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1 05: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退出青协申请书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格式规范: - 使用正式的申请信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 - 标题应简洁明了,如“关于退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申请书”。 - 称呼要礼貌,如“尊敬的青年志愿者协会领导”。 - 正文部分要分段,每段表达一个要点。 - 结尾要表达感谢和祝愿,如“感谢协会的培养,祝愿协会越来越好”。 - 落款要写明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2. 内容完整: - 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学号、班级等。 - 说明退出青协的原因,要诚恳、真实,避免夸大或虚构。 - 表达对青协的感激之情,感谢协会给予的机会和帮助。 - 说明退出后的打算,如是否继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加入其他社团等。
3. 语言表达: - 使用正式、礼貌的语言,避免口语化、随意化的表达。 - 表达要清晰、简洁,避免冗长、啰嗦。 - 注意语法和拼写,确保申请书没有错误。
4. 情感真挚: - 在表达退出原因时,要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你的诚意。 - 在表达感激之情时,要真诚地感谢青协
来源:河南日报网
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党员是党员队伍的中坚力量。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省教育厅策划的“1岁致敬100岁”主题宣传活动日前启动,从省内高校征集党龄1年的青年党员,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向党的百年辉煌致敬。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漆一宁:用所学守护黄河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晓玲 司艳雯
为什么入党?“入党的初心还要从黄河说起。”3 月 25 日,漆一宁这样告诉记者。
漆一宁的成长经历和黄河息息相关,他的姥爷是一位水利工程师,也是一名老党员,心思一辈子都放在治理黄河上。耳濡目染,漆一宁从少年时代就很关注黄河水利事业。而他对黄河真正的认知,来自2019年的实地考察项目。
路过一条干涸无水的渠道,又经过一道废柴杂草淤积的水渠,走在被烈日炙烤的土地上,漆一宁不禁喉咙发紧,这不是他想象中乡村水系的样子。
2019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的漆一宁第一次来到兰考县仪封镇进行实地考察,尽管早就知道此行的任务是优化当地水利生态,但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冲击到了。
漆一宁和团队首先进行实地调研的是代庄村和毛古村。村庄里有些水渠已修有矮堤,更多的还是土渠。经过几天的考察,漆一宁和团队对这里的水利状况有了初步了解。他们判断,农田耕地、水产养殖、小型工厂与河争地,部分水系遭到切断或填埋;区域河道水系流动性差;河道断面普遍偏小,加剧了淤积……
历经半个月 ,实地考察顺利结束 。从兰考县回来,此行所见所想在漆一宁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 黄河宁 ,天下平”,他对黄河、对水生态的“保护欲”更加强烈。
在了解了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之后,漆一宁坚定了入党的想法 。
2019年,他提交了入党申请。漆一宁和团队为仪封镇作了后续规划,形成了“村村联建、生态修复、农业提升、文化整合、旅游活化;建成集水安全、水经济、水生态于一体的河网水系;满足区域防洪、农业灌溉、水生态保护需求”方案。
2020 年,项目已有部分设计在当地开工建设,一想到自己也能为黄河流域的乡村作出贡献,漆一宁就非常振奋。
现在,入党一年的漆一宁时刻牢记党员使命,他说:“我们水利人就是要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等我研究生毕业,要继续为黄河作贡献。”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刘浩洋:创业不惧艰和难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晓玲 司艳雯
“一步一步走过来之后,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回想那时候。”3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年仅21岁的大三学生刘浩洋发出这样“饱经沧桑”的感慨。
刘浩洋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党员。2020年6月底,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刘浩洋在同学中间发起大学生创业计划,决定以合伙人机制开一家专门做汽车内饰的小店。
开始的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而8月正式营业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店里生意惨淡,甚至一度连续两周无人进店。“难受,无望。”刘浩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次周末回家,他向家人提起此事,说话间竟谈到“要不算了吧”。身为老党员的爷爷当即制止他这种消极的想法:“你这哪行?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想放弃。我们那时候可比你苦得多!你不是学过南泥湾精神、长征精神吗?要都像你这样,哪有现在这好时候?”
