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5 07:48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读书笔记标签作文注意事项
一、引言
读书笔记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书籍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的一种方式。而读书笔记标签作文则是将读书笔记与作文相结合,以标签为线索,展现阅读成果的一种写作形式。在撰写读书笔记标签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二、注意事项
1. 确定标签
在撰写读书笔记标签作文之前,首先要确定标签。标签可以是书籍的主题、人物、情节、观点等。标签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概括书籍的核心内容。
2. 突出重点
在作文中,要突出标签所涉及的重点内容。对于每个标签,要详细阐述其在书籍中的具体表现,如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的发展脉络、观点的阐述等。
3. 结构清晰
读书笔记标签作文的结构要清晰,一般可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书籍的背景和标签;主体部分围绕标签展开论述,可分段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4. 语言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语,尽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文采。
5. 观点鲜明
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标签所涉及的内容,要有自己的见解,避免人云亦云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习惯,在读到很有趣的地方,总会停下来,写一下自己的读书笔记,一开始还好,不多,偶尔翻一翻,但是,等你看的多了,写得多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之前写的忘得差不多了,想找一下,但是找了半天,才找到你之前的记录。
这样子的效率极其低下,那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就是给素材笔记打上标签,方便你以后查找。
我以前也有打标签的习惯,但是我打的标签比较随性,有时候想到一个打一个,从来不会按照一个系统的方式去打,其实这样反而会让我越打越乱,有时候一个标签只有一个素材,这样又有什么用呢。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给标签建立一个地图,能够让我们清晰的看到这个地图下面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以后在调取的时候,直接观看地图,你就知道你想要的找的东西在哪里了。
标签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粘合剂,让你的素材能够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篇文章。
最近在简书上写了很多篇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我都是坐在电脑旁,然后想好一个标题,直接就开始写了,这种写作模式其实很痛苦,因为我往往需要想一会,我才知道我有什么样的观点,我需要怎么写。
但是如果我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观点(素材)存在,而且这些观点只是我平时学习和阅读,积累下来的东西,那我的成文就会变得更加简单,你说对嘛?
既然知道了素材的积累和打标签的重要性,那究竟要怎么打标签呢?
<1> 文体形式
你写的这段素材是什么样的文体,这就是一级标签,这是所有文章都会有的东西,我按照老师跟我讲的,还有我自己整理的,我列出了七个一级标签,分别是:
段子、故事、观点、案例、数据、概念(定义)、方法
段子就是你看到的或者自己想出来的,具有隐喻、幽默、美好的文字描写,比如你看到一句话说:透过缝隙那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世界。是不是很美,你就可以把它列入标签 #段子。
故事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你积累的素材是故事类型的,直接列标签就可以了。
观点就是你对待事物的独特想法,比如你觉得人应该要延迟满足,而有的人就觉得要及时行乐,这就是两个不同的观点,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怎么样的,写出来,打上标签。
案例跟故事有点像,但是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案例一定要是真实的,而故事可以是虚假的。
数据、概念、方法就不一 一举例了,感觉有点像在水字数,但是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2> 主题
当我们一级标签打好之后,还有另外一种一级标签,这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自行设立的,比如有人是做管理,他就有个管理标签,有人是做心理咨询师的,他就会有个心理咨询标签。
每个人都会不一样的,要打什么标签主要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素材,还有你想要什么样的素材。
比如我自己,我就给自己列了五个标签,分别是:
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财商、心理、文学
个人成长就是这些素材能够帮助我成长,提升我的认知、技能,以及指导我的行动。所以在个人成长下面我又列了二级标签:认知、技能、行动。
