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00: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护理部主任自我评价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标题: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概括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例如:《护理部主任工作自我评价》。
2. 开头:在开头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职称、担任护理部主任的时间等。同时,可以表达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对护理团队的期望。
3. 工作成绩: a. 总结担任护理部主任期间,护理团队的整体工作成绩,如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团队凝聚力等。 b. 举例说明在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加强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果。 c. 强调在应对突发事件、重大任务中的表现和贡献。
4. 自我反思: a. 分析在担任护理部主任期间,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管理经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 b. 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计划,以提升自身能力。 c. 反思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为患者、家属和同事提供优质服务。
5. 团队建设: a. 评价团队整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b. 介绍在团队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如开展培训、组织活动等。 c. 强调在团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贡献。
6. 个人成长: a. 总结在担任护理部主任期间,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成长
今年“五一档”(4月28日至5月5日),电影票房总计7.47亿元。在缺乏爆款的排片中,由刘伟强执导、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成为该档期票房冠军,瓜分走近三分之一的票房。在外界寄予厚望下,《水饺皇后》上映短短几日的票房数据,已超越2021年《梅艳芳》的1.1亿元。
这部电影以湾仔码头创始人、有着“水饺皇后”之称的臧健和的人生经历为蓝本。作为一部传记片,《水饺皇后》既有现成的励志传奇,又有大众耳熟能详的“妈妈的味道”品牌故事,上映前“大女主”呼声甚沸。但最终银幕呈现的版本,不仅未成爆款,更陷入了“企业年会纪录片+港乐串烧MV”之争议,豆瓣评分一降再降(截至发稿评分为6.6)。撕去喜剧标签的马丽虽然演技实力过硬,却依然没能挽救这部电影。
当下的影视市场,玛丽苏短剧与爽文古偶当道,普通人的故事与之相比难免寡淡,戏剧冲突不够强烈。但这是否意味着这类题材完全没有机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久前的高分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以9.5分成为豆瓣今年到目前为止评分最高的韩剧)横扫整个东亚剧集市场,热播期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量排名第一。一个家庭三代女性互相托举、扶持的平民史诗,俘获了对“苦难诗学”情有独钟的东亚观众。国产剧当中,去年由闫妮、蒋欣主演的《小巷人家》,同样证实了平凡烟火气的号召力。同事邻里相处得有如异姓姐妹,温暖人心的正是这样的女性关系。
