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15: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老好人”思想表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和观点: - 明确“老好人”思想表现的主题,如:探讨“老好人”现象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法等。 - 确立自己的观点,是支持“老好人”思想,还是反对,或者中立。
2. 收集素材: - 搜集关于“老好人”现象的案例,如:新闻报道、社会事件、文学作品等。 - 了解“老好人”思想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老好人”思想,提出自己的观点。 - 主体:分几个部分论述,如: a. 分析“老好人”思想的成因; b. 探讨“老好人”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c. 分析“老好人”思想的影响; d. 提出解决“老好人”思想问题的方法。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
4.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啰嗦的表述。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注意文章的逻辑性,使论述清晰、有条理。
5. 引用和论证: - 在论述过程中,适当
“好人”是指一心向善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老好人”指脾气随和,待人厚道,缺乏原则性的人。在党员干部中,“好人”就是能为民办事实的人,而“老好人”则指本性不坏,但缺乏原则性,遇事不辨是非、不讲原则、时时小心、处处在意、生怕出问题,得罪了人,影响仕途,于是说话、做事,唯求和气、曲意逢迎的人。老好人奉行“是非面前不开口,遇着矛盾绕着走”的哲学,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造就”了一大批“老好人”,他们不仅庸碌无为,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在我们党、我们检察队伍中不仅要大力遏制“老好人”数量的增长,还要想方设法让“老好人”变成“好人”。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往往就是党组织和领导上政治软弱、作风涣散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毛泽东同志早在1937年写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好人主义的经典概括可谓入木三分:“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孔子称其为“乡愿”、“德之贼”。
结合党的建设、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发现的老好人主义,笔者总结归纳“老好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十种:
一是一团和气型。对谁都一团和气,不较真,不表态,不分是非,很圆滑地搞“你好、我好、大家好”。有心“栽花”,无意“栽刺”,安于做无所作为的“太平官”。中庸虚伪,“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宁可不干事,只要不出事,宁可得罪人民和事业,不愿触及自己的官位和仕途。在原则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指出矛盾和问题。不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
二是自私自利型。貌似沉默寡言、默默无闻,实则心中永远有一本“原则账”:有利于我的伸头露颈,不利于我的埋头不语。不讲国家,只讲个人,不问原则,只顾得失,不讲情谊、不负责任,对问题听之任之、漠然处之;党性不顾,公私不分,更谈不上以上率下。乐于拿国家利益、群众利益、集体利益甚至他人利益满足自己的私利,往往振振有词,非常有成就感。
三是好大喜功型。乐于搞政绩、提口号,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喜欢浮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没有具体的行动和措施。只要上级满意,迎合领导口味即可,实际自己都没有信心实现。
四是随波逐流型。从不率先表态,表现得懵懂无知,天真无邪,遇事称才疏学浅,无原则地人云亦云,随大流,即使对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行为也从不亮剑。逃避责任、明哲保身,遇到事情、碰到矛盾上交,向领导、向上级请示报告,不担责任,不冒风险,工作中不敢作主、不会作主、不愿作主和拍板,不担当、踢皮球、打太极,工作没能力、没思路、没方法、没力度,更谈不上创新。
五是是非不分型。是不讲党性原则、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典型代表。荣辱、对错、好坏不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宁可丧失原则,也不伤害感情。酒杯一端,原则放宽,见利忘义,抛弃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讲政治、不讲党纪党规,没有立场、没有态度、无动于衷,对错误言行面前不抵制、不斗争。见利益就上,见好处就要,甚至搞无原则纷争。
六是八面玲珑型。这种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花言巧语,投机钻营,圆滑世故,善于甩嘴皮子,擅长“暖场”,表现欲强,油腔滑调,溜须拍马。满嘴的仁义道德,实际说一套做一套,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顾场合。逢人只挑好话说,动不动就违心夸赞,攻于心计,成天揣摩领导,研究领导喜好,善于对领导进行批评型表扬。
七是曲意奉迎型。这种人见了上司弯腰如虾,柔声如猫。遇事喜欢吹吹拍拍,随声附和,对上级的工作不作辨别,不提意见,口中常挂的就一句话“您怎么说我怎么办”。有时明知上司有错,也不纠正,不制止,不提不同意见,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更是唯唯诺诺,刻意奉迎,对“老板”随声附和、奉承捧场。这种人时时处处琢磨、迎合上司心理,让上司很受用。但这种人看似老实听话,实则狡猾奸诈,一旦时机成熟,就可能做出违法乱纪,害人不利己的事情来。
八是粉饰太平型。这种人对什么人都说好,对什么事都说不错。上级面前没意见,背地里光意见;明明问题成串却为官麻木不仁,出了事儿回避掩盖。干群之间明明有矛盾了,单位内部明明有诸多不谐之音,可他们一味说好,欺上瞒下;为了回避矛盾,要么轻描淡写,要么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正一条,得罪人的话不说,得罪人的事不做。“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
