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廉政故事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3 19:11

手把手教你写《廉政故事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廉政故事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读后感的主题,即围绕廉政故事的核心内容展开。可以从故事中提炼出廉政精神、人物品质、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主体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感悟。
3. 深入分析:在主体部分,要对故事中的廉政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人物品质: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如何体现廉政精神,如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等。
b. 社会意义:探讨故事对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如弘扬廉政文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
c. 时代背景:结合故事的时代背景,分析廉政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
4. 结合实际: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身边的事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语义不清的情况。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6. 观点鲜明: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明确、坚定,避免模棱两可。可以引用故事中的具体

品廉政文化,承先贤遗德——观《爱廉说》有感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这是我在看完《爱廉说》这部影片过后,最为百端交集的八个字。在这部大众并不熟悉的影片中,讲述了理学鼻祖周敦颐在北宋年间,于汝城亲尝百草治愈瘟疫、开办学堂为民请命、虔州治理干旱、端州巧破端砚案的故事。在影片中强调突出了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形象,这一千古名句也道出周敦颐自己内心所追求的莲花般清高的气节品质,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敦颐曾写下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觉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一诗,表明自己坚持原则,并不希望受到乡亲们大张旗地张罗祝贺,一不想让乡人麻烦受累,二不想有人借此请托、徇私枉公。这样冷静而又绝情的处理方式着实让人敬佩。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正是这种“绝情”,奠定了周敦颐的高风亮节,为民服务,不徇私情,不贪图名利的政治觉悟。

在影片中,百姓家着火,周敦颐奋不顾身直接冲进去,最后昏倒被家仆背着出来,昏迷了一天一夜,郎中给看了病说皮肉只是轻伤并无大碍,长期吃不饱饭导致身体底子薄弱、积劳成疾,这才是周敦颐昏倒的真正缘由,言毕,在场的其他人都大受感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与周敦颐如出一辙。作为一个地方小官,廉洁如此,也是极为罕见。为周敦颐做墓志铭的潘兴嗣曾评价“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不乱花钱,不摆排场,把俸禄大部分分给宗族中困难之人,留下一点招待朋友和宾客。亦如贾谊所言“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巧,窃所耻也。且患世之多巧也,喜而赋。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素来惜墨的周敦颐以此《拙赋》对人为子拙的,坚决地表明自己以巧为耻,以拙为荣的态度。罔枉枘以凿,罔破圆为觚,如果当官从政都能“守拙”而不是取巧,那官场必将风清气正、让百姓可安。倦鸟归林,鱼翔潜底,落叶归根,影中的周敦颐在暮年辞官归隐,至逝世之前也还是过着物质清贫但精神富有的生活。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廉政文化如同滔滔江水,已深深地融入了为官之道法中去。先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高风亮节,再有白居易“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的从仕原则,更有包拯“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守正之心。究其根本,无非是“廉”“清”二字,施政之本在于廉自身,人心之清明才是关键。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时代赋予了廉清二字不同的意义。以周敦颐为例,首先,我无比赞赏和肯定周敦颐对百姓的无私奉献,廉清二字当之无愧。但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周敦颐关爱百姓民众,却不够关爱自己和家人——自己无法食饱缺乏营养故昏迷倒下也抓不起好药医治、为了接济亲戚还需要自己夫人偷偷托人把首饰当掉才能拿出银钱来等事件可以看出,周敦颐在特定时期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都需要靠人接济来解决问题,这的确让人扼腕叹息。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百姓在清官的身上寄托了太多长治久安、公平公正的美好理想,除去对清官的崇拜和神化,清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人治社会的独特文化产物,如果说社会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需要这样少数过分牺牲自己基本权益的群体来维持,一旦形成对于清官过度依赖的舆论甚至道德洁癖,那么对清官的崇拜最终将成为对清官的捧杀。清正廉洁的政治局面需要依靠制度去实现和保障,而不能寄托于个别清官,社会的进步需要由“人治”走向“法治”,历史也告诉我们,道德的约束,永远不能代替法治的约束。

如今的廉政思想与“清官文化”大有不同,我们在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相应做出新的思想行为的转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梦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而廉政文化建设也不再局限于打击反腐官政,它开始成为一种社会价值观,甚至成为了大多数公民的道德建设的新标杆。这意味着廉政不仅仅运用于为官之道,而且要从“小”从“众”的教育抓起。

由此,在学生时代进行有效的廉洁教育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将可能在国家、社会的各个岗位挑起大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其位,就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担起应负的责任,这种觉悟应该融贯在大学生今后所行的每一步。知识固然重要,但品质更可贵。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社会需要人才,社会的进步需要敢于、愿于奉献的人,需要那些从社会上索取,又给予社会东西的人。故高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使其在踏入社会之前,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等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有利于弘扬新风正气,让清正廉洁真正走入大学生的内心并落地生根。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相关事迹,并以此作为准则、勉励自身,以此来达到实际的思想建设效果。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障碍诱惑其实是自己,最难克制的敌人也是自己。要处理好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就要常修诚信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底线。

无疑,我们这个时代是不缺机会的。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的选择,是遵从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困难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宁静的心安,每个人的选择可能都会有所不同。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屈原写下“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表明自己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也不愿圆滑求全,像脂肪如熟皮一样,谄媚阿谀。更有黄宗羲的“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来表达自己克己复礼的态度。

先人处境如此困难尚有此觉悟,更何况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呢?