刘浩洋如梦初醒。他转变思路,白天和小伙伴在地铁口发传单、递名片,晚上在商场附近摆摊。摆摊赚得越来越多,拿着名片找上小店的顾客也渐渐多起来。于是,刘浩洋又转战微信视频号和抖音等新媒体阵地。就这样,人气逐渐聚起,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2020年年底,刘浩洋收获创业“第一桶金”——7000多元的分红。“后来我们团队还斩获了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现在我们小店的月盈利已经上万元了。”刘浩洋骄傲地说。
从小受爷爷熏陶的刘浩洋在大一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我们党马上就100岁了,而我的党龄刚满1岁。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者带着学步的娃娃在大道上前行。”
河南农业大学宋子珍:将汗水洒向农村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晓玲 司艳雯
3月26日,宋子珍在院团委忙着处理毕业生的相关事宜。作为辅导员助理,宋子珍还是一名党龄刚满一年的大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宋子珍不仅热心肠,还“靠谱儿”。
出生在新乡县七里营镇的宋子珍,是听着全国劳模史来贺的故事长大的。在宋子珍心中,史来贺立下的誓言“跟党走,拔掉穷根,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体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2017年,走进河南农业大学的第一个国庆节前夕,宋子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之后,她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提升自己。两年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学院党建办公室的骨干。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马班”学习、“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宋子珍说:“只要戴上党员徽章,感觉就是不一样,特别想去帮助别人,总觉得自己应该更优秀才对。”
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宋子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调查。2月6日,在新乡县七里营镇七三村做调研,她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专业的魅力。她发现,当地养殖户很少有人认真核算成本,大多对采用自动化饲喂技术和清粪系统存在抵触情绪,对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够。这次的经历让宋子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发展规划的知识很实用,“三农”领域大有可为。
3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从河南手机报的报道中得知宋子珍的事迹,给她发来一段寄语。张改平院士表示:我校青年党员能以“弘农”之追求报“爱国”之志,我倍感欣慰,望更多的学子勇担使命,不负韶华,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扎根于中原大地,用青春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崭新的篇章。
受到激励的宋子珍说:“希望将来成为史来贺那样的党员,将汗水洒到农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青春力量。”
河南大学宋雨倩:舅太姥爷教我做党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晓玲 司艳雯
“从春节前到现在,查资料、拜访专家,实地去感受红旗渠精神……节目终于要录制了。”3月24日晚,宋雨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她说的节目是《旗帜·中国青年说》。该节目从全国100所高校中选取100位同学讲述100个党史故事。作为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党龄刚刚一年的宋雨倩被学校推荐讲述“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事,这让她无比激动。
从舅太姥爷到爷爷再到爸爸,家里几代党员的经历让宋雨倩从小就对党有了很深厚的感情。考入河大后,她参观校史馆时看到的资料让她对舅太姥爷李俊甫有了更深的理解。李俊甫是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青少年时就决心走“科学救国”之路。他1924年公费赴美留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返回祖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变卖家产,把全部积蓄捐献给党组织作为抗日斗争的经费。他还办起了豫西第一所“抗日中学”并担任校长,护送学生参加抗日游击队……他艰苦奋斗,热爱党的事业,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从看到舅太姥爷事迹的那天起,宋雨倩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不到年龄没能如愿,但是她没有放弃努力。作为一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宋雨倩坚持每日练声,两年多的大学时光,铁塔湖见证了她日复一日的坚持。
宋雨倩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暑假,她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小伙伴去南召县城郊乡竹园沟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宣讲活动。“当地很多年轻党员干部都是毕业不久的师兄师姐,他们扎根农村,用所学知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们身上那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深深影响着我。”她说。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寄语学校青年党员,时代在变,红色传统却代代相传。希望青年党员听党话,跟党走,接过先辈的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宋雨倩说:“青春只有融入祖国建设的需要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她期望着毕业后和师兄师姐一样,响应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青春力量。
河南理工大学卢本举:“留守儿童”的初心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晓玲 司艳雯
“我没做什么”“我真的很普通”,3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卢本举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句话。在他心里,自己为留守儿童做的那些事真的是太渺小了。
12岁以前,卢本举同样是一名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大。在初中的课堂上听到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的事迹,对他触动很大。“忠诚、信仰、无私、坚韧……李灵身上那种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让我下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卢本举说。
