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南非观后感描述》,(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1 00:29

手把手教你写《南非观后感描述》,(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南非观后感的描述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在写作前,首先要明确你的观后感主题,是关于南非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社会现状还是其他方面。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和深度。
2. 结构清晰:文章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南非,正文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内容丰富:在描述南非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现状等。丰富内容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4. 观点鲜明:在描述南非的同时,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使文章更具个性。
5.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可以适当引用名言、诗词等,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6. 举例说明:在论述观点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如,在描述南非的自然风光时,可以列举一些著名的景点,如开普敦、克鲁格国家公园等。
7. 注意细节:在描述南非时,要关注细节,如气候、饮食、宗教信仰等。这些细节可以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
8. 保持客观:在表达观点时,

贵州自驾有感:其它穷国,已经没有机会了

贵州地图

贵州,从何而来?

与那些历史悠久的省份不同,贵州地处边陲,明朝才建省,而建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朝廷对云南的控制,所以贵州的原始版图,其实就是一条向云南发兵的线路,然后从线路周边几个省,分别划出一点地,凑出了贵州省。

省会贵阳,早期是作为驿站枢纽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大一部分人口都是明代军屯移民后代,包括屯堡人、穿青人、穿蓝人等,都是汉人军屯的后裔,文化上和本地土著有明显不同。

到了清朝,由于贵州的经济实在拉垮,朝廷就把四川的遵义划给贵州。如今,黔南三区都是自治区,更贴近云南广西,西北毕节、遵义、六盘水,文化上可能更接近川渝。

六盘水这种更是现代发现煤矿之后才建的市,连名字都起得非常随意:六枝+盘县+水城。

但这还不是最随意的,贵州南部三个地级州,名字居然是:黔西南、黔南、黔东南,听起来就像几个编号而已,随意到连名字都没有。如果把衢州叫浙西南,丽水叫浙南,温州叫浙东南,这几个地方的人,能受得了吗?


贵州有多穷?

在农业时代,贵州的落后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贵州省面积的62%是岩溶地貌,特点就是石灰岩很多,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种物质在有水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会分解形成碳酸氢钙溶解,条件改变后这个反应是可逆的,导致土壤贫瘠,可利用的土壤面积很少,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没有水,没有田,在农业时代,能不穷吗?

海雀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市 ,曾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战场,聚居着彝族和苗族群众,神秘的夜郎古国遗址仅有一山之隔。

1985年5月31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写下了标题为《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来电告急:赫章县有1.2万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的文章,他是这样描述当地的贫困状况:

“5月29日,记者抵达海雀村,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记者走进苗族人家,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用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记者在海雀村一连走了9家,没发现一家有食用油、有米饭的,吃的多是玉米面糊糊、荞面糊糊、干板菜拌四季豆种子。这9户人家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屋居住,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着火塘过夜。”

南非Soweto贫民窟

如果说当时海雀村的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非洲的贫民窟,很可能有人不信。2016年,我去过南非的Soweto贫民窟,当地人虽然穷,但至少可以吃饱,居住条件虽然差,但至少还有铁皮屋,衣着谈不上美观,但不至于衣不遮体。虽然穷困,但脸上依然挂着淡淡的微笑,身材比较丰腴,应该不缺油水。一个五口之家,各种煮锅,就至少有7个,刷得蹭亮,看得出来,依然还有爱美之心,对生活还没有绝望。

曾经的海雀村


现在回头看1985年新华社记者的文字,贵州的穷完全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力。1985年的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可以记事,沿海地区虽然也不富裕,但起码比2016年的南非贫民窟要强很多。比起1985年的贵州毕节山区,那是好太多了。

我写上面这一段,无非就是想说明,贵州曾经的确穷,基础也确实差。幸亏现在变好了——最近24年,海雀村人均收入增长百余倍!与此同时,改开40年,中国人均收入增长22.8倍,也就是说,海雀村奋起直追,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平均。海雀村就是整个贵州省的缩影,尤其是最近20年贵州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200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为1.86万,贵州是3625元,贵州是上海的六分之一。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北京,为7.5万,贵州是2.3万,贵州是北京的三分之一。可见,16年间,贵州与京沪差距,从六倍缩小到三倍。

2005年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就等于400多美元,国际上做比较的话,这个水平恐怕比很多非洲国家都低。而在2022年,贵州省人均GDP为52348元,相当于8000美元,超过了巴西、泰国、马其顿,放眼全球,现在的贵州非但不穷,反而是小富。如果现在和南非比,贵州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可以碾压对手。

贵州高速公路隧道

贵州的高速公路

我去贵州自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体验传说中世界第8的贵州高速公路。

为什么贵州最近二十年能突飞猛进?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国家大力扶持。先富帮后富,这是天经地义的,否则为啥作为同一个国家呢?

