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部队班级年度工作计划》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4 14: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部队班级年度工作计划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部队班级年度工作计划。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完整: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在正文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论述。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详细阐述班级年度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预期效果。以下是一些具体内容:
a. 目标:明确班级年度工作的总体目标,如提高班级整体素质、加强军事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等。
b. 任务:具体列出班级年度工作的各项任务,如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文体活动、日常管理等。
c. 措施:针对每项任务,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如制定详细计划、加强组织协调、开展培训活动等。
d. 预期效果:对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预测,如提高军事技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优秀人才等。
4. 语言规范: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包括语法、用词、标点等方面。尽量使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表达。
5. 重点突出:在论述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内容,如班级年度工作的关键任务、重点措施和预期效果。这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
军营之星丨一个集体一条心,我的班长我的班!
在初入军营时是他教会了我们成长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毫不吝啬在初下连队时
是他教会了我们奋斗
与我们一起点燃滚烫的澎湃热血是他教会我们如何对得起军人的称谓是他引领我们走上军旅的起点他就是我们的军旅“领路人”是我们的军中“启蒙老师”
他就是有着“军中之母”称谓的
班长!
今天的“军营之星”就带您走进各单位选送的“我的班长我的班”看看谁是您最喜爱的“最强战斗集体”
“部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从五湖四海聚集到一起,就要像家人一样互相爱护”武警济南支队某部一小队副小队长朱随军说。历经战火洗礼使他拥有过硬的战斗作风,400米障碍的训练他第一个上,冲在了最前面,对于一位老班长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作为小队内队员关系的“润滑剂”,因为他的存在队员关系也更加和睦,然而他觉得这些都没什么关系,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不用分彼此你我。每晚熄灯后,队员们总是能看到他打着手电筒靠在床头加班加点看书的身影,为小队做好刻苦学习的表率;训练场上,他对队员的严苛是对这身陪伴他14年军装的忠诚誓言,队员们的训练水平也是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上,他对战士的关心无微不至,玩到一起与队员们“打成一片”交流也是幽默风趣,直到现在,他还一直默默地对身边的战友关心帮助,鼓励着战士们与其共渡难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凡事冲锋在前,老实肯干,为战士做好表率,是一个班长必须具备的素心无微不至”,朱随军与队员们“打成一片”交流也是幽默风趣,直到现在,他还一直默默地对身边的战友关心帮助,鼓励着战士们与其共渡难关。在他的带领下,小队多次在总队、支队比武中取得优秀成绩,并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武警淄博支队某部应急班,里有一名新兵叫季旭,在入伍前体重较大,体能也较差,在下连后生怕拉班级训练的后腿,便主动要求每天跑步、加体能,而班长张立刚发现此事后,便与小季结成了“帮带小组”,帮助其制定训练计划、实现训练目标。
一天熄灯后,张立刚发现小季没有在床上就寝,而是在洗漱间偷偷泡脚,经过一番询问,原来是小季的左脚指被磨得疼痛,但生性倔强的他怕影响训练,便隐瞒了这个情况。张班长蹲下来摸了摸他的脚指,查看了一番,便背起季旭找卫生员为其诊疗,原来是因为训练强度过大,而小季正值长身体的时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鞋子变得稍微有些挤脚,这才导致脚趾处被鞋子磨伤。之后张立刚便立即从自己的被装里拿出了一双崭新的作训鞋,送给小季,并适当的调整了训练计划,恢复之后的小季训练动力更足、热情更加高涨。