《水饺皇后》中并不缺乏这些元素,母女情谊、草根之间的互相帮衬,但为何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电影缺失的也许正是成功人物背后的阴影与缝隙。
单薄的女性成长
有评论说《水饺皇后》是“定制化广告片”,确实有些忽视了交叠在原型人物臧健和一生中的历史浪潮缩影。
臧健和生于1945年,父亲随国民党赴台几十年音讯断绝,自幼在山东与母亲相依为命。20世纪60年代,在医院做护士的她,与满腔报国志气的泰籍援华医生结婚并育有二女。70年代丈夫回泰国为父奔丧后,留下继承家业。三年后,她前往投亲,却发现丈夫已另娶生子,因无法接受一夫多妻制,遂辗转来到香港,独立抚养两个女儿。这段经历就是不少影评中所指的“女主天崩开局”。
臧健和的内地护士资格证不被当时的香港医院认可,无法继续原本的职业。好在恰逢“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经济起飞,多劳多得、遍地机遇,除了同乡介绍的家庭看护工作,不谙粤语的她由体力活做起,同时打几份工。就像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的女主迪莉娅,操劳忙碌几乎是所有底层女性的命运。
《水饺皇后》剧照。
臧健和白天在酒楼洗碗,夜间在电车做保洁,积劳成疾腰骨重伤后,她为了养家糊口,在人流密集的湾仔码头摆摊卖水饺。经过不断调整口味、钻研用料后,她的水饺终由无人问津到大受欢迎。1982年,她与日企合作,让速冻水饺进入超市,不再限于门店购买;1985年,她开设第一家水饺工厂,由手工包制转型机械化。在逐步拓展品牌版图后,她实现了从单亲妈妈到女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可惜的是,这些出自臧健和自传中的素材,只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影片中的臧姑娘身上,并没有进一步做艺术加工。而且呈现时还弱化了厚重的时代因素,反而佐以冗余的狗血情节。例如以大量主人公声泪俱下的表演与画外音表现她对母亲的想念。强调母亲教她包饺子,象征阖家团圆,却对“消失的父亲”与原生家庭的离散只字不提;至于短暂出场的丈夫,身份背景一无所知,一出场就抛妻弃女。由鲍起静饰演的珠光宝气的恶婆婆,更是满脸厌弃地点出她生女儿是“赔钱货”。这些段落拼在一起像极了微短剧配置,人物困境扁平化为被渣男抛弃,婆媳矛盾与重男轻女。
殊不知,臧健和的父亲也早早离开她们母女,她从小就耳濡目染母亲如何扛起家庭,才会决定毫不畏惧地重走这样一条路。这才是母女情深的关键连接,也是她将水饺视为精神支柱的核心。如此两代女性精神上的交棒,在电影中竟然全无交代,让片尾“献给天下母亲”的致敬显得无从落脚。
《水饺皇后》剧照。
电影中无关紧要的细节还原也显得多余。比如自传中忆述她走在街上不敢抬头,落魄之际向女儿撒气,几夜不睡改良饺子皮,以及与酒楼工伤官司胜诉后,仅收下赔偿金而退回补发工资,因为“要讨回的是尊严不是钱”的举动,都被保留。穿插在一起,让臧姑娘的形象时而悲情,时而暴戾,时而像个工作机器,时而又伟大得不合时宜。苦难叙事与英雄主义的割裂,让人难以相信,这位“水饺皇后”,确实是白手起家的真实人物。
苍白的时代变迁
做无牌照小摊贩占道经营时,臧健和的确遇到过一位帮助她的警察。这位见她繁忙劳碌,巡逻时常常放她一马的警察,直至晚年她都屡屡提及。她感念这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冒着丢工作风险,对她的慷慨袒护。
这原本是跨越地域、阶级,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在电影中,又被强行扭转成丧妻山东籍警察(朱亚文 饰)与臧姑娘的“爱而不得”的感情线。尽管后续发展是,品牌初具规模的臧姑娘拒绝与他举家前往加拿大,迎合了“大女主搞事业”的流行配置,也嵌入了当时香港移民潮的背景,但终究是纯真尽失,落入多此一举的俗套。
《水饺皇后》中,朱亚文饰演的警察华哥。
对年代变迁的浅尝辄止,也体现在电影的另一处设计。臧姑娘甫在港落脚,向姜大卫饰演的小店老板接活儿,带着两个女儿穿塑胶花、组装洋娃娃,计件取酬。这其实是香港人上世纪70年代集体记忆的重要环节,大量市民参与其中。
在前工业时代,香港人造花厂鼎盛时达3300多家,占世界市场80%的份额。不少家庭主妇为了照顾年幼子女,难以外出工作,便将货品原料带回家中,以家庭工厂模式总动员。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曾回忆,当年玩具加工费以磅计算,“全部在一张白色卡上记录,两星期结算一次,所以当年我接触的玩具不是玩具,而是存钱买房子的希望”。