经过一番互联网考古,我查到一篇2014年由贵州本地人写的文章,分析贵州为什么穷!

作者认为,核心原因就是——交通,没有之一!为什么是交通?因为贵州交通实在是太糟糕。地形崎岖导致贵州修建高速公路的成本,往往是平原地区的好几倍。

目前来看,贵州省内的交通网络主要还是依靠二级公路。有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路都没有还谈什么致富,作者在遵义长大,这里是除省会外贵州最「发达」的地区。然而,2014年,遵义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遵义多山,要修高速路,就要打无数的隧洞,修无数桥梁,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些东西贵州都没有。

当时,贵阳到铜仁没有直达的火车,转车要6个小时,开车要十几个小时。(如今,从贵阳到铜仁,走高速公路331公里,只要4小时,如果坐高铁,只要1小时40分钟。)

实际上,贵州的自然和旅游资源,以及气候环境,在全国都不算差,可奈何交通条件太差,人流和物流的成本非常高,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服务业发展受限,产业都没有就不用谈结构了,这相当于先天不足,你一个瘸子怎么和正常人赛跑?

然而,从2014年到2022年底,仅仅8年时间,贵州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331公里,排全国第4,综合密度排全国第2。

贵州面积,排全国第15(17.6万平方公里),人口全国第17(3856万人),经济总量全国第24(2022年GDP为2.02万亿),人均GDP只排在全国第28(2022年5.2万元)。

贵州人口密度219人/平方公里,和英国、德国大体一个档次(英国人口密度272人/平方公里,德国人口密度232人/平方公里)。

但2022年底贵州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是2.16公里/万人。德国是高速公路的故乡、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大国,贵州人均GDP只有德国七分之一,但人均高速里程已经远超德国(1.57公里/万人),而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人均高速公路(0.6公里/万人)不到贵州的三分之一。



贵州高速公路的是非功过

贵州这地方,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自古以来都是东亚大陆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但近些年成了「基建狂人」的样板地区,很多人不以为然。

最近我看了很多关于贵州高速公路的文章,其中有很多人,为了反思而反思,认为贵州高速公路,造价过高,入不敷出,并不值得骄傲自豪。

自媒体写手主要来自城市,而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他们对贵州的空间概念不了解,比如,在贵州,从点A到点B,看上去近在咫尺,其实走起来却远隔万米!很可能中间隔着一条深不可测的山谷,或者河流。

坝陵河大桥线路图

举一个例子。贵州目前造价最高的公路桥是「坝陵河大桥」,全长达2237米,含连接线一共5.8公里,耗资14.8亿!看上去非常昂贵,每公里路面造价约3亿。

但是,我们评论造价不能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这座桥,要横跨坝陵河水道,就只能走既有的国道G320,我亲自去地图上查了一下,总距离为23.5公里,耗时36分钟。

而走「坝陵河大桥」,只需要5分钟5.8公里。时间上,节省了30分钟,路程上,少了18公里。

如果所有车辆,包括小轿车、SUV、卡车、大巴的平均油耗为10L/百公里,走原来的老路18公里,油费就要13块钱。而贵州高速的收费虽然贵,但最多也就0.7元/公里左右,走「坝陵河大桥」,过路费也就5元。

所以,有了大桥之后,经济上,节约了13-5=8元。时间效率的提高,就更加难用金钱衡量,如果每辆车节约30分钟,每年路过的车辆成千上万,累积节约的时间,很可能是好几年。

至于贵州高速公路造价高,早就是老黄历了。让我举几个例子,都是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

贵州德余高速,连接德江县和余庆县,全长102公里,耗资141亿,平均每公里造价1.4亿。

浙江柯诸高速,连接柯桥和诸暨,全长39公里,总投资175亿,平均每公里造价4.5亿。

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线,全长22公里,项目总投资111亿,平均每公里造价5亿。

同一个时期,浙江高速公路的造价,几乎是贵州的3倍,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主要就是拆迁成本,贵州虽然多山,架桥打洞的成本高,但山区地广人稀,拆迁成本低,不但弥补了造价,甚至让贵州高速公路比东部发达地区便宜。

