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2 22:14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但丁的思想主张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了解背景知识:首先,要充分了解但丁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以及他的主要作品,如《神曲》。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主张。
2.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明确你的主题。是探讨但丁的政治思想、宗教信仰,还是哲学观念?确定主题有助于你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述。
3. 深入研究:广泛阅读关于但丁的资料,包括他的作品、评论家的解读、相关历史文献等。这将有助于你全面了解但丁的思想主张。
4. 分析但丁的观点: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但丁的主要观点,如关于人性、道德、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看法。注意运用具体的例子和引言来支持你的论述。
5. 对比分析:将但丁的思想主张与其他哲学家的观点进行对比,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这有助于突出但丁的独特之处,并加深读者对但丁思想的了解。
6. 注意论证结构:在论述过程中,保持清晰的逻辑结构。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引言、主体、结论。在主体部分,可以将但丁的思想分为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7. 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
8. 引用权威观点:在论述但
来源:读特
《神曲》 但丁 黄文捷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年5月版
《神曲》 但丁 著 王维克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大星文化 2020年2月版
9月14日,是世界四大诗人之一,中世纪文学的最高阐释者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年-1321年9月14日)逝世700周年。但丁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百科全书式诗人”。
但丁于1265年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城市小贵族家庭。他自幼敏而好学,自学拉丁诗歌,笃志研究哲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因反对教皇而遭放逐,至1321年去世时仍未归故里。但丁的作品孕育了人文主义的新思想。他向神权政治提出挑战。主张人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崇尚理性,摒弃中世纪蒙昧观念。
《神曲》是但丁代表作,是一座衔接两个时代的桥梁,是新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这部描写永恒苦乐的雄伟诗篇是世界文学中最具价值的作品之一。作品包罗万象,很好地总结了当时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反映出人类对理性的渴望。但丁运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在《神曲》里对当时社会进行了全方位描述。这部学术经典巨著广泛反映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对古代希腊罗马及中古时期欧洲的哲学、科学、神学、文化、政治、诗歌、绘画、伦理等方面用艺术的手法进行了总结,它几乎包容了古代和中世纪的一切学问,因此具有宣传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的性质。《神曲》是意大利文学早期发展的转折点,他的《论俗语》与《飨宴》对解决意大利文学用语的问题和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起了很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被称为“意大利语之父”。另外,《神曲》对欧洲文学脱离拉丁语传统框架,对文艺复兴以后的方向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但丁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其深度和广度无人可匹敌。他的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诗句美妙动人,至今仍是人文通识读物中的经典之作。他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启发了从乔叟、弥尔顿到巴尔扎克、艾略特和贝克特在内的众多作家。即使是但丁的第一部作品《新生》,虽篇幅简短,依然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他将31首献给贝雅特里齐的诗歌用散文连缀起来,风格清新自然,是温柔新体诗的最高成就,可谓最早剖析作者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作品之一。
《神曲》的写作特点可从最直观的结构和诗歌性入手。神曲的谋篇布局借用了中世纪宗教中地狱炼狱天堂冥界三分法,采用梦幻与写实意境交融的艺术手法描写作者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情景。每篇三十三曲,加上序曲,正好一百曲。每3行分节,长达14233行,各部诗行也大致相等,工整匀称协调,这种精确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体现出中世纪文化中数字3和10具有的“至上完美”神秘象征意义。再则,意大利民族语言有较强的音乐性,文字具有乐感,但丁首次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创作,强调诗歌语言与乐曲的相似性,整部作品的严密工整在世界文学史上实属罕见。他进行精心构思和设计,采用独特的奇偶连韵,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的三韵体创作方式,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此外,《神曲》具有崇高的格调,诗人运用绚丽多彩的比喻,刻画出鲜活细腻饱满的人物,写人状物细致入微,许多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却描绘得十分逼真。
