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3:4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秋色赋》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秋色赋》的读书笔记,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了解《秋色赋》内容:在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秋色赋》的背景、作者、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以便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作文,结构要清晰,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秋色赋》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
b. 主体:分析《秋色赋》中的精彩片段、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阐述。
c.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对《秋色赋》的感悟和收获。
4.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秋色赋》中的重点内容,如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使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5. 结合自身实际:在分析《秋色赋》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感悟和思考,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感染力。
6.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语义不清的情况。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文采。
7
□ 王永福
农村有句四季歌: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各有所为,记不清是哪位文人的诗句: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要是心情爽,一年四季好风光。告诉人们,自然景色因人的心情而不同,与情人眼里出西施,同出一辙。
又是秋风送爽时,丰收在望,中秋佳节与国庆节接踵而至,其乐融融,阅读华章恰当时。笔者从书架上取下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边欣赏当年写于国庆节的名篇杰作创造的诗画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边缅怀家乡的这位革命作家创作道路和杰出人生。
笔者在50年代读中学时,从语文课本上和课外阅读中,接触最多的文学作品,就是峻青创作的短篇小说,诸如《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党员登记表》和《马石山上》,不断从中接受精神陶冶。特别是纪实性小说《马石山上》那10名八路军战士,为了拯救被围困在山上的成千上万胶东老百姓,不怕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地“三进三出”,最后群众得救了,10名战士却全部英勇牺牲的壮烈情景和英雄壮举,震撼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激发了我对革命英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可以说我是读着峻青等作家的革命作品长大的,20世纪90年代我在《烟台日报》工作时,曾有幸同峻青有过一面之缘,领略到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和浓浓的胶东之情。
“文革”期间,峻青被迫停止了创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获得政治和思想上的解放,重新焕发革命青春,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讴歌新时代的纪实散文。作品中洋溢着作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礼赞党的伟大和群众的无限创造力,《秋色赋》就是峻青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如果说峻青的《雄关赋》《沧海赋》等名篇佳作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颂歌,《大鹏颂——深圳散记》等名篇佳作则是对改革开放的响亮赞歌,从中可见作家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光辉创造的由衷赞美。特别是《大鹏颂》,是峻青随中国作家访粤代表团最后一程深圳的三天访问,耳闻目染了这个当年的小渔村在三中全会春风的吹拂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家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纪实散文,率先发表在上海《文汇报》,可谓先知、先觉、先发声,“春江水暖鸭先知”,彰显了峻青作为革命文艺战士的高度政治觉悟和革命担当,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秋色赋》一文,作家特意在作品中注明,写于1962年国庆节次日,于威海市(当时隶属烟台地区),发表于《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这一时间节点,借景抒情,表达对党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和赞颂。
当时正值仲秋时节,胶东大地丰收在望,鱼肥果香,秋色灿烂,一派欣欣向荣。作家重返故里,目睹了眼前繁荣打谷场,忙碌的果农,欢快的农家小院,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彩色画卷,此情此景,让作家喜上眉梢,心潮激荡,情不自禁地要为之放声高歌。
但以上这些还只限物质的丰收,反映了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瓜果丰收,农民富裕,作家意犹未尽,于是又拓开一笔,在物质丰收之外,又用了两个“美”字,突显胶东人民精神上的丰收、思想面貌的改变,从而让文章的意境攀上新的高峰,进一步深化主题,引领读者移步换景,寓情于景,让散文由“彩云追月”到“步步高”。
作家借老农的嘴称道“不行春风,难得秋雨”,进而点明“春风来自北京,来自党中央,是中央集中力量加强农业的英明决断,如春风化雨,带来农业大丰收”,同时也为文章“我爱秋天,我爱我们时代的秋天,我愿这大好秋色永驻人间”这主题式的结尾,水到渠成。
整篇散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火一样的赤子之情,并且自始至终作家一直采取寓情于景的方法,无论是对琳琅满目的水果描写,还是对五谷丰登的丰收景象,都深深浸透着火一样的激情,富有感染力。
文章层层深入铺陈,描绘了农业空前丰收景象之后,紧接着笔锋一转,通过回忆的笔法交代眼前这样丰收的土地,当年却是不毛之地——烟台人民熟知的沙滩连成片的西沙旺。60年前这里还是寸草不长的荒凉之地,是党的好政策让荒滩变绿洲。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让人们意识到,没有党的路线的浩荡春风,就没有眼前的秋色斑斓、春华秋实。
作家最后通过同威海人民,同渔民、农民、工人、学生一起欢庆国庆佳节,一起观看文艺演出的欢乐情景,将文章推向高潮,进一步点出“在这大好的秋收季节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面春风”,进而揭示古人欧阳修为什么其文章里,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然悲凉的原因,是时代不同心境使然。顺势而言,“如果欧阳修生活在今天的话,那么,他的《秋声赋》一定会是另一种内容,另外一种色泽”,让文章首尾呼应,点明欧阳修将秋天描写得那么萧条的历史原因,也让我们领悟了峻青为什么用《秋色赋》作标题,是为了同《秋声赋》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主题的巧妙构思。
赋,本身是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秋色赋》是篇散文,用赋作标题,想必作家主要是借景抒情,便于同古人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让灰暗与亮丽两种色调,高昂与低沉两种心境相互衬托,深化文章主题。
其实,欧阳修的《秋声赋》也是古代散文的名篇佳作,赋这种古诗的表现手法已演变为散文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悲秋是古代散文的恒久主题,用“一叶落而知秋”的季节变化,让人领悟似水流年、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峻青则反其道而写之,以秋色的美艳,赞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运用与古人相同的文章标题,表现崭新的时代主题,古为今用也!
古文学理论家钟嵘在《诗品序》中称:“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刘勰《文心雕龙》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以上都说明,赋如今演化为一种散文的重要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杨朔的《茶花赋》,王蒙的《苏州赋》,峻青是率先用赋作标题,借景抒情,除《秋色赋》,还有《雄关赋》和《沧海赋》等重要篇章,都被选入全国当代散文佳作选。
文图/林湘 编辑|燕子
秋色赋
莽莽平原阔,江河一脉流。
黄花香遍野,枫叶艳山头。
渔者斜阳外,平沙落雁州。
自然风物好,醉美在金秋。
2020.10.1
作者简介:林湘,笔名冷月,喜琴棋书画,摄影一渴求意境美小女子。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