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电影音乐赏析心得体会》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5 08:48

写作《电影音乐赏析心得体会》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电影音乐赏析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要赏析的电影音乐,以及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可以是电影音乐的整体风格、某一段旋律的赏析,或者是音乐与电影情节、人物情感之间的联系。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赏析文章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电影音乐的基本信息,如电影名称、作曲家、演奏家等,以及你的赏析角度和目的。 - 主体:详细阐述你的赏析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音乐风格:分析电影音乐的总体风格,如古典、流行、民族等,以及这种风格对电影氛围的营造有何作用。 b. 旋律特点:赏析电影音乐中的旋律,如旋律的起伏、节奏、和声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体现电影情节和人物情感。 c. 音乐与电影情节、人物情感的关系: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如背景音乐、主题音乐、情感渲染等,以及音乐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d. 音乐的象征意义:探讨电影音乐中的象征元素,如某种乐器、旋律片段等,以及这些象征元素对电影主题的深化有何作用。 - 结尾:总结你的赏析心得,再次强调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
3. 语言表达:

唯爱与自由不可辜负——浅析电影《音乐之声》

文/央金措

编辑/席婕寒


1965年3月2日上映的经典音乐片《音乐之声》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领衔主演。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罗伯特·怀斯由此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朱莉·安德鲁斯获得了最佳女演员提名。


该片讲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修女玛丽亚,由于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而被院长介绍给冯·特拉普上校当家庭教师,在此过程中和上校的孩子们由冲突到喜欢、和上校由隔阂到相爱的故事。


作为音乐片,整部电影在表现人物特点、反应人物心理、促进剧情发展高潮等节点都由非常经典的音乐来体现,包括《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音乐之声》等,这些音乐简单通俗朗朗上口,听着沉迷回味无穷。


本片是爱与自由碰撞出的火花。从配乐到歌词,从情节到架构,无不诉说着自由的可贵以及人们对自由的向往;让人非常动容的还有,影片所展现的对上帝的虔诚之爱、对同修的关切之爱、对家人的温馨之爱、对爱人的灵魂之爱以及对国家的浓郁深沉的爱。


穿过高深的怪石嶙峋,越过盈盈的无边大海,宽广自由的气息扑面而来。女主玛利亚欢快地旋转跳跃在高高的温斯特山上,她忘我地放声歌唱,完全沉浸在一望无际明亮的蓝天白云和绿意葱茏的野草大树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滋养;与此同时,修道院的修女们正静静有序地祈祷,单调灰暗的高墙和外面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感觉严肃且压抑。

当玛利亚终于回到修道院,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同修们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一致认为她不适合修道院。院长启发她去追寻“上帝的旨意”看看外面的世界,为此给她介绍了去萨尔茨堡当家庭教师的工作,在这里院长没有任何评判,只是尊重她的天性,让她去思考去追寻自己。

后来玛利亚因为喜欢上冯·特拉普而内心纠结,她回到了修道院,院长也接纳了她;当她和男主举行婚礼时,院长和修女们为他们做了见证;当她和男主冯·特拉普面临纳粹的追捕时,也是修道院的同修们帮助他们成功逃离。这里的修道院象征了上帝之爱——无私、宽广、没有评判、全然地支持你成为自己。


这里有一个细节,我特别感动,当玛利亚告诉院长,她已经属于上帝,不能再爱其他人时,院长说,爱上帝和爱其他人并不冲突,可以同时存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限制自己,陷入“鱼”和“熊掌”的困境,但是很多时候是存在第三条选择的,人生可以丰盛而不设限。


当玛利亚刚来到冯·特拉普家时,男主对七个孩子的管教严肃机械还缺乏心的交流,他们也不接纳玛利亚,但是玛利亚对孩子们的使坏给予了包容,还给他们做衣服、带领他们玩耍、教他们唱歌,可以说玛利亚是真正把孩子当孩子。

当男爵夫人到来时,孩子们集体表演了节目,获得了男爵夫人的好感,也为父亲冯·特拉普增光很多。男主对女主玛利亚的态度也由对抗转为欣赏。后来在家庭聚会上,男主看到了孩子们的出色的表演,更是对玛利亚赞叹有加。

是玛利亚促成了男主和七个孩子走入彼此的内心,孩子们对玛利亚也充满了依赖、信任和爱意,整个影片沐浴在温馨有趣的亲子时光中,悠扬又沁人心脾。


影片中的爱情包括大女儿莉莎和牢夫、玛利亚和冯·特拉普以及冯·特拉普和男爵夫人。大女儿莉莎和牢夫是十六七岁稚嫩懵懂的情愫,男爵夫人和冯·特拉普是礼貌的、充满现实考量的成年人的爱情,玛利亚和冯·特拉普是彼此欣赏由心而动、共患难的爱情。

