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写《去殷墟观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6 05: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去殷墟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作文的主题,即对殷墟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考古发现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2. "背景介绍":
- 简要介绍殷墟的背景,包括其历史地位、考古发现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3. "感受与体验":
- 描述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如遗址的规模、布局、文物展品等。
- 表达对殷墟历史文化的深刻感受,如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对考古工作的钦佩等。
4. "分析与思考":
- 分析殷墟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意义。
- 结合所学知识,对殷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思考。
5. "结构安排":
-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殷墟的背景,引出参观的感受。
- 主体部分:详细描述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结合分析进行阐述。
- 结尾部分:总结自己的感悟,表达对殷墟的敬意和对古代文明的敬仰。
6. "语言表达":
-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殷墟的遗址、文物等。
-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7. "观点鲜明":
-
殷墟访古有感
眼前的实景,累累果实的枝头,安静详和的王陵区,时有微风拂过,喜鹊在树上吱吱鸣叫,梅花鹿在吃草,一点也不畏人,走近身旁与你友好的对视。
但就在身旁的展厅里,拂去历史的风尘,走进这段堙没的历史,见证三千年前商王朝的烕严与奢华。萋萋晴草,见证了千载历史的荣枯,累累白骨,保存下走向文明的记录。
今日的王陵区依旧寂寞荒凉,但如果时空可以转换,想见当年商王的叱咤辉煌。
殷墟遗址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甲骨文……
世界三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汉字流传至今而现代汉字正是由甲骨文演化而来的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行书、楷书中国的文字一脉相承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
古老的智慧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传扬
甲骨文不仅证实了商代历史是信史更开启了殷墟考古的序幕让我们对商代历史、思想文化天文历法、礼仪制度等有了深入的研究《中国考古大会》第四期将时间标尺拨回至3000多年前去探访甲骨文的故乡回望承载着沉甸甸中华文明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即距今3000多年前的时候商王朝第二十任国王盘庚将都城迁至现河南北部的安阳一座繁荣的都城慢慢建立了起来在史书中记载称为“殷商”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洗礼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变成了废墟有关于殷商文明的记载也几乎成为了传说
直到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在药店售卖的龙骨上
有奇怪的刻画符号他确信这些契刻符号是一种上古文字就这样,古老神秘的甲骨文终于进入了近代中国人的视野
之后,清末学者罗振玉释读了甲骨文上对殷墟地址的记载后印证了这些甲骨文正是出土于《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滨洹之小屯”
这些刻写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了殷商时期人们的占卜记录和重大事件3000多年前从殷商王室的占卜、祭祀、征伐、田猎到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气候、收成、病患、生育等都被4000多个甲骨字记载
今天,在这十五万四千片甲骨碎片里我们依据目前能够释读的约1500个字可以探知殷商人的生活状态成为研究殷商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1917年著名学者王国维通过对甲骨卜辞的研究成功释读了商王朝历代商王及其先公的庙号这一发现在浩如烟海的甲骨文碎片中
把犹如天书般的甲骨碎片连缀成章并成功解读出其中的内容王国维把这些庙号按先后排列起来得到了一份商王世系表这份商王世系表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中有关商王朝历代商王的记载惊人相似
王国维的这一研究发现印证与补充了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商王朝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而安阳殷墟正是商晚期的都城甲骨文的发现让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提早了500多年
殷商王朝都城——殷墟总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存在着王陵区、宗庙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等在殷墟遗址曾发掘出很多道路遗迹其中一些是直通宫殿区的大型道路在道路遗迹上能够清晰地看到车辙的痕迹说明3000多年前的殷墟曾出现过“车水马龙”的景象
然而让深埋地下3000多年的车马重现于世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车马的木质构件已腐烂成泥在发掘的过程中只能靠木头腐烂后如发丝般的纹理去辨认车马的结构并且很容易对车马遗迹造成破坏直到1950年考古学家夏鼐发明了一种清理“车马坑”的新方法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进步目前已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车马坑发掘技术”堪称中国考古学家的“独门绝技”
1976年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座殷商时期的古墓这是目前殷墟唯一一座未被盗掘过且属于商王室的大墓大墓中提取出大量青铜器玉器、宝石制品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109件上铸有“妇好”的字样考古学家由此推断墓葬的主人叫“妇好”
时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的郑振香根据释读出来的甲骨文进行对照后确定:妇好正是商王武丁的一位妻子同时也是一位女将军在甲骨文的记载中有将近200条记载着妇好的故事这也是甲骨文再一次对历史进行了印证在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酒器,主要以觚和爵居多还有尊以及少见的方斝足以说明妇好的地位之高
殷墟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国宝级的青铜重器它们精美绝伦的设计与精湛的铸造工艺见证了殷商时代灿烂的青铜文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母戊大方鼎”被誉为“国之重器”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
它高1.33米,长1.66米宽0.79米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学者们由此推断这尊大鼎可能是商王祖庚为祭祀母亲戊而铸造的因铸造过程费工、费时、费力传世的大型方鼎才愈显珍贵被视为国之重宝,稀世之珍
除了甲骨与青铜器迄今殷墟遗址共出土玉器2000余件其中妇好大墓中出土的玉器755件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全作为殷商晚期玉器的典型代表之一体现了妇好在当时的等级与地位
殷墟遗址自1928年进行考古发掘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逐渐形成中国考古学及一批的考古学家们正是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殷墟文化不仅因影响广泛久远而闻名于世殷墟遗址还以其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保存的完整性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在2006年召开的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殷墟”正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殷墟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仍在继续唯一在原址上进行展示的墓葬——殷墟王陵260号大墓墓主人是商王武丁的正妻之一,妇景当地首创“内胆式保护方式”实现了这座墓葬保护与展示的统一
“殷墟遗址”是一本精彩的考古地书翻开书页便充满着先民的智慧它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在悠悠历史长河的冲刷下
它势必会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故事继续指引我们无畏前行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今天17:30档
CCTV-4《中国考古大会》第四期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精彩继续!
来源:CCTV4《中国考古大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制片人/侯婧姝 主编/杨君君编辑/郭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