氪金上万。

你说小孩花这么多钱家长不管吗?很多家长觉得,一来这东西不是电子游戏,卡游又包装了益智比赛的概念,看法就没那么负面。二来无论是奥特曼还是线下卡牌,家长小时候都接触过,更容易放行。

有的家长,甚至也会被卷进这场PK中。像我一个群友,有一天小孩回家哭得很惨,一问,原来是在学校里因为牌太差被同学嘲笑了。于是群友一怒之下,花了几万块买卡牌,就要让小朋友把这个逼装回来。

为什么奥特曼卡牌的成功没被复制?

家长放行,小孩沉迷,各种因素叠加下,卡游靠着奥特曼卡牌与小学生一飞冲天。那么问题来了,奥特曼卡牌为什么就没人抄,还能一家独大?

其实并不是没人抄,就连卡游自己都想复制自己。奥特曼火了后,卡游又试了非常多IP,国内的斗罗大陆,游戏圈的暖暖,国外的火影、海贼王。论名气一点都不输奥特曼。但结果呢,别说掰手腕了,其中最火的都不到奥特曼收入的十分之一。

同样的推广,同样的模式,为什么这些卡牌收入却连奥特曼的零头都摸不到?老X我觉得,关键有三个。

第一,概念简单。奥特曼这东西,大人能写个一万八千字的观后感,探讨奥特曼是不是正义人。但对小学生来说,它就是奥特曼打怪兽,光明战胜黑暗,特别简单易懂。而其他很多IP,主题价值都比较成人化。

第二,未成年游戏限制。卡游推广奥特曼的19、20年,恰好是国家严管电子游戏,腾讯等大厂乖乖推出未成年禁玩措施。

我看了下数据,国家严管防沉迷后,小学生用户的数量从1.5亿,掉到了8000万。其中一部分化身成了凌晨五杀的八旬老奶奶,更多的则是想在线下变成光之巨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社交优势。

奥特曼卡牌流行起来后,已经变成了小学生的社交工具。你如果不玩奥特曼玩其他卡牌,就融不进圈子里。类比起来,就跟当年的王者荣耀一样。

王者荣耀起先能成为手游MOBA第一,打败虚荣,现在LoL手游也干不过它,真的是因为游戏性无敌吗?显然不是,还是靠QQ和微信上的朋友关系。

那么其他卡牌不行,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搞盗版奥特曼卡牌行吗?也不行,以前那是集英社在日本,管不到你中国。现在卡游有做专门的防伪,有版权,搞盗版被抓了可是会坐牢的。

所以短期来看,奥特曼卡牌基本没啥对手。但手游化的战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如今为了攀比,有的小学生会从家里偷几千块去买卡,被不少家长投诉举报。你说这能怪小孩忍不住吗?我们玩过手游的,都知道诱惑有多强。氪的多玩得就爽,不氪有时候就是赢不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热情满满的小学生,今天兴冲冲地去参加奥特曼卡牌比赛,路上还在幻想着自己登上领奖台的画面。

结果没想到,才第一轮,你的基础包就被一个氪金5000的玩家暴打了,他的好卡你连见都没见过。你引以为傲的卡组,在他面前只算是战五渣。

这时候你忽然明白,原来不是喊出变身就可以化身光之巨人,还得按下轮盘上名为氪金的变身按钮。原来光之战士也有三六九等,氪金才是奥特曼实力的一切。

奥特曼,原本是光的代表。但奥特曼卡牌,却把300万光年外M78星云上的光之国,搬进了熙熙攘攘的名利场。

老X我觉得,攀比与虚荣,金钱与现实,这些东西确实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对还应该相信童话的小学生来说,这太快,也太残酷了。

严肃科普!如何区分奥特曼?中科院物理所的火了

“亲爱的小编,能给我们解释解释奥特曼变身背后的物理原理吗困惑我好多年了~~~”

“相信我,研究成果发表后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定是你的。”

近日,微信公众号“中科院物理所”转发了“吃瓜星球”的一篇“科普文”——《严肃科普:如何区分奥特曼》,引来一众网友围观。

原来,除了“迪迦”、“葛雷”,伴随很多80后、90后乃至00后成长的奥特曼,还有那么多。文章指出,奥特曼英雄的类型很多,有系别、颜色、性别、变身器、攻击方式等等的分别。一些奥特曼因为有家族关系,所以父子、兄弟之间长得很像。

网友直呼:

“我进错公众号了???”“出一期口红色号,救救直男们吧。”

至今仍在更新的奥特曼已然不是冰冷的文化符号,而是陪伴无数网友成长的“童年英雄”,钢筋外表下还有温存的情感。

转载文章的“中科院物理所”更是由一群物理博士操刀,日常发文不仅有“量子究竟是什么”,还有“女生冬天穿那么少不冷吗?我们找了个男生试了下......”

