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3 0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林清玄观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感受。林清玄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如散文、小说、杂文等,你可以从他的某一部作品或某一篇文章入手,围绕其主题展开论述。
2. 了解作者背景:在写作之前,了解林清玄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他的主要作品,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分析作品内容:仔细阅读林清玄的作品,分析其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 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旨,如人生哲理、道德观念、文化传承等。
b.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
c. 艺术手法:研究作品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如比喻、象征、对比等。
d. 语言风格: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如简洁、含蓄、幽默等。
4. 结合自身感受:在分析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表达你对作品的个人看法。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角度:
a. 作品对你的启发:探讨作品给你带来的思考,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
b. 作品对你的情感影响:描述作品给你带来的喜怒哀乐,如感动、共鸣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初2016级4班 彭筱丹
若每本书都如一壶茶,
那林清玄的散文便是一杯茉莉花茶,
清香而沁人心脾,
甘甜而回味无穷,
如同一幅幅淡雅的线描,
将故事勾勒得栩栩如生。
关于亲情,林清玄如此写道:“要写我的母亲是写不完的。母亲常说,很多梦想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以实现。”是母亲的支持与关怀,让林清玄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也许父母并不能带给我们多大的荣耀,但他们都会全身心爱着我们,做他们力所能及的,尽全力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他描写故乡,两棵桂花树枝丫茂盛,香气宜人,掺和着一种乡愁和少年情怀。从他如诗如画的文字中,我们品味到他对真情岁月的念想。一张卷帘,摊开便如江河倾涌而下,透过卷帘望海,仿佛能望见故乡。一行一句间,将心中的思念平铺纸上,让思乡的游子们与他一起遥望皎洁的月光,遥望远方的故乡,产生极其震撼的心灵共鸣。
他写禅意,用轻松浅显的语言把看似玄妙晦涩的佛理禅意呈现给大众,让读者与禅有缘。“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作一缕轻烟”(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当他进入寂静的禅院静修几年之后,禅意已渗入他的文章、他的生活、他的血液、他的骨髓,徜徉在他的散文里,包容的心柔软如水,从容的生活清明如镜。他将佛理禅韵注入日常生活的浅显文字之中,深入浅出,意味无穷。
他还写旅行,不论是星光闪耀的尼罗河,还是缤纷水城威尼斯,或是阳光灿烂的旧金山,在他笔下都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闪着点点光辉从眼前经过。“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他让我们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在旅行中关注世事、在旅行中升华品格,无论是怎样的情景与历练,都令人快乐喜悦,赞叹不已,收获不止。
读林清玄的散文,宛如倾听流水的声音,沐浴阳光的温暖,亦或是清品风掠兰桂的芬芳,他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读它使人内心平静,没有浮躁,却极为清醒。正如他所说:“石头都可以碰撞出火花来还有什么不可以呢?”他的文章让我们在拼搏奔波的路上停下来,整理心灵,旋即又重拾梦想、燃起希望。那悠扬顺畅的文字,让我找到了共鸣,看见幽微、看见自然、看见美。让我在文字间仿佛结识了一位智慧的长者,他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柔,却丝毫不差地进入耳中,落入心里。
林清玄的散文,落笔即繁花,如同夏日绚烂了双眼,花香浸润了心田。使我们在疲惫的时光里,也可以心怀璀璨的梦想,起航诗意的人生......
林清玄
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旗山,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