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07:1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对廉洁自律的思想认识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对廉洁自律的思想认识。确保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避免偏离方向。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 论证充分:在论述廉洁自律的思想认识时,要充分运用事实、案例、名言警句等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注意论据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4.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对廉洁自律的看法和认识。观点要鲜明,有立场,避免模糊不清。
5. 语言规范:作文的语言要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病句等低级错误。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6. 举例说明:在论述廉洁自律的思想认识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选取的例子要具有代表性,与主题相关。
7. 深入挖掘:在写作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廉洁自律的内涵,探讨其与个人品德、社会风气、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关系。
8. 结合实际:在论述廉洁自律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廉洁自律,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9
陈 云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其廉政思想不仅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廉政观的继承和发展,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
道德修养与廉洁自律互嵌
陈云的廉政思想形成了道德修养与廉洁自律相结合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借鉴传统德治文化,强调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国安邦的基础。陈云在早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就对《论语》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深有感触。他认为,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身作则,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三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贪公家一分一毫,不搞特殊化。
发扬马克思主义廉政观,提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陈云结合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提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具体要求。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保持纯洁性,坚决反对腐败。陈云一生生活俭朴,从不搞特殊化。新中国成立前在东北工作时,他甚至将自己的津贴捐给困难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期间,进一步强调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1950年,陈云在一次财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的血汗。如果我们不能管好这些钱,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制度建设与文化教育并行
陈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制度建设与文化教育并重,既注重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权力运行,又强调通过思想教育培育廉洁文化,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权力监督,防止腐败。陈云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反腐败中的根本性作用。他认为,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权力就容易失控,腐败就会滋生。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提出“经济工作要建立严格的制度”,要求各项收支必须经过严格审批,任何人不得擅自挪用公款。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在主持全国财经工作期间,特别强调财经纪律的重要性。为此,他推动建立了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在陈云的推动下,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等重要法规,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1980年代,针对领导干部待遇问题,陈云主张制定明确标准:“坐什么车、住什么房、吃什么饭都要有规定,不能搞特殊。”这些具体细致的制度规定,有效遏制了特权思想和行为。
通过文化教育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廉洁氛围。在强调制度约束的同时,陈云同样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他认为,反腐败不仅要靠外在的强制约束,更要靠内在的思想自觉。他多次强调:“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和文化培育的重要性。陈云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展廉政教育。他常用“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来告诫干部要防微杜渐,用“上梁不正下梁歪”来说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廉政文化培育方面,陈云特别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作用。1982年,他在中纪委会议上指出:“对于大案要案,一定要严肃查处,并要通报全党,使大家引以为戒。”他主张通过公开典型案例,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对于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陈云也有独到见解。他给自己立下“三不准”家规:不准搞特殊化、不准占公家便宜、不准收受礼品。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许多干部都注重培育清廉家风。陈云还将廉政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他主张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方式,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方法使廉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在廉政文化传播方式上,陈云提倡多样化。他支持编写廉政教材、举办廉政展览、创作廉政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
坚持以民为本与反对不良风气相结合
陈云的廉政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时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坚持以民为本与反对不良风气相结合”的廉政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亦具有启示价值。
借鉴传统“民本思想”,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陈云深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为邦本”思想的影响。他经常引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告诫党员干部,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就提出“财经工作要为战争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1943年,他在西北财经办事处工作时,发现边区有些地方征收公粮过重,立即指示:“必须保证群众基本生活,宁可我们机关干部少吃一口,也不能让老百姓饿肚子。”这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赢得了边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晚年时期,他仍反复告诫身边工作人员:“我们制定任何政策,都要先想想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系统的反官僚主义思想。陈云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反对官僚主义思想。他认为,官僚主义是脱离群众的集中表现,是廉政建设的大敌。1956年,他在商业部党组扩大会议上指出:“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报表,这叫什么领导?这叫官僚主义!”并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陈云特别重视信访工作这一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渠道。他要求对待群众来信必须认真处理,曾说:“群众给我们写信,是对党的信任,绝不能石沉大海。”陈云本人就经常亲自阅批群众来信,1950年代,他曾通过一封普通工人的来信,发现并纠正了某国营企业严重浪费的问题。陈云还创造性地提出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来克服官僚主义。他认为,只有通过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比较、多次反复研究,才能避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错误。这一方法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度保障方面,陈云主张通过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防止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这些宝贵思想,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朱一华)
赵 杰
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习主席强调,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广大党员、干部要慎微慎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对广大官兵特别是军队领导干部而言,能否始终做到严于律己,不仅关乎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军队能否风清气正、朝气蓬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我党我军一贯重视道德建设,坚持把“德”作为衡量人评价人的首要标准,要求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榜样、引领着道德风尚。一名官兵履行好职责、完成好任务,离不开德、智、体等诸要素的综合作用,而“德”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平时训练执勤,还是战时冲锋陷阵,都需要高尚道德作有力支撑,否则就难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完成任务、履行使命就无从谈起。
“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检身若不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修己以安人”是一个重要命题。一个人能否严于律己,最大的障碍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对革命军人来说,严的是党性原则、纪律规矩,律的是品行操守、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审视自身的言行,主动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及时修枝剪叶、荡涤心灵,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常怀“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慎微慎独,防微杜渐,才能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现代社会的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权钱色利诸方面的诱惑往往披着时髦的外衣、打着进步的幌子,并不像“泾水清清渭水浑”。一些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也曾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横刀立马”,但最终却在与私心邪念的斗争中败下阵来,放低了境界追求,放宽了用权边界,放松了约束标准。须知,拿一分钱财,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作为一名军队领导干部,一旦在廉洁自律的底线上失守,就会失去官兵的信任、支持、拥护,就无法树立威信、带好队伍、推动工作。
严于律己,须常扫思想之尘。一个思想纯洁和灵魂纯净的人,必然会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军队领导干部应坚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反思差距,以“扫帚如果扫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的自觉除尘去垢,用好自省这面“透视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检视修炼中,清扫灵魂旮旯、思想角落;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手术刀”,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中,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严于律己,须常怀敬畏之心。“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心存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方能“思”出于理智、“做”有所顾忌、“行”不忘法纪。军队领导干部应经常对照党纪国法军规,不断加固思想上的“防火墙”、行为上的“过滤网”,给兴趣爱好加把锁,给个人交往划条线,给生活志趣设道岗,时刻强化应对“妄思”“妄动”抗体,把党纪国法军规当成不可踩踏的底线、不可逾越的红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做到不放纵、不越界、不越轨。
严于律己,须常积尺寸之功。严于律己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不仅是一次自我革命的历练,更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永恒课题,关键在于“常”“长”二字。军队领导干部应时刻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日常训练、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小节做起,件件叠加、次次积聚、久久为功,培养好的作风,杜绝坏的风气,始终做到谨小慎微、老实本分、不越雷池,切实在防微杜渐中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保持本色。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