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2 06:49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2016年开学讲话稿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讲话稿的主题,即2016年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主题应围绕学校、学生、教育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讲话稿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讲话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展开论述,阐述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希望或号召。
3. 语言规范:讲话稿的语言应规范、得体,避免口语化、俚语等。注意使用书面语,保持语气庄重、亲切。
4. 内容充实:正文部分应围绕主题展开,内容充实,有深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回顾过去:总结过去一年学校取得的成绩,鼓励学生发扬优点,继续努力。
b. 分析现状:分析当前教育形势,强调国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c. 展望未来:提出新学期的目标和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d. 倡导正能量:强调团结、拼搏、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结合实际:讲话稿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避免空洞的口号和泛泛而谈。
6. 修辞
来源:南平市建阳第三中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万叶秋声里,空山秋气清!”,又到九月——这个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云淡风轻,温和飒爽。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每年的今天,都会有新鲜的血液融入到建阳三中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机体中。在这里,我首先对新加入建阳三中这个大家庭的新老师和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爱岗敬业,辛勤育人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不断修学储能、积极上进的同学们表示诚挚的问候!祝你们在这里精神愉悦、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生活幸福!
2020,必将载入史册,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我们赢得了抗击疫情、洪灾的胜利,我们不但看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世界,看到了世界会有许多的危难与挫折,更让我们在经历过这些之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家国情的温暖和共命运的伟大。让我们更加珍爱生命,更加了解责任与担当的价值。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见证了三中人面对困境顽强不息的坚定意志,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使命情怀!
新冠疫情伊始,老师们面对陌生的线上教学,与时俱进,精心备课,学生们认真学习,不辍笔耕。为保证复学,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任劳任怨。面对特殊的学期,全校师生以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投入教学中,经常到来傍晚七点办公室教室里还是师生们讨论学习交流的情景,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犹在眼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我为三中人的精神感到自豪!三中人在这场大考中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续写辉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努力播撒,自有收获,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在各级各类工作考评中均名列前茅。中考成绩稳步攀升。2013年罗佩晴同学获得中考状元,2015年吕颀豪同学考取中考榜眼,2016年叶杨艾华获得一中科技班和中考双料状元,2017年中考成绩在南平151所初中校中总分平均分率排名第32位,在建阳区名列前茅,2018年中考又创佳绩,在一中科技班考试中,游铭、毛悦羽泽、陈鲁豪获得前三名,中考中,陈鲁豪、毛羽悦泽、游铭三位同学依次囊括了全区前三名,其中陈鲁豪同学更是以总分536.87分的好成绩荣获南平市中考状元。在去年的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茗暄和张芸慈获得省级一等奖,免试入选一中科技班。今年中考我校再创佳绩。录取一中人数达73人,其中正取生人数达35人,位居全区公立中学第一。特别是吴明峰等12位同学成绩优异,达到南平一中(武夷校区)提前批录取分数线,上线人数也位居全区公立中学第一。
教师、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也取得了丰厚的收获,仅2016—2019三年中获得建阳区级及以上奖励的就有343人次,我校教师业务精湛,引领全区,在初中10个学科成立的名师工作室中,领衔人占6个,并有8名核心成员,充分显示了我校教育资源的厚度。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致知,致远,致善”。我们有三栋主楼分别以此命名,至善广场上有块文化石,镌刻着“臻于至善”四个大字,诠释着我们对三中学子的厚望,更是我们三中人生命的基因密码,是我们三中人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
致知——明学习之要义,践真知之笃行。
“博学之”——认真学习课内知识,广泛学习课外知识,为未来更多的选择。“审问之”——大胆质疑;无疑生疑,透彻理解、深刻领悟。“慎思之”——思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通过审慎思考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取得进步。“明辨之”——要明辨真伪,获得真知。“笃行之”——“知行合一”,勤于实践。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在三中学会广博的知识,喜爱、善于、快乐地阅读书籍,从而以更睿智的思想去面对这个精彩的世界。
致远——塑坚毅之品行,立凌云之志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怀揣鸿鹄之志,用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和更远的眼光去追求卓越。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追慕美好未来。在我们三中,那些学长已经给你们树立了榜样,他们都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楷模。所以我还希望同学们努力塑造自己坚毅的品格,立“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坚信:路过最长的夜,才有最美的光!老师们,我希望你们树师者情怀,践行“先生”的使命和担当,努力让以爱育爱的能力,终身学习的习惯,敬畏职业的操守,互帮共赢的品质,实干兴校的担当都成为你们的特质。今天我们辛勤的付出必将成就我们一生隽美的诗和远方!
致(至)善——修“慎独”之心性,成向善之品德。罗曼·罗兰说:"99%的努力和1%的灵感,对于成功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有200%的道德品质作保证。"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人生能站在多高的颁奖台;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人生有多亮的心灵电流;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人生成败的心灵力量;品德,是我们每个人人生最坚实的基石。面对疫情时,迎难而上;升旗仪式上,唱响国歌;校园中,遵守校规、爱护环境;课堂上,懂礼貌、知尊重;在家中,知行止,知敬畏;走出校园,扶老携幼、扶困济贫,凡此种种,皆为善举。所以我希望我们在三中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铸就个人美好人生的同时,温暖整个世界,成为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
博学以致知,宁静以致远,潜修而致善,敬爱生命,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爱善悦读,与时代共脉,这是三中人的精神,这种三中精神亦将由你们而传承!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新的学习开启,立鸿鹄志向,传至善美德,修广博学业,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吧。
谢谢大家!