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如此评价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但丁正是这种意义上的巨人,《神曲》的出现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是继《荷马史诗》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中世纪时代,迎来了新的时代曙光。《神曲》既是宗教诗,又是政治诗,他抨击了中世纪黑暗腐朽反动落后的社会弊端,冲破旧时代蒙蔽,无情地鞭笞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文艺复兴重新弘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智慧精华,亦创造性地利用了从拜占庭帝国传来的新观念,但丁本人也深受荷马史诗等古典文明影响,他的作品浸润着新世界的希望和理想时代的光辉,他颂扬理性,肯定现世幸福,宣扬个性解放,大胆否定禁欲主义。虽然体现着中古时期文化面貌,但也表达了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倡导人类对智慧和理性的追求,是中世纪黑夜中的一缕曙光。
19世纪末期,但丁就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在戊戌变法之后他的作品得到了进一步传播。梁启超创作了《建国英雄三杰传》,随后撰写了倡导民族精神的戏曲《新罗马传奇》,突出了但丁的爱国情怀和革新精神。此外,王国维也是最早表示对但丁兴趣的文人之一,鲁迅以但丁《新生》为名创刊。胡适从《论俗语》中汲取灵感,希冀推动中国俗语的发展,一批文人以但丁精神解决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实际社会问题,实现民族复兴。1921年但丁逝世六百周年时,中国举行了纪念活动,钱稻孙翻译前三曲,出版了国内第一个正式发表的《神曲》译本,推动了国内的但丁学研究。茅盾、老舍、巴金等著名作家皆非常热爱《神曲》,将其视作精神向导。
今年恰逢但丁逝世七百周年,国内但丁学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致力于深入剖析但丁的思想,不止于仅介绍和翻译传播。新世纪的国内但丁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体系更为完善,视角更为丰富。日前,译林出版社隆重推出黄文捷译《神曲》插图珍藏本。黄文捷译本是从意大利语直译的诗体全译本,保留了原诗的固有行数,还原度最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特选黄文捷译本作为意大利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阿尔贝剧院/拉文纳剧院和但丁协会合作制作的有声书中文朗诵底本。
【延伸阅读】
自问世以来,《神曲》就成为全世界杰出诗人、作家、艺术家的灵感之源,被誉为影响了欧洲文化的经典巨著。大星文化与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这个版本选用翻译名家王维克的译本,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神曲》全译本。《神曲》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文化、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的世界巨著,作为居里夫人的学生,数学家华罗庚的老师,王维克先生博学多才,他根据意大利原文并参照法、英、德多国译文进行翻译,译文流畅、用词考究、风格典雅、注释详尽。《神曲》中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因此,本版收录近1500条详尽注释,15000字深度导读,帮助读者真正读懂这部杰作。此外,本版还收录英国艺术巨匠
(原题《但丁逝世700周年 《神曲》常新 但丁不朽》)
(作者:彭倩)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脚本撰写:沈东方 视频统筹:刘芳源)
上期回顾
本期提要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佛罗伦萨产生了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他就是人文主义运动先驱——但丁。
但丁不止是诗人
但丁(DanteAlighieri,1265年-1321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幼时蒙受古典文化的熏陶,熟谙古典时代的著作,修辞哲理无不精通、天文地理无不研究、音乐绘画无不涉猎。同时,但丁也“接受过神学方面的教育,除了中世纪必不可少的《圣经》之外,他还通晓基督教早期教父和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的神学理论”。
13世纪末,但丁作为七大行会之一的医药业行会成员有机会参与到市政权力机构中,“先后当选人民首领特别会议和具有市议会性质的百人会议的成员”。公元1300年,但丁当选为佛罗伦萨最高政权机关的六执行委员之一,但丁短暂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
1302年,但丁被缺席审判、终身放逐,从此过着漂泊不定的流亡生活,艰辛备尝。他周游各地,拓宽了眼界、丰富了体验,历经波折,后于1321年死于拉文那,未能返回故土。
笔下有春秋
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及政治阅历和对社会的深刻了解,为但丁的创作积累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但丁用他的笔描绘出了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意大利社会的现实生活与政治斗争,其代表作有《神曲》(LaDivinaCommedia)、《新生》(LaVitaNuova)、《论俗语》((DeVulgariEloquentia))、《飨宴》(Convivio)和《帝制论》(DeMonarchia),这些作品是世界文明宝库里的珍贵财富。