九是互惠互利型。奉行同朝为官,只有保持一团和气,才能结成同进退、共荣辱的利益共同体,才能保持仕途畅达,“万事留一手,日后好相见”。把党内政治生活当成俱乐部Party,遇事皆好,凡事打哈哈,对群众利益漠视、麻木,趋利避害,遇到矛盾绕着走。办事看来头,分亲疏,无公正,无大局,无善恶是非。往往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奉行面子至上、友情第一,损公肥私,慷公家之慨,谋一己之利。宁可得罪事业,也不得罪同僚,宁可丧失原则,也不伤害感情。有的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以党性、原则甚至人民利益为代价、作交易、做“好人”。
十是挑拨是非型。喜欢搅浑水,乱中取利,热衷于背后传话,搬弄是非,东家长、西家短,挑拨是非,四处讨好,沽名钓誉,伪善欺世,“聚人气、结人缘”,邀功请赏。这种人两面三刀,心里想一套,嘴上说一套,实际做的又是一套,貌似正人君子,实则典型的两面人、伪君子,醉心于潜规则。
“好人主义”的存在,制造着党内生活一团和气的假象,实则严重腐蚀党的肌体,涣散党组织的战斗力。习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看到问题不及时提出批评,认为是小事,就会使小事变成大事,大事变成掉脑袋的。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如果党内生活缺乏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严肃的政治生活出现私利化、关系化、庸俗化倾向,将是十分危险的。一团和气不是真正的团结,而是缺乏党性原则的表现,最终只会让我们消解奋进的锐气,丧失创新的勇气,奉行“好人主义”的领导干部多了,党内清风正气就会得不到发扬,歪风邪气就会得不到遏制,伸张正义就会受到冷落孤立,腐败分子反而有机可乘。一些在政治信仰面前失守的党员干部,除去自身蜕化变质的因素,奉行“好人主义”者的纵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腐化堕落的过程。同志间适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是互相帮助,增进团结的有效方式,一味掩盖问题和逃避矛盾,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加速问题的恶化和矛盾的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共产党人是一心为公,无私无畏的,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的原则性和战斗力,丢掉怕得罪人的思想,抵制“好人主义”之风,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强团结。要认识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敢于同“好人主义”在内的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
“好人主义”啥模样?
有副对联刻画得很形象:“睁眼闭眼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横批:“好人主义”。没有做人原则,没有是非标准,一味说好,当“好好先生”,此可谓典型的好人主义。
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好人主义的经典概括可谓入木三分:“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习近平总书记对好人主义的批评也是一针见血:“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往往就是党组织和领导上政治软弱、作风涣散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
“好人主义”四大类型
好人主义,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奉行“多栽花、少栽刺”信条,遇到问题绕着走,放弃批评与自我批评,放弃原则,丧失党性。“好人主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A.不作为型:
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讲求“混”,工作马马虎虎则可,表现勉勉强强为上,上不得罪领导,下不招惹同事,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工作时间喝喝茶水,终日精神不振、思想涣散,在他们看来工作不是干出来的而是混出来的,因为就是这种混的思想让他们得到很多人的好评以及领导的赏识,既不会被同事嫉妒,又不会被领导“拔刺”,他们成了标标准准的“老好人”,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安安稳稳拿工资,而唯一的工作也是安安稳稳拿工资。
B.粉饰太平型:
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发现同志有是非过错,宁愿说些奉承话,也不肯“拉拉袖子提个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劝阻的不劝阻,该制止的不制止,最后使得有错误的同志执迷不悟,错失改正错误的良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C.曲意奉迎型:
这种人见了上司弯腰如虾,柔声如猫,即使不在口头上说自己是孙子,也要在精神是自贬三辈。遇事随声附和,对上级的工作不作辨别,不提意见,口中常挂的就一句话“您哪说我哪办”,有时明知上司有错,也不纠正,不制止,不提不同意见,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更是唯唯诺诺,刻意奉迎,如果上司说轮船能在天上飞,他便会说轮船在天上比飞机飞得还快还好。这种人时时处处迎合上司心理,让上司很受用。
D.相互利用型:
有心“栽花”,无意“栽刺。为了进退自如、升迁有余。他们就象水中的鱼儿一样,上边能游下边也能游,领导面前“抬轿子”,下属面前“吹哨子”,两头逢迎两头惹,不但是领导眼中的“好下属”,而且是下属心里的“好领导”,在善“游”者的观念中,出不出成绩没有关系,反正只要“轿子”抬的好,领导就会提拔,只要“哨子”吹的响,下属就会拥护,就算偶尔犯点错误,也有领导庇护、下属求情。
“好人主义”成了腐败的帮凶
王岐山说:“一些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失去原则性和战斗性,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愿得罪人,基本不开展批评,即便批评也是抽象空洞的,包装了再包装,致使批评失去了锋芒,成为无的放矢。”