“每名战士都是金子”,张立刚的一言一行给予了全班战士无尽的动力,激励着全班在学习训练中拧成一股绳,扛红旗、争第一,努力在军旅生涯中闪闪发光。
“军旅生活是这么快乐,因为有班长帮助着,每一天我们都是开心的度过······”这首《班长》是武警枣庄支队某部一班公认的班歌,在去年支队春节联欢晚会上,由班里战士自导自演的音乐情景剧,引起支队官兵广泛共鸣。
一班班长丁帅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骨干,军事素质突出,曾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当班长5年来,他一直坚持“用阳光快乐的方法,带快乐阳光的兵”的带兵理念,所带战士有20多人转晋士官,3人入党,2人考入军校,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快乐班长”。
快乐的带兵人不仅带出快乐的兵,也收获了良好的成绩,2021年在支队军体五项竞赛中,取得了支队前三名的好成绩,受到了支队的大力表彰。
训练场上奋力厮杀,威风凛凛;生活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是标兵!翻过高板、飞跃矮墙,技压全场。他就是武警东营支队某部二班班长——邓苏文。
因人施教,不同的兵要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带;以身作则,要别人做好,那么自己就得做得更好。这是他的带兵理念,虽然不高深,但源自最质朴的生活。
在茶余饭后、训练间隙,训练场上总会出现他的身影,耐心地传授着训练时的技巧。情到深处时总会听到一句话:“这个不对,我来给你们做一遍示范。”他是训练场上的“严师”,身先士卒细心帮带;他是生活中的“老大哥”,无微不至体贴关怀。
在武警烟台支队某部一班,战士小徐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人交往。在刚下队的时候甚至都不太敢说话,一起来发言经常会紧张到满脸通红,做起事来也畏手畏脚。
而张鑫作为他的班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让他找到自信,尽快融入到中队这个大家庭中,在体能训练时张鑫都会紧挨着他跑步,给他加油打气;在课间休息时带领班内的其他同志和他一起探讨刚学的动作,时不时地让他出列担任示范兵,始终让他感觉“我不怕、我能行”。凭着对战友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几个月下来,小徐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三公里成绩从不及格到轻松过关,队列、刺杀动作从不协调到中队标兵,四百米障碍从不敢过到健步如飞······
生活上与战友的相处中也变得有说有笑,说话更是变得铿锵有力,自信心明显增强,还时不时找班内其他战友掰手腕比力气,班级的团结氛围更加浓厚。
“所有一分钟以外的人都再跑一圈,预备······”未闻其人,先听其音,这就是武警潍坊支队某部一班长毛大勇。在他严肃黝黑的脸庞下,跳动着一颗热爱军营的真挚红心。特战出身的他,练兵场上从来不苟言笑。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刀子嘴、豆腐心,批评战士不留情面,可是严肃背后,他更是一位体贴入微的兄长。
在中队大家喜欢叫他“黑脸”班长,其实不只是因为他的皮肤黑,主要是他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总是“黑”着个脸。“黑脸”班长一向特别拼,当兵12年收获了很多荣誉。他还特别爱记账,总会记得班里战士每一次的考核成绩、好人好事以及谁偷懒谁进步,每到晚上点名他都要掏出这个“账本”给大家好好算一算······在他的严格要求下,班里战士成长进步都很快,他这张严格管理的“黑脸”换来了战士们收获成长的笑脸。
从军12载,他依然豪情不降,热情不减,激情不退,他用行动和汗水真正诠释了一名新时代一线带兵人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的橄榄青春,成长为部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军营的生活总是充满酸甜苦辣,在武警济宁支队某部一班,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军事训练你追我赶,工作生活互相帮助。
训练场上,班长陈凯始终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哪怕是穿戴防爆服都要细致到每一个卡扣的松紧度。新兵小李训练跟不上,班长就把他作为帮扶对象,在他的帮助下训练成绩提升显著,很快跟上了队伍。
我所在的班是武警泰安支队某部二班,我的班长叫王林林,说起我这个班长,那可是不一般。你说他好吧,可是他从不吝啬对我的批评,跑步的时候,看见你跑慢了,他就在你耳边嗡嗡嗡,一直“唠叨个没完”,什么班级荣誉了,什么挑战自我了,说的你热血沸腾,跑起来像打了“鸡血”一样;你说他坏吧,可是我又“恨”不起来,因为他确实很优秀,从2015年入伍至今,他获得了6次嘉奖,参加过20余次魔鬼周,拿到了3次极限训练勇士,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也教会了我许多本领,他如兄弟般对我关怀照顾,默默付出,他的“批评”更像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春风化雨,帮助我百炼成钢!
