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09: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康熙大帝的读后感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即你对康熙大帝的了解、评价和感悟。可以是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成就、文化贡献,也可以是他的为人品质、治国理念等。
2. 深入阅读:在动笔之前,要对康熙大帝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等。这样可以确保你的读后感有理有据,观点明确。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引言、主体、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康熙大帝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主体部分重点阐述你的观点,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
4. 观点明确:在主体部分,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赞扬康熙大帝的治国才能,也可以批评他的某些政策。观点要鲜明,论证要充分。
5. 结合实际:在论述康熙大帝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时,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实际,谈谈他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这样可以使你的读后感更具现实意义。
6. 引用史料: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康熙大帝的言论、政策、事迹等史料,以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史料要准确、可靠。
7.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
除了雾霾,冬天的北方还是比南方好过。
前段时间北京昼夜—2/—10的气温,加上点小风,室外齁冷齁冷的,不过室内暖气烧到26—27度,温暖如夏。
在这惬意的温度中,泡一杯咖啡,捧本书正襟坐在椅子上或歪在沙发里,爱学习的形象立马高大上起来。
前不久,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先生过世,让人顿生哀思。想起从来没看过先生的文字,心里有点遗憾,决定买套“落霞三部曲”长长知识。朋友热心,说何须额外破费,马上将他自己买回只开封了《康熙大帝》的“落霞三部曲”无私借我。于是,我开始从字里行间了解先生。
近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皇家大内、宫廷秘闻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梁,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多不胜数,甚至还有不少凭空虚构、过度加工的“野史野闻野故事”。这些白纸黑字或视听材料,在普及了国民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混淆了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实在是功过参半。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还是比较喜欢,如果再有宫廷斗争、疆场厮杀、佳丽如云、侠客精神、市井故事等内容,那兴趣就更加盎然。
以前科技落后只能看书,但好书有限;如今科技发达影视霸道,却“正、野"混乱。到头来印象比较深的历史影视作品竟然是《甄嬛传》《琅琊榜》《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系列等。
读康熙前,上网查询有关资料,觉得这条简介较为独特直率,特复制如下:“二月河,本名凌解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平素散漫不羁,敦厚于友而择友甚严,喜爱读书而不求甚解。他的突出成就是创作清代‘帝王系列’历史小说”。
广大读者对二月河先生的三部曲褒贬不一,不少人认为,改编的影视作品比原著好,而二月河的成功,主要是凭借“第一个吃螃蟹”的机灵或狡黠。
借书的朋友也认为二月河文字一般,想来他的评价有其理由,因为他买的三部曲只《康熙大帝》开了封,而且从康熙四册的新旧程度看,估计他连一本都没看完。
在敬仰、遗憾、好奇的心境中,我开始拜读康熙。
老实说,拜读初期,有点读不下去,完全没有《红楼梦》《李自成》《金庸全集》等佳作捧起来就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感觉。期间几度想放弃,又觉得半途而废有点可惜,所以坚持下来。
随着故事的逐次展开,内容渐趋错综复杂,阅读欲望与日俱增,13天下来,读完四册150万字的《康熙大帝》,进度不算快,也说明阅读心情不急迫。
要说读后感,粗略想来有五个:
其一,二月河把“既不难写又很难写”的历史编撰成恢弘巨篇,已是文界之翘楚。说历史并不难写,是因为有海量的文字资料可供参考、借用、抄录、编辑、佐证、校对,不似《金庸全集》等,唯有“发明创造”的完全知识产权。而历史很难写,说的是将历史编撰成为百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并付梓,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汗水,其中的酸甜苦辣涩,只有作者自知。
其二,二月河的运气不错。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机灵或狡黠、没有帝王系列小说之师的名头、没有影视作品的升华,《康熙大帝》的声名怕是要打点折扣。这个感觉是来自《康熙大帝》的字里行间,比如小说某些章回的层次不太分明;某些故事叙述凌乱不连贯;某些转换太突兀,作者没有站在读者理解的角度下笔编撰,以至于读者阅读衔接时需要集中精力左思右想或重翻前篇;等等。
其三,《康熙大帝》的四册中,第四本为佳。《康熙大帝》分为四册,分别是:夺宫初政、惊风密雨、玉宇呈祥、乱起萧墙。康熙晚年最要紧的政务之一,就是如何保证皇权顺利交接。可立储过程惊心惨烈,皇子夺嫡野心勃勃、群臣择主生死相付、宫廷斗争腥风血雨、人性善恶昭然若揭。二月河在第四册中,将这段历史写得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画人画心、跌宕起伏。狂妄一句,还望原宥:若前三册能与第四册比肩,《康熙大帝》文学水平将上一个台阶。
其四,故事叙述市井好于宫廷,人物刻画小人物好于大人物。不知是二月河掌握材料深浅不一的缘故还是偏爱关注社会底层的主观,感觉先生笔下的很多市井故事和小人物,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可读性强,而最具故事价值、可参考借用史料最丰富翔实的宫廷故事,却显得有的重要故事叙述不精彩,有的重要斗争描写不震天动地,有的分析说明不入骨三分......
