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7:12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大学生科技活动注意事项
正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日益受到重视。参与科技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创新能力,还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然而,在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活动目的
在参与科技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了解活动的宗旨、主题以及预期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活动方向,确保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做好前期准备
1. 熟悉活动规则:在参加科技活动前,要充分了解活动的规则和要求,确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符合规定。
2. 组建团队:科技活动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因此在报名前要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活动出谋划策。
3. 学习相关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因此提前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三、注重实践操作
1. 认真听取专家讲座:活动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类讲座,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拓宽自己的视野。
2. 积极参与实验: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勇于尝试新方法,不断优化实验方案。
3. 撰写实验报告:在完成实验后,要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四、培养团队精神
1. 分工合作:在团队中,要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共同
活动现场。 徐珊珊 摄
活动现场。 徐珊珊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23日电 (唐瑭 徐珊珊)竞技机器人俱乐部、方程式赛车队、凭“空”发电的装置……23日,427件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及项目成果集中亮相东南大学“第十五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大学生现场“玩转科技”,进行令人脑洞大开的创意比拼。
活动现场。 徐珊珊 摄
利用空气也能发电?作品《凭“空”发电--基于空气湿度的柔性微能源发电装置》就提供一种采用廉价材料收集环境能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湿度的柔性微能源发电装置"设计思路,目前已成功实现为电子计算器和手表供电。
活动现场。 徐珊珊 摄
现场共展出实物55件,主要包括2020年已经结题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作品以及学生俱乐部的获奖作品。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国浠表示,“三年的时间里,依托东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我从一个科研‘小白’,逐渐成长为敢于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科研‘新秀’。系统的科研锻炼让我学会了如何看待问题,如何思考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让我在遇到一个全新的问题时有应对的方法。”
“创新创业成果展的举办,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力。”东南大学副校长金保昇认为,大学生通过成果展相互交流,进而产生思想碰撞,同时培养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据了解,在最新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东南大学位列江苏第一,全国第六,创历史新高。本年度共计5255人次本科生分别在94项国际级、国家级、省(地区)级、校(院)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并在一些高级别的竞赛中斩获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学校通过制度规范,不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过程管理,在学生自主申报、学院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项目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2020年共培育SRTP项目1810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181项,省级项目201项,公益金支持项目30项,参与学生超过7000人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20日电(记者 袁超)近日,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教育厅、中共贵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贵阳市科学技术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主办,贵安新区组织人事部、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贵阳市委员会、华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协办的2023年“筑创荟”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华为开发者&鲲鹏应用创新贵州区域赛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活动现场
自4月大赛启动以来,通过省内省外推介会及全网全媒体宣传,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地区、175所高校共2120支创业团队参与,覆盖健康医药、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业、农业、新材料、生态特色食品等领域。
活动现场
本次大赛,以聚人才、引落地为目的,以联企业、推产业为途径,以搭平台、赋动能为抓手,通过举办形式丰富、内容实效的线下路演+线上培训、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为广大参赛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发现和发展创业机会以及整合创业资源的舞台。
赛后,组委会先后举办了“筑创荟”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优质落地项目产业资源对接活动及六场优质落地项目直播专访活动,分享创业项目从参赛团队转变成企业的感受及收获,鼓励更多“筑创荟”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贵阳贵安。
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本次大赛通过凝聚创新创业蓬勃力量,为创新创业大学生筑基赋能、保驾护航。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省内外年轻创客在筑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