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2 02: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半日活动感想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半日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的。这有助于你围绕主题展开思考和写作。
2. 突出感受:半日活动感想作文的核心在于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突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你的喜悦、感动、思考等。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感想作文应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活动背景,主体部分详细描述活动内容和你的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4. 丰富内容:在描述活动内容和感受时,要尽量丰富细节,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情况。同时,要根据作文内容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6. 真实性: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保持真实,不要夸大或虚构事实。只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7. 观点明确:在结尾部分,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总结半日活动的收获和感悟。这有助于提高作文的深度和思想性。
8. 遵循作文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要
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不停,感觉身体被掏空,是不是?就在这信息爆炸、人人焦虑的时代,突然刷到李连杰的一条微博,简直像一道光!他写的是“难得浮生半日闲 #今天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配图里他自己,那叫一个神态闲适,仿佛世外高人。这短短一句话加一张图,在刷不完的八卦和新闻里,简直一股清流,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被触动了。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停下手头的事,琢磨琢磨,生活到底是为了啥?
咱们都知道李连杰,功夫明星里的顶流。从《少林寺》里那个青涩但眼神倔强的少年,到《黄飞鸿》系列里那个顶天立地的侠义英雄,他的拳脚功夫,刚柔并济,把中国功夫的美展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功夫的魅力。但谁也不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他付出的代价有多大。高强度拍打戏,身上的伤病简直数不清,很多都是老毛病了。更别说还经历过一些差点要命的生死考验。这一番大起大落下来,如今他发出“难得浮生半日闲”这样的感慨,那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这是他用经历换来的对生活最深的理解和珍惜,饱含着沉淀下来的感悟。
“浮生半日闲”,就这么五个字,里面藏着的道理可深了,既有禅意,也有生活的智慧。现在这社会,信息多到看不过来,什么东西都想拥有,大家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往前冲。上班被KPI、项目压得喘不过气,下班回家还要操心柴米油盐,应付各种人情世故,一天下来累得像条狗。我们拼命去追钱、追名、追地位,结果呢?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还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忽略了身边那些简单又美好的事。而“半日闲”,就是给这种疯跑的生活踩个刹车,告诉我们:嘿,歇会儿!听听自己心里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是不是都像书里说的那样,总觉得幸福在远方,在某个特别伟大的目标实现之后?所以就一直往前跑,跑着跑着,路边的风景错过了,家人的陪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听不见了。但其实,幸福根本不用那么远。它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比如,下午喝杯热茶的那点暖意;跟朋友家人聊聊天,笑得前仰后合的那几分钟;晚上睡觉前,安静地看看星星的那一小会儿。李连杰这“半日闲”提醒我们,幸福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大事,它就散落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里,等着你去发现,去抓住。
李连杰的“半日闲”,说白了,就是从那个高速运转的生活里暂时跳出来,也让自己的心回回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在这难得的半天空闲里,他可以什么都不想,就安安静静地品品茶,感受时间慢慢流过。这种闲适,不是说要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去面对。它告诉我们,生活不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咱们得学会在忙忙碌碌和放松休息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让心里充满电,这样下次再遇到啥困难,才能更从容地应对。
生活真的不是一场场没完没了的比赛,更像是一场旅行,沿途有好多好多风景。咱们是不是也该学学李连杰,时不时地给自己安排个“半日闲”?在笑对生活的起起落落中,慢慢去体会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带着这份从容和淡定,用心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每一个当下,都值得被好好珍惜,都能变成一段闪闪发光的回忆。
我是一个佛系的妈妈,这是办公室里公认的称号。比之同事们对孩子的事必躬亲,常常衬得我对孩子的学习和习惯放任不管,大家一致认为我过于放纵孩子,也过于相信孩子,更是家长过于天真理想、不懂现实之竞争残酷的“生活小白”之代表。诚然,对于孩子的成长(只要不频繁生病),我也确实秉持顺其自然的心态,以至于当我收到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函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我不去,我完全相信孩子相信学校,我去有什么用?
但是真等到那一天到来的前日,我竟然动摇了。一想到可能别的家长都去了,而我的孩子却没有妈妈在身边,这多多少少会让孩子失落呀。于是,哪怕就为了不让孩子落单,我也要去。所以,我几乎是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要去参加孩子的第一次幼儿园家长开放日。
没有任何准备,也什么都不懂,只是提前给孩子播下一颗种子——告诉他我明天要去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以及他要怎么做,妈妈可能会怎么做。
我记得第二天同孩子一同前行的时候,孩子反反复复问我一句话:妈妈,你会在哪里看我?我当时真不知道,只得告诉他,妈妈去学校要听学校的安排,妈妈还不知道。
就这样,我的幼儿园开放日的经历就如此随意地铺展开来,显得仓促而又毫无筹划。下面就是我要分享的整个经验内容 :
01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是什么?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是指,在学习日,学校主动家长来到学校,近距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内容,时间通常为上半日。
02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增进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使家庭与幼儿园能够共同携手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03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学校要如何做?
