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鲁迅狂人日记赏析》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3 16:12

如何写《鲁迅狂人日记赏析》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鲁迅《狂人日记》的赏析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赏析作文要围绕《狂人日记》的哪个方面展开,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社会背景等。
2. 熟悉作品:在动笔之前,要充分了解《狂人日记》的内容、背景、作者鲁迅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等,以便在赏析中准确把握作品。
3. 结构安排:一般来说,赏析作文应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主体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4. 人物形象分析:在赏析《狂人日记》时,要注意分析狂人这个人物形象。狂人既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又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在分析狂人形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狂人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恐惧、怀疑,到后来的疯狂、绝望,狂人的心理变化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b. 狂人的行为表现:狂人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如破坏家具、自残等,这些行为体现了狂人的疯狂与绝望。
c. 狂人的社会地位:狂人作为一个普通农民,他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

鲁迅《狂人日记》全文及赏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该书出版于1918年5月15日,距离现在已经97年,那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狂人日记》全文以及赏析来了解下!


【全文】

《狂人日记》

作者:鲁迅

狂人日记序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狂人日记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狂人日记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狂人日记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陈年流水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狂人日记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狂人日记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⑷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⑸;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⑹。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胡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狂人日记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狂人日记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狂人日记八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狂人日记九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狂人日记十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

"易牙⑻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⑼;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

"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

"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狂人日记十一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如果还能过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⑽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狂人日记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狂人日记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赏析】

《狂人日记》赏析

首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当然,我们不能将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鲁迅身上,这待下述。)

其次,结合鲁迅的创作情况来看,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些作品不像”《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形貌、言行、履历、事件等),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比如《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伤逝》等。这类作品虽有人物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以《狂人日记》来看,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小说一开场,登场的是人物的意识,鲁迅不用很亮很清之类的单一视觉的文字,而用“很好”这样综合意识来把握月光。接下来,“我”出场了,但对于读者来说,“我”无形无状,更不用说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年轻是年老,实质上,“我”即“我”的意识在继续牵着读者走:“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是对“很好的月光”这种感觉的意识重认;“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这一句,是意识再次把握;“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这是意识重认后新意识的出现;“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新出现的意识开始把新的客观对象纳入意识范围———注意,此处不是对赵家的狗那两眼的客观描述,而是意识对于这一事实的一种把握。“我怕得有理。”这一句,意识走向判断。依此分析的路子,使之贯串整部小说,都不难得出意识流动的轨迹。因此,从这一视角看,《狂人日记》是一部展示意识过程的一部小说,简单说,《狂人日记》是一部意识性小说。

再次,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所以,鲁迅此处冠以“我”有“四千年履历”,并把“真的人”与“我”相对,暗示着“我”并非具体存在的人而是一种艺术设置,当然,“我”只能是人,只有人才能承载某种人的意识,但在《狂人日记》中,这个人又不会是真实的具体的“迫害狂”病人,鲁迅作为艺术家不会像医生和心理研究者那样,去记录描述一个病患者的征状。

在《狂人日记》中,假如从一个“迫害狂”患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对其所作的能充分表现这一患者的特征规定是极少的,“我”无名无姓,没有病因解释,没有病史说明,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也有极宽的范围。而另一方面,鲁迅又极为精细传神地把握“迫害狂”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

这说明,“我”作为一个具体存在并不重要,鲁迅对于狂人的选择并不在于这个狂人是谁,而是因为选择狂人符合于鲁迅的艺术设置和艺术表述,假如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一般的人,那么鲁迅就无法在其身上表述“多疑”的这一意识。从小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这一狂人所表现出来的病状是“迫害狂”一类的共同特征。实际上,“我”只是一个承载物。一方面,“我”承载着狂人所共有的病状,以达到小说所要求的艺术真实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的病状在某一层次上与作家所要表述的东西相吻合。而在具体的文本创作之中,作家不可能直裸裸地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作品中的人物,相反只能是遵从所选择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发展规律,融入自己的东西。

由于艺术选择加上艺术家的艺术表述能力,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方面极为真实地描述了“迫害狂”的征状言行,但另一方面又极为巧妙地昭示小说并不是要表现“迫害狂”的征状,而是要表述狂人所承载的合乎狂人身份其实是作者自己的东西。也即鲁迅之所以选择狂人是因为狂人有显著的“多疑”特征,它暗合着鲁迅“多疑”意识的内核表述。所以鲁迅选择了狂人来承载“多疑”这一意识,作者着重要表现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我”所承载的意识“多疑”。

经过这样一番梳理,《狂人日记》这一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以狂人所承载的“多疑”和封建理论并依据这一意识的某种特征展开的小说。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的确,《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底在讲什么?中国封建礼教是人吃人的文化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532期