2020年9月2日
作者:赖家兴
编辑:建阳三中办公室
审核:张志英
2022级全体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非常高兴,70载风华正茂的北京科技大学遇见了3519名18岁意气风发的贝壳骄子。首先,我代表党委书记武贵龙同志、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学院路30号院的新主人、新建设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哺育培养你们的家长们、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今年4月21日,7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们亲切回信,对学校70年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为学校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北京科技大学的关怀和厚爱。从百业待兴的1952到气象恢弘的2022,一代代北科人熔铸“钢铁摇篮”“求实鼎新”的红色基因,践行“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弘扬“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精神品质,奏响了“为中华之崛起”的北科华章!70年来,奋进的北科大以“科技”造福社会。世界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在这里问世,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壳体材料在这里研制成功,第一台国产工业机器人在这里诞生,四羊方尊、马踏飞燕等青铜器在这里成功复制。新时期,学校攻克了“天宫”系列空间站重大腐蚀难题,研制了北斗导航卫星核心热管理元件,助力复兴号在严寒环境下高速稳定运行,等等。北科人始终与国同行,不负重托!70年来,奋进的北科大以“脊梁”报效国家。从“一参三改三结合”到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从全国首批正式设立研究生院到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从三次获评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70年来北科大培养出7位党和国家领导人、41位两院院士及一大批前沿科技领军人才、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全国劳动模范,还有很多默默奉献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令人尊敬的广大校友。北科人始终弘德育人,不忘初心!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感谢同学们选择在北科大启航梦想。你们当中有来自青海和重庆的两对双胞胎,年龄最小的出生于2007年;还有7名同学在今天迎来了自己的生日,祝你们生日快乐!此外,你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已经为接好历史接力棒,绽放青春新光彩做了很多准备。我们感慨于“莫忘少年凌云志”,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的桑吉扎西同学誓将青春理想融入到民族复兴中国梦,立志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用奋斗之路书写无悔人生。我们感慰于“少年辛苦终身事”,自动化学院任宇航同学求知若渴、提前自学程序设计语言等专业基础课程;外国语学院张传顺同学强健体魄、坚持以每晚4公里的长跑奔赴大学生活。我们感动于“自古英雄出少年”,同学们不仅战胜了疫情给高中学习带来的各种困难,更有像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谢天逸、经济管理学院衡斐然、外国语学院徐克同学这样,在家乡疫情防控中主动请缨成为承担核酸检测任务的萌新大白。从同学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北科大的未来和远方!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入学前,同学们通过多种形式向学校表达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学知识、练本领、拓视野、结挚友等是同学们的共同愿望。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想法,和大家共勉。一、从为国而生的矿冶星火中涵养情怀、坚定钢铁信念。北科大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诞生于共和国“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知耻图强,承载着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矿冶系科钢铁强国的光荣梦想。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建校初期,魏寿昆、柯俊、肖纪美、章守华等名师巨擘中的很多人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回国办学,白手起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等等,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变强作出了突出贡献。“三访钢院”的周恩来总理曾讲“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希望同学们传递好先辈手中的火炬,点燃“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火种,照亮“为民族复兴”的奋进道路,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二、从科教兴邦的实践征程中汲取力量、锻造钢筋铁骨。非学无以广才。这几年,学校深入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每一名本科生配备了专属导师。你们的学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程矫杨向导师连芳教授这样告白,“在我困惑时为我指点迷津,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生活,又或是未来方向的选择上,我都受益匪浅。”毕业后,她选择继续跟随连芳老师攻读博士学位,深耕新能源电池领域,并通过创新型学习团队帮助学弟学妹们成长。希望同学们在浩瀚书籍引路、渊博导师指导、同窗好友切磋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你们的学长、我校矿山机械专业78级校友沈政昌院士,毕业后扎根矿山一线40年,从东南海域到西北戈壁,从气候湿热到高寒缺氧,沈政昌学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动我国浮选装备体系的创建与完善,彻底改变了大型浮选设备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希望同学们用知行合一的青春作为,练就过硬本领,奉献祖国壮美事业!三、从求实鼎新的精神谱系中塑造人格、挺起钢铁脊梁。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写道“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关键在于自身的品德修为、精神修筑和格局修养。人无德不立。同学们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在感恩、自强、勤俭中争做道德先锋。集体的魅力在于优秀带动优秀、卓越成就卓越。学校历来重视集体建设,已经连续11年有班级获得北京市十佳班集体荣誉,还有很多全员深造的宝藏宿舍……同学们要爱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宿舍、班级、学校,集体进步和个人成长一定是相得益彰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同学们成长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请相信勇敢面对是基本态度,乐观豁达是处世良方。当然,在北科大这个温暖而充满情怀的大家庭里,我们的本科生导师、辅导员以及所有北科大人,都会守护你们并随时提供帮助。你们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同学们已经站在逐梦前行的时代潮头,希望你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智慧和汗水高扬青春风帆,成为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谢谢大家!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