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19: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钢琴演奏会观后感的10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即钢琴演奏会的感受和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演奏会的整体氛围、演奏者的技艺、音乐作品的选择与演绎、个人情感体验等。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观后感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演奏会的背景,如时间、地点、演奏者等,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详细描述演奏会的感受和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演奏者的技艺:分析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表现力、音乐理解等方面; b. 音乐作品的选择与演绎:评价音乐作品的选择是否恰当,演奏者的演绎是否到位; c. 个人情感体验:描述自己在观看演奏会过程中的感受,如震撼、感动、愉悦等; d. 与他人的互动:分享与周围观众或演奏者的互动,如掌声、交流等。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自己对钢琴演奏会的感悟和体会。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词汇丰富:使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 句子结构多样化:避免单调的句子结构,使文章更具节奏感; - 情感真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文字,使读者
作者简介:罗苑薇,澳门著名歌手,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成功举办两场《薇妙之声》个人独唱音乐会;澳区北京市第十三次、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特邀代表;澳门新新艺术会会长;澳门福建妇女联谊总会艺术协会理事长;澳门中山青年会理事会副主席;澳门中山东区同乡联谊会副会长;澳门凤凰会副理事长;澳门福建青年联会副理事长;澳门福建海外理事会理事;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青委;澳门合唱教师协会理事;澳门漳州同乡会艺术顾问;2020年3月作为主创团员并献唱澳门抗疫公益歌曲《祖国就在身旁》在新华社、CCTV、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等官方媒体争相报道,共同掀起了澳门社会助力抗疫浪潮。
2021年1月16日,澳门新新艺术会了国内目前经常活跃在钢琴独奏舞台上的顶级新生代钢琴家洪勋来澳门演出,地点定在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澳门岗顶剧院。我作为澳门新新艺术会的会长,10月初就已经知晓他会前来演奏。在经历了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如此特殊的2020之后,能够再次走进音乐厅与大家一起现场聆听音乐会,也成为了许多人共同的心愿。
音乐会当天,除了因为疫情而设置的留空座位,现场座无虚席。关于岗顶剧院的介绍,在网上也算是随处可见。它位于澳门岗顶前地,本身也作为一个观景点,了解它历史的人也不少。但作为听众角度的体验来说,我觉得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除了照明用的灯光之外,剧院内没有任何现代电器设备。比如音响、背幕等等...太多现代化的设备,确实会为舞台表现增光添彩,但从欣赏纯粹的古典音乐角度来看,它们也多少会给听众一些时代乱入感。一架钢琴,两盏灯光,一个人,一双手,一个不大不小的音乐厅,在我心中那是古典钢琴展示它的最佳方式。而今天,岗顶剧院从硬设上来说,它确实做到了。
演出开始前15分钟,观众陆续拿到了洪勋亲自准备的纸质曲目单。我算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看到他制作的曲目单,排版严谨,一目了然。值得一提的是它有中英文双语,其中中文使用的还是繁体字,相信这是一份他为了澳门听众特意准备的曲目单。或许是因为我本人从小学艺出身的缘故,我特别相信音乐与周围文化产生所谓“通感”的说法。从他细心的曲目安排上,我预感他的演奏也会是细腻严谨、逻辑通顺的。
音乐会于当晚19点30分准时开始,只见洪勋走步上台,向观众行礼后,并没有急于开始演奏,而是立于舞台,开始介绍自己即将演奏的曲目。从他的语言中,我得知他将今晚一个半小时的曲目大致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演奏的是18世纪中期的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莫扎特的K330;第二部分将演奏的是肖邦风格迥异的两首圆舞曲以及肖邦、李斯特的两首练习曲;第三部分则是三首乐曲,分别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奏鸣曲”与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还有一首则是为抗击新冠疫情,纪念为疫情逝去的生命特殊准备的肖邦的“葬礼进行曲”。