贵州高速公路收费高,很多人以为是造价贵,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贵州高速车流量低。

除了高速公路,我们也不能忘记普通公路。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德国公路总里程约65万公里,贵州的公路里程相当于德国的32%。而贵州人口(3856万)相当于德国(8300万)的46%。也就是说,贵州人均公路里程,相当于德国的69%。

表面上,贵州的人口密度和德国差不多,但德国相对分布均匀,贵州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略平坦的都市区。所以,贵州更需要主动脉,德国则更需要毛细血管

我在德国自驾很多次,几乎走遍了德国的大部分地区,其实,很多德国普通公路的规格,都比贵州的强。以我的经历,贵州很多高速公路的限速为100和80,在中国平原地区,限速普遍在120,而在德国很多高速公路,甚至不限速。也就是说,与德国比,贵州的高速公路规格普遍不太高,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贵州山地太多。

我曾经问过一个从事公路建设的朋友,他说,其实在贵州,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和国道差不多,因为双车道更本不够用,速度也受限,所以四车道是唯一的选择,另外,该架桥的架桥,该打洞的打洞,也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高速公路是封闭化,立交化,成本略高一点点。但高速公路可以合法收费,国道就不一定。如果收费的高速公路,都入不敷出,那么不收费的国道,就更加困难。

总之,对比德国,贵州公路交通却是有点超前,但绝不是过度超前,高速公路不但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公路建设的效果

高速公路不但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人流和物流通畅了,还必然带来新的观念。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卫生条件」和「人的气质」。

卫生条件

大约十几年前,我在贵州坐过大巴车,如今回想起来,简直就是噩梦。沿途服务区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餐饮区就像泔水槽,菜色屎黄,苍蝇乱舞。卫生间就像农村的茅坑,污水横流,臭气扑鼻。当时,西部高速服务区,就像30年前浙江的国道路边摊,那是一种肉眼可见的落后。

这次,我自驾的范围,主要在黔东南,如果说贵州是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那么黔东南就是贵州最穷的地级州。贵州最穷的十个县,有九个在黔东南,分别是:岑巩县、剑河县、三穗县、锦屏县、施秉县、麻江县、台江县、丹寨县、雷山县。我打赌,这些名字,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

就在这贵州最穷的自治州,高速公路服务的厕所,让我刮目相看,无一例外非常整洁,干净程度甚至超过沿海发达地区。

人的气质

以前的云贵一代的农民,可能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经济条件也比较差,见到外来人,要么木讷,要么蛮狠,要么憨笑,要么俯视,要么仰视,平视的比较少。如今,随着视野的开阔,经济的改善,当地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语言障碍完全消失,我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开车闲逛,路过一个小店,看到一群妇女聚在一起。走近一看,原来她们在削荸荠。其中一个大妈,还主动问我,是哪里人?住在什么地方。甚至还给我一个刚削好的荸荠。


写在最后

中国是极少数没有经过殖民的工业化国家,而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西方靠殖民,我们靠什么?我们的工业化初期,亏欠农民工的实在太多,有些话,我不方便说,大家应该心里有数。

贵州就是当年的农民工输出大省,和其他被殖民的亚非拉国家相比,贵州的幸运之处就是,在原始积累阶段,可以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工业化之后,又得到国家的反哺。

与此同时,大多数亚非拉国家,都是被西方工业国吃干抹净之后,就弃之不理。你可曾看见二战后,西方殖民者给非洲建过一条铁路?或者一条高速公路?没有!完全没有!

另外,还有一些人,总是喜欢说,国家宁愿把钱给亚非拉,也不投资建设自己的欠发达地区?这些人说话,是否经过脑子呢?他们可以去查一下。中国在国外到底建设了多少高速公路?

中国输出基建的旗舰项目就是巴铁的「中巴走廊」,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也就是所谓的M5高速公路,连接木尔坦和苏库尔两地,全长392公里。2018年2月开工,2022年7月竣工,从此之后,中巴之间的高速公路项目就没有进展。

其它零碎的高速公路项目,还有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及利亚……等等,规模都不如巴基斯坦的M5,其中主要是收钱干活的工程外包项目而已。


世界高速公路里程排名

而截止2022年底,贵州高速公路8331公里。如果贵州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那么贵州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将排名全世界第8位。仅次于法国,高于日本、意大利、墨西哥、英国、韩国。

这8331公里高速路,是数十年间,一万多亿人民币的投资,坚持不懈的建设,才有这样的结果。所以,我的标题是,其它穷国,已经没有机会了。尤其是像阿富汗那样的多山国家,几乎是彻底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换句话说,穷国要搞基建,实在太难了,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西方不帮忙,中国也不是凯子,就算能帮忙,也会仔细掂量掂量,你到底值不值得帮忙!毕竟,连巴铁,我们也才修了392公里的高速公路。而没有基建,穷国就像1985年的贵州,永远摆脱不了贫穷的诅咒!


