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7 09:13
写作核心提示:
生产工人自我评价作文注意事项:
一、明确评价目的
在撰写生产工人自我评价作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还是为了寻求改进和提升?明确目的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
二、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1. 优点:列举自己在生产工作中的优点,如责任心强、技术熟练、团队合作能力强等。同时,要具体举例说明,使评价更具说服力。
2. 缺点: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如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工作效率有待提升等。在列举缺点时,避免过度自责,要关注改进的方向。
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
1. 针对性: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如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则重点评价自己在时间管理、任务分配等方面的表现。
2. 重点突出:在评价中,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如技术难题的解决、产品质量的提升等,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成果。
四、注重实际,数据说话
1. 实际表现:结合具体工作实例,展示自己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如参与的项目、完成的任务、取得的成果等。
2. 数据支持:用数据说话,如生产效率提升百分比、产品质量合格率等,使评价更具说服力。
五、语言表达要规范、准确
1. 规范用语: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在职场中,员工离职后因纠纷引发的矛盾并不鲜见,但将私人恩怨搬到社交平台,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却触碰了法律红线。近日,上海法院审结了一起因朋友圈泄露隐私引发的侵权纠纷案件。
李女士与杨女士的纠葛始于离职后的工资争议。李女士曾就职于杨女士的公司,离职时双方因工资等问题产生矛盾。2024年8月7日,杨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聊天截图,内容涉及李女士与他人的纠纷,甚至包括李女士被前夫殴打的细节, “真的感觉当初她老公一巴掌给她……都便宜她……了”。这些本属于李女士个人不愿为外人所知的隐私,就这样被公之于众。
朋友圈发出后,李女士的朋友、同事很快识别出当事人就是她。当有人在评论区询问“是李女士吗”,杨女士回复“狗头”表情。杨女士亦回复昵称为“李女士”的用户,回复内容为“你在狗叫什么啊”“你在对号入座什么啊……狗叫个没完了”等。
面对李女士的多次警告,杨女士不仅没有停止,反而继续侵权。忍无可忍的李女士将杨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在微信朋友圈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并承担律师费50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杨女士在朋友圈没有直接点名,但从聊天的连贯性、评论区互动以及杨女士在庭审中的陈述等多方面来看,聊天记录中提到的“她”就是李女士。对于朋友圈中涉及李女士在另案庭审时的情况,由于没有证据表明另案审理的诉讼存在不公开审理的特殊情况,根据民事案件公开审理的原则,不认定杨女士侵权。
然而,李女士被前夫殴打的事实属于私人生活隐私,李女士向特定人披露不代表放弃隐私权。杨女士在李女士明确表示不愿公开的情况下,将此事发布到朋友圈,导致隐私被共同好友知晓并可能继续传播,构成对李女士隐私权的侵犯。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因杨女士已在开庭时删除涉案朋友圈,停止侵权的诉求已实现;杨女士需在微信朋友圈向李女士公开赔礼道歉并保留至少一个月;考虑到李女士未能举证证明损害情况,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诉求不予支持;结合案件情况,酌定由杨女士承担3,000元律师费。
转自:案件聚焦
来源: 潇湘晨报
导 读
你身边有购物狂么?享受下单快感,家中快递堆积如山,不管有用没用,一言不合就是买买买!
今年66岁的王女士独居在上海一处商品房小区。近几年,她沉迷网购,家中未拆封的快递堆积如山,她自述已经花掉了200多万用于享受购物的快感。
2024年5月起,小区就有多户居民投诉王阿姨家快递堆积,不仅散发异味,还会滋生蝇虫,存在消防卫生隐患。
记者采访时,楼道里有活的蟑螂在爬。
苦不堪言的领居陆先生向记者诉苦:“早上一开门就一股异味扑面而来。味道不可描述。”
2024年5月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阿姨家快递堆积逼近屋顶,屋内无处落脚,她只能在快递堆里爬动。
阿姨自述没有地方睡觉,只能靠着快递堆坐一会。
阿姨的女儿定居国外,亲戚间也不来往。属地曾多次尝试帮老人联系家属,希望从"亲情关爱"的角度寻找突破口,但都没结果。
最终,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与老人沟通,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安排上门清运。
多次清运后,老人和小区的居住环境有所改善。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上门回访王阿姨,她似乎还保持着囤物习惯,房间又再次被堵住。
地下车库仍堆放着王阿姨买的东西,为了存放快递,王阿姨甚至在小区里租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用来存放她网购来的物品。
阿姨自述她网购已经花掉了将近200万元。阿姨喜欢成箱地购买物品,其中不乏一些黄金珠宝、收藏品、保健品等,大多是在直播间购得,并非生活必需品。
阿姨买了一箱24盒的“血清蛋白”,她称不是自己买错了,而是直播间就是这么卖的。
王阿姨的购物记录显示,这些价格高昂的保健品,她经常一买就是好几个,王阿姨说购物有一种花钱的“爽感”。
王阿姨还告诉记者,疯狂花钱的背后另有隐情……
阿姨说自己将市区的房子卖了,到嘉定买了房子,别人会知道她手里有钱,为防止别人来借钱,她不如把钱都花了,让别人看到后不好开口......
医生解读
这是一种病态反映
囤积是指持续保存大量物品的行为。在特定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囤积行为。然而,当囤积行为失去理性,发展为“万物皆有用,一件不能少”的执念时,它就可能从适应性行为演变为一种病态反应。
目前,国内暂未有专门针对囤积行为的精神门诊,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严峰医生曾接诊过不少有囤积行为的老年人。根据流调表明,老年人囤积障碍的发生率,可能达到6%。
严峰医生提醒,如果发现家里老人突然出现囤积行为,同时还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就要高度怀疑跟阿尔茨海默病有关。
还有一类精神类疾病叫额颞痴呆,也会引发一些刻板行为,可能导致老人有囤积物品的习惯。
解决囤积障碍患者的问题,需要社会、生物和心理的综合干预,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治疗过程。
您身边有这样的人么?
内容来源:新闻晨报、看看新闻Knews、网友评论
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