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13: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儿童牙齿的广告词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目标受众:首先明确广告词的目标受众是儿童,因此在语言风格、内容选择和表达方式上要符合儿童的特点和喜好。
2. 简洁明了:广告词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术语,确保儿童能够轻松理解。
3. 有趣生动:儿童对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在广告词中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幽默的比喻或有趣的情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4. 强调产品特点:突出儿童牙膏或牙刷的特点,如口感、功效、安全性等,让家长和儿童了解产品的优势。
5. 呼吁行动:在广告词中引导儿童或家长采取行动,如“快来试试吧!”、“让我们一起保护牙齿健康!”等。
6. 遵守法规:确保广告词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夸大产品功效或误导消费者。
7.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写作建议:
a. 使用儿童喜爱的词汇和短语,如“甜甜的”、“快乐的”、“可爱的”等。 b. 运用儿童喜欢的动物或卡通形象,如“小熊刷牙啦!”、“小猪牙齿白白的!”等。 c. 创造有趣的情境,如“小兔子在森林里刷牙,牙齿刷得亮晶晶!” d. 强调产品特点,如“我们的儿童牙膏,天然成分
□作者 许志杰
本人有一口整体尚可的牙齿,白净、匀称、坚固。似也有了任可挥霍的资本,从小不把牙当牙,经常用来做钳子、剪子之类的工具使,手解决不了的难题,下口就来。倒是携带方便,随用随取,后患从此埋下。十几岁时,下牙床正中两颗小门牙出现虫咬痕迹,中间空隙渐次扩大。天长日久,小牙外表由白变黄,又向着黑去,慢慢开始影响芳容,照相时一声“茄子”,必定留下如茄子皮般的紫黑,不敢正视。由此给自己训诫,不必要不张嘴,照相不喊“茄子”,绝不辜负父母之赐。更可憎之处,每每饭后总在牙洞内留下残渣,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散发出的异味无以形容。一口好牙被自己玩砸了。好事者三番五次提醒,整牙去吧,不要被两颗坏牙拉低了整个人的颜值。
想这两颗被黑的小门牙,追根究底还是源自从小没有养成爱牙护牙的生活习惯,总感觉这牙长来就是用的,随人一生,任人摆布。忘了我是从几岁才开始刷牙的,似是挺晚了,而且多是应付交差式的敷衍了事,对保护牙齿起不了多少作用。即便已经发展到经常牙疼、牙床被挤压出血包,还是没有引起重视,听之任之,有时候疼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就想起去整牙的事,不疼就又搁下了。大概在十几或二十年之前出差时赶上牙疾,面对东道主的一道又一道美味佳肴,只能一声叹息,喝一碗清汤寡水的面条了之。回来第一件事便是心急火燎地去医院整牙。牙科大夫给牙齿做了保洁消毒,祛除疼痛,顿觉清爽。于是约时间拔牙,然后再考虑镶牙之事。初次尝到整牙的甜头,感觉这牙的确到了不整不足以平民愤的关键时刻。交钱,那时候就不便宜,仅拔牙一项就要80多块钱。信誓旦旦,到时候一定履约,拔出病牙,灭了牙疼之苦。可是到了那天,牙不疼了,一切如初,拔牙之事便又搁下了。这样的事不止一次,一直拖到了两年前。
说起来有个故事对我影响挺大,也是我一直没有对这两颗小黑牙采取断然措施的主因。大学毕业到单位,有每年查体的福利。第一年去的是一家军队医院,当时并无检查牙齿的项目,外科检查时,可巧我莞尔一笑露出小黑牙,正好被大夫发现,就给我加了一项,看了牙齿。记得她说我的牙齿虫蛀厉害,但是牙根尚好,要拔牙可能会很痛苦,这样留着除了形象打折扣,其他亦无大碍。那是一位漂亮、善良的年轻大夫,她认真的样子,连同她的话,我记了好多年,不想失掉那个故事,便一直拖着两颗小黑牙前行。