再说我们这个班,那也是不一般。我们班可是出人才呢!虽然我们都是特战队员,但是我们这个集体里还有驾驶员、文书、理发员,可谓是新时代“全能型”班级,去年班内4名战友获得了“四有优秀士兵”。
奥,对了,还有“心理辅导员”,这是我们给班长定的一个“职务”。我们班的小刘,刚来的时候,很内向,也不太爱说话,而且军事训练也存在短板,天天训练不在状态。“老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天天得空跟他谈心,有事没事就表扬他,两个人的床铺挨在一起,晚上时不时的就说“悄悄话”,训练场上他俩永远是“最佳搭档”,班长把他的“武功秘籍”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小刘,小刘也不负众望,2021年参加支队的军事体育运动会,单杠引体向上做了29个,拿了个第一名,参加总队特战骨干比武获得狙击专业第六名,年底还评了三等功。好了,介绍完了,这就是我的班长,我的班,一般也不一般。
在武警威海支队某部,提起一班,中队官兵无一不竖大拇指,无论是班级内务、军事训练、作风纪律,一班都是中队人人称赞的“尖刀班”。
班长李湘辉,外表看起来一脸严肃,让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在训练场上,几乎看不见笑脸,对每个动作更是严扣细训、严格要求。但是在生活中,他就如同变了个人,对战士嘘寒问暖,体贴入微。想家了谈心引导,生病了悉心照顾,犯错了帮助改正。大家都说班长只是嘴上严厉,其实心里比谁都温暖。
班里战士小张耐力较弱,在一次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中,刚结束5公里奔袭,又迎来10公里急行军,身体有些吃不消,班长李湘辉一路随行,在小张几次遭遇体能极限时不停给他加油鼓劲,在急行军最后硬是背着小张忍着脚掌脓泡的剧痛走到了终点······
人生最美是军旅,军旅最美是情谊。漫漫军旅路,悠悠战友情,只有平时甘苦与共,战时才能生死相依。
武警日照支队某部警卫班,班长叫做文学峰,是个个子不高,但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从他的眼神中你总能看到希望,从中汲取力量。当兵9年的他,依旧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在训练场上他仍不松劲,带着警卫班战友们奋勇拼搏,五公里、十公里、负重跑统统不在话下。
在生活当中仅用“战友”一词来形容班长文学峰,有些词不达意,他更像是生活中的兄弟,他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要学会给日子添色彩。”警卫班作为一个后期组建班,但无论在工作、训练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尖子班!