考上河南理工大学之后,有很多社团招新,卢本举却对能源学院青协彩虹筑梦队情有独钟。每月两次,骑自行车跑十几公里去对口支教点——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霍村小学支教,让卢本举感觉特别充实。“每次骑车得一个小时,要经过高速路口,车特别多。总是得走那个临时通道,特别窄……”不过,只要见到那些孩子,卢本举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乌有了。
在陪伴这些孩子的同时,卢本举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从初入学时的成绩平平到现在的专业成绩第一,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称号……目前,卢本举已经收到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
卢本举这样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这4年的青春,是我追逐榜样脚步的过程,也是我从预备党员历练成为正式党员的见证。”他鼓起勇气给李灵写了一封信。当得知自己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这个孩子后,李灵给卢本举写了一封回信。收到回信后,卢本举第一时间和彩虹筑梦队的小伙伴们进行了分享。
“离建党100周年不到100天了,我们彩虹筑梦队也在策划给支教的小朋友讲党史。”卢本举说,“希望引导孩子们以优秀共产党员为学习榜样,树立前进目标,将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传承下去。”
(图片均为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韵杰 翟晨媛 王鏸梓 赵逸伦 刘克军/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丽
为进一步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呼吁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近日,齐鲁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以“益路同行”为主题的系列志愿者公益活动献爱心。
甘于奉献,志愿者助力核酸检测工作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范应对工作,齐鲁师范学院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76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现场协助医护人员开展工作,登记、测体温、讲解注意事项、维持秩序等。
大学生志愿者陈璐璐告诉记者,“每周的核酸检测我们都积极参加,身着密闭的防护服,每一次呼吸都可以掀起一层雾气,每一滴汗水流经的路径都可以被深切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相互配合,核酸检测的工作也顺利进行,从中让我明白了医护人员的辛苦!是他们身着白衣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为我们筑起了全民健康的防线。能够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我和同学们都感觉非常有意义。”
美化校园,志愿者冒严寒开展绿色行动
为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共筑和谐美丽校园,该校青年志愿者团队兵分三路,分别进行校园内文脉湖的清扫工作,解决图书馆的车辆停放问题以及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
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办公楼,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青年志愿者们身体力行,为校园的美好环境积极行动,营造温馨校园气氛。
播撒爱心,志愿者为山区娃娃录制科普课堂
为了给山区儿童打开广阔的知识大门,点燃爱与希望的火花,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与校社团联合会联手,开展每周一次的“爱心公益科普小课堂”活动。
通过录制趣味实验、手工制作等云课堂视频,为山村留守儿童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知识积极为“云课堂”建言献策,使“云课堂”生动有趣,让山区小朋友了解更多科普知识。
“我能够为山区小朋友录制爱心云课堂,感到十分荣幸。参加爱心支教公益活动让我感受到了青年志愿者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爱心云课堂是充满温度的,它不仅仅只是一条简单的视频,它也是我们对小学生的爱心以及殷切的期待。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也是我们青年志愿者的义务与责任!”大学生志愿者季泽楷告诉记者,非常期待能够去山区学校面对面支教。
大学生志愿者高思源深有感触地说,“这次主要教给孩子们如何折直云机和回旋机这两款纸飞机。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觉得特别温暖,小小的纸飞机载着爱心飞到孩子们身边,希望他们携着梦想,乘着属于自己的小小飞机,飞到自己理想的云端。”
争相撸袖,志愿者冒严寒献热血
为践行青鸟计划社会实践宗旨,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山东血液中心联合举办了公益献血活动,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悉心指导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方便他们顺利在无偿献血网络平台上补充个人信息,填写无偿献血的志愿申请表,并在献血过程中积极辅助医务人员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大学生志愿者杨春萌说:“我们用爱心助生命,鲜红的马甲,滚烫的热血,这是生命的赞歌。”
发奋学习,大学生从团课中领悟奉献精神
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校园内三岔路口为国际志愿者日进行宣传。号召当代青年积极关注志愿服务,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争做时代优秀青年志愿者。此外,志愿者们积极观看“第六届中国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暨2021年志愿服务济南交流会”开幕式及济南交流会直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青年志愿者成长。
以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团课学习,更加坚定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理念,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积极投身于志愿公益活动中,积极奉献爱心服务社会。
“每周的团课学习激起了我们心底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大大激发了我们努力进取的斗志!在今后的日子里,身处青协,以梦为舟,踏过风浪,目视远方,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姿态投身于各种志愿活动之中!”大学生志愿者陈璐璐、李江萍告诉记者,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该校团委指导老师介绍说,“团课学习提高了青年志愿者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志愿活动中更加有信心。接下来,志愿者团队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继续深入基层做公益献爱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