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乡镇事业自我鉴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8 08:48

乡镇事业自我鉴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乡镇事业自我鉴定作文是一项对自己在乡镇事业工作中表现和成绩的总结和反思。撰写此类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的": - 确保你了解撰写自我鉴定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提升、工作总结还是为了申请晋升、评优评先等。
2. "实事求是": - 自我鉴定要真实反映自己的工作表现,既不夸大其词,也不故意贬低自己。
3. "结构清晰": - 文章应结构清晰,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开头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岗位。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工作表现、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 结尾总结全文,提出改进措施或展望。
4. "内容全面": - 涵盖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团队协作、廉洁自律等方面。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 工作能力:是否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 工作成绩:在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成果,如项目完成情况、群众满意度等。 - 团队协作:与同事的合作情况,是否能够协调团队资源,共同完成任务。 - 廉洁自律:是否遵守职业道德,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5. "具体事例":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后,乡镇事业编能有多难!5大痛点字字扎心!

  “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这句基层体制内名言,道尽了乡镇事业编的辛酸!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后,看似“稳定”的乡镇事业编,实则暗藏无数挑战。不少乡镇事业编的年轻人又焦虑了:“晋升有没有戏?”“工资还能涨吗?”今天谈改革后的乡镇事业编到底难在哪?普通人又该如何破局?


一、乡镇事业编的5大痛点,字字扎心!

1. 晋升天花板:抬头就是“顶”,一眼望到退休

  乡镇事业单位层级低,管理岗九级(科员)起步,晋升八级(副科)堪比登天。山东虽打破限制允许乡镇设“正高岗”,但到2035年高级岗比例才20%,僧多粥少仍是常态。而公务员的提拔机会多得多,事业编只能眼巴巴看着同龄人“进城升职”。

2. 待遇与付出不匹配:干着公务员的活,拿着事业编的钱

  乡镇事业编常被“混岗混编”,既要包村扶贫,又要应付检查,但工资比同级公务员少车补、绩效低。江西等地虽推动绩效改革,但基层财力有限,涨薪多是“画饼充饥”。更扎心的是,拖欠工资、福利缩水时有发生,有人甚至上访讨薪。

3. 身份困境:转公务员难如“鲤鱼跳龙门”

  想转公务员?要么参加公考(年龄超限),要么通过换届选举(需人脉+机遇)。山东等地推出“优秀乡镇事业编选拔干部”政策,但要求工作满5年、年龄45岁以下,条件苛刻且名额寥寥,多数人只能望梅止渴。

4. 工作环境压力:钱少事多,身心俱疲

  乡镇条件艰苦,周末加班、24小时待命是常态。机构改革后,多地整合“七站八所”,一人身兼数职,既要执法又要写材料,还得应付上级考核。有网友吐槽:“不是在填表,就是在填表的路上!”

5. 改革阵痛期:编制缩减,未来不明朗

  多地推行“减上补下”“编制统筹”,看似盘活资源,实则可能面临转岗、分流风险。例如邵东市要求乡镇人员服务满5年才能调离,若遇机构撤并,安置问题又是一大难题。

二、乡镇事业编避坑指南:这4步决定你的未来!

1. 报考前擦亮眼:避开“天坑岗位”

  警惕“萝卜岗”:招1人且条件苛刻的岗位,大概率是“量身定制”。

  慎选“三不限”: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动辄上千,上岸难度飙升。

  看清编制类型:优先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可能钱少事多!

2. 职业规划早打算:选对赛道是关键

  走职称路线:乡镇评中级职称相对容易,副高待遇堪比副处,比转公务员更实际。

  瞄准“定向选拔”:关注江西、山东等地的基层干部选拔政策,满足年限后冲刺管理岗或公务员岗。


3. 提升核心竞争力:多考证、攒经验

  考取专业证书:如农技、水利等职称,成为乡镇稀缺人才。

  积累基层经验:参与乡村振兴项目,争取评优评先,为晋升加分。

4. 心理建设不能少:熬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乡镇工作枯燥,晋升缓慢,需调整心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备考,或发展副业(如自媒体、电商),为未来铺路。

  乡镇事业编的“难”,是体制转型的缩影,也是个人选择的试金石。如果你追求稳定且耐得住寂寞,它或许是扎根基层的起点;若渴望快速成长,则需谨慎权衡。记住:没有完美的岗位,只有适不适合的选择!