在同一屋檐下,一起洗漱、一起叠被子,同寝同食,在同一个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中队党支部和班长的团结带领下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不断创造新佳绩。
在军营,有那么一个人,言辞不奢,用情却浓,总是在背后默默守护你,鞭策你成长。时代在变,时间在变,来自班长的关心关爱不会变。
刚调入“张楠班”年龄最小的小周,冬天经常感冒发烧,很是憔悴,几周下来,瘦了整整一圈。班长孙正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陪他做各项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化验······但始终没有找到病根,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凌晨下岗的孙正阳回到班里,看到小周掉落的被子,好像明白了什么······
通过几天的观察,终于找到了小周经常性感冒的原因,睡觉喜欢蹬被子!从那时起,孙正阳设置了凌晨一点的闹钟,铃声响起,他就悄悄起床,为小周盖好被子,确定小周睡暖和后,他才继续安心的躺下睡觉。从那以后,冬天里年龄最小的小周,再也没有经常性感冒发烧了。
“班长!放着我来!”上等兵廉志强着急地喊道,话音未落就抢过了班长手中的螺丝刀,不一会坏掉的门锁就完好如初。“哟!廉志强你是越来越出息啦,最近不错,保持住!”班长田成志欣慰地说道。
别看廉志强现在是中队公认的“热心肠”,刚来到二班的时候可是让人头疼的“富少爷”,嫌脏怕累,干什么都拖拖拉拉,二班长田成志却只说了三个字——“没问题”。刚进班的第一天班长就让廉志强在一边好好休息休息,说是先适应一下环境,自己却忙里忙外又是扫地,又是擦窗户,廉志强哪还坐得住,赶紧抢过卫生工具忙了起来,还因为这事在班务会上受到了表扬,这让志强心里美滋滋的,只觉得干起活来觉得浑身是劲。
久而久之,廉志强因为各项工作都冲在前头收到了中队官兵的一致好评。“班长,其实最近我想明白了,我刚来的时候你就给我‘下套’了吧,不过我真的很感谢你,让我体会到了‘热心肠’的快乐”。 廉志强打趣地说道。
武警聊城支队某中队五班是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比赛取得名次了,他们喝彩;遇到挫折了,就变着法子相互加油鼓劲;有人犯了错误班长就会耐心细致地循循善诱,相互激励矢志建功军营。
班内战士王仲园,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弱,训练总是在及格线上“卡住了脖子”,加上说话和战友们也不在一个“频道”上,渐渐地和大伙拉开了距离。这些情况,班长王忠腾都看在了眼里,于是主动和他结成了帮扶对子。跑步不及格,王忠腾就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跑步的姿势、讲解如何调整呼吸;体型偏胖,王忠腾就帮他制定减脂食谱和训练计划;和战友们聊不来,就利用沙盘进行模拟情况处置,让他和战友们在一次次角色扮演中相互交流、增进感情、提升能力。爱兵如此,无微不至,内部关系理应如此,班里战士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每当王仲园回忆起这段时光,他总会笑着说:“王班长待我胜似亲兄弟!”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用“爱兵如子”来形容武警滨州支队某部一班班长陈宗飞再合适不过。入伍16年,带兵14年,在工作中很“苛刻”,生活中却很“和善”,既是一位班长,更像一个大哥哥,因此战士们亲切地称陈宗飞为“飞哥”。
刚刚成为特战队员的刘永琦,面对18米抓绳上、实装两公里等高强度科目,以及精确狙击、搜爆排爆等专业科目,难免会产生种种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飞哥”耐心指导,细致讲解动作要领,就寝前、晚饭后经常能看到他和小刘谈心聊天的场景。
经过“飞哥”的传、帮、带以及小刘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特战队员,并且在去年支队群众性练兵比武步枪快速精度射击这一科目中以96环的成绩荣获第一名。在“飞哥”所带班级中,先后有3人荣立三等功,8人入党,16人次在各级比武中获得名次。
皮肤最黑、眼睛最亮,口号最响是“基层建设模范中队”成武中队一班官兵独有的特质,他们代表着“排头兵“,代表着模范,代表着荣誉,最重要的是代表着“团结一心”。
来自陕西商洛的新战士王浩刚下连时训练跟不上,经常觉得自己拖了班级的后退,丢了中队的名声,工作状态也越来越差······班级战友看出了他的异常,纷纷请缨陪他一起加练提升军事素质,班长韩伟告诉他:“我们是一个集体,就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四个月的时间里,训练场、健身房,障碍场······中队营区的每个角落都洒满了一班官兵的汗水,王浩也终于从“体能小白”跃升为“军事尖兵”。像这样的故事在一班还有很多,虽然他们不尽相同,但故事的主角都在用实际行动营造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氛围。
“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这句话也被成武中队一班的官兵当作座右铭,时刻激励他们团结一心,共创佳绩。
武警山东总队机动支队某部二班,班长郝道勇自新兵下连以后,便及时找班内的新同志了解情况,在知道新兵感到不适应的情况后,积极向中队党支部汇报,并建议组织“新老兵恳谈会”,来帮助新老兵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缓解新兵思想压力。
爱兵不仅是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还有精神的帮扶和心灵的引导,作为带兵人,他把爱兵当责任,用爱心聚兵心。他深知肩上承载着战士们成长的重担,他们未来的发展如何,需要骨干承担重要的责任。
治军之道,要在得人,带兵之道,要在带心。他总是说,只有把自己的心和战士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战士的冷暖当成自己的冷暖,把战士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把战士的福祉当成自己的福祉,才能真正赢得战士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成为真爱兵的好班长。一个集体一条心一片艳阳一团火
▲军营之星丨今天,最美的花儿只为你们绽放,绿色的军营中属你们最耀眼!
