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墨子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1 07:41

手把手教你写《墨子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墨子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比如墨子的思想、墨家学派的特点、墨子对后世的影响等。
2. 理解墨子思想:在写作之前,要充分了解墨子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可以通过阅读《墨子》原著、相关研究资料或学术论文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墨子的生平、著作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引出你的读后感主题。 - 主体:分析墨子的思想,结合具体事例或观点进行阐述,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墨子的核心思想:如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 b. 墨家学派的特点:如重实践、重道德、反对儒家、法家等; c. 墨子对后世的影响:如对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墨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冗长、啰嗦的表达;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

哲学的“个性”与“个性”的哲学

作者:张瑞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文“philosophy”,其词根意为“爱智慧”,由日本“哲学之父”西周翻译成中文并传入中国。哲学的“个性”,是指作为智慧之学的哲学,隶属特定的认知主体,从产生伊始便具有特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个性”的哲学,则是指不同的认知主体基于自身的学思体悟和生命情趣,构思出的具有差异性的哲学流派。

哲学的“个性”首先体现为民族性。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意味着,但凡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论思维、哲学思辨。中国人在创造独具特色农耕文明的同时,构建出了体现中国哲学“个性”的哲学,譬如“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形态,贯穿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审美情感之中,为各家各派普遍认同。

哲学的“个性”还体现为时代性。哲学的“时代”并不完全是历史学以时间坐标为基准所断代出的人类历史发展时间段,而是基于“人文语境”的转化,立足“诠释文本”的转变,凸显不同“核心话题”的过程。因“核心话题”的不同,便有了哲学“时代”的差异。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演进历程中,智者们围绕道德之意、天人之际、玄冥之境、性情之源、理欲之辨等哲学话题展开大讨论,造就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中国哲学由此显示出鲜明的“个性”。

在民族的、时代的哲学“个性”演变历程上,不同民族的不同智者根据时代的人文语境,基于“自我”主体立场的体认、理解和表述,造就出不同的思辨逻辑和言说进路。当然,无论路径、方法如何不同,其彰显的共同的特定时代的核心话题却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主体差异对哲学话题体贴的多元性,便形成诸多“个性”的哲学。

“个性”的哲学首先体现为智者的主体差异性和认知多元性。哲学是智者基于自身的生命感悟、心得体悟和学思勘悟对时代话题的追问,是认知主体的能力、实力、毅力、心力“四位一体”的和合过程:能力意味着智者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和思辨主动性的展开;实力意味着主体知识素养的培育和研究方法的丰富;毅力意味着主体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知难而进的志趣;心力则意味着主体人生阅历的品鉴与对自我生命价值的体悟。可以这样说,智者的研究兴趣、求知欲是哲学研究的动力,为学志向与恒心是持续哲学研究的保障,学术素养、反思精神和观察视界是哲学逻辑结构创新的催化剂。所以,智者围绕时代话题,逻辑地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道”必然表现出“个性”的差异。就宋明理学而言,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都对“理欲之辨”这一话题进行思考,但因考察视域和解释立场的不同,便形成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张王气学,体现出多元化逻辑进路的“个性”哲学形态。

“个性”的哲学还体现为开放性和创新性。哲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和可能要探讨的问题是开放的。哲学之思不是无病呻吟,必有其参照对象和未来路向,必有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宋明理学工夫论问题上,程朱讲格物穷理,希图将“物理”自觉地开显为道德修养和心性义理,但弊于对具体“物理”的不懈追求,造成“游骑无归”的危险;王阳明即此展开以“良知论”为核心的道德革新,坚持“良知是自家准则”,认为只要把内在的道德至善充分外显,自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到阳明后学,则多重本体而不重工夫,如王畿以良知为“现成”玄说,直把良知作佛性看,落入狂禅的“道德虚无主义”;王艮从日用常行处指点良知,不重道德修悟,至李贽等,则抛却工夫,落入打破一切道德藩篱的“道德自然主义”。刘宗周批评道:“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杰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他继起而建构以“本心”为提挈的,即工夫即本体、本体工夫圆融的工夫论:“工夫用到无可着力处,方是真工夫。”“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工夫。”所以,尽管朱熹、王阳明、刘宗周都谈“工夫”,但因立意前提有异,故其破题入手和阐论进路并不相同,体现着“个性”的哲学思辨。