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高度基督教化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深刻地烙上了宗教的印记。对于但丁来说,也毫不例外。他的作品在形式、结构、内容上并未彻底摆脱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和宗教世界观的束缚。
以但丁的代表性著作《神曲》为例,他采用隐喻象征的笔法来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和政治问题,谴责了教宗和教会的腐化及罪恶。这部皇皇巨著采用世俗文学的押韵韵文、以基督教为主题,按照基督教的构想勾勒了地狱和天堂的场景,描绘了诗人在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地狱、炼狱(净界)以及与贝雅特丽齐畅游天堂的经历。
在这著名的诗篇中,他大量引用了古典作家素材和著名的历史事件,将神游的三界细分为若干层,其中安插了形形色色的灵魂和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借古言今,体现了自己的评判标准,也就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历史观和道德观构建一套惩恶赏善的标准。
这说明但丁对当时主流的基督教价值标准产生了质疑。
由此,我们可见但丁的作品其实是在基督教的框架内、沿着古典知识的路径、结合新时代的需求,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但丁的作品已经具有初步的批判意识,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但丁作品中所呈现的特点同样是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所展现的特点,正可谓在基督教文明中孕育出了人文主义因素。
人文主义的曙光
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最突出的表现是他肯定了人及现世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丁对基督教神权话语体系和价值标准提出了质疑,充分认识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特性,特别是人之高贵的理念。
但丁提出“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他认为人的高贵之处在于人拥有理性精神;人活着不能只是追随基督教宣扬的灵魂升华和身后进入天堂等宗教教诲,而是应当通过“运用理性”进行生活并争取自由和幸福,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永恒的上帝用其天的力量命令全人类存在,以达到其最后目的……就是人类之幸福”。
这些观点可谓神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折的起点,闪现了人文主义的曙光。
但丁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在他对教权至上和教会腐败的痛恨,他从理论上阐述了政教分离理论,反对罗马教廷干涉政权,批判了神权论。
在《帝制论》第三卷中,但丁认为教宗和国王的权力性质不同,所以权力不能归一人来掌握,即主张政权与教权分离;他通过批判“日月论”“两剑论”和“君士坦丁捐赠论”等观点,指出“尘世的君主统治权直接由上帝赐予而非来自罗马教宗”,直接否认了罗马教廷干涉世俗政权的合理性,这为后人摆脱神学桎梏的政治理论学说贡献了思想源泉。
这番言论对以基督教为主导的话语体系产生了相当的冲击,对以后的宗教改革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可惜的是,尽管但丁批判了神权论,但是他并没有脱离基督教的理论框架,反而充实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学说。
但丁提倡使用俗语,这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推广产生了积极作用。
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基督教化必然需要对基督教教义进行解释和研究,这就使得读写拉丁文成为教会人士的必修课,而当时教会垄断了教育,这造成了普通民众的识字率很低、文化知识掌握在以教士为代表的少数人手中的局面。
但丁在《论俗语》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最优秀的语言”“光辉的语言”)、提出规范意大利语的重要性以及作家在形成统一的民族语言的重要性;但丁使用俗语写了《飨宴》和《神曲》,预言俗语战胜拉丁语的必然性,并斥责“贬低俗语的意大利人”。
但丁对于俗语的热爱展现了他对民族语言的追求,共同的、广泛的、受众广的俗语容易引发共情、开启民智,有助于提高意大利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但丁所表达的新思想宣告了神学思想一统地位开始受到质疑,使他成为人文主义运动的先驱。
对于生活在新旧交替时代的但丁,恩格斯曾评价道,“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小娇)
中外大事记
中 国
公元1320年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即位(至1323年)。
公元1323年
元朝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杀。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至1328年)。
公元1328年
元泰定帝病逝。大臣燕帖木儿等在大都拥立图贴睦尔为帝(文宗);在上都的大臣们闻讯另立泰定帝幼子阿速吉八为帝(天顺帝)。双方激战,最后大都方胜出。
西 方
公元1320年
波兰大公瓦迪斯瓦夫一世在克拉科夫加冕为国王,结束了波兰长达两个世纪的分裂状态。
公元1321年
但丁在拉文那去世。
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科二世的孙子与自己争位,史称“两安德洛尼科之战”,战火殃及国内各地。
公元1328年
伊凡一世取得弗拉基米尔大公之位,掌握了从各地向金帐汗国缴收贡赋的征集权。
法兰西查理四世去世,无子,卡佩王朝直系统治断绝。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