青春年少的爱情是悸动的、靓丽的、同时也是不成熟的;夹杂太多因素的感情是充满算计和衡量的,有对双方社会地位的考量、有财富的考量、有名誉的考量等,感情总是其次的;玛利亚和冯·特拉普的爱情始于玛利亚激发出了冯·特拉普内心隐藏的热情——对音乐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理解等,他们欣赏彼此的优雅、才情,也有一颗纯粹的心,他们可以一起和谐地跳舞,也可以在战争来临时一起面对,共同捍卫对祖国的热爱。

影片最后牢夫作为纳粹的一份子发现了冯·特拉普一家,冯·特拉普平静、镇定和牢夫紧张窒息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冯·特拉普说牢夫只是个孩子,永远不会成为那样的人。一位是成熟魅力有独立思考的男性,一位是稚嫩慌张没有正邪之分的青年。

本片的感情线真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本片最让人感动的部分,当属深沉浓重的爱国情怀,男主冯·特拉普是一位皇家海军退役军官,影片借院长的口吻告诉我们他“为人善良又勇敢”。

男主时隔多年第一次被孩子们推举唱歌,选了一首《雪绒花》,其中就唱到“祝我祖国万年长”,伴随着磁性柔软的音色,不禁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还有一个细节是他举行盛大宴会的时候,家里还悬挂着奥地利国旗;当纳粹他去就任海军新职务时,他选择拒绝并且和家人连夜出走。当牢夫发现他们时,冯·特拉普镇定地走过去夺过牢夫手里的枪支,也预示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最后,一家人重获新生,踏上了宽阔无垠充满生机的阿尔卑斯山,镜头向着观众展开,有如身临其境,我感觉灵魂也被唤醒。


这样的爱,这样的自由,好滋养好享受!但愿每个灵魂都自由丰盛,但愿每段爱情都完美无缺,但愿世间都是自由和平。

作者简介

央金措

心理咨询师,曼陀罗解读师,BARS运行师,家庭婚姻咨询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硕士。喜欢写作、编剧。


一段跨越生死二战的爱情故事——电影《珍珠港》配乐赏析1

电影《珍珠港》由迈克尔·贝执导,讲述了雷夫和丹尼是一对相交多年的好友,两人曾一起学习驾驶飞机,在老家做喷洒农药的机师,二战爆发后,他们又一起参加了美国空军部队,之后两人同时爱上战地女护士伊雯琳的故事。

该片最大的争议在于电影硬生生地拉长了近3小时,片中仅有40分钟的枪战爆炸戏,在那之后就几乎全是浪漫爱情戏了。主次颠倒,并且枪战和爆炸场面不足以打动人的心灵。但配乐却十分宏伟壮观,主题曲《Tennessee》与《Brothers》有古典音乐的忧伤浪漫,描绘战争的场面配乐紧张程度也做足了功夫。40多分钟的配乐虽然不够完整,但也却将片中主要的音乐基本涵盖在内了。

1.你会在那里 主题歌由钢琴、鼓和吉他等乐器伴奏,费丝·希尔纯真天籁般的歌声听来打动人心,真挚感人。中间部分属于高潮抒情乐段,歌词中透露着对对方真挚的爱与眷恋。

2.田纳西州 电影的主题音乐,在电影一开始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就响起了。主题音乐自沉重缓和而又悲伤的钢琴和提琴弦乐响起,开始乐段几乎全盘在低音部分演奏,到了中间中高部分能让人感觉眼前一亮,但也始终难以压制住沉重忧伤的感觉。第二部分音乐复现第一部分旋律,节奏更加平和缓慢,在低音声部加入了轻微缓和的女声哼唱,听来感人温馨,能真切地打动人的内心。

3.兄弟 音乐同样借鉴了上一曲的旋律,由钢琴、吉他、小号和提琴弦乐等伴奏,开始时听来风平浪静,到了中间部分三连音音乐伴奏的时候,音乐变的恢宏而大气,真挚感人。之后又归于平静,在低音声部可以听到低音鼓和大号的伴奏。第三部分是变调的主旋律变奏,比起之前的恢宏大气来讲,这一部分更加平静。

4.我会回来的 音乐自高音部的提琴弦乐伴奏响起,平缓而又感人,但随后的大气低音伴奏部分则让人感觉沉重而压抑,歌剧式的女声哼唱和人声哼唱听来悲壮而恢宏。之后钢琴和提琴弦乐以及长笛的合奏听来则平静了很多,结尾高音小号和提琴弦乐伴奏则多少带有一种坚定和毅力共存的感觉。

  1. 12月7号 对美国人来讲,日军偷袭珍珠港这一天是惨痛难以忘怀的日子。第二主题音乐自低缓沉重而压抑的低音鼓和提琴弦乐伴奏响起,提琴弦乐高低音部分错落有致,节奏属于中速稍快,听来平和之中透露着更多的悲痛。一段时间后,音乐加入了歌剧式的男女声哼唱伴奏,听来凄凉而悲壮,像是对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最好的缅怀。这种柔和而恢宏大气的人声哼唱一直贯穿至配乐结束。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