臧姑娘带女儿做手工的情节,还原了家庭工厂的生产景象,但镜头一转,焦点飞快跳至女儿送货迷路,臧姑娘大发雷霆,以及臧姑娘居留证逾期,小店老板上门报信叫她躲警察,回归“母女落难加贵人相助”的叙事线索。塑胶花与玩具,成为转瞬即逝的年代符号,除了感动导演自己,对观众来说,实在是既无言传,也难意会的背景板罢了。
“母女落难加贵人相助”套路中最夸张的,是地痞流氓在湾仔码头收保护费一段。见小混混对女儿动手动脚,臧姑娘豁出命来挥舞菜刀,大佬志雄哥(刘伟强代表作《古惑仔》系列中的经典角色)不仅没有动怒,反而道一声“真像我老母”,好言相待,之后更是照顾其生意。这段情节也是刘伟强自身经历的投射。他在访谈中说,拍这场戏几度流泪,因为小时候住在元朗农村,有人要来拆房子,也是母亲挡在前面保护他,大喊“这是我的家,你们敢过来我就和你们拼命!”吓退对方。
但问题在于,这仍是刘伟强耽溺于搭建的旧日香港影视城中的自我感动,如同那些镜头反复流连的霓虹灯招牌。还有借志雄哥闪过的童年回忆插入个人全家福,以及用葛兰、潘迪华(60年代),许冠杰、罗文(70年代),Beyond(80年代)等不同年代流行音乐代表人物的歌声铺满两小时电影情节,都与臧姑娘的故事离题万里,更难使当下的观众共情。
潦草的众生群像
电影的另一个问题是,大女主故事不够,就用群像戏来凑。
在臧姑娘居住的陋室周围四邻,电影中安排了“七十二家房客”式的草根温情。但是,每个栖居于此的租客,都充满刻板印象下的功能性。
一句“我从前在妓院做过”的独白,表明包租婆红姐(惠英红 饰)的身世。红姐宽免臧姑娘的租金,不求回报地支持她的一切。至于动机,也许只能以“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给别人撑伞”概括;讲上海话的落魄小开家暴妻子致其跳楼,所以街坊们聚在街头烧纸,缅怀抱团取暖的岁月;因为故事发生在湾仔,所以需要薛凯琪、江美仪饰演的舞女,来代表声色犬马的花花世界;再来一个“花样年华”式的旗袍师傅、一个给她介绍工作的电车司机,还有手把手教她踏上码头卖水饺之路的糖水伯(袁富华 饰),草根互助的群像就安排完了。
到了后半段,湾仔码头品牌做大做强的部分,时间线以新闻片段加走马灯字幕形式滚滚而过,除了红姐和糖水伯两位重要贵人,热热闹闹的邻居们集体不知所踪。就连这两大重要配角的效果,也是靠演员自身的功力加持。
《水饺皇后》剧照。
惠英红自述,拍摄时她设计了一个细节,原本自己在抽烟,看到臧姑娘的两个女儿在门后偷看自家电视,她不动声色地默默熄灭了烟蒂,侧身换个坐姿,方便两个孩子观看。这个设计的确巧妙反映出红姐的冷面热心,善待孩子。
而糖水伯作为臧姑娘前期摆摊事业的良师,知恩图报的臧姑娘竟与之失联多年,直至街头与捡纸皮落魄的他重逢,承诺为其养老,个中起承转合仍是无从知晓。最后仅靠袁富华一个踟蹰、无奈又感慨、感激的眼神,为如此粗陋的情节安排打了圆场。
借底层小人物折射众生百态,原本是港产片的舒适区。以“一个女人的史诗”论,有吴君如主演的《金鸡》(2002),以“建筑映照城市变迁”论,有讲街市兴衰的《每当变幻时》(2007)。前者以徐娘半老的妓女阿金的自述,回望从15岁到40岁的人生,从“鱼蛋妹”、舞小姐、按摩女做到“一楼一凤”,经历形形色色的男人,背景穿插着香港回归、金融危机等历史事件;后者围绕卖鱼妹与卖鱼佬,一个盼望走出街市,一个恋旧渴望稳定,却频频撞上命运的南墙,十年后故地重游,重温与商贩们的昔日笑泪。
《金鸡》主题曲《一生何求》《每当变幻时》都是怀旧港乐。《水饺皇后》也安插了1984年翁倩玉演唱的《信》的旋律反复响起,并在片尾献上李宇春的翻唱版,强行呼应“命运是对手永不低头,从来没抱怨半句不需要理由”的歌词。这种精神确实贴合臧姑娘的命运,只是二者间的关联,不必以电影为载体亦可抵达。
刘伟强称,《水饺皇后》剪出8小时素材,最终放映的2小时只是精华版,希望日后能再出12集的剧集。事实上,就像网友对综艺节目《浪姐》的期待并非是遴选出真正的唱跳女团,而是成团过程中女性之间相处的化学反应,观众对臧姑娘探索饺子皮、开发冷冻线,本身就兴趣不大,如何“乘风破浪”,才应该是剪辑聚焦的重点。
在此层面上,相较“真人真事改编”的巨细靡遗与为尊者讳,反倒是种种虚构角色因为有取有舍显得更加立体。虚构的主人公可以受骗、贪财,会爱人错过,也会悔不当初。有了人性的晦暗才更有以情动人的生动轻盈,而非面目模糊、众星捧月式的纸片人,也更贴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角色弧光。
也许,需摒弃“大女主”主题先行的包袱,放下所谓的情怀与自恋,才能拍出平淡自然的女性奋斗史,而非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隔靴搔痒的成功人士样板戏。
