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23:5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影响、国家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阐述个人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体会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悟,阐述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个人成长:描述自己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成长过程,如如何克服自私、学会关爱他人等。
b. 社会影响: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对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如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等。
c. 实例论证:列举身边或历史上的典型事例,说明思想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单调重复。
b.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c.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紧凑。
5. 逻辑清晰:作文中的观点和论证要符合逻辑,
《光明日报》编辑部:
“上好思政课对我们成长成才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理想、信念、信仰及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命题?”……在思政课堂上,同学常就这些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老师也乐于,师生们在一场场坦诚深入的思想“交锋”中沟通心灵、启智润心。
我是一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本科生。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开始,思政课就一直陪伴我成长,并在课堂的思辨过程中引导我一步步学会独立思考。
大一上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基础知识,引导我思考“人生为何”“法律何为”的问题;
大一下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国家和民族风云变幻的前途命运,引导我思考“历史为何”“学史何为”问题;
大二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引导我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何”“马克思主义何为”问题;
大二下、大三上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和理论成果,引导我思考“事业为何”“道路何为”问题;
大三下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引导我思考“时代为何”“复兴何为”问题。
正因为在思政课中受到了真理的引导、信仰的鼓舞,我认真学习,广泛实践,努力探求所学知识背后,能予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经过三年的奋斗,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在我看来,思政课一直都不是“沉闷说教”,而是一整套“周密学理”。
回想起中学时期的思政课堂,那是我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质的“主阵地”。老师把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时事热点穿插在搭建起学理大厦的知识模块中,为我们提供了有深度、能“解渴”、合“口味”的成长养料。
以高中政治课堂为例,我的老师用学术话语讲政治,用生活话语讲理论,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学习要求,融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学理阐释中;把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抽象术语,贯穿于身边真实发生的社会变化中,让我在枯燥的刷题练习之外找到了学习和成长环环相扣的妙趣。
这样的“润物无声”为我的成长夯实了思想的根基,并在高考路上化作强大的思想动力,点燃了我为之拼搏不懈的奋斗意志。
而早在小学,思政课的细致入微就已经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建构正确价值观的启蒙窗口。
课堂上,老师带我们阅读英雄人物传记,鼓励我们学雷锋,做标兵,要求大家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外,每周定时参加升国旗唱国歌、聆听在国旗下讲话的仪式,还有“劳动教育”“红色之旅”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虽然彼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各类活动开展的深意,但在荣誉的感召下,我仍愿意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团结友善,积极参与,争做先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更加理解了总书记强调要办好思政课,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我正是受益于此,在思政课的熏陶启迪下成长起来的“强国一代”。
现在,我被免试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读硕士,未来我也要响应总书记号召,为思政课建设、青年人的终身成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郑槐泠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1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谢伟光(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思政部主任)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协同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意义,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打造更多“金课”提供了指导纲领和根本遵循。理解和践行这个理念需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系列重要论述中去领悟。
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一些思政课堂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让学生来讲,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再到明确指出要善用“大思政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协同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上好思政课的核心方法,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法宝。而这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师用心教是上好思政课的基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责任担当大,而且内容格局也很大,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思政课教师只有熟读经典、广泛涉猎、不断学习、潜心研究,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浅出讲道理,用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帮助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思政课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既要以理服人、以事服人,又要以德育人、以心化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以身作则,那做再多的工作也将白费,甚至适得其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思政课教师要追求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强化自身道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爱与真情感化学生,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躬身笃行教导学生,以高尚人格感染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用心悟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新时代思政课是比较中西文明的理论大课、阐释中国道路的实践大课、激发青春担当的时代大课,不仅需要各部门、各教师乃至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学生也必须发挥主体性作用,与教师一起实现知识共建。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许多内容学生都听过、看过或经历过、思考过,甚至具备与教师相匹配的深刻体验,或与教师截然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不应是单纯的教育客体,而更应成为“大思政课”建设的参与者。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有力武器,学生本身具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根本所在。
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参与、推崇平等、充满质疑精神,愿意与教师交流互动,面对这样的群体,任何强制灌输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此外,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内容接受者,而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图书馆大量的书籍以及各种信息化学习工具,也可以满足学生查阅资料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取得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用心领悟,教育内容不可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师生协同,思政课才能见实效。协同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的核心要义在于,基于大学生主体性和接受效果,从以教师为中心的“重教轻学”教学理念转到“基于学而设计教”的方式上来,力行一种既有权威又有对话的双向沟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合作化、创生化、生活化、联动化的课堂生态氛围,达到春风化雨与水到渠成相结合的效果。比如,师生一起探讨熟知而非真知的问题,讨论源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同时具有宽广思维空间的话题,探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这些问题或话题像一个转换器,把理论分析与生活经验统一起来,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起来,让教育延伸到现实生活,提升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学生乐于参与并用心体悟,教师运用主导性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框架,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把内容讲生动,把理论讲透彻。目前已广泛使用的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作业式教学等方式方法,就是对协同发挥师生主体性作用的很好探索。
在师生协同共建过程中,学生要用观察力去看,用逻辑能力去判断,用行动力去搜集用于论证的相关材料,之后还要用批判力去分析他人的观点,或用思辨力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与完善,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内在本质力量,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绽放。同时,经过讨论、追问、倾听、辩论以及探究、体悟、反思,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再是一个僵化机械的教条、一个脱离论证的结论,而是确立在透彻领会理论本身及逻辑论证乃至正反两方面论据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信仰才会真正扎根心灵、始终不渝,这样的思政课才有声有色、有理有效。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7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