▲军营之星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军营里的这些“绝活”,太燃了!
▲军营之星丨数九寒冬练兵忙,凛冽寒风中的“开训之星”非你莫属!
▲军营之星丨学做“李延年式”政治干部 争当能文能武政治指导员
监 制:张 钧主 编:李庆领 王宜海责任编辑:杨一鸣
值班编辑:陈杉杉投稿邮箱:sdwj_new@163.com
小编微信:sm20181207
“退伍季”特别策划丨军营里的“最后一次”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军营里的“最后一次”
■陈 章 赵阳泱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马 振 王钰凯
时针指向晚上10点,熄灯号迟迟没有响起。
退役命令宣布前一夜,第76集团军某旅各连都在组织茶话会。上等兵牛青穿过喧闹的人群,停在走廊军容镜前。她站直身体,整理着装,没放过任何一处褶皱。
这位20岁出头的小姑娘,想尽力做好每个动作。因为,这是她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
在离开军营前的最后日子里,即将退伍的老兵们会经历很多军旅“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叠被子、最后一次值班、最后一次考核、最后一次跳伞……
这些平日里习以为常的事,被赋予了“最后一次”的标签后,显得格外珍贵。经历了这些“最后一次”,他们更加理解了军旅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热爱
“一直觉得这岗位太平凡,此刻竟然如此不舍”
深夜查哨,指导员魏鹏推开特战四连一小队的宿舍门,发现一个黑影趴在地上。走近一看,他发现是上等兵王高文在打背包。
“犯错被班长‘惩罚’了?”魏鹏打趣道。
“明天按计划是战备拉动,我想再练习练习打背包。”王高文说,当兵即将满两年,这床被子也陪了他两年。明天的战备拉动,将是他军旅生涯最后一次打背包。
送走指导员,王高文趴在地上继续练习。随着他每次捋动被子,那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渐渐涌上心头,思绪逐渐回到新兵连……
和每名新兵的经历并无太大差异,从社会步入军营所带来的迷茫和落差,是王高文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幸好有这床军被在。”王高文说,晚上蒙住头一个人小声啜泣时,是这床军被陪伴着他;紧急集合一遍又一遍打背包时,是这床军被陪伴着他;高原备勤时寒风刺骨的夜晚,是这床军被陪伴着他……从最开始的深绿到现在的微微泛白,这床军被陪着他从一名懵懂的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
“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不仅是整理内务的必要环节和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军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大概是被子叠不好常常被“关照”的缘故,新兵班长这句告诫,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王高文的脑海里。新兵连结束后,他的被子一直是班里叠得最好的那一床。练习了两遍后,王高文觉得明天一定能打好,才摊开被子安心睡去。
