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6 05: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调查研究: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
3. 结构安排:合理规划作文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4. 引入背景: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意义以及与民俗活动的关系。
5. 详细描述: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猜灯谜等。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现象,使作文更具生动性。
6. 地方特色:突出地方特色,介绍不同地区的中秋节民俗活动,如北京的中秋节赏月、杭州的赏桂花、广东的吃月饼等。
7. 文化内涵:挖掘中秋节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如团圆、思念、丰收等,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 历史演变:简要介绍中秋节民俗活动的演变过程,展示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9. 传承与创新:探讨中秋节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传统文化。
10. 结尾总结: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中秋节民俗活动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11.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流畅
说到中秋节
大家都会想到
赏月、猜灯谜、看灯花
还要合家团聚一起吃月饼
但传统中秋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夕月
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苹果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赏月
中秋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
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古时候一开始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饮桂花酒
在中秋之夜还有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中秋节
用一个月的时光,盼一次圆满。用一年的时光,盼一次团聚;再多的习俗,都不及一家人可以在这个日子里团圆来的重要。
转自:阿坝宣传
来源: 四川雅安
今天是中秋佳节的正日,那么难得的假期,大家该做些什么呢?曾经有一个街头采访,询问路人中秋节会做些什么,结果除了吃月饼、赏月,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并不知道中秋节还有什么其他习俗。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聊聊,除了吃月饼,我国的传统中秋佳节还有哪些习俗,其中不乏同样适合现代年轻人进行的活动哦!
祭月、赏月、走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广东部分地区,古人有着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人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赏月。早在魏晋时期就有赏月的习俗,但是当时还不是很流行。真正赏月盛行于唐朝,在唐朝人们才开始在中秋之夜赏月活动,此时许多人都在祭月的同时也会赏月了。在严肃的祭月之后,大家会进行比较愉快的赏月活动放松一下心情。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赏桂花、喝桂花酒
“半醉凌风过月旁,水晶宫殿桂花香”从古至今,诗词歌赋中的桂花一直与月亮意象相依相伴,广寒宫中的那株桂花树永远是骚客诗人心中的一抹情愫。其实,桂花与中秋圆月的关系之所以如此密切,除了广寒宫中的传说,更是因为桂花的花期一般在中秋节前后。随着今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眼下桂花的香味正在龙城弥漫。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在中秋节喝一杯桂花蜜酒,阖家欢乐。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焚香祈福“秋闱”高中
在中秋的一些习俗中,还有着科举的元素。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府试和乡试定于仲秋八月举行,称之“秋试”、“秋闱”等。南京中秋曾有一种风俗叫做“焚斗香”,其意义就在于母亲祈祷儿子,妻子祈祷丈夫在秋闱中“蟾宫折桂,秋闱夺魁”,早日返乡,阖家团圆。此外,在南方地区还有中秋搏饼的习俗,其来源也与科举考试有关,状元筹大概在明代就已出现,到清代盛行于全国多数汉族地区。这种与科举考试制度有着密切联系的博弈游戏,因为饱含着对科举功名的美好期盼,在科举制度废除后,一些地区仍然流行着这类游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