欲为君子,即使在物欲横流、时弊滋生的社会环境里,仍要保持真善美的高贵品质,不与假恶丑同流合污。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仍要保持原则,不至于滑向腐败。

四月的天空如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又如何起头?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明乎此,力行之,必将臻之于大境界。

何乐而不为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2019(3)级幼管一班 张育诚)

读书思廉|清风长留天地间——读《清官历程》有感

腐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力痼疾,也是当今国际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好多为官清廉,被称为“中国华夏脊梁”的清官,如千古楷模晏子、天下良吏黄霸、敢于直谏魏征等等,至今还被后人传颂。大家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但一段时间廉洁淡化,贪腐现象猖獗,不得不让我们再次追寻历史清官历程,在他们的经历中,找到官吏清廉自守的若干历史规律,大力宣扬历史,警惕当今世人们,什么样的官才是群众们的榜样,营造一个乾坤凌然、清风正气的环境。

《清官历程》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书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历史反腐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里面讲的这些清官与腐败势不两立。

封建时期,贪官污吏盛茂,官场上贿赂成了风气,人们习以为常,更有甚者把贿赂当成一种职业,专属助人贿赂,见怪不怪。但有的官吏,两袖清风、廉洁奉公,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敬仰,他们的事迹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里面讲到清白世家的“弘农杨氏”杨震,“杨震四知”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段佳话。杨震,东汉时期,家贫却学识了得,人称“关西夫子”,以育人为业,直到知命之年才外出为官,其为父母官,廉洁不腐,勇于腐败者抗衡,当时汉安帝乱用公款民财给自已享用,甚至大兴土木,给哺乳的奶娘建设豪华奢侈别院,满朝文武官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唯独杨震敢于直谏文书,即使汉安帝不高兴、大众群臣所憎恨也在所不惜。

据《后汉书》记载,杨震先曾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东莱太守”,在他去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有个官员曾经是他推荐的,途说杨震要来了,并隆重举行欢迎仪式接待,夜幕降临,还偷偷去拜访杨震,携带十斤黄金作为礼物。可是,在当场杨震一口拒绝了后生礼物,不讲情面,不留余地,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这时,杨震表情严肃,生气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后生惭愧不已,只能带着礼物打道回府,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杨震的做法表明了一种操守、体现了一种人格、展示了一种襟怀。


“杨震四知”的警语在今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们今天的一些贪官抵不上这位封建官吏,任何地方都与他相距太远。被曝光的贿赂事件、跑官买官者。都是人为修养差、不脚踏实地,走捷径,心怀侥幸,贪婪所导致的。如现在,反腐力度加大,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纪者终究受到追究;社会舆论的监督,群众们心里有了一个衡量。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受贿者还是行贿者,都会心里不安,会受到良心的责备。可见杨震说的“四知”规律,见贤思齐,必然反腐倡廉,廉政自守有益。杨震就是这样清廉自守而清史留名。

建设廉洁型政府,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不然一切都是空谈。可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热门沉重的话题,不少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落马,案件让人触目惊心,现在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从历史角度分析来看,这都是大家思想上动的邪念,留存歪风邪气,其实在历史记载,官吏们的自律,提倡清廉自守外,还要加强各层级的监督,全方面形成督促机制,加强思想上的升华,让个人都有自律意识,让官吏们不能不廉洁,而从制度上来约束他们,最关键的就是他们自已本身。大众把希望寄托给清官们,更要以力量端正风气,建立好自已的自律体系,遵纪守法。

读了《清官历程》这本书籍,启示我们,自律是防止腐败的重要关键节点。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和消防员,没有显赫的权利,但在弘扬廉政文化、坚守廉洁自律方面,我们绝不能以置身事外的态度冷眼观之。作为党员我们要不忘初心,要知道我们来自哪里?为了谁,回望我们入伍前,有的是学生,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家务农,那时候我们的身份都是人民,入伍之后,我们成为一名消防员,我们的身份发生了改变,责任也发生了改变。作为人民,我们更多的是完成自己的事情,但我们成为一名消防员后,我们的责任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来自人民,也终将回归人民。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道:“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

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领导下的消防员,也同样有责任,有义务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安全奉献自己。作为一名消防员,廉洁自律我觉得就是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知道我们的职责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我们授旗训词时指明了我们的职能和发展方向。作为人民的“守夜人”,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牢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建队方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责任。现在国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然而,自然灾害等风险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一大因素。作为消防员,我们的职责就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就需要我们要练强救援本领。光有一颗为人民爱人民的心还不够,我们还要有为人民解难的本领。我们转制前,主要是森林防火,对于“全灾种、大应急”,我们缺少经验和装备,转制后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定位是国家队和主力军,现在我们正处于转制改革过渡期,也正是我们提升各项应急救援本领的关键期,我们要勇于突破自己,刀口内向,来一次大洗礼,苦练本领,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能够冲得上去,为人民排忧解难!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