作者/一把青
编辑/荷花
校对/刘军
近日,山东孕妇刘丽(化名)突然收到一条加“好友”申请:“××月子中心,为您提供专业产后服务。”她心头一紧——几天前,她刚在当地一家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做完产检,并且此前从未在任何机构留下孕产信息。
“电话、住址、怀孕周数,各种隐私信息对方了如指掌。”刘丽立即拨打12345投诉。次日,医院客服联系她:“可能是××月子中心冒用医院名义进行推销。”工作人员坦言,这类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医院承诺彻查此事,并希望刘丽配合取证追责。
刘丽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从明星病历外泄到普通患者就诊记录被贩卖,医疗信息泄露俨然形成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
患者隐私如何被窃取?违法交易如何运作?又该怎样斩断这只“黑手”?《法治日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花钱能查医疗记录
记者近日在社交平台以“就诊信息”“病历”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不少包含隐晦话术的帖子,比如可cx(即查询)“地址出行”“定位追踪轨迹”“开房”“流水”“档案”“记录(社保记录、医保记录、医疗记录等)”等。
其中一个帖子的信息,指向一个IP归属地为境外的社交账号。记者私信该账号咨询“如何查询某人医疗记录”,对方发来一张“业务单”,上面写着能够查询他人手机定位、身份证正反面信息、婚姻记录、社保记录、医保记录、医疗记录、学籍学历、全部资产等信息。其中,查询医疗记录需提供手机号、身份证号码、城市,查询结果包含所有医疗记录、医保记录、住院记录,出单时间为1至2天,售价为1200元。
“只有对方手机号,没有身份证号码,也不知道他在哪座城市,能查询医疗记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对方很快回复道:“再加100元就可以”。
该账号曾于今年4月中旬发布一条名称为“历史医疗记录,医保记录,精准出;婚前健康检查、堕胎记录等个人隐私随便查”的帖子,正文内容包含两张图片,附有某人的就医记录、消费记录、社保缴费三个选项。在就医记录一栏,可以看到定点医疗机构名称、经办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就诊凭证类型、医疗类别、病种名称、住院诊断名称、手术操作名称等信息。其中,在“病种名称”一栏,有月经不规则、病毒性皮疹、流行性感冒、月经紊乱、人流术后、抑郁状态、难免性流产等信息。
该类账号大量存在于互联网上。据“网信上海”公众号消息,近期,上海市网信办在专项执法行动中发现,一批医疗服务类互联网企业(主要从事医疗软件开发与维护、医疗服务培训、数字健康服务等)未依法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所属系统存在网络安全漏洞,被境外IP访问并窃取。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反映出部分医疗服务类互联网企业存在个人信息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安全防护不严密、存储不合规等问题。上海市网信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一批医疗服务类互联网企业予以行政处罚。
一位在“开盒群”卧底过的业内人士直言,有“开盒者”会将大量医疗信息非法曝光,并进行恶意揣测。一些人的体检报告、内脏、骨科的彩超图片被非法公开,成为他人窥伺、意淫的对象;还有人的妇科、精神科医疗报告被非法公开,被他人肆意点评、嘲讽。
多种途径泄露信息
这些医疗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告诉记者,可能的泄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外包服务漏洞,第三方检验机构、医疗设备维保商等合作方接触患者数据;患者自身疏忽,随意丢弃带有个人信息的检查单据、处方笺;公共场景泄露,医院Wi-Fi被植入窃取程序、自助终端遭遇窃密。此外,一些患者的用药记录在医保结算环节流转时,也可能产生数据泄露风险。