哲学的“个性”与“个性”的哲学往往交织在一起。从相对的地域差别和中外之别而言,特定民族的哲学有其“个性”表现,诚如在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言之“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年前后),世界几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几乎同时造就了影响后世的智者,中国出现了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百家思想争鸣,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对人类精神的探求,古希腊则涌现出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先知”和“贤者”。但是,因对各自社会、人生、思想规律的解构与建构方式相异,即便是属于同一哲学“个性”时期的诸子百家哲学,也是由儒家哲学、道家哲学、法家哲学等不同“个性”的哲学共同塑造而成。这表明哲学的“个性”之中内含“个性”的哲学。再者,尽管诸子百家主体立场不同、哲学逻辑结构相异,如儒家言仁爱德治、墨家说兼爱非攻、道家论自然无为、法家谈法治术道,但它们都围绕“道德之意”这一核心话题展开,从而造就诸子百家哲学的“个性”。这也表明,“个性”的哲学无不体现着特定时代哲学的“个性”特征。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2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高冷量子科技,为何有“未来产业”之名?

赵勇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通讯员苏华丽、彭冠英、杜毅冬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前瞻谋划一批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个“科幻感”十足的名词,指的是目前尚处于孕育阶段或爆发式增长的前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解密”了我国未来产业的目标领域,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领域位列其中。

目前,无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都主动谋划、提前布局量子信息等相关产业。量子信息产业所依托的量子科技,一直给人“高深莫测”的印象。量子科技依托的原理是什么?量子科技的实用价值又在何处?在广州市科协、广州日报主办,广州市科普中心承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82期中,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赵勇受邀对量子科技进行通俗易懂的科普讲解。

神奇量子:“叠加”与“纠缠”颠覆人类认识

作为近代物理最有成就的学科之一,量子力学(量子物理)研究的是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但在量子微观世界中,诸多规则与宏观世界完全不同,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这其中有两个基本规则就是“叠加”和“纠缠”。

“如果在微观世界有一个人,他可以在四个地方同时出现,就像孙的分身术。”赵勇以此举例来阐释,单个量子在微观尺度上可以同时存在多种状态和多个位置的“叠加”。

而多个量子则会产生“纠缠”的奇妙反应。两个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的粒子,就像双胞胎的心灵感应一样。无论相隔多远,当一个量子的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量子也会超“瞬间”发生变化。“量子纠缠现象已经有大量实验证明其存在,但机理还是个非常开放的问题,未来我们能否利用这点来实现超时空传输,还需要继续研究。”赵勇说。

量子科技并非新近出现的学科领域。量子力学可最早溯源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的概念。量子力学迎来蓬勃发展,广泛应用于诸如原子弹、晶体管、激光、核磁共振、高温超导、巨磁阻等领域的研究中,被称为“第一次量子革命”。

赵勇说,人们已经掌握技术可以操控微观系统,单个量子的状态可进行人工制备,多个量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进行主动调控。基于技术的进步,“第二次量子革命”由此被提出。

通过操纵微观系统,人类可以突破信息和物质科学技术的经典极限,从而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讯、计算能力的飞跃以及超越经典极限的精密测量,这也分别对应了目前量子信息领域发展的三个不同方向的学科,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探测。

量子通信:广州成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环网“重要节点”

“量子通信不是对现有通信技术的颠覆和迭代,而是改善。”赵勇说,量子通信主要有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两种方式。

“因为量子不可分割。传统通信方式中,有人搭根线分走一部分信号的情况在量子通信中很难实现。量子也因为具有叠加的属性,很难对其精确复制。”赵勇介绍说,量子密钥分发充分利用量子的属性,实现数据通道的加密传输,让“世界上通信的双方共享世界上唯一的一对密钥”。

量子隐形传态则更具有“科幻感”,人们甚至幻想依托该技术实现“瞬间移动”。具体方式是利用两个处于纠缠的量子,通过改变其中一个量子的状态,其信息状态可以瞬间传到远方另一个量子身上。

“当然实现人体瞬间移动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但量子隐形传态会为未来的通信提供更大的空间。”赵勇说,中国目前在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方面都具有技术优势,中国量子通信处在国际领先水平,并已经走过了从科研到产业化的道路。

搭建广域的量子通信网络是大势所趋,人类目前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形成城际量子通信网络,再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

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一期工程启动,以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建设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及城域网,形成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环网。其中主要包括了北京-雄安-武汉-广州的干线,以及合肥-上海的复线建设。

在国际上,中国也在积极谋求合作,2017年9月,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该成果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为未来构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 广州日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