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9: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臭毛病》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审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题目《臭毛病》的内涵,理解其寓意。臭毛病在这里可以指个人的不良习惯、性格缺陷或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2. "主题鲜明":作文应围绕“臭毛病”这一主题展开,可以是对个人臭毛病的反思,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3.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应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支持改变臭毛病,还是认为某些臭毛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4. "内容充实": - "具体事例":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阐述臭毛病的危害或积极影响。 - "分析原因":分析产生臭毛病的根源,如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 - "提出建议":针对不同的臭毛病,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或解决方法。
5. "结构清晰": - "开头":简洁明了地提出观点,吸引读者兴趣。 - "主体":分几个部分展开论述,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观点和论据。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并展望未来。
6. "语言表达": - "语言流畅":作文应做到语言通顺,没有语病。 - "文采飞扬":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我妥妥地活捉了一只“挑剔”的妈妈。
孩子们在小区里玩耍,一个小女孩把湿巾随手扔在地上,6岁的雯雯看见了,赶紧捡起来,投进垃圾桶。
一位妈妈投去赞许的目光:“雯雯好棒。”
听到表扬,雯雯脸上溢满了笑容。
可下一秒,雯雯被彻底“黑化”了。
妈妈冷哼了一声:“也就在外边这样,在家里都是随手扔,玩具满屋子都是。”
之后,妈妈历数了雯雯的多项“罪状”。
“就爱在厨房里鼓捣吃的,也不知道去学习。”
“没事时,就坐在角落里画画,能画出好成绩吗?”
“一点正事不做,旁边花店扔的花,她还捡回来,放瓶子里摆桌上。”
我眼睛亮了,这不正是“别人家的孩子”吗?
爱做饭,生活能力强。爱画画,有自己的爱好,还很有生活情趣。
可这些在妈妈眼中都成了瞎折腾、不务正业。
妈妈也太挑了吧!
挑剔的父母,看到的只有孩子的过错。
在父母挑剔中长大的孩子,会不知不觉地觉得 “我不好”。
为了不被指责,他们总想把自己隐藏起来,害怕被看见。
被过分挑剔的孩子,很难成为优秀的孩子。
之前,在综艺《一起出发吧》中,演员杨烁被骂上了热搜。
节目中,杨烁简直就是个“霸道家长”。
儿子杨雨辰走路有点慢,他满脸嫌弃,命令儿子从坡下跑上去,重走一遍。
盲选房子,儿子选了自己的幸运数字5号。
可5号房路最远,海拔最高,儿子喘得厉害。
摄像师建议他抱抱孩子,他却没好气地说:“我不管,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他不顾孩子的身体不适,一路对儿子冷嘲热讽,威胁挖苦,让人想冲上去打他。
儿子乖巧懂事,懂得承担责任,这样优秀的孩子从爸爸嘴里得到的却全是差评。
儿子帮助了小朋友,希望爸爸表扬,他却阴阳怪气地说:“你好棒啊。”
夸别人家的孩子,也不忘踩儿子一下:“杨雨辰就是做不到”。
孩子想他想哭了,他一脸嘲弄:“你哭起来好难看。”
杨烁说:“我觉得儿子就应该严厉些,因为他肩上的担子比别人重。”
杨烁给儿子的哪是锤炼,那是生生的打击、赤裸裸的挑剔啊!
挑剔的父母,只想着让孩子低头认错,却从未想过孩子内心的惶恐和无助。
闺蜜就是在父母的挑剔中长大的。
小时候,她不小心摔了碗,妈妈骂她毛手毛脚,将来成不了大事;
她淋了雨,感冒了,妈妈责备她不带伞,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她和同学发生了冲突,爸爸总是批评她,说肯定是她先招惹的别人……
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身上那些臭毛病,我最清楚。”
闺蜜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一无是处,自卑而压抑。
父母则认为指出她的缺点,是为了让她更好。
父母以爱之名,打压和否定孩子,让孩子沿着自己设计的“正确”道路行走,其实是对孩子最残忍的控制。
当父母过分挑剔,只关注孩子的缺点时,其实是在不断强化孩子的缺点,缺点反而更不易纠正。
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助力和托举。
在游泳班看到了揪心的一幕:
一个5岁的小男孩有个动作总做不好。一直在旁边观看的妈妈,把孩子拉到墙角,质问他:
“你为什么不好好学?”
“怎么别人都能做好,就你做不好呢?”
其实小男孩一直学得很认真,只是做的没有别的孩子完美而已。
面对妈妈的指责,男孩闷头不语,然而下一秒的举动却像着了魔。
他突然使劲地扇自己耳光,边扇边哭喊:“我太笨了”、“老师不喜欢我了”。
面对这阵势,妈妈也被吓住了。她无法理解,只是批评几句,孩子怎么反应这么激烈。
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里说: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面对妈妈的指责,男孩内心是恐慌的,觉得自己在情感上被“抛弃了”,他陷入悲伤和愤怒之中。
为了逃离这种感觉,避免再被指责,他选择了自我惩罚。
男孩的“自我惩罚”是对自己情绪的宣泄,也是内心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一对非常挑剔的父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网友们的让人心疼:
“从小被母亲苛责,一个人时脑海中总是母亲那个眼神的影像。和人相处总觉得别人在审视自己,总在揪自己的毛病,无法自然的看别人。”
“自卑,自卑到尘埃里,都找不到自己在哪儿,无所适从。”
经常被父母挑剔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体验中,缺少了爱和正向感受的承接,会一直生活在“我错了”、“我不配被爱”的心理暗示下。
长大后即使离开了那种环境,也很难摆脱那个模式。
他们敏感,谨小慎微,常常陷入“对内过度指责,对外不知如何自处”的困境里。
面对父母的过度挑剔,孩子只会在反抗和愧疚感之间来回博弈,没有勇气去忤逆父母,也没有勇气走出这段关系。
那些从小在父母的眼中都一无是处的孩子,又如何自处,如何坦然面对外界呢?