“产科、新生儿科是重灾区。”刘鑫指出,少数医务人员将患者信息视作“资源”,当成“商品”出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的通知》曾通报这样一起典型案例:吴某甲、吴某乙系一家保健按摩中心的经营者,为扩大客源,吴某甲向某医院产科主管护师韦某提出,由韦某提供产妇信息,并承诺每发展一名客户就给韦某50元或60元报酬,若客户后续办卡消费则另外向韦某支付10%的提成。截至案发,韦某向吴某甲、吴某乙出售包括产妇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分娩日期、分娩方式等在内的产妇健康生理信息500多条。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类似案件时有发生:北京某医院员工符某某将明星病历发至微信群炫耀,导致隐私扩散;上海某医院主任私下传播患者裸照,被暂停执业。
还有系统漏洞,让第三方平台成为“后门”。
在浙江某妇产医院32名产妇信息泄露事件中,罪魁祸首是一款第三方签到软件。该软件违规上传孕周、预产期等数据,最终流入黑产市场。四川省某精神卫生中心2.7万份患者档案被盗,则是因省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接口未做好加密工作,遭黑客轻易攻破。
重拳之下屡禁不止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已有多款守护患者隐私权的法律条文。
比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将医疗健康信息列入敏感个人信息范畴,第55条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事前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民法典第1226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规定,除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务人员,以及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或者医疗机构授权的负责病案管理、医疗管理的部门或者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病历。
受访专家指出,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医疗隐私,但现实中维权难、执法软、违法成本低等问题突出。
在刘鑫看来,虽然我国现有“三合一”法律保护,如民法典明确医疗机构泄露隐私需承担侵权责任;医师法、护士条例规定泄露者可被警告、停业甚至吊销执照;刑法修正案规定,公职人员泄露信息需从重处罚,但实践中多处罚直接责任人,很少追究管理者连带责任,违法成本低导致威慑不足。
“医疗记录被泄露屡禁不止,深层原因有很多。一是管理失职,职能部门对隐私界定模糊(如‘就医痕迹是否属于隐私’),未细化员工行为规范;二是利益驱动,医务人员贩卖信息获利空间大(如每条产妇信息售价50元),且查处困难,查处概率低;三是相关社会顽疾,比如公民个人信息买卖猖獗、骚扰电话精准投放等暴露治理手段失效。”刘鑫说。
他指出,破局之道应该从“追责个人”到“系统治理”,比如强化警示教育,借鉴反腐模式,制作泄露隐私典型案例的警示片,强制相关岗位人员学习;完善连带问责机制,不仅处罚泄露者,还需追责机构管理者,倒逼医院加强内部管控;严打黑产链条,加大对数据交易平台、非法买家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综合成本;借鉴国际经验,规定只有在必要时才能调阅病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医务人员需树立‘隐私即红线’的职业伦理,将保密意识融入日常操作;患者也要培养‘隐私洁癖’,妥善处理废弃医疗单据,对可疑营销电话主动取证维权。”刘鑫说。
受访的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守护医疗隐私不只是法律命题,更是文明社会的底线。从加密技术到严厉刑罚、从医院自查到公众警惕,唯有织密这张防护网,才能让每个人安心走进诊室,不必担心隐私成为他人手中的“商品”。(记者 文丽娟)
来源: 法治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