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底在讲什么?中国封建礼教是人吃人的文化

《狂人日记》的核心就是这么一句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认为中国古代的奉行封建礼教,是吃人的文化。

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当时满清已经灭亡6年了,辛亥革命已经成功。

不过,辛亥革命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持有新思想的少量军人、海外华侨甚至会党分子(地下社团)实现的,没有深入到中国平民阶层。

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没有受到辛亥革命的文化洗礼,仍然保持满清的封建礼教思想。

鲁迅认为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文化上的革命,才能彻底摆脱封建思想,消灭一些中国人的劣根性。

《狂人日记》借助狂人说了一个互相压迫的社会秩序。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外国,本质上都是封建压迫政策,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

听起来轻描淡写,我们看看《红楼梦》就知道压迫的可怕程度。

以宽容著称的贾府,在全书中有好几个仆人被杀或者自杀。

大丫鬟之一的金钏儿,是王夫人的重要丫鬟,同袭人、鸳鸯的地位差不多。

根据当时的礼法,金钏儿很有可能被送给贾宝玉为妾,地位可不低。

而金钏儿天性有几分顽皮,口无遮拦,就遭遇了厄运。

在王夫人睡觉的时候,金钏儿随口和贾宝玉调笑了几句,也没有说什么露骨的话。

因为王夫人最恨美艳少女勾引自己儿子,竟然打了金钏儿还赶出去。

在那个时代,丫鬟背负了勾引男主子的恶名被赶回家,根本就无法生活,恐怕只有自杀这一条路了。

随后,金钏儿果然投井自杀。

身为地位很高的大丫鬟,金钏儿仅仅因为两句话说的不合适,就被主人逼到跳井的地步。

这是贾府的仆人,社会上的平民又怎么样?

以刘姥姥为例,女婿狗儿的爷爷是个当官的,还同四大家族的王家连了宗。

王家是什么来头?可是赫赫有名的江南四大家族之一。

而王家在王熙凤爷爷的时代,恰恰又是家族最强盛的时期。换句话说,狗儿爷爷既然能够同王家连宗,肯定是有一定家业和地位的。

就算狗儿家族比较衰败,传到孙子一代也比普通乡民强得多。

家里只有女婿夫妻两个孩子以及刘姥姥,一共五口人。女婿和刘姥姥都是可以干农活的,女儿在家带孩子做家务,都是劳动力。

刘姥姥此人勤劳能吃苦,社会阅历还非常丰富,头脑相当聪明,放在今天绝对是女职业经理人。

即便如此,刘姥姥家也是几乎活不下去,要依靠老人家装傻充愣,来贾府打秋风骗钱。

《红楼梦》虽说的是贵族家庭的事情,也几次提到民间的疾苦。

甄士隐是个地主,在苏州城的房子被烧毁后,曾经考虑去乡下生活,结果是: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即便是江南这种富饶地方的乡下,也是饥荒连连,老百姓被迫起义,官兵则去镇压打仗,根本无法活人。

书中曾借贾府厨房经理柳家媳妇的嘴说: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对象,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根子还没了的日子还有呢。我劝他们,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也罢了。吃腻了膈,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炸儿,敢自倒换口味。

大家注意,这句“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根子还没了的日子还有呢”,这就是民间的大饥荒了。

即便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也不会影响贾府贵族的奢侈生活。

甚至贾府的老爷小姐甚至丫鬟们,连大鱼大肉都吃腻了,反而要吃些清淡的东西。

书中曾提到,宁国府的乡下一处土地田庄总管乌进孝,送来了一年的财物。

乌进孝带来的财物多得惊人,根据估算至少是上万个男性农民壮劳力的辛苦劳动成果。

夸张的是,乌进孝这种规模的乡下田庄,仅仅宁国府就有七八处之多,荣国府更是有几十处。

换句话说,宁国府是由约数万农民家庭来供养的,涉及农民总数可能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

大家知道,宁国府的主子有多少人?只有贾珍、尤氏、贾蓉、胡氏区区四个正牌主子以及几个小妾,总数不到10个人。

十万农民生活贫困,甚至活不下去,一年辛苦的成果仅仅维持区区几个主子的生活。

显然,傻子也能看出这种制度的不合理。

早在秦代,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

统治阶层为了维持自己的剥削地位,除了暴力镇压、言论控制、愚民辱民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洗脑,推出了封建儒教。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学说和儒教是不同的。

儒家学说虽强调封建等级制度,在诞生的那个时代还算是先进的。

今天很多人说阿拉伯国家一夫四妻制度不合理,其实最初创立时候是合理的。

在没有这个制度之前,阿拉伯贵族和有钱人往往娶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妻子,没有任何的限制,导致穷人根本娶不到老婆。