作为幼儿园,为了达到目的,学校要如何做?
A 正确的心态是首要的,学校、老师要正确理解家长开放日的意义所在。
B 要保持孩子如常的生活、学习节奏,一切按照平常的秩序来展开活动。
C安排好家长的活动进程表,并且做到学校引导,家长知道流程,孩子知悉家长的去向。
D一定要以整个孩子的活动为主题,家长只是旁观者,做好流程引导,便不需要给家长注意力了。
04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家长要如何做?
a. 正确的心态是首要的,家长要正确了解家长开放日的意义所在。
b.要提前给孩子种下一颗种子:提前告知开放日活动的目的,孩子应该怎么做(如常表现),家长和老师可能怎么做。要提前一天告知,当天反复提醒,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
c. 去参加活动时,一定要保持观察者的身份,只是观察,切勿扰乱秩序。
05 开放日,我的所见所闻
基本我对学校的活动,教学内容以及午间水果餐等等,是没有任何意见的,相反很满意。我愿意具体说说这些方面:
早操及课间活动的音乐很符合孩子们的喜乐天性,活动内容也满足孩子们好动的本性,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我也挺认可的,(除了老师声音太小,以及电脑和黑板折叠处的孩子看不见视频画面。这个可能需要老师借助话筒,或者留意一下黑板的位置设置)很欣赏老师以“小眼睛,小眼睛,在哪里?”这样的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其次老师又用有趣味游戏的方式切入教学活动。并且用互相鼓励的方式来让孩子们互动,最喜欢那首鼓励歌曲了——一个孩子对了,别的孩子们一起唱:咿呀呀咿呀呀……棒棒棒,你最棒你最棒(是歌词+动作+手势)。孩子们的单纯天真,唱着这首歌的欢乐表情,和对正确孩子的真诚赞赏真的令人动容。另外教学的方式也非常生动形象。我记得是数字宝宝和青蛙吃害虫的内容内置(主要是学习1-4的数字),几乎符合寓教于乐的标准,很有趣味性,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但是对于以下出现的问题,我真的感到有必要和学校多多沟通:
1) 在家长入园的欢迎仪式上(这个仪式本来应该是提醒家长开放日的意义,以及告知流程,并且告诉家长要遵守的规矩等,但是居然变成了三场孩子的表演节目,这首先打乱了孩子们的正常活动秩序,本来应该是去吃早餐的时间,我不知道后来是怎么解决孩子们的早餐问题的。), 孩子们表演完,园长简单地说了句,这是让家长来重新体验幼儿园生活的(不是体验,是观察),然后一转折说了这样一句话“所以——孩子们的一天也是很辛苦的。”
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心里觉得很诧异,细想更觉得匪夷所思。校长不说之前,我和孩子都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我家孩子哪怕是休息日都想去幼儿园上学。可是园长为什么说这样的话?是为了让我们更怜惜孩子还是更理解学校、老师的辛苦?不管是否,我都觉得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它起码说明园长根本不了解她园里的孩子,也根本不了解自己工作的乐趣。
事实上,半天观察下来,我发现幼儿园的生活内容正如我想象中的那样——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乐趣。如果说幼儿园的一天是很辛苦的,说明孩子们是在忍耐自己的幼儿园生活,可是孩子们是在忍耐吗?不是的,只有从幼儿园生活中感受不到游戏的乐趣,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的孩子才会是辛苦的。
一个孩子,如果真正地能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他会是很快乐的,然撇开园长的功利眼光,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多,他们自得其乐,笑容洋溢,在尽情地享受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何来辛苦一说?无论是孩子游戏,学习,还是成人娱乐,上班,只要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行为,就会充满意义感,也就能品尝到无穷的乐趣。辛苦,只能说明当事人不懂自己在做什么。
再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已经觉得上学辛苦了,那么人生漫漫,将是多么恐怖的未来?不,没有辛苦一说(孩子们根本不觉得),只要一个人真正懂得事物,用澄澈的眼睛观察一切,了解一切,无论是上幼儿园,还是工作,都将充满乐趣。
乐趣才是人生的意义,才是一切行为可长久持续的动力源泉。对孩子来说,被家长、被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去发现去探索事物本身的乐趣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真心希望下次去参加活动的时候,园长能说一句,幼儿园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谁说哪个孩子不是这么觉得呢?他们的眼睛和心灵比我们的明亮多了,感受美的能力也敏锐多了,享受乐趣的感觉也灵敏多了。
2)学校和老师没有及时通知到孩子们有关家长的行程,孩子都知道家长来学校了,但是家长在做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离开,一无所知。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知道父母在场,又不知道父母在哪里,都很没有安全感,注意力非常分散。我总是看到孩子们在搜寻父母的身影,他们茫然寻找的目光,以及终于找到父母的欣喜,可是当视线不得不离开父母的时候(老师往往按照孩子们的活动进行,可是家长的活动又是分开的),那种探寻、担忧的眼神真的让人非常心疼(可乐被老师领着回教室,可是他一直紧紧盯着站在远处的我,每走一步嘴唇都在翕动,那个时候我真的心都要碎了)。那种感觉就像父母是一个狙击手一样,在时时刻刻看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可是孩子们永远不知道父母在哪里,就像玩躲猫猫游戏却不被告知游戏规则,真令孩子和有自觉的父母抓狂。