“微笑所长”走了,年仅47岁

燕山巍巍,长城壮阔,风中松柏似低语思念;渤海浩浩,洋河奔流,惊涛拍岸如声声吟诵。

一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人民警察用生命书写对理想信念的无悔忠贞,用血汗笃行献身公安事业的铮铮誓言。他,就是吉布木且。

吉布木且,从警27年,他的足迹遍布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公安局交际河派出所,越西县公安局申果庄派出所、普雄分局禁毒队、依洛地坝派出所、普雄派出所、刑事侦查大队、贡莫派出所等多个部门。他先后被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所在部门被记集体三等功两次,他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护着辖区的平安与稳定。

2025年6月25日19时许,吉布木且同志在工作期间,因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终年47岁。他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悲痛,但他留下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吉布木且身上有很多标签:在家人眼中,他是孝子、贤夫、慈父;在群众眼中,他是和蔼可亲、热血担当的人民警察,是铁打的好人;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值得学习的领路人、好大哥。

2014年,罗伟举刚入警分到普雄派出所,当时作为所长的吉布木且,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他,手把手教导他办理案件。在一次贩毒案件的侦办过程中,蹲守布控时的紧张让罗伟举心里没底,吉布木且走到他身边,沉着冷静地鼓励他要沉住气。随后,吉布木且更是亲自披上破旧大衣,伪装成毒瘾发作的人,果断敲开毒贩大门,第一时间冲入屋内控制住嫌疑人,当场查获毒品海洛因。这样英勇无畏、冲锋在前的行动,深深烙印在罗伟举心中。“他不仅是我的领导,更是我的领路人、好大哥。”罗伟举悲伤地说道,“他没有走完的路,我们将继续走好。”

2018年冬,两个月内城区连续发生了5起入室盗窃,根据作案特点,刑侦大队很快进行了并案侦查,但是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极强,现场几乎未留下可靠证据,城区内一时间人心惶惶,曾在刑侦大队工作的冯旭说到,“那个时候刑大条件有限,我们侦查员真的是一筹莫展……”,时任刑侦大队教导员的吉布木且提议采取最传统的蹲守方式,“我记忆犹新,那次任务守了连续12个晚上,终于将该案嫌疑人成功抓获”冯旭说。

当时蹲守已过一周,却丝毫不见嫌疑人踪迹,几位参与蹲守的侦查员都认为这如同大海捞针,加之天气严寒,纷纷心生退意,但看着最年长的教导员吉布木且依然陪着一起坚守岗位,大家也努力打起十二分精神,深夜里困了就轮换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熬到第12晚凌晨时分,侦查员终于蹲到了嫌疑人的再次动手,“‘就是他!’听到这一句话就像触电一样,我们几个冲下车直接把嫌疑人扑倒在地,人赃俱获。”冯旭说,“也许当时木且教导也没有十足把握能蹲到嫌疑人再次作案,但是他却用实际行动感染了我们,教会了我们什么叫‘行百里者半九十’。”

在缉毒执法、刑事侦查的一线阵地,吉布木且冲锋在前、抽丝剥茧,用无数个黎明破晓的夜晚、无数次刀枪碰撞的危险、无数种迂回盘旋的较量将案件侦破、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办理刑事案件366起、行政案件474起,抓获1000余名违法犯罪嫌疑人,用赫赫战功展现着敢于亮剑的公安本色。

