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磨练观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2 21:41

怎么写《磨练观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磨练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自己要写的磨练观后感是针对哪一部作品、哪一件事或哪一种经历。主题要具体、明确,便于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磨练的内容,主体部分分析磨练的意义和影响,结尾部分总结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3. 逻辑严密:在论述过程中,要保持逻辑严密,观点明确。避免出现前后矛盾、自相矛盾的情况。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分等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4. 语言表达:使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过于书面化的词汇。注意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病。
5. 引用材料: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相关材料,如名言、数据、事例等,以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合理性和适度性,避免过度引用。
6. 深入分析:对磨练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磨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磨砺意志、提高能力、培养品质等。
b. 磨练对社会的影响:如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等。
c. 磨练对国家的影响:如增强国家

陈安:兵团生活磨炼了我

兵团自组建以来在垦荒造田、兴修水利以及工业、粮、棉、畜牧、园林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震撼了我;兵团人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流血流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前赴后继所取得的光辉业绩让我心潮澎湃。我生起了到新疆去、到兵团去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我家邻居是位革命老干部,他对我说,石河子是个不错的地方。

我叫陈安,1965年从武汉支边进疆,曾在石河子联合加工厂工作,后调回武汉。请听我讲述在兵团工作的那段岁月。

离开家乡 奔赴新疆

1952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搬到武汉,我们全家因此随迁至武汉。我父亲是教授,他是新中国劳动卫生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直忙于编写全国教材、专业杂志和写书,还参加了《医学百科全书》和《汉德医学大词典》等工具书的编辑工作。他除了教学还经常到工矿和农村,工作非常忙碌。我的母亲是护士长。父母要求我们要全面发展,热爱劳动,不怕吃苦,生活上低标准,学习和工作能力要高标准,要有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父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和乐观面对困难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父亲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知识分子主要是对知识的追求,而不是对文凭的追求。”

毕业前夕,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军垦战歌》,影片描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组建以来在垦荒造田、兴修水利以及工业、粮、棉、畜牧、园林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看着老一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后来的支青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流血流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前赴后继所取得的光辉业绩让我心潮澎湃。我不由地生起了到新疆去、到兵团去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我家隔壁邻居是位革命老干部,他对我说石河子是个不错的地方。

当年,武汉市教委要将高考分数上线的毕业生留一部分当中学老师,我收到一份武汉市教委寄发的教师培训班的通知书。但我的理想是投身于生产建设中干一番事业,于是我放弃了这一机会。

兵团到武汉招生的一位八师人事处的年轻女干部,向我详细介绍了石河子的情况以及兵团领导对支边工作的重视。当时的支边是自愿报名,兵团发录取通知书和军装,从出发日开始发工资、计算工龄,属于城镇户口。

关于我支边的问题,家里人很重视,为此还专门召开过家庭会议。

母亲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以后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知识主要靠自学。你大哥1963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自愿到山西的县城工作了。”姐姐说:“我是学农田水利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远走他乡和艰苦创业都是人生的锻炼和经历。”我二哥1970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到鄂西的公社卫生院工作。他说:“你这一辈子到底想干什么,很重要。兵团是一个大天地,你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有所作为的。”

家人的鼓励使我下定了决心,决定去新疆广阔的天地里开辟一个新天地。

技术革新 提升工效

1965年9月13日,我和105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从汉口出发,前往新疆。我们班就有23名同学一起去了新疆,他们像我一样,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放弃在武汉当老师的机会去兵团的。

到了八师招待所后就开始分配工作,主要是分配在石河子总场、各企业和师直单位(商业处、物资处、汽二团、学校、基建处等)工作,还有一些同学被安排到农场工作,而我被分配到了八师联合加工厂搬运队。

在搬运队,我每天干的都是体力活,很辛苦。父亲得知后,写信对我说,从事体力劳动不是坏事,一个人要能够经受磨炼,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

当时的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为了节约每分钱,我们互相理发,自己裁剪和缝制衣服,除了吃饭外,将所剩的几元钱大部分用于购书。我还特意按照上学时的课桌样式,自己做了一个书桌,放在宿舍里。坐在桌前,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每天认真看教材、做习题。虽然我失去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但这里就是我的大学。