最后,让我展示一张照片,拍摄于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当地司机最主要的食物还是方便面。这样说吧,如果沿海发达地区的服务区,10个人只有1个吃方便面,那么在贵州,这个比例可能是10个人有5个以上,吃方便面。

这说明,贵州人的收入还比较低。一方面是坏事,说明经济水平依然落后,另一方面,也是好事,说明贵州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不要说贵州人的收入超英赶美,就算达到沿海地区的水平,贵州的车流量还可以提高很多倍,高速的利用率就会提高很多。到时候,大家很可能要感谢当年建设高速公路的先见之明。

坐邮轮环绕非洲大陆有感:文明的尺度不仅写在GDP上

当我在船上看着非洲大陆渐渐远去,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需要旅行,需要去那些被认为是边缘化的贫穷落后的地方?


撰文丨一娴


2024年9月9日,我们乘坐皇家加勒比海洋旋律号,回到美国迈阿密,结束了274天的环球旅行。


这次环球邮轮旅行,较之2020年我们乘坐歌诗达美味号邮轮120天的旅行,去的地方更多,视野更加开阔,感想也更多。有人说,经历一次环球旅行的见闻和感悟在某种程度上能改变三观,我深以为然。


尽管回来已经几个月,但无论什么时候回头看,自己常常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生中最难得又最有意义的一次旅行,历时274天,行程约14万公里,经过五大洋七大洲60多个国家或地区,150多个港口……


▲本文作者乘坐的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海洋旋律号


一路走来有太多的收获和感慨,所有的旅行都写了日记,做了视频记录。离开的时间越久,回味和体会越深。


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环球旅行,唯一发生的大事,是因为红海危机爆发,胡塞武装多次袭击商船,全球航运受到严重影响。邮轮方面为安全起见,也宣布改道,取消经过红海航线和之后的一系列旅行,改道非洲,计划绕非洲大陆一圈。


消息传来,旅客们又是遗憾又是兴奋,遗憾的是很多预定游览的港口,包括中东诸国和希腊众岛屿被取消。兴奋的是能够环绕非洲大陆,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会,在这之前,还没有一艘大型邮轮环绕过非洲大陆。


从穿越中东去欧洲到转向非洲,地图上的航线被重新勾勒,仿佛命运之神兴之所起,推开了一扇原本不会打开的门。可以说,非洲之行是这次旅行和人生中最难得、印象最深的旅程。


环绕非洲,经过东部海岸的塞舌尔、毛里求斯、留尼汪——原定的马达加斯加因为大浪取消——这些基本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塞舌尔,留下的印象是当地的二宝:据说是远古文明留下的形状如人的臀部的海椰子,以及古色古香的陆龟。


▲形状如人的臀部的海椰子


在毛里求斯,乘坐直升飞机观看了罕见的海底瀑布,那一片浅绿深碧,浅蓝湛蓝黛蓝,在光影中变幻、流动……恍如仙境,这样的神奇美景,据说是上帝造好后花园后,大手一挥给毛里求斯的馈赠。


还有南非,殖民地历史,野生动物园自由而生动的动物们,还有桌山的宏大气势,好望角前浩瀚无垠的大西洋和印度洋风起云涌……


这些国家,如同一串沉静的旧珍珠,不同的自然景观、殖民遗痕、文化风貌和发展阶段,散发出各自的风情。但真正让我沉思感慨的,是西非四国国:纳米比亚、安哥拉、加纳和塞内加尔。


▲在直升飞机上俯瞰毛里求斯海底瀑布


在这四处国度,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节奏并不只存在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时钟里,文明的尺度也不仅写在GDP上。



纳米比亚:很社会主义的感觉


西非首站是纳米比亚,行程有两种选择,一是自然景观,看看海豹、著名的红沙丘火烈鸟盐湖粉红湖……另一是人文内容,去看老百姓生活,看土著部落,和他们交流……我们选了人文内容。