扶助前科人员重归社会

前科人员在吉布木且眼中只是曾经犯过错,走错路的人,只要在社会的帮助下,深刻改造完全能重归社会。贡莫派出所工作期间,辖区吸毒人员蒋某在吉布木且帮助下参与社区康复,“沾上毒瘾之后,家中财产几乎被我败光,看着破败的家庭,曾几何时都想过自杀”蒋某说到,“‘人生一程不容易,现在才30岁出头,戒断康复后还有几十年等着你,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正是所长这些话给了我重新活过来的信心。”戒治期间,蒋某父亲生病入院,吉布木且得知后主动带蒋某去医院看望其父亲,让蒋某在戒治期间也能为父亲尽一份孝心。蒋某介绍到,成功戒断后在吉布木且的帮助下,自己找到了一份物流方面的工作,每年有八九万的收入,几年努力下,已在越西县城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听到木且所长过世的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伤心难过无法言表,甚至都没来得及感谢我的恩人……”蒋某悲痛的说着。

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2011年左右,吉布木且在依洛地坝派出所任职期间,经常到辖区村民马某家,看望马某及其老伴儿,吉布木且在日常入户时了解到,老两口均年过六旬,儿子和儿媳此前在一场车祸中离世,只留下年幼的孙子小达与老两口相依为命。吉布木且把马某一家人当作亲人一样照顾,逢年过节总会带着米面油、日用品来看望,孩子读书报名,他也主动帮忙跑前跑后,“我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几年前也走了,只有木且叔叔一路都悉心帮助我,我小时候就立志要努力念书,将来回报社会。”小达说到,加上乡镇和好心人的扶助,小达顺利考入外地高校。今年年初小达才和吉布木且通过电话报平安,毕业不久,小达现在成都一家公司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也能自力更生了,让木且叔叔千万放心。

派出所工作期间,吉布木且总是在行进在入户走访的路上,了解村民们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遇到急事就立即拿出笔记本记录,“某某家儿子外出打工需要补办身份证”“某某家户口簿破损严重需换领”“某某家耕牛走失”……笔记本上的一件件小事,都是群众急难愁盼之事,更是吉布木且的心头大事。“群众的述求,他基本都要记录下来,已经是他的习惯了,记录完还要安慰群众说‘小事嘛’,他经常给群众说这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然后解决一个勾掉一个,不管如何,群众看到自己的述求能第一时间被民警记录,焦急的情绪肯定也能得到一定平复。”曾在申果庄派出所工作的辅警海来吉哈说到。

多年来,吉布木且用脚步丈量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用热心、耐心、细心认真办好每一件纠纷化解、每一次群众求助、每一起民生案件,累计走访1.5万余户群众,化解1500起矛盾纠纷、破获800余起民生案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个,成为了群众口中的“微笑所长”。

点滴抱怨成为孩子心中珍贵回忆

在告别仪式上,吉布木且的女儿李青欣含泪讲述,“警察是爸爸从小的梦想,在工作中竭尽全力去抓捕每一个锁定的犯人,他会在家里兴致勃勃地同我和弟弟讲。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铃声就是命令,所以学校每次要填写家长联系电话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填写爸爸的电话号码,因为他的电话永远打得通。”

李青欣说,父亲的心中装着职责,装着百姓的安危,常常把“平安”二字看得比什么都重。“我记得他疲惫归家时,警服上还带着风霜尘土,但眼神里依然有光;我记得他讲起破获案件、帮助群众时,那份由衷的自豪和满足;我也记得他因为工作繁忙,错过了我和弟弟的家长会、毕业典礼,甚至感冒发烧时也咬牙坚持……这些点点滴滴,曾经是小小的抱怨,如今却成了我们心中最珍贵、最心酸的回忆。”

“父亲的离去,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人民警察这个群体的伟大与不易,我们会继承父亲的遗志,支持公安事业,理解并尊重每一位为了社会安宁而负重前行的人民警察。”李青欣在告别仪式上说,“最后,我想对敬爱的父亲说:爸爸,您太累了,安息吧!您毕生守护的平安,我们会替您感受;您未走完的路,会有千千万万的战友继续前行。一路走好,我们最敬爱的父亲!一路走好,我们最亲爱的木且警官!”

(杨科 唐玉饶 唐万贵)

来源: 四川法治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