我从小就喜欢制作航空、航海模型,爱看中国和苏联的工业展览,喜欢数理化,觉得造飞机、造轮船和机械是最有意思的事。

搬运队队长和指导员得知我喜欢机械设计后,把我调到修理组工作。在修理组,我开始自学制图和机械设计,搞了一些技术革新。在师傅们的帮助下,我设计制作出推面粉和油桶的自卸车、装油渣的装载机、挖人防地道的升降机等。

联合加工厂每天要生产1万袋面粉。当时,入库推面粉用的是木制的硬橡胶小轮车,每次只能装14袋至16袋面粉。每当往较远的库房运送面粉时,遇到有坡度或坑洼地,推起车会非常吃力。面粉推到库房后,还需人工把一袋袋面粉码放好。即使是在寒冬腊月,推面工人也常常累得汗流浃背,一天下来腰酸背痛。

为了减轻推面工人的劳动强度,我先认真研究了推面粉入库的整个流程,通过反复试验,将硬橡胶小轮车改为充气板车轮,这样不仅减少了颠簸,推起来也省力,一次可以装20袋面粉。在改进了车轮后,我又利用铰接和惯性原理实现了小车可以自卸,再也不用人工码垛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当夏粮入库时节,运粮的卡车就会排起长龙,从厂内一直排到厂外,最忙的时候,甚至要从各车间或农场调人来卸粮。当时,卸粮用的输送机都要配一个有漏斗的大铁架子。货车的边板放下来,平置在铁架子上,然后由两个人将装满小麦的麻袋拖到漏斗处,将小麦倒入漏斗里。每移动一次输送机的机位,都需要4个人抬着大铁架子跟着一起移动,很麻烦。我看到这一情况后,在输送机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个大卸料斗。卸料斗的高度与汽车放下的边板高度相同,这样两个人可以完成4到5个人的工作量了,转场时也不再需要人抬大铁架了。

榨油车间的料场常有油饼需要装车。原先需用4到6个人用铁锹装车,这工作又脏又累又费时,装完车后工人全身都是油饼粉。我利用废旧汽车改制了一台电动装料机,只需2人就可以装车,工效提高了一倍。这台装料机还可以用于装粮食。

为了解决粮食霉变问题,厂里盖了烘干车间。烘干后的粮食需要人工用小车运到库房。我思量着制作一个风动运输装置,将烘干后的粮食直接吹到库房。为此,我特意到毕业于无锡粮食学院的一位工程师家中请教。他对我的想法很感兴趣,和我一起畅谈他对今后实现全厂风动输送的构想,并热心地给我讲解有关风压的计算公式,指导我制作高压鼓风机,还借给我《风动运输》等技术书籍。我根据虾壳的原理制成了可以自由弯曲的钢制弯头,实现了将粮食直接“吹”到库房的各处,从此再不需人力搬运粮食了。

油库装车的工作也很辛苦,需要4个身强力壮的人将200公斤的大油桶从跳板滚上卡车,再由两个人一桶桶竖起来。我建议挖一个地坑,汽车开入坑中,使用特制小车将油桶直接铲运到与地面已成水平的车厢上。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装车,提高了装车速度。后来,面粉库房的装车也采用了这种办法。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制作了多台平面输送机,提高面粉入库和装车的效率,并安装了自制的计数器,使装车数更准确。

历经磨炼 锲而不舍

我能坚持不懈地学习、搞技术革新,与家人及厂里的领导、师傅们的鼓励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1968年,姐姐和姐夫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三师工作,他们特意到厂里来看我。我对姐姐说,听说你们那里又远又穷困,你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吗?姐姐对我说:“我们是自愿来兵团工作的,只要专业需要,不在乎远和苦,以后的生活总会好起来的。”临走时,姐姐、姐夫还将他们用过的大学教材和一套制图工具送给我,鼓励我多学习。在他们的叮嘱下,我自学了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学等知识。

联合加工厂政治处李主任也经常关心和鼓励我;兵团后勤部粮站的孙主任多次派我出差到乌鲁木齐采购钢材和电器;李指导员和刘队长、毛队长十分支持我的技术革新;修理组的战友们更是积极协助我进行技术创新。原厂机修车间主任舒畅,像兄长般与我无话不谈,每当我有构思与他商量时,他总是大力支持。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并多次被评为“五好”工人。

