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16: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贺兰山岩画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贺兰山岩画展开,可以从岩画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阐述。
2. 结构安排: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贺兰山岩画,主体部分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观点。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岩画的历史背景:介绍贺兰山岩画的起源、发展、分布情况等,展现岩画的历史脉络。
b. 岩画的艺术价值:分析岩画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题材内容等,阐述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c. 岩画的文化内涵:探讨岩画所反映的古代人类生活、信仰、风俗等,揭示其文化价值。
d. 岩画的保护与传承:分析贺兰山岩画面临的保护现状,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4. 观点明确:在论述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对岩画价值的评价、对保护工作的看法等。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流畅,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6. 举例论证: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相关文献、资料或个人经历,
半月谈记者 赵倩
岩画,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出现,是古代先民利用石器、金属器或矿物质颜料在岩石上制作的图案作品。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岩画被称为“人类童年的语言”。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岩画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得到了充分体现,上万幅描绘狩猎、祭祀、娱舞、争战等场景以及动植物的图案,汇集成了一座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廊”。“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贺兰山岩画不仅展示了古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需求,也为了解和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提供了史料。
岩石上的“百科全书”
在贺兰山岩画景区一处距地面20多米的岩石上,刻着一幅头部有放射形线条,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长有睫毛的太阳画像,它形似人脸,面朝东方,看上去很是威武。
“这幅‘太阳神’是贺兰山岩画的镇山之作。在远古时代,太阳高居天体之上,主宰万物,所以人们特别信仰太阳,便把太阳人格化,以示对太阳的崇拜。”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副主任张建国说。
作为我国北方岩画的代表之一,贺兰山岩画在世界岩画家族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早在公元6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就有关于贺兰山岩画的记载:“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其中“画石山”即贺兰山。
直至20世纪80年代,贺兰山岩画才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据初步调查,在贺兰山东麓的48个山口中,有27个山口及山前洪积扇上分布着上万幅古代岩画。它们内容丰富,可大致归为动物图像、人面像、人体像、生活图像、符号和几何图案等几大类,世界性的岩画题材几乎在这一区域都能找到。
除了题材丰富,分布集中且有大量人面像的存在是贺兰山岩画最突出的特点。“贺兰山岩画最突出的内容是人面像,这种人面像岩画虽然在中国北方南方都有,可是都没有像贺兰山那么集中,这一特点在世界岩画界也是很突出的。”国际岩画学权威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兆复曾这样评价。
“世界各地岩画中不乏有表现太阳的岩画,但‘太阳神’把太阳和人的特征相结合,使神灵与人灵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张建国说。
虽然没有文字,但生动形象的岩画,仿佛是刻在石头上的“百科全书”。著名作家冯骥才在看到雄浑壮阔、原始古朴的贺兰山岩画后,留下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感慨。
多民族智慧的“结晶”
被誉为“中国岩画学之父”的盖山林先生曾总结了岩画断代的10条依据,包括文献记载、刻痕颜色、保存状况、制作方法、艺术风格、岩画题材等方法。据此,学者大致推断贺兰山岩画在1万年前至3000年前之间。
“贺兰山岩画绝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作品,它是集多个民族上下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历史形成的。”张建国说。
因分散在山间岩石上,很多人一度认为多数岩画是牧羊人的随手之作。但经过多年研究,学者们更倾向于相信,岩画是古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张建国认为,无论从刻制岩画的艰难程度,还是从岩画的创作思维来看,这些作品都不是牧羊人能够胜任的。在硬度为6的长石石英杂砂岩上用石器磨制岩画,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尤其是有些人面像经历几千年的风蚀剥化,刻槽仍深达1.5厘米,这不是一个人在短期内轻易就能完成的。
而且,从分布的位置也能看出古人创作岩画时的“别有用心”。研究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岩画分布最为集中的贺兰口,岩画大多出现在沟口两侧,但在泉水充足、山体石壁光滑圆润、看起来更适合刻制岩画的沟内,反而少有岩画分布。
“这充分说明古人作刻岩画除了对环境及石质本身的要求,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要求。这也是很多岩画会分布在粗糙的石面上、狭小的夹角中和不易发现的角落里的原因。”张建国说。
1996年,贺兰山岩画已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列为非正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银川市于2002年成立了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并于2003年颁布实施了《银川市贺兰山岩画保护条例》。
抢救性保护延长岩画“生命”
人为破坏和自然风化是全世界范围内岩画保护面临的两大难题。而对于已经被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贺兰山岩画而言,自然风化也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为了加强对濒危岩画的保护,从2008年开始,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与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通过对岩画进行病害分析,结合实验室研究,最终决定采用灌浆、封护、清洗、加固等措施,解决岩画石质文物脱落、裂隙、松动、苔藓侵蚀等问题。
“为了谨慎起见,我们只是选取了20处风化较为严重的岩画实施抢救性保护,目前来看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还需要长时间的监测观察和研究。”张建国说,管理处目前正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设立环境监测站,采集岩画自然风化因素数据,为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夯实科学的数据基础。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的贺兰山岩画。彭昭之 摄
有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四分之一的岩画会完全消失。因此,要在研究岩画病害、研发修复新材料的同时,尽可能全面地进行岩画普查,做好记录、留档,尤其要保存好影像资料。
十几年前,开展贺兰山岩画普查时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很多岩画没有留下图片,定位比较模糊。“现在我们正在抓紧对贺兰山岩画进行复查,这一次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岩画精准地定位,留下详实的资料。”张建国说。
来源: 新华社
作家冯骥才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出自作家冯骥才之手,据说,这八个字是他在贺兰山前,面对着原始古朴的岩画,有感而题。是啊,岁月总是无声地走过,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并不能留下什么。只有石头能深深地体会到岁月的流逝,并诉说着历史见证下的真言,让我们感知它的伟大。
贺兰山
2015年仲秋,躲过了国庆假期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走进贺兰山怀抱,一睹贺兰山岩画的精美绝伦,感受先人们的巧夺天工之智慧。
石刻
20亿年前,贺兰山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中生代的造山运动使它慢慢浮出水面,就像一个巨人,挺起胸膛,最终屹立于天地之间。
世界岩画馆
贺兰口
山谷深处,有一处断崖,名为贺兰口,俗称“豁了口”,诸多远古先民曾在这里生存了数万年。沟谷两侧连绵不绝的石壁上,分布有2万余幅单体图像及1万余幅组合图画,记录了3千年至1万年前,先民们放牧、祭祀、狩猎、舞蹈等多种生活场景,画面凿刻清晰,粗犷自然,就像孩子们的手绘,纯真又亲切,其中人首像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余为牛、马、驴、羊、鸟等各种动物,以及一些生活工具等图案。
岩画
先人们的理想和心愿,历经上万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依然璀璨夺目
手印图。看见手印了吗?
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万历年间的岩画仍然清晰可见
先民似乎在给我们传递一种愿望
本来以为贺兰山岩画就是看一下岩画,但没想到这里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岩羊。岩羊很厉害,可以在岩石上爬来爬去,也许岩羊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吧?据说看到岩羊需要运气,它的毛色和岩石简直一模一样,很难区分,我们运气还挺好的,远的近的都看到了好几只。我们拍摄的照片里,有岩羊,你看到了吗?
岩羊
其实,贺兰山下的风景也不错
有山有水
观远古岩画,品雄浑贺兰
岩画、岩羊,构成了贺兰山的一道美丽、神奇的风景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