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7 03:26
写作核心提示:
《关于将令观后感的写作注意事项》
在撰写将令观后感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你的文章既有深度又具有说服力:
1. "明确观点": - 在开始写作之前,明确你对《将令》这部作品的总体看法,包括你对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的理解。
2. "充分了解作品": - 在写作前,仔细阅读《将令》,理解其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你的观点。
3. "结构清晰": - 观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情节发展或主题思想来组织。 -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你的主要观点,并可能提出一些个人反思或对未来的展望。
4. "深入分析": - 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描述,要深入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如人物心理、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等。 - 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引用来支持你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5. "客观评价": - 尽管是个人观点,但应尽量保持客观,避免过度主观的评价。 - 在批评时,要给出合理的理由,避免无根据的指责。
6. "注意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
昨天说到,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来看,潮剧《张春郎削发》中双娇公主的错不是勒令张春郎当殿削发,而张春郎有理由“一腔怨气恨难平”,因为他是受害者。
但我们作为成年人,不必陷入张春郎的自我叙事中,只是与他共鸣悲愤还不够。
冷眼旁观的我们发现,双娇公主的错是发自本阶层的无心之错。
我们说双娇公主无心,绝不是为她推卸责任,而是更指向她整个阶层的“优越感无意识”。
剧作家起“双娇”这个名字太吻合人物性格身份了。双娇公主贵为“玉叶金枝只独秀”,天生就“骄”、“娇”二气,她就代表了她所在阶层的存在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是把平民百姓性命当成草芥,张春郎真正不忿的就是这个,他说“同是双亲所生物所养”,为什么双娇公主就可以被瞄一眼就喝令将别人推出斩了!
我们看剧中,双娇公主从发现被偷看、甩茶杯,喝令“斩了”,一气呵成,中间完全没有思索的阻滞——是的,这一切像条件反射一样,自动地发生,她活成了一个机器人,这就是前面说的“无意识”。而双娇公主还一再说她没杀张春郎,张春郎应谢她不杀之恩。这就是“优越感”意识。在双娇公主那里,杀人是本等,不杀是人情了。这一逻辑条,才是最令张春郎无法接受的。没有彻底打碎这“优越感无意识”,你娶个公主,确实有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难怪张春郎要硬朗地说一句:“若言屈膝为驸马,刀斧临头也不能!”
我们看到的是表面上张春郎在为“小小一束发”斗气,但张春郎的胆量是来自于双娇公主(整个阶层)滥杀无辜的自省有亏。但是本剧的戏剧冲突不能集中在这里,否则就无法收拾了,你不能寄望于“双娇公主轻轻一招手,千万驸马到身边”的婚姻,能整个动摇统治者统治合法性的根基。于是,剧中冲突双方很有默契地就在“闹发”上大做文章,“削下的青丝神仙也难接上”,却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过“剪发”来解开心结,最终合演一个“结发”的大结局。
你看《张春郎削发》的戏剧安排,是不是有一种象征意味?它意含着,夫妻之间的事,再大的事也可以是小事,只要还愿意继续走下去;它意味着,夫妻之间的错,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更不能拿个显微镜去看,“得容宽时且容宽”。
《淮南子》:“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有诸己不非诸人”是说,自己有的毛病,你就不要去批评别人。
“无诸己不求诸人”是说,自己没有做到的,不要去要求别人做到。
《圣经》讲了一个妓女的故事: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有诸己不非诸人”,我们对别人的错都历历在目,对自己的错却不太记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一般理解都是说,三个人在一起,一定有一个比我厉害的人,我应该把他当成老师来学习。
其实孔子不仅仅只是这一层的意思,这句话还有后面的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就是说,比我厉害的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按他示范的去做;但是即使是不如我甚至还犯错误的人,也可以是我的老师,那就是反面教材呀,反而教材也是教材。“其不善者”的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孔子说,是用来规正我们自己的,看见别人犯了某错,第一反应不是批评指责,而是赶紧想一想,他这是提醒我了——这错我有没有?要不要改?
我们可以用孔子这个对待“其不善者”的态度用到夫妻之道上。比如,妻子指责我又去打麻将了,但是我没有呀,这时候我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怒发冲冠,虽然我平时是打麻将的,但这时候我没打了,你竟然冤枉我!你不理解我!你不信任我!——这可不是孔子教我们的方法,孔子的方法是,反思自己,为什么妻子会误解我呢?是了,是我平时就爱打麻将的毛病让她有这个惯性思维呀。虽然她这次误责了我,但是我不是也有打麻将而妻子没有骂我的时候吗?这时候我感激了她吗?那这次她误解我,我该如何处置呢?是了,她是为我好呀,不是恶意推测我,她既然为我好,既然我打麻将会让她不高兴,那我以后就不打了啊。这种反思才有意义。如果反思来反思去,都是别人的错,还用得着反思吗?
学了这样的反思,你的TA还会离你而去吗?
从上面的分析中,张春郎与双娇公主之间的事,大可以大到阶层对抗,小可小到鸾凤和鸣。本剧选了后一个视角,对呀,夫妻生活是耍太极的艺术,而不是苏格拉底的追问,对不?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