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1 02:5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忆读书》中心思想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中心思想:首先,要明确《忆读书》这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可以围绕作者对读书的认识、读书对人生的影响、读书的价值等方面展开。
2. 结构布局: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
a. 引言:简要介绍《忆读书》的作者、背景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b. 分析中心思想:详细阐述作品中的中心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作者对读书的认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对读书的看法,如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等。
- 读书对人生的影响:探讨读书对个人成长、价值观塑造、情感丰富等方面的影响。
- 读书的价值:阐述读书在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c. 结合实际:将作品中的中心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举例说明读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d. 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作品中心思想的重要性。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下是一些建议:
a. 使用恰当的词汇:根据文章内容,选用合适的词汇,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b. 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c. 注意句子结构:合理安排
《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向我们讲述了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不同方面的好处等,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却另辟蹊径,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我们谈话,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整篇文章完全是对冰心亲身经历的讲述,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一起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了我们心中,让人受益终身。
这篇课文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课文结尾的9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抓住这个中心可以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我们先来看“读书好”。冰心在文章中说——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冰心认为,读书可以获得最大的快乐,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可以获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
除此之外,我认为读书的好处还有: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书的知识是无限的;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书读得多了,作文自然写得好;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们再来看“多读书”。冰心在文章中说——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冰心从7岁开始自己读书,一辈子手不释卷。她说——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冰心在课文中列举了她读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荡寇志》《封神榜》。这篇课文是有删改的,我查了一下原文,原文中还写到她读了诗歌《满江红》《声声慢》,长篇小说《精忠说岳》《茶花女》,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真可谓“读书破万卷”!
最后,我们来看“读好书”。冰心在文章中说——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选好的书来读。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冰心认为要内外兼美。何为外在美?语句优美,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明。何为内在美?充满质朴的真情实感。一本好书,除了这些,还要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激发人的各种情感。
好书读者不一定一开始就能充分体会其中的含义。比如,冰心从十二三岁就开始看《红楼梦》,却直到中年才体会到它的滋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层面为基础的。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不足以深刻了解社会中的凄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真正内蕴。冰心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
就学生而言,从冰心讲述的读书经历和感受中可以获得以下启发: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读书面广,读书种类多;从小就要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用心品味文学作品,更有感触;读书不可毫无目的地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丰富生活,完善自我。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中心句表达了三层意思: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而从。
冰心为小朋友写过不少书,比如《寄小读者》,请大家找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收获更多。
(作者系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01日第12版
作者:诸向阳
【课本里的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 陈雪
课本中,怎么会缺少阅读者的身影呢?那是沉湎思想和酝酿创造的重要时刻。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忆读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图为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阅读的读者。光明日报记者郭冠东摄/光明图片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读了许多书,冰心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忆读书》)所以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儿童刊物要冰心给小读者写指导读书的话,她只写了九个字,却成为高度凝练的读书指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有人说,阅读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么,图书馆和书店就是人身心休憩的地方。
“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上图书馆》,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诗人、翻译家王佐良把清华大学图书馆当作自己的“恩师”。更重要的是,去图书馆成了他的习惯,因为偶遇一本书,也是生活的奇趣。
对于外国作家来说,阅读中国的典籍也是一场奇遇。翻阅《论语》就曾给德国诗人黑塞带去满足。
秋窗读书图(中国画)刘松年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我如何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读书:目的和前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次与中国典籍的偶遇,制造了一种长久陪伴,“几十年来,我对这些中国典籍的喜爱有增无减,床头多半总是摆着其中的某一部。”读好书还是一种修养,其益处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如黑塞所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若要评点出意志力最强的读书人,清代政治家曾国藩一定榜上有名。“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古人谈读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曾国藩曾在致弟弟的家书中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曾国藩强调读书要“有恒”,是出于其作为士大夫之杰出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他为古今读书风景里增添了一份豪迈之情。
谈起读书的方法,许多人可以脱口而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但却常常忘记这句话的下半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著名的新闻记者、评论家邓拓就以马南邨为笔名分析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内涵。
儿童图书馆(油画)李天祥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不求甚解》马南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邓拓认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如今,我们可以轻易获得书籍这种“精神营养品”,假如作家林海音看到今天这份“富足”,一定会道一声“羡慕”。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走我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窃读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柳荫读书图(中国画)丰子恺
林海音学生时代,街上的书店一定是不允许读者随意翻阅图书的。她在放学后跑到书店里偷偷看书,怕被老板赶走,有时一本书甚至要跑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窃读记》)林海音的代表作是小说集《城南旧事》,里面有许多北京南城的童年记忆。时光流转,当她回忆往事时,当年苦中作乐的读书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作家学者们总喜欢记述自己的阅读经历,其中,有趣事,也有苦恼;有读得索然无味的书,也有读到豁然开朗的书;有的人能在书中看到先贤的背影,有的人会在书中发掘新的自我。其实,无论是怎样的阅读经历,都会化成生活中难忘的回忆,因为阅读就是生活本身。
重九读书图(中国画)程十发
囊萤夜读(课本内页)资料图片
书籍是知识的窗户(宣传画)张安朴
晨(油画)徐文华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5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