真希望在整个的过程中,学校能通过广播引导一下,说一句,现在孩子们要做什么了,家长要做什么了,该多好!毕竟这一天对孩子来说很特别,因为父母在。
3)带领家长参观的老师,对流程不太清楚,导致家长去留不定。
在观看完孩子们课间活动后,孩子们进了教室,家长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了,去问领队老师(此时才上午10点20分左右,之前说是上午11点20分结束)。老师居然说,“你们有事的话就可以走了”。“谁没事呢?但是来了就是为了好好进行这个活动呀。”我心里想,就嘴上答道:“没事的,下一步做什么呢?”老师依旧说,“没事了,你们可以走了。”“不要和孩子们打一下招呼再走吗?”我问,既然孩子知道父母在场,肯定走的时候父母亲口道别最好。可是另一个家长也附和,“不用了,万一他们哭呢?多麻烦,老师说一下就好了,完全没必要。”我看没法前去告别,只得叮嘱领队老师一定要告知孩子妈妈走了之类的,老师答应了,可是我还是忐忑不安。我于是决定留下来等等看。过后一会儿,领队老师又过来说,“哦,还有手工活动,你们上去看看吧。”这种方式真的太随意了,我真觉得哑然。等我上去,我发现我家孩子已经泪眼汪汪,我大概可以猜到是以为我没有说再见就走了。
4)老师对孩子的情绪反应不敏感。
当可乐在哭的时候(在哭之前,他其实对所有活动的参与度都很高,非常乐在其中),老师似乎都没有看见(三个老师在场,一个老师在教学,另外两个老师旁观),因为被忽视,可乐表现得叛逆起来,他故意坐到地上去了,继而搬着椅子离开小朋友的队伍,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 但是老师们都没有反应。后来一个老师在忙着做什么的时候,看到了他的出格行为,只是对可乐说了这样一句话:“伍俊皓,我很生气!”没有解释为什么(看到你没有坐好),也没有表达她的需求(我希望你能坐在老师指定的位置上),只是态度很冷,语气很严厉,说完了,老师接着做事情,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看都没有再看孩子一眼。可是可乐很敏感,他立刻表现得行为更加逾距了,然而仍然被忽略,直等到亲子活动时,我过去和他一起动手做手工,他才慢慢恢复正常。(其实我看到孩子哭的时候,我是很心痛的,我真的很想去和他共情,但是我知道我只是一个观察者,我极力克制自己逾距,只是尽量客观观察,因为只有一上午的开放日,从长远来看,我的插手是毫无益处的。)
5)做亲子手工的时候,老师材料准备不足,但同时,老师开始着力将注意力放在家长身上:处理孩子的放行条上面。导致小朋友材料不足,去问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忽视,看到这种情况,我是很心疼的,无论是我自己的孩子还是别的孩子被这样对待。
6)当我和可乐合作完成手工,将名字和班级写上,可乐拿着手工成果去问老师,如何处理这个手工,可以带回家还是要交给老师,老师没有,反而是拿着手机给孩子拍照,夸奖孩子。而手工作品究竟怎么处理?之前是说要一起上交老师,但是却没有老师来收集,都去处理家长的放行条了(嗯,孩子仿佛是工厂货物一样。)——这点我能理解老师们的忙碌,但是首先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家长身上,其次,作为老师给孩子拍照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符合身份的,他做的好不好,还有待评定,其次是因为家长在,老师才这样做吧?是一种迎合家长的行为。当老师拿出手机拍照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居然很不好意思赶紧走开,后来我明白,是因为我觉得这种注意力是不应该得到的。
7)关于放行条的必要性
当父母参观完了,离开的时候,有家长和孩子要求同父母一起离开,为什么学校要同意?还给放行条?家长参观只是为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什么要打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是为了让孩子及时改正父母发现的问题吗?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以至于我去问老师问题,老师都觉得我是要放行条,而当我和孩子告别的时候,孩子说,“我要和妈妈回家”,此时身边都是带孩子回家、忙于填写放行条的家长……对于放行条这个事情,真的很体现问题。对家长和老师来说,“要不要放行条”的出发点都是“家里有没有人带”(老师也是这么问我的,虽然我和孩子是在找不足的手工蝴蝶翅膀,当我去要回馈表时,也被园长和秘书反复以为是要放行条),仿佛幼儿园真的只是一个托儿所一样,根本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来理解幼儿园的意义。倘若如此,这个开放日又有何意义?说到及时带孩子回去,是去面谈父母发现的问题吗?如果真的发现孩子有某些问题存在,该反省的是家长或者学校吧?这才是根本原因,人们总是太高估“指出别人问题的重要性”,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真实的缘由所在。
8)老师对学校开放日的抵触心理都流露在眼神中,尤其是教课老师。这是对这个活动的了解程度肤浅的表现,老师肯定觉得这是一个被监督、被挑刺的活动,所以总是绷着脸,不自然,连看家长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完全将家长隔绝在视线外,这个过程对教课老师来说真是非常煎熬非常痛苦的。
以至于,孩子们表现得不遵守教学规矩时,老师还会当众提醒,“你们以为爸爸妈妈是来陪你的吗?他们是来看你在学校乖不乖的!”