再次醒来,已经是早晨5点,军被如同亲密的战友,将王高文紧紧“抱”着。他小心地撑起身子,蹑手蹑脚地穿好衣服,展开背包绳开始打背包。
急促而猛烈的集合哨音和地平线上刚冒出头的阳光撞在一起,宣告军营的一天正式开始。紧实规整的背包立在王高文的床头,像一名昂首挺胸的士兵。这是他今天拿下的第一场胜利。
同一天,上等兵刘艺也迎来离开总机班的时刻。从她进入总机班第一天起,她就期待离开这个战位。刘艺原以为自己会很开心,可最后一次走进总机值班室,坐上接续台的瞬间,她才发现:“一直觉得这岗位太平凡,此刻竟然如此不舍。”
刚开始在总机班值班时,对于业务不熟悉的刘艺来说,每一天都很难熬。被班长批评、被上级通报,写检查成了家常便饭,心情常常低落。那段时间,电话铃声时常会在她的梦中急促地响起,把她从梦中摇醒。好在有同年兵的相互帮助和扶持,她们相互交流经验、相互抽背、彼此鼓舞。随着值班业务日益熟练,“来电恐惧”渐渐消退。
如今,秋风扬起,旅途的少年背上行囊,再次出发。过往的岁月,已然成了最美的风景。刘艺说,最后一次值班,倒希望时光慢一些,来电多一些,“就算是为战友最后再服务一次”。
关键词 成长
“就算倒,也要倒在前行的路上”
高原驻训归来,摆在下士王金飞面前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调整,也不是收拾行囊,而是参加连队组织的10公里进阶跑考核。这让他的神经一下紧绷起来。
晋升下士考核3000米跑时,王金飞是冲进10分钟的选手。对他而言,跑步不只是一个训练课目,更是他的爱好。即使在工作最繁忙时,过了晚上10点,他也会忍不住出去跑几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对跑步“上瘾”。
这次考核,王金飞心里很没底。去年,王金飞左脚意外受伤,军医告诫他,即使恢复好了,也要尽量避免跑步。从那以后,王金飞很少跑步了。
“一个不能跑步的士兵。”左脚受伤后,王金飞常常这样自嘲。他时常思考:不能跑步,意味着很多训练、考核都无法参加。如果战争来临,该怎么办?
在连队组织的10公里进阶跑考核前一天,指导员李中毅照常劝王金飞不要参加。这一次,王金飞拒绝了指导员的善意劝说。“就算倒,也要倒在前行的路上。”他说。
在王金飞的强烈要求下,连队破格允许他参加“最后一次考核”,并答应做到“一视同仁”。
“预备,跑!”口令下达,王金飞迈开步往前跑去。他不停地鼓励自己:“我能行!”
跑到6公里左右时,王金飞隐约感到左脚的不适。疼痛让脑海中出现了“放弃”,他一边放慢速度,一边为自己不争气的左脚感到愤怒。
坚持到8公里,跑道上只剩下他一个人,泪水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考完的战友开始为王金飞加油助威,他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慢也不能放弃。
快到达终点时,王金飞看到战友们排成一列,喊着:“加油,你能行!”他咬着牙,拖着疼痛的左脚迈过终点。过线的瞬间,王金飞松了口气:他做到了!