那年我去南非途经迪拜,机场候机时欲打开背包取东西,可是包的系带成了死扣,打不开。劣根暴露,已经戒了很久的把牙齿当工具使的陋习再度指引我急中生智,下口就咬着系带往外扯。无巧不成书,关键时刻,一位急匆匆赶路的同胞出现了,只管赶路不管看人的兄弟一下撞到了我的包上,连人带包一起拽出了半米远。可怜我的牙齿,上牙床左边第五颗牙直接被生生带走了大半块,那个疼啊。幸运的是那半颗牙竟然落在了我的面前,我赶紧收起来,用水冲洗干净,装进口袋。古人之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岂敢忘记?回家放进一个小瓶,留作纪念。
广告词“牙好胃口就好,吃吗吗香”,虽然不是针对整牙去的,但对全体国人的爱牙意识帮助很大,提升了国民对牙齿重要性的保卫级别。几乎行动一致,到了退休年龄,整牙便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还有个说法,整牙要尽早,否则坏牙会不断侵袭原本的好牙,进而影响吃东西,连累老年人的形象。我个人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假如早三十年丢掉幻想,忘掉那个美丽的故事,对两颗小黑牙不再客气,其两边的好牙就不会长成歪七扭八的样子。那颗被撞掉半块的牙也是一样,一拖再拖,致使左邻右舍产生动摇,酸的、热的、凉的,都成了天敌,馋而远之。
旧时有钱人为了美,将好牙拔掉,镶一颗大金牙,美不美且不论,只那拔牙之疼也是难以忍受的。朋友夫妻携手整牙,夫见大夫拿了家伙准备动手,情急之下大喊:他要拔我的牙!妇窃笑,并广泛传播。思想斗争近半月,在朋友的极力鼓动下,我也去整牙了。对于整牙,扎在我们脑海里最深的影子便是拔牙之疼,以及与拔牙有关的那些不敢听的传说。小心翼翼走进牙科医院,心像揣了一个兔子怦怦乱跳。结果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服务人员态度和蔼如春风拂面,牙科大夫绵软嬉笑,完全没有拿着钳子生拉硬扯拔牙的豪横,医院里一片寂静,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叫声与呻吟。观察手术结束走出来的人,一脸轻松。问一句怎么样,“挺好的,没什么感觉”。听之,欣然受之。
接下来的过程很漫长。对于技术高超的牙科大夫来说,无论哪个环节都可做到如庖丁解牛,借助仪器他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做出正确判断,拔除坏牙,使好牙继续为主人服务。其间我遇到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拔牙之后牙床流血不止。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原因就一个:无知。根据会诊测定,共五颗牙齿需要拔掉,两颗智齿加两颗小门牙、一颗大牙,此操作半小时左右,如此顺利,给我错觉,竟产生了晚上喝一杯庆祝一番的念头。院长开玩笑:不是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护士把需要注意的事项逐一嘱咐,万勿大意。结果还是大意了,晚饭后出去散步,而医嘱要静坐或卧床休息。散步间感觉拔牙的地方多了些块状的东西,无知地以为这是缝牙床的线脱落,又无痛感,就一张口吐了出去。有血慢慢渗出,越来越多,用棉纱布堵也不行,有些慌张,打电话联系牙科大夫和护士,最后只好在凌晨3点去了医院急诊科处置。急诊大夫说,原因是我把刚刚形成的血凝块吐掉了,本来是要靠血凝块堵住拔牙空缺止血的。这就叫血的教训。当时自己的确是害怕了,到医院急诊科时血压一下升到了180,好一会儿方才恢复正常。还好这属于常见无知病例,止住血就好了。
每一次亲身经历,都有不同的收成。从第一次走进牙科医院,到最后一次与医生道别,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拔得坏牙去,藏之心间多少年的故事也随着两颗小黑牙被拔掉了。原来,两颗黑了的小牙是没有退去的乳牙,根基很浅,换牙时营养不足导致新牙不能把乳牙顶出,一直保留在牙床里半个多世纪。把这两颗乳牙未退的事讲给姑姑听,老人家说她都快九十岁了,中间的一颗乳牙还长着呢。原来这事也有家族遗传,长知识了。整牙,被问及最多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疼不疼,二是花多少钱。疼不疼,自己知;花多少钱,一口吃吗吗香的好牙,有时用钱可以买得到,有时用钱也未必能够买得到。诗酒趁年华,整牙亦有时间节点,如有牙疾,趁早除之。姑姑说,我爷爷四十多年前在济南一家诊所镶一口牙,花23块。我无法续说爷爷这个动听的故事,手段不同必然带来价格的暴涨,乃技术革命带来的福利。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现在照相可以无所畏惧大声叫“茄子”了,其他皆为烟云。