在古代的阿拉伯,一夫四妻制度显然比较合理,不至于让有权有钱人占据太多女人。

道理也是这样。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有连牲口都不如的奴隶存在,他推崇的封建等级制度是比较先进的。

但孔子是2500年前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他的理论如果不变革,就必然落后时代,也会不合理。

封建统治者不但不变革,反而还将儒家学说进行各种阉割和扭曲,目的是维持自己的统治,对民众进行思想洗脑。

儒家大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类话在儒教中是不存在的。

经过几千年的筛选,最终儒教只剩下: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再说通俗点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儒教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封建等级制度,让底层无条件服从高层,而且是身心都要服从。

儒教只是约束下级,让他们服从上级,对于上级则基本没有任何约束。

京剧有个很有名的剧目,叫作《打龙袍》。

即便有皇太后下令打皇帝,又遇到刚正不阿的包拯,也只是让皇帝脱下自己龙袍,用打龙袍的方法象征性的打一下。

在儒教数千年的洗脑下,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压迫社会,也形成了很多迫于压力而适应的愚民。

鲁迅的人生经历特殊,儿童时期就遇到家庭破败。

首先是爷爷在科举考试中行贿作弊(为儿子谋取功名),差点就被斩首,后来被囚禁2年多,导致家庭破败;

其次是父亲长期抽大烟和酗酒,才30多岁就患上了严重的肝硬化或者肝腹水。在古代,这种疾病是不治之症,即便在今天也是很难治疗的。为了父亲治病,家里常年花费巨资,最终人财两失,周家也彻底从乡绅家庭衰败为平民家庭。

古代妇女不能随便出门,父亲又卧病在床,少年鲁迅只能代为处理一些典当、请医生、抓药的事情,受到很多轻视和冷淡,影响了一生的心态;

最后是随着家庭的破败,族人也来欺负。在大家族分家时,给周家的房产比较差,16岁的鲁迅拒绝签字,据理力争,还遭到家族长辈的训斥。而训斥他的家族长辈,就是同鲁迅一直关系良好的叔叔,让其感到世态炎凉。在这之前,鲁迅曾被迫寄居在舅舅家。自古救急不救穷,舅舅家对鲁迅也比较冷淡,鲁迅自称为“乞丐生活”;

大家都知道,即便是成年男人经历了家族衰败甚至家破人亡的局面,很多也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寻死觅活,更别说鲁迅一个少年。

话说回来,周家的破败是相对而言,世态炎凉也不是绝对。

后来我们知道,鲁迅将自家分到的祖宅,也就是绍兴老家包括百草园在内的屋子卖掉,就得到了1600多块大洋。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当年第一流的工人,月薪不过6到10块大洋。

鲁迅得到的祖宅,相当于一个工人的二三十年的工资,这还算穷吗?

至于世态炎凉方面,鲁迅成长期间实际上受到了族人很多帮助。

如鲁迅从绍兴去南京就读江南水师学堂,开启了人生重要一步。

而鲁迅之所以敢去南京,是因为叔祖周椒生在江南水师学堂担任教导主任。

世上总是有好人和坏人,而鲁迅的心态较为阴暗,总是看到黑暗的一面。

话说回来,他看到的黑暗面倒也准确,在《狂人日记》中说的也很好。

鲁迅认为这些愚民是: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在这种制度下想要混得好,首先就要有狐狸的狡猾,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利益;

书中这么写: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接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杀。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啃几下。

其次,人还要够狠,需要有狮子一样的凶狠,必要时不惜害人。

他们为了自保和蝇头小利,不惜用尽各种手段压迫比自己弱的人,非常凶残,甚至到吃人的地步(为了利益不惜害死别人):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

最后就是面对更强的强者,愚民顺民都有本能的怯懦。

为啥?他们是一代代淘汰的结果。祖先中如果有强悍不服从的人,基本不是被杀,就是被迫害到无法生活,活下来的人都能忍气吞声。

普通老百姓对于更强的力量,尤其是政府,则是不敢反抗: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

还有,这些封建礼教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潜规则,即便有人感到不对,却没有敢于反对: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另外,身处这种制度和文化下,任何人都无法幸免: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而这种封建礼教文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这个民族虚弱无力,毁于内斗: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鲁迅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也说明思想启蒙的重要性。

很多人说,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这句话没错。

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思想启蒙。

民国时期的思想启蒙虽然远远不够,仍然为国家民族起到巨大作用。

大部分中国人都明白了一些道理:大清国是皇帝的,老百姓是草民,命如草芥,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而新的国家应该是生活在这里所有民族的,不是某个统治阶级。

在这种思想启蒙下,中国人会本能的维护这个国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数千英军能够杀得全国几十万清军落花流水,迫使满清屈膝投降。

相反,抗战期间面对强大的日寇,中国各方面都弱了很多,却苦战8年才获得胜利。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