机修车间的许多师傅也很热情。每当我拿着革新设计图纸请他们制作时,陈技术员会认真地核对图纸,并为我安排加工。钣金王师傅手把手地教我怎样下料、制作管道和各种异形弯头;铸造工段的陈师傅为我做木模;来自东北的高级焊工刘师傅帮我焊接和平衡高压风机的叶轮;武汉支边的车工小徐和来自上海的中专生铣工小高帮我加工零件。每当我看到制作的机器成功运转时,在感受成功的喜悦时,也看到大家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当时,没有下料设备,角钢和圆钢都需要用钢锯手工锯,整块的大钢板用手剪下料或是用电焊切割。刚开始用电焊切割时,我并不熟练,眼睛多次被电焊的强光刺伤,到了深夜泪水直流,将枕巾都湿透了。在制作各种设计原件时,我的手也曾被砂轮机磨破、被钢材划破、被锤子击伤过。但一想到同事们期盼的目光,想到将会有成功的喜悦,一切痛苦都会过去。

12年的寒窗苦读是为了什么?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自我提高吗?我坚信,有了知识和技能才能去创造,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973年年初,我调到离武汉不远的应城机床厂工作。1992年,我调回武汉市,在一家企业的设计科工作。后来我承包了企业的研究所,在企业买断改制后,自己当起了法人代表。

1984年9月,加工厂挂面分厂建厂时,我被回石河子搞技术协作。我与妻子、女儿刚走进加工厂大门,就听见前面的老工人对他身边的年轻工人说:“这就是发明推面车的陈安。”妻子听了对我说:“看来你在加工厂发明的小推车还很有名呢。”我说:“虽然不算什么大发明,但它实用。只要你为大家做了实事,大家就会记得你。”

兵团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我,让我知道只要锲而不舍,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都可以走好。

(本文作者郎琅根据《青春的选择》改写。)

行动改变当下,思考引领未来-读在实践中磨砺成真金有感

看了女大学生不畏艰苦,扎根一线把自己磨砺成真金的故事,我深受感动。女大学生是一个靠本事取胜的人,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她是凭借真学问、真才干、真本领、真成绩把自己熔炼成真金,真正赢得认可和信赖的优秀楷模。

我们说,一个成熟优秀的青年,会用自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会用礼节来展示自己的风采,会用知识与智慧莱铺就自己的前程。今天的付出,是明天的欢笑。工作之路不是平坦的,我们要带上许多优秀的品质去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自信、坚强、刻苦、责任心、使命感、心思灵活,刚正不阿等许许多多好的品质都要努力地去培养去拥有,即使遇到风风雨雨,也要一直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职业成长的过程,不是鲜花铺就的,不是轻松造就的,更不是浪漫成就的。它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是一个由花到果的过程,是一个由苗到材的过程,是一个石墨变金刚石的过程。期间会有疼痛、会有失落、会有压力,更会有约束、有义务、有责任。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女大学生的事迹让我想起了广西百色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黄文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2016年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任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在工作中,黄文秀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时刻惦记着村里的困难群众,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她积极争取各项补助,让村里的寒门学子获得读书机会。父亲手术住院期间,她没能在身边照顾,村里大小事务却总能找到她忙碌的身影,获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很多老百姓都把她亲切地叫做文秀书记、文秀姑娘。

在黄文秀的努力下,百坭村砂糖橘种植面积从500多亩扩展到了2000多亩。其中的一个屯,有5户村民年收入超过了10万。到2018年底,黄文秀带领全村88户、417人实现脱贫,完成了屯内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一个屯17盏路灯的亮化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6.38万元。黄文秀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块靠着真成绩熔炼而成的真金。

我们说,没有思想的改变,就没有行动的改变。思行合一行至上。思我所行,行我所思,且思且行,止于至正。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言,要承担起研发策划的艰巨任务,就要做到立心立志立行,秉持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不主观,不盲从,不断追寻事物真相,敢质疑,善发现,持续探索内在本质;还要立足用户,锁定需求,保持专注的态度,专业的水平,专一的境界,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才无愧于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才能将自己锻造成闪烁的“真金”。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杨庄街道 张妮)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