世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其实,孩子不怕犯错,他们是怕“犯错被发现”。
为了逃避被指责和惩罚,他们往往会下意识地说谎,掩盖事实,逃避责任。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定要孩子一个“抱持性环境”。
也就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支撑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漫画家蔡志忠一直对女儿说:
“你可以犯一百万个错误,可以考一百次零分,都不会改变你是我女儿的事实。
全世界七十亿人中最乐意帮助你,实质帮助你最多的那个人,就是我。
所以,你犯了什么错,或有什么需要我处理的,第一时间告诉我。”
这样的话,他从女儿三岁讲到她二十三岁,他说永远不会变。
孩子做错事时,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更要让他知道,父母一直在身边,给他安全感。
面对犯错的孩子,父母最该做的是让他们的缺点得到纠正,错误得以补救,从犯错中收获成长。
没有跌倒过的孩子,学不会如何站起来。
只有经过尝试、挫折、再尝试,才能拥有坚毅的品格。
只有在事情出错时,想办法应对,才能变得结实。
父母做孩子背后的支撑和航标吧!
告诉孩子,在你面前,他可以脆弱和无助,你会接纳他不优秀的一面。
做不好,不必感到羞耻,但要学会为此负责。
和每一次失败,建立正向连接,把每一次挫折,变成成长的经验值。
当他有勇气面对挫折时,他一定会逆风飞扬,乘风破浪!
文 | 粟小言 (教育学硕士)
号 | 粟言故事笺
育儿路上,陪你一起成长
咱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点小毛病。有些无伤大雅,笑笑也就过去了。但有些毛病,就像鞋里的小石子,看着不起眼,走路也不觉得太硌脚,可要是一直不把它倒出来,时间长了,轻则磨破皮,重则可能让你摔个大跟头,甚至再也走不了远路——这些,就是早晚会害了自己的臭毛病。
这些“臭毛病”长啥样? 它们就像藏在生活角落里的“坏习惯精”:
1、死要面子活受罪:
明明兜里没几个钱,朋友聚会非得抢着买单充大头;自己做不到的事,为了显得能耐,拍着胸脯硬答应。结果呢?钱包瘪了,信用也塌了,苦水只能自己咽。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硬撑出来的,混得好了,面子自然就有了 。
2、管不住嘴的“刀子”:
心直口快是优点?得分场合!看破非得说破,看穿就要揭穿,嘴上像装了个小喇叭,想到啥说啥,一点不顾及别人感受。图一时嘴快,把人得罪光了,遇到难处,谁还愿意帮你?这就叫“祸从口出” 。
3、怨气冲天的“负能量包”:
整天唉声叹气,看啥都不顺眼,觉得全世界都欠自己的。工作不顺心骂老板,生活不如意怪社会。这种负能量不光让自己越来越不开心,像个“乌云精”,还把身边的朋友、贵人全给“熏”跑了。谁愿意天天对着个苦瓜脸听抱怨呢?好运和机会,也更喜欢靠近阳光积极的人 。
4、眼高手低的“挖井人”:
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的工作好、行业棒。自己手头的事没干踏实,就想着跳槽。今天挖两锹,明天换个地方再挖两锹,永远在挖坑,一口能出水的井都没挖成。换来换去,时间浪费了,经验没攒下,最终一事无成。
5、点火就着的“炸药桶”:
脾气一点就爆,为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气大伤身是老话,更是真理。乱发脾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伤肝伤肺伤感情。把同事、客户、家人都得罪光了,机会和财路也都被你的怒火烧断了。
为啥说它们“早晚害自己”?
像温水煮青蛙: 这些小毛病,刚开始可能真没啥大感觉。一次死要面子,一次口无遮拦,一次发脾气,似乎都没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可怕就可怕在,它们会变成习惯,在你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积累破坏力。
败坏“人品”和“人脉”: 死要面子、乱发脾气、负能量爆棚、嘴不饶人,这些毛病会让你身边的人慢慢疏远你。人缘差了,遇到困难时没人帮,有好机会也没人想着你。人活在社会里,没人支持,路就走窄了。
身上的“臭毛病”就像花园里的杂草,不拔掉,它们就会疯长,挤占好苗子的空间,最终让花园荒芜。别小看任何一个坏习惯,它们都是潜伏的“害人精”,现在可能只是让你有点小麻烦、小尴尬,但日积月累,早晚会变成害惨自己的大坑。
早点发现它们,下决心去改,虽然过程可能有点别扭、有点难,但想想以后能避开那些大坑,走得更稳当、更舒心,这点付出,绝对值!别让今天的“小毛病”,毁了明天的“好日子”。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