考核成绩公布,王金飞没有合格,但他不感到惋惜。因为跑完全程,对他而言已经合格——他用自己最后的倔强为军旅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
铃声响起前,很多即将退伍的老兵会再参观一次旅史馆。作为解说员,上等兵牛青早早守候在旅史馆前厅。身旁,彭雪枫师长的雕像依旧在那儿,庄重、肃穆。等待间,思绪仿佛回到了第一次解说。
那时牛青的解说稚嫩、僵硬,机关干事告诉她要“面带微笑、用真情打动参观者”。她开始有意练习,随着解说次数增多,她体会到,小小的解说员也是一团星星之火,只要用心去讲,讲好每一段历史,便能点燃燎原之势。
每一次解说过程中,牛青都仿佛看到彭雪枫师长率领部队征战娄山关、转战豫皖苏,不断扩大根据地;看到师长用文字宣扬抗日救国思想,将苦难群众从绝望的深渊拉入抗战洪流、迎来拂晓;看到师长组建骑兵团纵横驰骋在淮北平原奋勇杀敌;看到师长在微弱的烛光下给妻子写一封封家书……
不知何时,牛青的眼眶已经湿润了。“小青,参观的队伍来了。”机关干事提醒她。牛青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正帽檐、捋衣领、拉衣襟,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准备迎接自己军旅最后一批参观者。马上,参观官兵将在她的带领下进入“雪枫旅”84年的光辉历史。
关键词 使命
“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临,我一定义无反顾地回到军营”
当听到即将复退人员原则上不参加伞降实跳的“通知”后,上等兵杨闯沉闷了大半天。“仿佛心中燃烧已久的火焰瞬间被冷水浇灭了。”他说。
杨闯不甘心。熄灯后,他敲响了指导员赵世鹏的屋门:“指导员,我知道伞训很苦,跳伞也有风险,但我还没脱下军装,就是一名军人。请允许我参加实跳,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赵世鹏没有立即答应,但同意让杨闯参加伞降训练。“就算所有课目考核全部合格,也不一定百分百能实跳。”赵世鹏让杨闯回去“好好想想”。
努力很久还不一定能获得一次跳伞的机会,这样做值得吗?但此刻,杨闯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即使不能参加实跳,也要拼尽全力去努力,这样才会不留遗憾。
伞训场上空的阳光尤其刺眼,时间仿佛被按下慢进键,格外漫长。“准备——跳!”随着教练员的口令,杨闯从近2米高的平台跳下,一次、两次……沙坑的土被踩得紧实坚硬,像极了士兵们的斗志——“累吗?累。热吗?热。脚疼吗?疼。还能跳吗?能!”
一路闯关,终于到了决定实跳名额的时刻。连长李伟问道:“做好跳伞准备没有?”杨闯大声:“随时能跳。”“好!”李伟鼓舞道。
背着伞包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杨闯没有任何紧张。他只觉得努力有了回报,梦想即将实现。飞机到达预定空域后,他靠着扎实的肌肉记忆,跳出机舱。
只是圆梦一跃,杨闯便已爱上翱翔天空的感觉。“在千米高空看过风景的人不会被地面的山峰困顿住脚步。”这个留着锅盖头、英气逼人的上等兵脸上挤出一丝羞涩。他坦言,在800米的高空俯瞰贺兰山时,这句话就印在了他的心里。
脱下军装的那一天,杨闯告诉自己,虽然退伍了,但要带着军旅的荣耀昂扬地走下去。“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临,我一定义无反顾地回到军营。”他说。
同样的想法,出现在上等兵麦瓦拉尼·麦明的最后一次巡逻路上。那是雪域高原上的一条碎石路。路的尽头,就是巡逻哨终点,也是这位20岁出头的阿克苏少年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站——他要回去读书了。
2年时光匆匆而过,青春的卷轴上多了一抹迷彩的璀璨。第一次看到“雪枫旅”3个字时,麦瓦拉尼·麦明就开始算着时间,还有583天。似乎除了漫长还是漫长。但今晚,这最后一个多小时的巡逻哨,时间像踩足了油门,丝毫不顾及他的感受,飞速地流逝。2年时间,他收获了太多学校未能给予的宝贵礼物。
第一次看到断崖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8个大字时,那种由心而生的挚爱更加清澈。麦瓦拉尼·麦明意识到,原来真的有一种信仰叫祖国,真的有一种情感叫生死相依。
第一次听到“卫国戍边英雄群体”故事时,麦瓦拉尼·麦明感受到一种浸入人心的感动——生活中你关心我,生死面前我一定护着你。就像前一天晚上班长对他说的话:“我关心你不是因为你是即将退伍的老兵,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兵!”
脚下的路即将走完。是路就终有尽头,转过弯就是新的起点,但身后这长长的足迹,将伴他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