原来,这才是科普的正确姿势。

如何区分:奥特曼到底多少种?

“球鞋的价格、口红的色号、奥特曼的种类并称为三大暗号。”

但是,前两的研究者众多,于是专注于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中科院物理所”,将“魔抓”伸向了拯救人类和地球的英雄奥特曼。

“奥特曼英雄的类型很多,导演在设计造型的同时,有些奥特曼战士虽然某些特征相似度极高,但是仍有方法可以区别他们”。此乃文章的立论基础。

随后,文章便由“昭和系”、“平成系”(系日本年号)开始,对如何区分奥特曼娓娓道来。

平成三杰:迪迦、戴拿、盖亚

迪迦奥特曼

奥特曼变身

“昭和系”奥特曼如葛雷、佐菲,一般为红色和银色搭配,胸前纹路会有细微不同。“平成系”如迪迦、盖亚,主要由红银蓝混搭,一般由分为“注重力量的红色、注重速度的蓝色和平均分配的常色”。

和人一样,奥特曼也“男女有别”。女奥特曼如奥特之母、贝斯,都有双马尾。实在晃瞎网友眼睛难以区分的奥特曼也存在,那是因为我们分辨不清楚的奥特曼是一家人,这增加了奥特曼的“故事性”和“人情味”。如奥特之父和泰罗,头上都长着犄角,父亲大儿子小,父子兄弟之间“长得太像了”。

变身器更是辨别奥特曼的法宝。宇宙人——奥特曼来地球相应的没有超能力的“人间体”,遇到特定情形就需要变身器来召唤原型,施展超能力。杰斯提斯的“奇迹之翼”精致漂亮,代表了他独特的身份。他的人间体跨越了性别,是一位美女。

其他的变身器还有像饰品一样的葛雷的“离子三角”项链、艾斯的“对戒”(他的人间体是南夕子、北斗这一对男女)、赛文的奥特眼镜、哉阿斯的电动牙刷、纳伊斯手表里装的巧克力等等。

另外,通过攻击方式亦可区分。区别于大部分奥特曼“拳打”、“脚踢”的攻击方式,一些奥特曼用莫西干式头发攻击敌人。

网友:在物理所学奥特曼 刷新三观!

“每一个奥特曼都是一种奥特曼,奥特曼与奥特曼合体之后,就又诞生一种新的奥特曼。”这句话道出了奥特曼的类型之多之妙。

“奥特曼是有钢有筋有情有感的曼”,虽然没有表情,但有丰富的故事性。像“名侦探柯南”一样,日本“特摄之神”圆谷英二导演一手创办的“圆谷制作公司”,自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奥特曼英雄仍在更新。

虽然中国大陆在奥特曼诞生27年后的1993年1月底,才有电视台第一次播出奥特曼,奥特曼无疑是几代网友“童年拯救世界的英雄”。

“小时候租看泰罗奥特曼的碟片,就算不会日语,也会用各种蹩脚的让人听不懂的语言跟着主题曲一起唱。”

奥特曼与其创造者

奥特曼并不总是能“赢”,也会被扁、被打败、被石化。但“主角光环”和“人类必胜”总会发挥作用。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奥特曼不能只看表面,它还有各种风格、各异富有内涵的剧集,反应社会现象的、体现冷战危机的、反思右翼势力不承认历史的、对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不良后果施以批判的。”创作者在为孩子们创造真正的“英雄”。

对于人类而言,基里艾洛德人和迪迦奥特曼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是来自外太空的宇宙人,只是迪迦奥特曼选择了人类,同时人类也选择了迪迦奥特曼。奥特曼和人类,是相互守护的。奥特曼的身体是取自高山、海洋的颜色,脸上总是没有多余的表情,嘴角却有一抹似有似无的微笑。奥特曼系列,正是用短短2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一个空想的故事。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怎么能够停滞不前。”奥特曼的主题曲《奇迹再现》耳熟能详。文章一出,就激起大波网友的“回忆杀”。基于对奥特曼的“普遍情感”与“公共回忆”,网友们的评论成了亮点。

网友评论

“下次可以科普一下这个:奥特曼发射的光线是哪种等离子体,温度多高等等”

“我就想知道,能区分奥特曼的种类能帮我找到女朋友吗?”

