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想象演讲稿》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6-07 01:14

写作《想象演讲稿》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关于想象演讲稿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在撰写关于想象演讲稿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想象作文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文学形式,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写作要点:
一、明确主题,紧扣想象
1. 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确保作文有方向性。主题可以是关于未来科技、环境保护、人类文明等,只要是你感兴趣且能够展开想象的领域。
2. 紧扣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在作文中,要充分展现你的想象力,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独特视角。
二、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1. 构思巧妙,使作文具有吸引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设定悬念、提出问题、设置场景等。
2. 布局合理,使作文层次分明。一般可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主题,正文部分展开想象,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三、丰富细节,增强感染力
1. 丰富细节,使作文更加生动。在描述场景、人物、事物时,要注重细节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
2. 增强感染力,使作文具有感染力。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实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四、运用修辞,提升作文水平
1.

新生代表杜钰:乘风破浪,青春远航

乘风破浪,青春远航

——在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新生代表、建筑类 杜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建筑类的杜钰,很荣幸能在这里作为新生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新生,向给予我们关心与支持的师长和亲友道一声最诚挚的感谢,你们的付出与陪伴是我们圆梦路上的不竭动力,谢谢你们!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也许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亲人的悉心呵护下安心长大,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中刻苦求学,在一次次挑战自我的过程里积累经验。如果把逐梦之旅比作一次远航,那座名为“清华”的灯塔,指引着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十年寒窗,我们迎难而上,乘风破浪;我们探索未知,笃实创新;我们不断反思,精益求精。终于,在今天成功抵达。


作为新生骨干,我有幸提前四天来到清华园。骑行在校园里,我看见学堂路上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听见新民路旁六教里传来的上课铃声,路过好些个还记不清名字的食堂。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真实而鲜活地存在着,完全符合了我对大学的所有想象。看过《大学》纪录电影后,我更是对清华生活有了无限期待,想要参加新生赤足运动会,发掘体育健身的乐趣;想要听一次“人文清华”讲坛,感受大师们的睿智思想;想要走进专业教室,钻研我所热爱的学科……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来到清华便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我们将看见更浩瀚的风景,也可能要面对更汹涌的风浪。新生骨干营的主题报告中,几位老师都提到,在这里我们要经历一个自信心被打击并重建的过程。我们深知,前方可能会有无数的挑战。困难面前,或许有人会望而却步,但我们迈入清华门、成为清华人的那一刻起,就要展现出该有的精气神。我们将以拓展边界、挑战极限的勇气,不畏艰辛、永不言弃的刚毅,谦而不卑、自信从容的心态,去迎接远航路上的无限可能。


今年是特殊而极富意义的一年,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犹记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歼-20在天安门上空划过,56门礼炮同时鸣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献词响彻广场,更是喊出了蓬勃的朝气和新时代青年该有的责任担当。此番盛世,来之不易,凝结着无数前辈们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其中也不乏清华人的身影,他们或投身于民族解放,或授业在三尺讲台,或攻关在科技前沿,或扎根于基层土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幸运地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幸运地成为在新征程启航的第一个“一字班”。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不仅要学知识长本领,更要努力成长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新时代青年


天高海阔万里长,华夏少年意气扬。愿与各位“一字班”同学共勉,做一个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破壁少年”,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书写青春的新篇章。让我们拥抱机遇,迎接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乘风破浪,以心系天下的情怀让青春远航


谢谢大家!




清华开学!

这!就是我的大学

秋风明月,九月与你



摄影 | 李派

编辑 | 吕婷 赵姝婧

陈薇:“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新华社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题:“除了胜利,别无选择!”——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

王迪、王逸涛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武汉被按下“暂停键”。

号令如山,冲锋向前。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军事医学专家组奔赴武汉,连续奋战113天,和全国人民一同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陈薇无法忘记初到武汉时的场景。宽阔的街道空空荡荡,医院挤满了人……她难以想象,这还是那个九省通衢、繁华锦绣的武汉吗?

军事医学专家组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对接,得知当时武汉的核酸检测力量非常急缺,急需专家组的帮助。

陈薇在实验室工作(2014年12月28日摄)。新华社发

“一个个样本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大疫当前,救命是天大的事。”她当即决定,挑起核酸检测的担子。仅用一天时间,他们就完成了帐篷式负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的搭建,24小时“三班倒”“白加黑”连续作业,每天能检测1000人份以上,而且很快就能出报告。这为缓解当时的核酸检测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段时间,许多武汉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们求助。虽然每天的检测任务已经超负荷,但是面对那些期盼的眼神,哪怕已经筋疲力尽,他们还是会穿上防护服,返回实验室。

在医院红区,一名产妇红着眼睛问她:“我以后还能给孩子喂母乳吗?我还能抱我的宝宝吗?”同样身为母亲,陈薇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她完全理解这名产妇的心情。

4月13日,陈薇(前左二)向志愿者讲解疫苗知识。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他们立即开展相关研究,从医院红区到院外隔离点、再到家中,全程跟踪检测了泪液、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等,用实验数据告诉她如何安全哺乳。“前段时间去武汉,得知这对母女现在都很健康,顿时觉得心里满满的幸福感。”陈薇说。

陈薇团队长期专注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成功研制过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等,具有成熟的技术平台。对这次疫苗攻关,陈薇一行人认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何时能拿出安全有效的疫苗?疫情防控任务能否高标准完成?陈薇坦言当时的内心感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团队成员每天都是从睁开眼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钟,第二天一早又投身到紧张的工作中,始终坚守在与疫魔对垒的岗位上。很快,陈薇带领团队完成了疫苗设计、重组疫苗株构建和安全质控条件下生产制备。

“实行3条基因工程技术路线并行,优中选优、快中求快,按照国际规范和国内法规完成疫苗研发制备。”陈薇介绍说。

2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前)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ICU里紧张工作。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3月16日,疫苗获批进入临床,并在当天20时18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不久,疫苗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公开发布临床试验数据。现在,他们研发的疫苗正在顺利推进Ⅲ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在这惊心动魄的113天里,很多人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们的工作,让人非常感动。”陈薇铭记在心,84岁的熊先生报名参与疫苗临床试验,说趁着身子骨还硬朗,为抗疫作一点微薄的贡献;一位物业公司负责人自发组织车队接送疫苗参试者,半天时间就有20多人冒险驾车而来;一位负责安保的民警,发现团队专家总是忙到凌晨才回驻地,他就送来了武汉小吃……

当理发师心疼地对陈薇说:“您怎么有那么多白头发呀!”陈薇这才发现,短短3个多月,不仅人瘦了一大圈,头发也变白了。

3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右)在搭建的负压帐篷实验室检查血清分离。 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从研制出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再到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从军29载,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带领团队不懈冲击、奋力前进,为人民构筑起一道道生物安全防护坚盾。

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庆祝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大会上,陈薇动情地说:“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