人际关系就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所进行的活动中所要遇到的事件,我还是在下面列出了三个二级标签,分别是:情感、社交、事业。
财商顾名思义就是跟经济有关的,我列了两个二级标签,分别是:经济知识、理财方法、投资思维。
心理就是心理学上的标签,因为这门分类太大,可以单独列出来,比如我这阵子在写的情绪方面的文章,就可以放到心理上面,这都是探究人最本质的东西。我目前就列了两个:理论和应用。
文学,这个标签我可能写的比较少,起初我还不想列,但是,后来一想,我早晚还是要列的,干脆就安排上,我给文学列了两个二级标签,分别是:诗歌、小说。
<3>来源
有时候我们这个素材可能不是自己写的,或者引用了书中的某句话,这时候我们就要给一个来源标签,表明这个素材是从哪来的,以后拿出来用的时候也有个谱。
比如我在泰戈尔诗集中摘录了一句话,我就打上标签#泰戈尔诗集,如果想更细一点,还可以加上页码,这个看你需要了。
为了比较完整的记录,我们也不能说直接打上书名,这样太乱了,我又给列了几个来源标签,分别是:课程、书籍、影片、生活。
这大概就是我们一般能获取的笔记来源,从课程中学习,从书本中理解,从影片中看到、从生活中感悟。
然后下面还可以有再下一级标签,具体什么课程,哪本书,哪部影片,那个场景。
比如:#书籍/被讨厌的勇气/p35
<4>只有晚冬知道
素材方面标签已经讲的差不多了,来讲讲最后一个点,这时候,有人一定有个问题,想:我写的东西就是写给自己的,我不想给别人看,那我要怎么打标签。
是的,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也有写出来后就放在私密空间里,这个我可能不经常看,因为我写,是因为我想把我的情绪表达出来,但是又不想让别人看到。
我就自己设了一个大标签,就做“只有晚冬知道”,里面有三个二级标签,分别是:想说的话、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
比如家书、情书,就是我想说的话,但是又想给被人看见,我就会给自己打上这么一个标签#只有晚冬知道/想说的话。
想去的地方容易理解,至于这个想做的事就多了,你想看灌篮高手,你想去听演唱会,你想到淄博吃烧烤,没问题,都写下来,你可以把这个标签当做计划,也可以想成这是自己与自己的约定。
这个标签还有一个作用,它可以是我自己的空间,也是我的百宝袋,当我写完我不知道怎么打标签的视乎,通通都塞进去,它能容纳我的所有不适。
对于我们写作的人来说,我想,写的时候一定是最舒服,最轻松的,但是要你整合起来,却是异常痛苦,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素材不够,所以平时真的要积累,不管你写什么都一样的道理,都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当你的素材积累的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素材可以有很多种组合,就像一盘水果沙拉,它可以有千百种变化,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味道。
而打标签就是沙拉酱,让你这盘水果沙拉更加的可口美味。
本篇文章利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完成。
本篇文章来自于朱光潜《谈读书》的读书卡片笔记:
其中带有★符号的是来自原书中精选内容:
带有◎符号的是本人针对精彩内容阅读时的心得体会以及个人点评。
最后部分是根据卡片笔记内容,梳理总结而来。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
他说的读书要有中心,其实就是一个读书框架,我们搭建好一个框架以后就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装到这个框架里,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做学问,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先针对某一主题广泛阅读相关的书籍,然后选择其中一两本经典书籍专门研究。
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又不至于只知一点,不知全局。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读书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最重要的是自己得到多少,我们要实打实的去学习,这样才不欺人,也不自欺。
正如古人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读书读了多少为自己带来什么价值也只有自己知道了。因此对于好的书籍,我们一定要最大化地让吸收有用的知识,为我所用。不以读书多少来判断自己,但学习效果。
★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
◎这里面说的其实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要做卡片笔记,利用卡片笔记帮助我们储存相关的知识点,让我们以后用到的时候更好的提取学习过的知识。
★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
◎其实现在我们用电子笔记的标签就是分类的一种形式,通过标签还可以将同一个知识分到不同的类型里,这样在后面使用的时候就更加方便。可以说卡片笔记软件为我们记录笔记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读书要有计划,有中心,搭建好读书框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读书需要博与专,先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然后选择一两本经典专门研究。
读书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气质。读书要做笔记和卡片,分门别类订成目录,储存有用的材料,供将来需要时提取。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