“本人出售野生散养奥特曼,联系短话:***********”

“这是有小怪兽威胁到物理所了,对吧

更有网友提出挑战,“希望来一期,美少女战士”、“期待分析圣斗士”、“出一期口红色号,救救直男们吧”……

物理所:皮?科普的正确姿势

“我们之所以要学会分辨奥特曼,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和别人的话题范围……奥特曼互相打架时,我们还可以分清楚究竟是谁在打谁,可以体会到观赏的乐趣。”

可以说,这气质非常“中二”,非常“物理”了。“爱上物理,改变世界!”仔细扒一扒不难发现,“中科院物理所”一直秉持以“最潮”姿势普及科学知识,贯彻“物理学前沿和科学传播”的理念。

“中科院物理所”全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5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两所合并。1958年10月8日启用现名。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就曾在所里工作。

公众号"中科院物理所”2014年11月份建号。毕业留校的物理博士成蒙操刀,先做了一番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最后大家一致认同将公众号瞄准“科普”

“最开始是偏高端的、学术的、前沿的;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也在做一些下沉工作,更接地气了。比如下沉到大学、中学,乃至初中、小学层面。内容逐渐丰富、多元化。”

不同类别的奥特曼

区别于网站发布传统的政务信息、科研进展等的功能,成蒙领导小编团队摒弃将网站同样版本的内容位移到公号上,正如成蒙所言,“那样的话,基本上就死掉了”。很快,“中科院物理所”在近200个中科院公众号中“脱颖而出”。

由此,每日与超导、量子、磁学、结构分析打交道的物理所,公号却“别有一番风韵”。“WiFi穿墙指南”、量子系列的“量子究竟是什么?”、“到底几点睡觉才算是熬夜?”“数学和物理太难?这些动图让你秒懂抽象概念”“吃猪脚能补充胶原蛋白吗?”“植物也会说话?原来它们和人一样八卦”……如此接地气和深入浅出的科普,实在太难得了。

就连《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室安全手册》的阅读量也近万。文章下方一人评论称,

“我都看完了,还发现一个错别字,但是又有什么用,我很清楚我进不了物理所!只能多培养几个学生去了。”

一群物理博士的“科普经”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皮”的中科院公众号,是由一批物理博士运营编辑的,“既专业又'皮'”。

我们做公号的这群小编全部是物理博士。如果说学物理的他们不喜欢或不入眼,一般都不会创作或转载;如果他们觉得很感兴趣,那关注、学习物理知识的群体大概率也会喜欢。小编和背后团队的品位,大概率地决定了公号的受众群体。”

“我们没有定位‘一定要到什么高度’,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基本上从初中开始,一直到研究生阶段,大部分都有。甚至不光物理,学科以外的比如数学、计算机、化学等都有。在运营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扩展。”据成蒙介绍,读者年龄层次的峰值集中分布在14-26岁,占70%。”

"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在校园里学习物理、接触物理。用户与我们,存在一个互相筛选的过程。我们有了定位,由此发布相应的内容;同时我们也通过大家的点击量、点赞数和留言等反馈不断调整姿态。"

对于新媒体,成蒙认为包括抖音在内,大家接触娱乐内容更多了,其中也有很多科普内容,纯粹的“增量”是很多的。“这给做科普的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写得艰深了、浅薄了,有趣了或搞笑了,大而全了,都可以。这就要看到底是什么人来读,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大众的科学素养相对来说比较低,我们会照顾大众的实际接受度。”所以,公众号日常运营中偏向大众通俗化、简单化的内容。“给研究者、教师读的公众号,定位则可能是更严肃、严谨的科普。”

成蒙打了个比方,市场供应的蔬菜肉类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你非要问我是猪肉好还是鸡蛋好,那我也很难,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根据对象去调整。

“好标题不一定全部都是‘标题党’”,好的标题中,可能有一部分看上去像“标题党”,但是人家的内容本身也和内容扣的比较紧。有些很严肃的标题,也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好的标题,一定要配上优质的内容,而不是纯粹拿标题做文章。

在运营过程中,成蒙团队一直在通俗性和我严谨性之间寻找平衡点。“通俗性的极端是低俗化,严谨性的极端是非常学术、艰深,两个极端我们都不走,我们走“中间”——大家普遍读的懂,又不丢失科学性。”

作为研究所,90%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科研项目上。不是科普内容的主要产出单位,研究所里的学生也会被鼓励写写文章,同时也不断通过专业能力搜集、筛选、推荐优质的物理科普内容。

“像人民日报、新华社一样官方的微信微博所起的作用那样,做物理界的一个风向标。”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