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关键在落实读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8 23:26

如何写《关键在落实读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关于《关键在落实》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关键在落实》一书,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揭示了落实工作的重要性。读完此书,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写读后感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明确主题
在写读后感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落实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落实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撰写读后感时,应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阐述自己对落实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二、梳理观点
在阅读《关键在落实》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在撰写读后感时,应将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1. 落实工作的重要性 2. 提高落实工作的方法 3. 落实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 4. 落实工作的成功案例
三、结合实际
在撰写读后感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结合:
1. 结合自己的工作或学习经历,谈谈落实工作的重要性。 2. 结合身边人或事,分析落实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 3. 结合成功案例,探讨提高落实工作的方法。
四、突出重点
在《关键在落实》这本书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重点。在撰写读后感时,要突出这些重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以下是一些重点:
1. 落实工作的核心要素

新华解码丨“高效办成一件事”有新部署,将如何惠及你我?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题:“高效办成一件事”有新部署,将如何惠及你我?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

在线填报“一张表单”,上传“一套材料”即可进行子女入学申请;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完成企业开办手续……在“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下,一件件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实现了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8日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进一步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引作用,推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和服务集成”。

此次意见为何重点强调“常态化推进”“常态化实施”?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引作用,必须依靠常态化推进,助力数字政府建设常态化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研究员翟云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认为,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核心意义在于推动政务服务从“分散式改革”转向“系统性重构”,通过聚焦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在流程上打破传统条块分割,以跨部门协同实现“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

“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更是政务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孟庆国说。

在推动重点事项常态化实施方面,意见作出系列部署——

推进跨部门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压减整体办理时长和跑动次数,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

通过预约分流、错峰服务、潮汐窗口等方式动态调配服务资源,避免窗口过多过杂、忙闲不均;

全面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做好系统突发故障应急处置和人工兜底服务等工作……

“意见部署一系列举措安排,有助于实现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翟云说。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扩围增效,是此次意见部署的重要方面。

“意见鼓励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丰富拓展生活服务、产业扶持等领域应用场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说,推出更多企业有需、群众有感的“一件事”服务场景,有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意见还提出,探索“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成一类事”拓展,开展特定人群、产业链发展等“一类事”集成服务。

郑磊表示,从“一件事”到“一类事”拓展,有助于实现相关服务事项“一站式”集成办理,同时能够助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协同高效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从解决一个诉求向破解一类问题转变。

实现“一站式”集成服务,打破数据壁垒十分关键。

孟庆国建议,建立集约高效的数据共享交互渠道,加快落实《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细化相关落地举措,明确公共部门间数据共享的权责和流程。

“不同部门的系统和数据,往往格式、定义等不一致,成为数据共享的‘拦路虎’。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各部门数据能够有效对接、按需交换。”翟云说。

乘“数”而上,驭“数”前行。

意见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智能问答、智能引导、智能预填、智能帮办等服务”。

专家表示,大数据技术能帮助政府部门更及时、精准、全面地发现群众和企业需求,挖掘政务服务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为政务流程优化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政务应用应运而生,如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客服系统可以全天无休提供政策咨询、办事指南等服务,减少人工负担等。”孟庆国说。

改革重在落实。

孟庆国表示,要推动建立用户需求响应闭环机制,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跃升。同时强化跨部门服务协作机制,通过“物理集中+虚拟整合”破除行政壁垒,驱动部门协同从“职能分段”转向“事项联动”。

翟云建议,加快推动全国“一盘棋”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总枢纽的作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水平。同时,以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为契机,采取小步快跑、逐步迭代的方式,加快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只有让政务服务真正贴近群众生活,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和便利,让数字政府建设更显民意、更接地气、更具成效。”翟云说。

聚力攻坚 挖潜拓岗——各地各有关部门推出系列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题:聚力攻坚 挖潜拓岗——各地各有关部门推出系列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

新华社记者王鹏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聚焦稳岗扩岗推出系列增量政策举措,拓展吸纳就业岗位空间,优化人岗匹配对接服务,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着力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加强政策供给 拓展就业空间

不久前的毕业季,广西医科大学操场上,一场就业双选会引人关注:前来招聘的既有广西本地企业,也有区外龙头企业;除医药类岗位,双选会还设置人工智能类专区、教育类专区等满足学生多样化就业需求。

“这场双选会规模大、岗位多,能和用人单位当面沟通,对我们的就业很有帮助。”来到招聘会现场的学生黄晨曦说,希望能找到一份医院行政岗位的工作。

这是教育系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生动缩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是拓渠道、挖岗位。为此,有关部门和各高校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持续发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推出系列促就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稳岗扩岗,首次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由企业扩大到社会组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各项举措落到实处——6月以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冲刺阶段,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力扩岗,先后举办多场“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校企供需对接会和人才招聘会。

例如,6月10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首场校企供需对接会,汇集了长三角地区百强县优质企业18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6月19日,在广西南宁举办首场人才招聘会,来自县域内475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5万个。

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近期还将在江苏昆山、安徽滁州等地举办“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校企供需对接会,并对接就业资源薄弱地区相关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会。

提升就业能力 优化人岗匹配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帮助其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精准匹配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可以很好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为此,面向新兴产业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育部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各地各校分别建设了2600余个“微专业”和1100余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在离校前迅速提升就业能力。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赋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全面推广、智能化升级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共建共享岗位精选计划”,加大与社会招聘机构和各地各高校岗位共享力度。截至目前,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已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累计举办线上专场招聘111场,汇集发布共享岗位超2000万个。

各地也注重结合自身特点,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

山西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工程,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工程列入2025年省政府民生实事;

吉林组织69名人社部门干部挂钩联系省内69所高校,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协助就业指导、促进校企精准对接;

福建强化部门协同,通过常态化对接联络、定期研究会商、组织进校招聘、提供政策支持等,加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更好择业,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就业服务。

强化服务接续 兜牢帮扶底线

正处高校毕业生集中离校期,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至关重要。

近期,教育部指导各地教育部门与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确保有求职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参与职业能力培训、就业见习等尽早落实去向。农业农村部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帮助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就业。

针对困难群体毕业生,有关部门也指导各地各高校为他们提供有温度、有针对性的帮扶服务。

例如,教育部会同共青团中央实施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组织高校团干部与帮扶对象“一对一”结对。此外,教育部在财政部支持下指导地方实施“宏志助航计划”,针对2025届毕业生举办“宏志助航”专场招聘活动1124场,提供岗位110余万个。

据悉,下一步,教育部将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其中,2025年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暨直播带岗活动线上招聘专区将持续至8月底。7月至8月,还将配合“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线下活动同步开设线上专区。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