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很少知道纳米比亚,其实纳米比亚很美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纳米比亚人均GDP达到4000多美元,排在南非后面,在非洲不算很穷。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赫雷罗人(Herero)部族区。这个世界,富人的富足五花八门,穷人的穷则都一样。但是纳米比亚好像有点例外。我们到的那块贫民区,放眼望去,差不多270度的视野都是一大片低矮破旧的房屋。房子是真破烂,有的屋子一眼看进去几乎家徒四壁,有家具也是破破烂烂的。


但人们身上穿的都还不错,孩子们脸上也有笑容,很多孩子在镜头下都很自然,会摆pose,可见衣食没问题。据说穷人富人的孩子都上学,就是校服档次不同。公校收费很少,公立医疗收费低廉甚至免费,很社会主义的感觉。


▲纳米比亚的学生


政府也建造安居屋,一座座颜色柔和的平房。我们看了一座毛坯房,两室一浴还有一间厨房兼厅,大约30平方米。一座已经入住的公居屋,门口晾晒很多衣服,还停着一辆破旧SUV。据说要住安居屋需要排队20年,如果政府里有亲戚或熟人,就可以提前排到。在不发达国家很常见的操作,穷人不例外也有档次。


导游带我们见一个赫雷罗人部落Mama,头上包着扁平的大包头,面容苍老慈祥,70多岁,有6个孩子,由一个现代装束的年轻姑娘陪着做吉祥物,介绍一些部落生活习俗和各种用具。有趣的是,部落男人可以娶12个妻子,但都得由大老婆挑选,大老婆的地位很有点中国古代家庭里嫡妻的意味。


纳米比亚总体比其他西非国家安全,我们在随团项目结束后,自己出去雇了辆破丰田,走马观花游览了粉红湖盐湖红沙丘和看火烈鸟。


归途中很罕见地在小集市上看到两个辛巴族妇女,头发上梳着发髻涂着厚厚的红泥巴,裸露着的上身也涂满红泥,当时感到非常惊奇也有些震撼。


▲阳光照耀下的辛巴族少女红泥发


辛巴族曾经是非洲大草原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时光流逝,如今倔强的辛巴族人选择远离现代文明,定居在贫瘠的沙漠灌木地带,目前人口已不足两万。闻之令人唏嘘。



安哥拉:有很多中国人在谋生


安哥拉,据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实2022年安哥人均GDP为3000美元,尚可。


安哥拉之所以会被认为是最贫穷的国家,主要是看上去又穷又乱,安哥拉内战(冷战时期开始的代理战争)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2年才基本结束。简言之,这块曾经是葡萄牙最富庶的殖民地,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打烂了。


▲安哥拉罗安达小镇即景


安哥拉在内战结束后,中国是主要的重建伙伴,是安哥拉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安哥拉则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关系稳固合作广泛。但安哥拉治安混乱,枪支泛滥,当局治理能力不足,近年有很多中国人在安哥拉谋生,中企也不断发展,当地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抢劫和绑架案频频发生。


我们坐大巴出行,前面有一辆警用摩托随行开道,想来是有威吓作用。参观了几个博物馆,包括武器博物馆和安哥拉前总统博物馆。武器馆前的空地上,画着很多红色的令人心悸的大×,导游说那就是被杀死的人的痕迹,其中有他的亲人。武器馆展现的内容,不仅是武器,而是武器的使用历史贯穿全部。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往往也是既得利益者,随团在富人区的海滩休憩,想到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轮回。


▲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景色


顺便说一下安哥拉的中国人,这些年增加很多,据说如今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中国城包括16个大楼,共计400多家店铺,以及一个拥有29栋建筑的住宅区。恐怕是全球最大的海外中国城吧。


人多了鱼龙混杂,出现帮派涉黑争夺资源地盘,后来发展到抢劫绑架,杀人撕票。当地政府也束手无策,最后据说经两国协商,中国公安部派扫黑工作组到安哥拉,狠加扫荡一番,才算基本解决问题。然后,本地歹徒开始针对中国人(据说认为中国人人傻钱多)抢劫绑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加纳:出行全程有特警护送


加纳是此次非洲之行印象排名最末的国家。加纳的部落小有名气,据说加纳还有很多偏远的部落,那里的人们完全没有国家的概念。


我们到首都不远的一个乡村访问阿坎族部落,酋长带着一副眼镜(文明的痕迹),不苟言笑,有着上位者该有的威严。虽然此酋长非彼酋长(那种头顶一块布富得流油),在他身上依然可以看到权力的巨大能量,一个小小的部落酋长,坐出了不可一世的帝王的范儿,令人叹为观止!


