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4-30 17:15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张雪门的教育思想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确保了解张雪门的教育思想:在动笔之前,要充分了解张雪门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论文、访谈等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 明确作文主题:确定作文的主题,如张雪门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张雪门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等。
3.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张雪门的教育思想;正文部分重点阐述张雪门的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特点和影响;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张雪门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4. 论证充分:在阐述张雪门的教育思想时,要结合具体事例和数据进行论证,使观点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张雪门的教育名言、案例、统计数据等,以增强作文的实证性。
5. 逻辑严密:在论述过程中,要保持论述的逻辑严密,确保各部分之间有合理的过渡和衔接。避免出现观点跳跃、论证混乱等问题。
6. 语言规范:作文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注意语法、拼写、标点等细节。避免使用口语、网络用语等不规范的表达。
7. 遵循学术规范:在引用他人观点、数据等时,要注明出处,尊重
在我国三十年代的学前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南陈北张”的组合,即南有陈鹤琴,北有张雪门。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北张”——张雪门。
张雪门生于1891年,是浙江鄞县人,其实是地道的南方人。因清末民初,日本式的蒙养院和教会办的幼稚园在中国流行,张雪门认识到这些幼稚园对幼儿有很大的不良影响,所以投身幼教事业。他于1918年在自己的老家宁波创办了星荫幼稚园,担任院长的职位。又于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研究幼儿教育。1929年开始主持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工作,并开始编写幼教书籍。因对学前教育有重大研究贡献,张雪门在我国当时的学前教育界有了“南陈北张”的称号。
张雪门最主要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行为课程理论
张雪门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的行为课程理论。所谓课程,在张雪门的早期思想中将它理解为经验,他在《幼稚园的研究》中提到:“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他强调“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世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他认为在编制课程的时候不能完全将自然和社会割裂开来,这不符合幼儿的实际。另外他认为“幼儿园的课程,须根据儿童自己的直接经验”,也就是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编制课程。
关于行为课程的方法,张雪门认为应该采用单元教学法,认为应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不同内容有机结合,这一点与陈鹤琴的教育方法相似。
二、关于见习和实习
早在上世纪初期,张雪门就认识到了幼稚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当时,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存在幼师不了解幼儿的问题,在幼稚师范学校的学习都是教科书上的活动,准幼师们都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而甚少有与儿童接触的机会。张雪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幼儿教师的见习和实习思想,强调真正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直接经验的获得,也就是要自己动手实践——即“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观点。
关于见习实习思想,张雪门特意编写了《实习三年》一书,他认为实习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是参观,用以帮助形成对幼儿园的基本观念;二是见习,张雪门认为:“见习是把师范生从参观中所得的经验,再经过一次行为的表演,使得他们的认识更清楚,管你那更坚定。”三是试教,即让师范生们参与幼稚园的事物处理,包括行政、教师业务等。四是辅导社会建设。
张雪门见习实习的思想很好地实现了书本与实践之间的集合,让师范生有机会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结合实际更灵活的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对我们现在的幼儿示范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在继承杜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总结出来的。当时中国的幼稚教育主要是日本办的蒙养院和教会办的幼稚园,一个是为了培植士大夫,一个是为了宣扬宗教思想,根据这一现状,张雪门提出“我们的幼稚教育的目的,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也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给儿童更多的空间去实践、思考。这与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有很大相似之处。
另外,研究中国当时学前教育家的思想就会发现,张雪门,陈鹤琴,陶行知的思想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强调“课程即经验”,强调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而陈鹤琴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正是让幼儿动手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其次张雪门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幼儿教育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也与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重合的部分。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一方面都传承了杜威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对我们现代的学前教育事业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纵观张雪门的一生,都是在为幼教事业奔波忙碌着,即便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与我国幼儿教育家们也仍然致力于创办幼儿教育学校,等到抗战结束,他更是去到台湾进行幼儿教育工作,直到晚年因为眼疾不得不离开育幼院,但是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他仍然编写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行为课程》等专著。他的对幼教事业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幼儿老师学习。更多教育理论备考资料,请查看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频道。
中公讲师解析
张雪门(1891-1973), 浙江宁波人,毕生致力于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宗师,与陈鹤琴齐名,时称“南陈北张”。其幼儿教育观融合儒家"知行合一"说与西方实用主义哲学,主张“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
张雪门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幼儿教育中国化、本土化、科学化的探索者。他一生致力于对中国幼儿教育的研究,充分了解分析20世纪初的社会现状,潜心研究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验证。
1960 年他突患脑病,半身不遂,在眼睛几乎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的情况下,他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十几本专著,为幼儿教育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推动了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各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涌入中国,国内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了极大冲击。张雪门看到了中西教育之间的差别,他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张雪门在北平幼师采用半道尔顿制教学法,强调“做学教合一”的精神,同时也编写幼儿师范教育的课程,因而成为中国幼儿师范教育实验的先驱者之一。导生制的倡导和实践,提供个人再教育、再进修的机会,并进行职业训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他在晚年所提出的建立幼儿师范教育实验区的构想虽然未能实现,但也是给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雪门根据社会对幼儿师资的需求实际,在学制上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幼儿教育师资。在北平幼师时期,他将幼儿师范教育的学制分为相对独立而又前后衔接的三种类型,即一年制、二年制和三年制幼儿师范教育。张雪门采用多种学制形式开展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幼儿教育师资,不仅解决了当时幼教师资缺乏的燃眉之急,而且也是对幼儿师范教育学制的有益探索。
二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张雪门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传统的幼儿师范教育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往往是先学理论,而后实习。对此,张雪门强调做学教合一。他重视实践,强调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主张第一年即应有实习课,边接触实际,边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又进行实践,实习贯穿了幼儿师范教育全程。
张雪门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关幼儿师范教育实习的“参观—见习—试教—辅导”的四步骤思想,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他的这一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而且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张雪门不仅关注幼儿师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也同样给予关注,注重师范生的继续教育,这样他就把对幼儿师范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延伸到了师范教育之后。他在晚年倡导建立的幼稚师范实验区设想则将幼儿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在范围上进行了很大的扩展。
三强调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是借鉴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杜威的“做中学” 的思想,将儒家“知行合一”与西方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相融合而形成的课程观,是其本人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因为课程只有经过实际行动所获得的经验,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他主张以“生活”为基点,以“行动”为中心的行为课程。
他认为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儿童的生活,教师根据儿童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编制课程内容,便于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编制课程内容时,从儿童生活中取材,凡是能唤起儿童生活的需要,又不与社会需求相背离,都是较好的课程内容。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与张雪门时代相类似的问题,如儿童的发展问题、幼儿教育普及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问题、幼儿师资的培养问题等。
而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是对中西教育思想的融合,既受西方新教育思潮的影响,又发展本土化的“以民族为本位”幼稚教育,具有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特色、中国的本土特色、生活特色。
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在解决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对我国当代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