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奖赏 读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6 0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奖赏的读后感,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读后感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主题是关于奖赏的哪些方面,如奖赏的意义、奖赏的作用、奖赏的价值观等。
2. 选取合适的素材: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与奖赏相关的观点、事例、故事等素材,为撰写读后感提供支持。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所读作品,主体部分分析作品内容,结尾部分总结观点。
4. 分析作品内容:在主体部分,要结合作品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 奖赏在作品中的体现:分析作品如何描绘奖赏,如奖赏的形式、奖赏的背景、奖赏的动机等。
b. 奖赏的意义:探讨奖赏在作品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如公平、正义、诚信等。
c. 奖赏的作用:分析奖赏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如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等。
d. 奖赏的现实意义: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奖赏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
5. 表达观点:在分析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明确、有理有据,避免主观臆断
读陈心想《是奖励分数还是奖励习惯》有感
中国江西网讯 通讯员陈严报道:目前奖励学生的例子非常之多,小到学校教师奖励学生的贴纸,大到国家的奖学金。那奖励的对象究竟是学生的分数还是学生的习惯?恐怕没有人那么容易说的清楚,分的明白,但如果问是应该奖励分数还是应该奖励习惯,我自然和绝大多数教师一样,认同后者。
“如果一定的奖金和物质奖励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这个奖励就是值得的。”这是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作为教师,我非常理解奖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帮助学生进步,而进步的内容涉及甚广,包括学生的文化知识、思维方式、动手能力、为人处事、生活习惯以及品德修养等各个方面。
文中有一个希尔老师“贿赂”乔布斯的例子。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儿时很调皮,四年级时,希尔老师与其达成一个协议:如果乔布斯可以自己完成数学作业,并且至少得到80分,希尔就付给乔布斯5美元,此后乔布斯对希尔老师尊重有加,不需要再给钱也好好学习。希尔老师用奖金提高的虽然是乔布斯的分数,但希尔的“贿赂”改变的却是乔布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一对一的关系里面含有个人间的情感和交流,并不是美元与分数之间的交换那么简单。
我班有一女生,性格内向,从不敢跟老师说话,尽管老师的语气和态度非常温和。有一天,她让她妈妈我参加她的生日晚宴,本来这种场合我是拒绝参加的,但我转念一想:她想我说明她是喜欢我的,我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她相处,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若是怕被人冠以受贿的帽子而错失改变学生的良机,那真的有违“人民教师”这个称呼,于是我答应了。我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小女孩的模型并写上祝福语,打算“贿赂”她。那天她开心极了,粉嫩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快乐,“老师、老师”这样不停的跟我聊天,我心里特别欣慰。从此以后,她见到我总能主动跟我问好,说话声音的分贝也有所提高,上课偶尔能看见她举起的小手,我明显的感觉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份勇敢,这样的“贿赂”,有何不可?
教育家陶行知用四颗糖果“贿赂”学生的故事家喻户晓,优秀班主任郑学志说:“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爱,而不是交换,那就与社会上的贿赂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请允许我“贿赂”学生。
激发内生动力,集中有限精力,实现人生意义——读《驱动力》有感
这些时日疫情再起,只得隔离居家,想着摸摸书本,奈何总是三心二意,读不下去。于是便在网上搜索,想找找看提升注意力的法子,看到一篇文章,有这么一段话: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会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过去,诱惑我们耗费大量时间的,有可能是游戏,有可能是电视剧,也有可能是抖音。看完之后,真是触目惊心,吓出一身冷汗,联想到自己这些时日,便是如此浑浑噩噩的走过来,游戏、刷剧、小视频,一条条全中,难怪看书学习根本定不下心,注意力这么分散,哪还有精力去读书呢?