▲坐出了不可一世帝王范儿的加纳部落酋长


我们观看了叩问神灵是否同意我们进入部落的仪式,神灵没有意见,于是我们草草参观了部落,一片片破败的房屋,和部落妇女一些制作食物的操作。部落没有招待的意思,说实话我们也不敢参与。


加纳是热带传染病流传的地方,黄热病、肝炎、甚至有霍乱——这种在世界上几乎绝迹的烈性传染病。邮轮上放弃非洲旅行的旅客,担心非洲的传染病是其中原因之一,而如果旅客没有注射黄热病疫苗,就不允许进入非洲。


▲正在制作食物的加纳部落妇女


我们还参观了一所学校,校舍很简单,还算整洁,孩子们看上去很快乐,表演浓烈非洲风格的唱歌和舞蹈。校长讲话时,笑容满面地呼吁大家捐款支持学校建设,我们捐了一点心意,一转身,不料看到校长飞快地把心意塞进口袋,然后继续笑容满面。我有点疑惑,不过想想这里是部落附近的学校,也就释然了。


在加纳,我们出行全程有特警护送,前面一辆拉着警笛开路,后面一辆车上有4名持枪特警,其中有两名女警,皮肤黝黑,英姿飒爽,很吸引眼球。可见,加纳的治安不好,当然,我们的旅费也因此多付出不少。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在非洲,很多地方都有当年黑奴和贩卖黑奴的遗址。著名的加纳埃尔米纳城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年是非洲西岸最大的黑奴贩卖转运点,黑暗狭窄的地牢里血迹斑斑,令人感到窒息。


所有这类遗址,都有太多不幸的灵魂在飘荡,资本的早期积累,铺垫太多的白骨,沾满太多血泪。



塞内加尔:非洲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


西非最后一站是塞内加尔。塞内加尔也是非洲穷国,曾经的法国殖民地。2022年人均GDP仅有1500美元,比安哥拉还穷,经济支柱主要是渔业、花生、磷酸盐和旅游业。但塞内加尔政局较稳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我们出游也无需警方护送了。


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游览,感觉到处都是纪念碑博物馆,有趣的是,这些建筑名字前面几乎都不是塞内加尔,而都冠以“非洲”:非洲复兴纪念碑、非洲艺术馆、非洲……还有著名的黑人文明博物馆等等。这些都与泛非洲主义有关,被誉为泛非洲运动之父的爱德华·布莱登就是塞内加尔人,历届塞内加尔总统也都致力于推动泛非主义,所以会有这类冠名。


▲位于达喀尔的非洲复兴纪念碑


在达喀尔,处处都有中国的影响。中国和塞内加尔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援建大桥和高速公路,以及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援助,达喀尔著名的黑人文明博物馆就是中国援建的,成为非洲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


中国还是塞内加尔第一大花生出口国。游达喀尔时遇上好几次大塞车,塞车时很多小贩穿梭于车辆之间卖的都是一小包一小包的花生。回程经过一个本地街市,摆满了小摊,卖各种衣服日用品,导游特别强调说,这里每一件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达喀尔有一座著名的天主教主座教堂(胜利圣母大教堂),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新苏丹风格的塔楼,拜占庭式的圆顶和露台,门口四根柱子上的天使雕像,罕见地取自非洲游牧民族富拉尼女孩形象。


在这个9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虽然贫穷,然而诸如法语教育、宗教、传统音乐和城市生活,融合自然,给人的印象,温和美观且和谐。


▲远眺南非好望角


历时约一个月(包括海上巡航),我们完成绕非洲大陆的旅行,收获良多。当我在船上看着非洲大陆渐渐远去,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需要旅行,需要去那些被认为是边缘化的贫穷落后的地方?


确实,亲眼目睹的感受,往往更令人深思,不懈地去寻找答案:人的平等和不平等,落后和先进,贫困和富庶,究竟根源是什么?


千百年过去了,大海依旧波涛汹涌,大航海时代带来了一种文明,另一些文明却因此消失,人类走了千万年,其实仍然没有真正走出丛林。


人的一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


环球旅行所见的壮丽或柔美的山水,瑰丽或古朴的城市建筑,各种各样的人们,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极其丰富多彩,收获颇丰,给予自己的种种切身感受和体会,可以说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题图为纳米比亚的贫民区。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