这句话,让我突然能理解早上可乐的行为失常了。早上出门前,我再次提醒他——妈妈将和你一起去上半天学,他居然哭了,我其实昨晚已经和他沟通过了,他当时是很开心的。彼时我也只是有意识地为开放日再次埋下规则种子,可是当时他毫无征兆地小声哭泣,我于是揣测他是否害怕妈妈看到他在学校表现不好,会生气?他屡屡点头。后来我花了很长的时候去安抚他,告诉他妈妈去学校不是去看他做的对不对,是想要帮助他更好的学习,生活,并且保证不会有什么后果,他才慢慢平静下来。我当时还心里暗自惊讶这孩子有点早熟,然听到老师的话,我敢肯定老师已经提前给了孩子错误的暗示,因为孩子是第一次知道“家长开放日”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经历,他怎么会知道害怕有后果呢?
真心希望,为了达到开放日的目的,老师能深入了解开放日的意义、正确地看待家长开放日的作用,明白是为了优化教学质量和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不是为了指责或者惩罚,而是为了互相发现优势或者弱项,发现孩子的,发现家长的,发现学校的,发现老师的……总之是为了认识彼此也促进彼此的自觉,从而能够将孩子的教育活动进行得更好。所以,开放日不是来监督的,不是来挑刺的,是来找出盲点,来唤醒自觉,来互相提升的……如果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那么学校也至少有淡化或者强化油墨的作用,所以学校开放日,是家长和老师以及学校都可以有所反思的日子,焦点自然是孩子的表现,但是那是家教与校教的结果,不是原因,我们要找到原因,才知道如何改善,如何扬长避短。
哎,这个简单的开放日,要所有参与者能乐在其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06 关于可乐的表现
我其实最关注孩子的以下方面:
1)他的积极参与度,也就是说他是否对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有兴趣
2)他的社交能力,也就是遇到问题,他的沟通和处理方式
3)他的情绪自控能力,遭遇到挫折,以及释放方式
4)他的手脚协调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
作为家长,我对可乐的表现是非常满意的。最欢喜他对整个学校生活的高浓度兴趣。在整个过程中,他也比较遵守老师的指令,除了被忽视时的叛逆行为。其他方面,诸如沟通、听指令、社交等等,也都令我欣慰。
只是和领队老师闲聊沟通的时候,她说可乐非常好动,坐不住,并且很调皮。基本她说的是评价,我问具体的例子,她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当然沟通时间也很有限。但是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昂的,有非常充沛的求知欲望,如果说他坐不住,很可能是因为那个活动不能为他所理解,因为通常我在家里给他讲绘本或者学习其他内容的时候,他总是聚精会神,极少分神。鉴于老师的反馈,我需要和教课老师了解下他的“坐不住”的表现情境。
对我和很多家长来说,有必要认真了解一下两个关键词:“调皮”和“乖””。
说到调皮,调皮真的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家都在说调皮,但是谁都不真得有意识地提及这个词的含义及表现。当然,我联想到老师对可乐的那句“伍俊皓,我生气了!”,我大概可以推测他在老师口中的调皮和他自己的行为联系。我会将更多注意力去了解这个词对可乐的含义,并且找到我能对他进行影响的方式。
与调皮相对的另一个词是“乖”,乖到底是什么意思?说的人各有各的偏好,谁也不知道“乖”的正确行为方式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很多人说的乖是孩子听话温顺,不用大人费心费力。但是如果是这一种意义上的乖,我倒觉得要仔细斟酌这个词的对应行为了。
嗯,这基本就是我这个佛系妈妈第一次参加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姑且记下,也许于人有益,于己有回忆。
写于2019年11月17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