本着自我救赎、寻医问药的原则,看到文中推荐了一本书——《驱动力》,想通过这本书,重塑自己的内生动力,全面升级为驱动力3.0系统,从而提升专注力,集中注意力。《驱动力》这本书,篇幅不长,观点鲜明,它主要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阐述由“萝卜大棒”的驱动力2.0系统升级到由内生动力激发的驱动力3.0系统的必要性,而对我而言,更主要是要落脚于个人。首先介绍两种行为类型,书中定义为I型人和X型人。X 型行为是更多由外在动机而非内在动机驱动,并且更多关注一项活动带来的外部奖励而非内在满足感的行为。I型行为更少关注某一活动带来的外部奖励,而更多关注这项活动本身的内在满足感。书中通过各种事例、实验来进行论证,X型行为有7个致命弱点。● 它们会令内在动机消失;● 它们会令成绩下降;● 它们会扼杀创造力;● 它们会抑制善行;● 它们会鼓励欺诈、走捷径以及不道德行为;● 它们会让人上瘾;● 它们会滋生短视思维。为了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了获得个人成就感,我们需要把我们从X型变成I型。I型是后天造就而非天生注定的,而且I型行为会令表现水准更佳、健康状况更好、总体幸福度更高。I型行为的三大要素分别是自主、专精和目的。自主:我做什么,我决定。这个时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复兴。自主,这一人类天性的基本品质,是自我决定理论的关键所在。充满好奇心、倾向于自我管理才是我们的本性。人们会寻求自主,希望用自主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感觉能够对个体行为的表现水准和态度施加强大的影响力。能感觉到的掌控感是一个人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精: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驱动力2.0寻求服从,驱动力3.0寻求投入,只有投入才能带来专精。服从让我们能够撑过白天,但投入能让你撑过晚上。同样重要的是,投入作为实现专精的必经之路,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里还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心流,用来描述这些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刻,比如说写作时文思泉涌、奋笔疾书的时候;投篮时,沉着冷静、百分百中的时刻;工作时,灵光乍现、高效忘我的时候。随着我们学习、工作、考试逐渐进入状态,都会感受到某时刻,自己的状态、专注度和思维都是处于最佳的一段时刻。人们生活中最兴奋、最令人满意的体验就是他们处在心流之中的时候。记住或者记录这一时刻,让他成为你心动、喜悦的回忆,并在每次开始新的项目时去找寻达到这种状态的路径,缩短进入状态的时间,延长心流持续的时间,这会让我们收获极大的满足。达到专精需要你不断投入,创造心流,不断反复、反复、再反复。当然专精还有一条自然属性:它是一条渐近线。你能接近它,跟随它,能离它非常非常近。但是你永远不能触摸到它。专精不可能完全实现。要知道,追求过程中的快乐大于实现的快乐。归根结底,专精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它总是在闪躲。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如果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属于更伟大更长久的事物,他就无法过上真正出色的生活。”这句话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我时常在找寻工作的意义、甚至是人生的意义,常常为了枯燥繁琐的工作而唉声叹气,失去动力,那是因为我不认为它是更伟大更长久的事物,而现在,我开始重新思考,既然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确定的事,那么从出生到死亡这段时间内,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就变得更为重要了。即便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它也不见得一定是我们所需要的。热衷于追求财富这种外在目标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但是他们仍然不开心。因为满足不仅仅取决于有目标,而且取决于有正确的目标。赚更多钱或者获得更多的外部认可,这可能会驱使他们走上一条更不快乐的道路,而他们还以为这是通向快乐之路。事实上,如果我们看看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从印刷机的发明到宪政民主再到致命疾病的治愈,鼓舞发明者工作至深夜的正是至少和利润目标一样多的目的目标。一个健康的社会是从目的开始的,它们把利润看做朝这个目的进发的方式,或者是取得成就后让人愉快的副产品。有幸的是,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一个目的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这是这个时代最伟大最长久的事业,在党的伟大事业积极带领下,找寻自己事业的正确的目标,激发内生动力,超越自身的渴望,东方雄狮终将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