所有故事都是讲给别人听的,唯有牙是自己的,切身之事,字字连心。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朱若彤 实习生 坚尔麦)
来源:北京日报
图集
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儿嘛儿香,身体倍儿棒。”的确,一口坚固的牙齿可以帮助我们摄入丰富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中老年人的牙齿出现了缺损、疼痛、松动等现象。有的人认为这是自然衰老的必然结果,没有及时治疗,还有的人甚至觉得看牙太麻烦,不如等全口牙都掉光了再镶牙。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在第32个全国爱牙日来临前夕,让我们一起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助老人们安享幸福晚年。
80岁不掉牙不是梦
牙齿会不会掉,和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北京市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2.2岁。来我院就诊的一些80岁以上的患者,全口牙齿只有少量龋齿和磨损,这些患者平时都有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有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而那些不重视口腔卫生的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已出现多数牙不同程度的松动或有大量龋齿。
老年人发现牙齿有问题应及时就医,不能认为掉几颗牙没有关系。有的老年人觉得掉一颗牙镶一颗牙太麻烦,不如等所有牙齿掉光了一起镶。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牙齿缺失后,口腔内的清洁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很容易引发其他口腔疾病。“老掉牙”之后,面部外形也会因为失去牙和牙槽骨的支持而显得衰老,不利于身心健康。
所以老年患者出现了牙齿问题要及时解决。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年纪大了就应该掉牙,就只能喝粥了。只要坚持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做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时治疗,健康的牙齿就可以伴随终身,到80岁的时候依然可以至少保留20颗有功能的健康牙齿。我们接诊过一位80岁的老奶奶,连续20余年每年来我院就诊,至今牙齿保护得很好,32颗牙齿都能工作,不疼不肿。
牙齿不好,全身受累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及系统性疾病都是有影响的。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往往与全身疾病互相交错,使病情更为复杂,增加诊断治疗的难度。比如牙周炎和糖尿病之间就会互相影响,如果炎症升级,细菌毒素增强,糖尿病病情也会加重。牙周病还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牙齿缺损后,呼吸时容易将空气中的病原体吸入肺部,因此口腔健康与肺炎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密。此外,牙齿缺失或龋坏严重,就会影响咀嚼功能,加重胃肠道负担。肾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也与牙周病有相关性。因此,老年人应该重视口腔卫生保健。