其五,某些文字使用欠斟酌。例如“逶逦(逶迤)前行”这个词组,文章中多次出现,而且无论山道平川、人多人少、走路骑马,都用“逶逦”,似有不妥。再例如“龙门阵”,这是老四川话的一句代表,就算随着时代更迭文化交流,“摆龙门阵”这个词组也局限于西南两省一市(四川、贵州、重庆),最多再圈上云南湖北湖南等少数几个省的部分地区,中原地带或北方省区老百姓,自然是不会说这个词组的。第三个例如,《康熙大帝》四册中,借用、抄录了许多诗歌辞赋、戏曲词牌、民间酸曲。问题是,不少借用、抄录的地方根本不搭界,前后文意与这些诗歌辞赋、戏曲词牌风马牛不相及,而作者描述这些诗歌词赋、戏曲词牌造成的现场喜怒哀乐场景和氛围,读者难以理解品味,更或根本没感觉,反正很多地方我看后是一头雾水。与《红楼梦》中儒雅高深、文采飞扬的诗歌辞赋、戏曲词牌相比,《康熙大帝》中那些个意在锦上添花、风流倜傥、蓬荜生辉的诗词歌赋初衷,被泛滥、牵强甚至张冠李戴的生搬硬套生生毁了,成了附庸风雅、弄巧成拙的败笔。
有人将《康熙大帝》《红楼梦》《李自成》放在一起比较,我认为不妥,因为不好相比。比如小说命脉之一的人物刻画,闭上眼想《红楼梦》《李自成》,有个性有特色有血有肉的栩栩人物纷纷涌上脑海,其相关故事迄今提起还是饶有兴趣。反观《康熙大帝》,掩书后留有印象的,数目寥寥。倘若非要分个高低,我以为《红楼梦》是圣殿般的文学巨著,万世流芳。《李自成》开历史文学新风,横空出世。而《康熙大帝》则是一部长篇历史佳作,生逢其时。
当然,小不欺大、瑕不掩瑜,《康熙大帝》的史学贡献以及文学造诣还是有口皆碑,尤其是二月河矢志不移的编撰精神和呕心沥血创作经历,令人钦佩不已。
据说,“落霞三部曲”中,《雍正皇帝》是二月河先生的得意之作,读者口碑也好。既如此,这部三册的《雍正皇帝》,自然是要接着拜读的。
作者简介:
李国章(网名:巴厘海风、巴厘海风杂货铺),退休前任经济日报高级记者,在经济日报工作22年,曾先后3次共13年常驻印尼。
读《雍正皇帝》有感
好书推荐
★★★★★
书籍简介:
《雍正皇帝》是二月河“帝王系列”的第二部,它跨越康、雍、乾承先启后数十年历史,成功地描写了雍正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本书问世后,再次轰动文坛,在更广大的读者群中引起震动。《雍正皇帝》连续获得河南省政府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和湖北省优秀畅销书奖,并由香港、台湾等地出版社相继出版发行。《雍正皇帝》作为茅盾文学奖候选作品被推荐后,更引起了文学界对这部著作和作者本人的极大关注,从而也奠定了二月河在当今文坛上著名实力派作家的地位。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极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从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都盛行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几百年来,雍正皇帝的头上一直笼罩着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的疑团。作为创建了清王朝“康乾盛世”的三位杰出帝王之一,雍正生活在两位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即在位61年的康熙大帝和在位60年的风流天子乾隆之间,犹如耸立在两座高峰之间的又一座高峰,他承先启后,是“康乾盛世”中功不可没的一代帝王。
“落霞三部曲”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康熙大帝》获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成果奖、河南省改革十年优秀图书一等奖,《雍正皇帝》获河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三部作品陆续被拍摄为电视剧《雍正王朝》(1999年)、《康熙王朝》(2001年)、《乾隆王朝》(2003年) 。
今年年底,二月河先生仙逝,我想起了大学时读过他的一部小说《雍正皇帝》,其中权谋精彩,情节动人,可时过多年,对这些却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反而对雍正实行的改革的认知俞加深刻。
康熙末年,天下太平已久,奢靡之风渐起,可财政反而日渐枯竭,雍正皇帝执政后开始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试行了三项新政: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顾名思义,就是改人头税为田地税,一些无田无地的农民本身就在生存线上挣扎,找他们收税,一是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二是也经常性的收不上来,反而让这些贫民都成了违法者,改革之后,贫民不需要交税了,生活总体上有一些改善,田地的持有人相对富裕,收税成本低,收上来的税更多,国家的财政因此改善。士绅一体纳粮当差,更是将改革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的一项顽疾,士绅阶级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在朝为士(即当官),在乡为绅,可以说是能够直接管理百姓的官僚,很长的历史时期,他们的财产田地都是免税的,他们也是不需要服徭役的,长此以往,士绅阶级越来越富裕,再加上还有平民把田地挂着士绅名下来逃税,最终的结果就是可供国家收税的田地越来越少,士绅逐步蜕变成大地主,国家对基层的管控越来越弱,试想一下,一个家族如果拥有一个县一半的土地,还有人在朝里做官,当地的县令又怎么能管理他呐?许多王朝都因为士绅阶级的逐步壮大而走向财政枯竭,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王朝灭亡。火耗归公是之前要把老百姓交税交上了的银子融成银锭,中间会有损耗,所以就还要向百姓收火耗钱,这部分钱起初是向地方官交,地方官为了让自己的口袋鼓起来,势必会向百姓多收,新政将火耗钱都收到国家,这就有了统一的标准,避免了地方官狮子大开口。
雍正的改革,本质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百姓负担减轻了,国家的税收增加了,但士绅阶级的利益却受损了,士绅阶级在之前之所以有这些特权,是因为统治者需要他们的支持,需要他们去管理国家,雍正能够下决心去革掉他们的特权,是冒着巨大风险的,一旦失控必将丧失统治地位,雍正顶着重重阻力,改革成功,无愧一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的评价。(马锦睿)
本期责编:黄诗祺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经民政部、文化部等相关主管主办单位报备批复,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该机构将通过开发利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的全民阅读文化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努力继承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遗志,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