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到“微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滋生,都能从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沉睡”,做老好人、明哲保身上找到原因。现在要干部能上能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庸官里头,就应当包括那些好人主义者。《人民的名义》中孙连成这样的人,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办起事来拖拖拉拉,我这辈子都是“官场好人”,人情世故通达,但对老百姓来说,好不好,却不在乎了。
案例一:去年上半年,中央纪委通报了一起因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而追责的典型案例:某市市委原书记黄某在听到关于原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某吸毒、插手工程项目等问题的反映后,不重视、不敏感、不警觉,未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有效措施。2015年11月,黄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调离工作岗位。
黄某搞好人主义,爱惜“羽毛”,最终酿成恶果。事实上,这一案例只是个典型,很多党员干部违规违纪,乃至走上不归路,都与少数领导干部搞好人主义、一团和气有关。领导干部信奉好人哲学,对班子成员的错误,自己碍于面子不批评;对下级的问题,怕丢选票不问责,结果就会让这种错误和问题延续下去,等到养痈为患、铸成大错时,再想防微杜渐就晚了。
案例二:2016年10月,中央第十轮巡视第三巡视组向天津市委反馈“回头看”情况,指出天津存在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政治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盛行的情况。
“天津圈子文化不绝、好人主义盛行,黄兴国作为当时的‘一把手’,是主要污染源,他违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组织原则,大搞任人唯亲,奉行好人主义,对自己人设计路线,着意栽培使用,使拜码头、拉山头等歪风邪气蔓延,败坏了政治风气,带坏了一批干部。”天津市委将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问题作为巡视整改的重中之重,市委书记李鸿忠亲自挂帅,突出政治整改,聚焦“人事因制”,以刮骨之勇、雷霆之力推进整改。
解构好人主义
好人主义存在许多弊端。党和国家一直要求在实践中防止好人主义,但效果并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好人主义”的滋长蔓延有其主客观原因。
一是党性观念淡化。一些同志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并未经受过硬的党性锻炼,处理问题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解决矛盾讲关系而不讲原则,一到动真碰硬时则患得患失,怕得罪上司、耽误前程,怕搞僵关系、丢了选票,怕自身不硬、引火烧身,唯独不怕党的事业受阻、人民利益受损。
二是积极的思想斗争退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更加开放活跃,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政治生活封闭僵化,尤其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严重缺失。实事求是的批评被视为“找茬”,与人为善的建议则成了“杂音”,以至人们越来越世故、“明智”,有意见会上不提,背后说三道四。
三是民主推荐选举异化。有的地方和单位推荐干部、评选先进不善于去伪存真、综合评判,而是简单地以票取人,还美其名曰“注重群众公认”,坚持原则、锐意改革的同志反而被“好好先生”淘汰。
四是基层环境恶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各种矛盾交织的风口浪尖,往往陷入上级决策与群众利益间的两难选择,工作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失误。如果坚持原则、动真碰硬,可能招致上访、告状甚至打击报复,惹出一系列麻烦,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让好人主义无所遁形
首先,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首要的是增强党性。要通过开展党内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激浊扬清,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特别是增强战斗性,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
其次,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还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不让坚持原则的干部吃亏,坚持原则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要克服简单以票取人的倾向,让坚持原则的人得到褒奖,不让“老好人”占先。各级党组织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支持和保护那些敢讲真话、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党员干部,让敢抓敢管、坚持原则的干部“香”起来。
第三,监督问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要强化监督问责。只有问责,才能负责。党员领导干部要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责、尽责、负责,敢抓敢管,勇于负责,决不能出现底下问题成串、为官麻木不仁的现象。我们只要严格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严格考核,追究到位,把责任落到实处,党内就一定能正能量充沛,好人主义就无所遁形。
另外,也要纠正社会上那些泛滥的“人情世故”。搞科学研究,对真理负责,不唯上、不欺下;文化、批评,就事论事,不搞那些互相抬庄的事;企业生产,老老实实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不能总想着打点打点、走动走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好人主义的市场逐渐萎缩,干部已经不能单纯通过卖“好”得票被提拔重用。在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下,中央越来越注重凭实绩用干部,旗帜鲜明的引导下,好人主义者的好日子已不多矣。
本网根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综合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整理 | 赵光菊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