我们在临床上也常常会遇到一些老年人,因患有心脏疾病等慢性病而不敢去治疗口腔问题。曾有一位老年患者,多年前就出现刷牙出血、牙龈红肿疼痛的问题,随着年纪增大,多颗牙摇摇欲坠。通过问诊发现,老人患有严重的冠心病,轻微活动就会出现心前区的不适和疼痛。这位患者担心看牙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一直忍痛拖着没有就医。
其实,因为担心看口腔疾病会诱发心脑血管问题而不敢看牙,反而有可能加重心脏疾病的问题。因为牙周细菌会侵入血管内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如果是在有急性炎症、疼痛等疾病情况下看牙,还可能导致动脉痉挛、斑块破裂,甚至会出现严重后果。
牙齿松动的两大原因
导致“老掉牙”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龋齿,俗名虫牙,二是牙周炎。龋齿在最初的时候往往没有什么症状,如果老不理它,它就会疼痛,如果任龋患发展,待到就诊时牙齿很可能就需要拔除了。而牙周炎也非常“阴险狡诈”,在不知不觉中把牙齿的根基破坏掉。
那到底是谁指使龋齿和牙周炎这两个“杀手”来破坏我们的牙齿呢?它就是牙菌斑。我们很难在口腔中看见它们,它们是大量细菌组成的有秩序的军团。它们攻击的对象就是牙齿和牙齿周围的组织。
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掉它们,那些粘在牙上的细菌就会腐蚀牙齿,形成虫牙。
而粘在牙根或牙龈上的牙菌斑,先让牙龈发炎。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了,咬一口苹果牙齿出血,有时早晨起来嘴里也有血。这就是牙周炎。要是不管,细菌军团就会长驱直入进入下方的牙槽骨。牙都长在牙槽骨里,可不是长在肉里。一旦牙槽骨发炎就会萎缩、消失,就如同水土流失,到达一定程度后,牙齿必然松动。轻度的,Ⅰ度松动,还可以通过牙周炎的治疗得到控制。中度的,Ⅱ度松动,牙周炎的治疗只能维持牙齿现状,不能保证牙齿不掉。到了Ⅲ度重度松动,就只能拔牙了。Ⅰ度的牙齿松动您一般自己发现不了,等觉得松动的时候可能就是重度了。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老年患者说:“哎呀!就这几天就松了!”其实,疾病早已发生,只不过没有被觉察而已。
为何无法抵御“冷热酸甜”
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还包括牙本质敏感症和口腔黏膜疾病。
在临床上,经常能见到患有牙本质敏感症的中老年人。尤其冬季气温下降的时候,刷牙时的凉水或者早晨散步时的凉风都能引起牙齿酸痛。这是因为牙齿经过数十年的使用和损耗,牙齿外部坚硬的牙釉质逐渐磨损,感觉神经末梢纤维丰富的牙本质小管直接暴露在口腔环境中,无法抵御冷热酸甜的刺激。还有部分中老年人由于刷牙方法不正确,选择的牙刷过大过硬,造成了牙颈部的楔状缺损,也会使牙齿无法忍受温度和刺激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腔黏膜和软组织可能会出现萎缩、变薄、苍白、干燥及弹性降低,这些变化也是老年人特定的口腔黏膜疾病的原因。吸烟、酗酒、残根残冠不良刺激、环境污染等也都威胁着口腔黏膜的健康。老年人机体免疫力和口腔黏膜修复能力降低,对口腔黏膜疾病格外易感,应予以足够重视。
清洁是最有效的护齿方式
最有效的护齿方式就是清洁。老年人不妨从现在开始改变生活习惯,清洁护齿。比如您以前一天刷一次牙,那现在就增加一次。如果您每次就刷1分钟,那从现在开始每次多刷2分钟。如果以前您老是横着刷,那么现在就开始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我们提倡巴氏刷牙法:将牙刷刷毛放在牙龈和牙齿交界的地方,刷毛与牙面成45度角,小范围地颤动。如果您以前没有用过牙线,那现在就试试,千万别嫌麻烦。这些都是自己在家就可以做的清洁牙齿的好方法,每天只花几分钟,日积月累下来可以少受罪。
当然,定期做好口腔检查也是避免牙齿疾病的重要环节。人的身体就像一辆车,各个零部件是会老化磨损的,只有定期检修保养,才能安全驾驶。我们日常刷牙,即便再注意也有刷不到的地方。因此要养成定期看医生的习惯,躺在椅子上让医生给您清洁一下,清洁的过程也是检查的过程。只有把工作做到疾病的前面,才能保证口腔健康。(作者:季瑾 徐颖 北京口腔医院牙周科副主任医师/老年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詹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