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23: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教师朗诵观后感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观后感是围绕教师朗诵的哪个方面展开,如朗诵技巧、情感表达、教育意义等。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教师朗诵的背景和观后感主题;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感受、观点和理由;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教师朗诵的重要性。
3.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教师朗诵的场景,展现朗诵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举例论证:在论述过程中,适当引用教师朗诵的具体例子,如朗诵内容、朗诵者的表情、动作等,以增强说服力。
5.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明确表达你对教师朗诵的看法,如认为教师朗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6. 情感真挚:表达自己对教师朗诵的热爱和敬佩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投入。
7. 适当评价:对教师朗诵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既要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8. 结合实际:将教师朗诵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9. 引用名言警句:适当引用与教师朗诵相关的名言警句,以增强作文的文采和说服力。
10.
朗诵的魅力
——在乐乐老师朗诵班学习有感
文/周季宜
我一直喜欢听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经常在家一边品茗一边细细倾听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与散文。有时还会跟着朗诵者一起朗诵,但常常觉得自己读出来的声音总“不对味儿”,虽有饱满的情感却无法细腻地表达出来。今年3月湖南图书馆百姓课堂开课,我毫不犹豫地报名朗诵课程,并为自己“眼疾手快”抢到了听课名额暗自庆幸。
第一次上课,学员们早早就坐在了教室,眼神里透着期待和欣喜。讲台上一位年轻的姑娘笑容灿烂、气质端庄大方,原来她就是我们的乐韵老师。一番自我介绍后她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朗诵:简单来说,朗诵就是有感情地诵读一个作品。朗读作品之前不但要看,而且还要反复看,要认真领会、准确表达文字作品的语调涵义和精神实质,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就意味着对文字作品的更深的理解、更深的感受。同时,还要找出不会读和读不准的字和词,在上面标注正确的拼音。
第一堂课并没有急着学习作品,而是花了很多精力在做口部操和腹腔气息练习,乐老师带领我们读了一些经典、有趣的绕口令,这种最基本的训练也成了接下来每堂课的“课前热身”。原来,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必须讲究科学与方法,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经过刻苦的训练,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能一步一步的得到提升!我似乎找到了我以前朗诵“不对味儿”的症结所在,接下来的每一堂课,我都会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按老师的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尽量把每一个作品都朗诵得声情并茂。
乐老师安排的课件也非常精彩,有经典的《再别康桥》、激情昂扬的《共和国的旗帜》、深情的《月光下的中国》,还有触动灵魂深处的《相信未来》等等好作品。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学员们的朗诵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不愿意上台到自信满满地上台展现;从磕磕巴巴读不完一整首诗到踊跃的制作各种音频作品。我们深深地感到了朗诵的魅力!
在乐老师的朗诵班,不仅上课时课堂气氛活跃,连课间休息时也是学习气氛浓厚,随处可见这里是三五个学员互相讨论、互相学习,那里是好学的学员们围绕着乐老师 “开小灶”,这也是朗诵魅力的另一种表现。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学期就只剩最后一节课了。我们因共同的爱好而结缘,也深深感谢乐老师的无私付出,感谢她带领我们体验朗诵的魅力。今后,我们要用最坚定而深情的声音吟诵生活,就像我们朗诵的诗歌《相信未来》所说: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作者系湘图百姓课堂2021年春季朗诵班学员)
作者:曹增敏 (赣州市南康区龙回祖炎小学)
陪伴,是一种温暖,因为它意味着有人把世界最珍贵的时间给了你;
陪伴,更是一种力量,因为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这是我观看2月25日央视播出的《朗读者》后,写下的感触良多的一段话。
而这一期的《朗读者》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数郑渊洁父子了。
郑渊洁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童话大王”。而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父亲郑洪升是密不可分。
郑渊洁上小学时,有一次因改变了老师出的作文题,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被老师羞辱,他则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从而被学校开除。父亲看了他写的“检查”后,则说了一句话,“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父亲则开始了对郑渊洁的“家教”模式。
还有一次,父亲半夜偷偷给儿子钢笔灌完钢笔水,被儿子发现。父子俩聊了许久。最后父亲问,“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写多少年?”郑渊洁,“只要你和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而父亲则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父亲的陪伴和对儿子的鼓励,由此可见一斑。而父爱之深沉,也令人为之动容。
这不禁让我感同身受。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1年12月14日的下午5点多,我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列车,离开了生活了21年的家乡和父母。殊不知,这一次分别让我整整两年再也没见过我的父母。
因为,这是开往福建的军列。我要去部队服役了。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被父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我从小也没出过远门,求学之路:小学在村里,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里,大学在市里,我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我到部队后往家里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这并不是因为受不了训练的苦与累,而是十分想家、想父母。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来到了2013年11月。当时的我纠结于留队还是退伍。打电话给家里,父亲说,“敏敏,我知道你不是怕苦,如果想家,就回来吧!”
就这样,2013年12月,我毅然选择退伍,回到了一所农村小学当老师。
现在,我已参加工作6年。我也非常满足于这样“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下班,我都会回家。我知道,不管多晚,总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在等我;我也知道,不管多晚,总有人在等我回家,那就是我至亲的人。
有人说,再多轰轰烈烈的誓言,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陪伴。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特别申明:本文著作权属作者个人所有,经作者本人同意特此分享展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讨论。任何个人或单位请勿抄袭盗用,否则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江西网(大江网)无关。)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