在钢琴音乐会中加入演讲的部分,我不是第一次见,也和很多专业内的好友议论过。大家对此大多褒贬不一。演说的成分如果太浓,往往演奏家会被指责音乐会曲目含有水分,例如“说的比弹的时间都长”此类;演说的成分如果太淡,大家又会讨论“看,这个人感觉弹琴都弹傻了,说话语无伦次的”。所以很多钢琴家干脆选择一言不发,上台就弹。在我看来,如果听众人群针对的是有备而来的从业者,或是对自己演出的分量足够自信的人,一言不发的演奏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听众中大多是钢琴学习者、爱好者,并且对于仍希望可以加深听众对自己的印象的演奏家来说,加一些语言的点缀是有奇效的!但语言的“量”的把握一定也要适可而止,说的太尽,大家没有心思听你弹了;说的太少,大家觉得等于没说,不如不说。在我看来,洪勋对于他要演奏的曲目的介绍言简意赅,前后总共占用了6到7分钟时间。这不仅加深了听众对他和他的演奏的印象,同时也极大减轻了部分听众的听觉负担。我从这段解读中,还发现了他安排曲目的精妙之处——将轻松快意的曲子安排在开端,将炫技硬核的曲目安排在中间,将寓意深远的曲目安排在结尾,可以算是极具匠心了。
演奏正式开始,从莫扎特的第一个小节开始,每个小句子、大句子、小段落之间,都能察觉到他自然的呼吸,敏锐的分句。这是演奏家在尝试抓住听众耳朵注意力的常用手段,洪勋使用的恰如其分。其中第二乐章的演奏,因为节奏的“慢”,而导致很容易使听众“迷失”。这一乐章中,洪勋演奏得格外专注。音色把握和踏板的配合,都使得乐句处理自然迷人,我特意留意了身边的听众们,这首奏鸣曲结束,你会感觉到大家的呼吸似乎都调整到了几乎同步的状态。
第二部分的演奏包含了肖邦练习曲作品10第2首,和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第四首“Mazeppa”。很容易看出来,这部分的演出,是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意图向大家炫耀他的技术实力。对于音乐而言,“炫技”的出现是好是坏一直以来是乐坛争论不休的话题。声乐界比谁唱的更高,钢琴界则是比谁弹的曲子技术更难。更刁钻的技术,往往意味着更多音乐上的“牺牲”——一首全部由尖锐高音组成的歌曲,不可能很好听;一首全部由复杂和声构成的乐曲,同样不可能很顺耳。我自己作为舞台表演的实践者,确实深有体会。明知不那么精致,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演它们呢?我们在瞻仰那些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时,总是会为他们云淡风轻、荣辱不惊的演奏境界所叹服。但殊不知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曾为自己没有太难的作品可以拿得出手而苦恼。所以我个人的解读是,“炫技”是一个阶段,是一位钢琴家从无到有的必经之路,是一位演奏家技术是否过硬的试金石。在洪勋这个年纪,正应该是他舞台技术的“当打之年”。选择这样的曲目,我并不觉他“肤浅”,而是他在向世人证明,他作为钢琴家,有这份功底和信心。这一部分,他用他精准灵活的技术,孔武有力的劲道,游刃有余的变化,征服了我们现场听众,心甘情愿地成为了他超凡技术的“见证人”。
最最打动我心的,是第三部分的演奏。在写下这段乐评时,我依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开始介绍这段前,我随手摘录了以下其他听众随手写在社交网络的一些文字来重现当时的情境:
长久以来,每一位艺术实践者、教育者、观众们都在共同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古典音乐的存在与发展,它的意义到底何在?换言之,一段美妙的音乐,通过演奏家无数日夜的训练,然后得到精彩的演绎,这整个过程的意义在哪里?在听完今晚的音乐会之后,我们很多人心中都找到了答案,或许也根本没有答案。当洪勋演奏肖邦“葬礼进行曲”中段的时候,我多次被他的深情打动,心中不禁怀念起我逝去的亲朋好友,几番强忍过后,在一个高音的泛音中,最终泪水决堤!一曲作罢,身边的大朋友、小朋友纷纷偷拿纸巾抹泪...一种不可见的力量,在这座古老的剧院中无形弥漫,洪勋没有说话,却让我们信服他用手指“讲述”的故事。当音乐行进时,人的灵魂为之而生的共鸣,进而反哺到我们自己,促使我们深思,领悟,再到改变我们对美的认知,最后改变我们的行为...这也许就是听洪勋的演奏,带给我最深的触动。
在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洪勋返场encore两次,大家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座位,走出音乐厅的大门。出门时已接近10点,每年这个时候的澳门,晚上都有一丝寒冷。我抬头看到路灯下的葡式建筑与岗顶剧院门口的老树,想到剧院投入使用至今这百年间,多少人在走出剧院抬头时像我一样心存感动,又有多少音乐家像洪勋一样在这里任自己的才华横溢,成就圆梦...此情此景,如梦如幻...
2021年1月 罗苑薇有感于澳门
听《致爱丽丝》钢琴曲有感———
《心灵与琴声约会》
文/奇异恩典
心在你指尖跳动
情在黑白键流淌
微微碧波倒影你婆娑的身影
轻轻微风撩动你衣裙的悠长
轻盈漫步
裙摆幽香
欢乐跳动
笑声朗朗
小溪在湍急中洋溢
小鸟在呢喃中欢唱
柔美在蔓延
温情在芬芳
心境如水
风掀不了波澜
心发兰香
衣服怎怕玷染
跳动的和谐
打破凌乱
洁如睡莲
心没有遗憾
指尖在黑白间跳动
心底无私天地才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