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1 11:13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入团申请书的职高800字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格式规范": - 确保申请书的格式符合学校或团组织的要求,通常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 - 标题可以是“入团申请书”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称呼应使用尊敬的语气,如“尊敬的团支部”。 - 落款应包括申请人的姓名和申请日期。
2. "内容充实": - "个人基本情况":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班级、专业等。 - "入团动机":明确表达自己为什么想要加入共青团,阐述对共青团的认识和向往。 - "个人经历":简要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特别是与团组织相关的活动或经历。 - "思想认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 "未来展望":表达自己加入共青团后的决心和计划,如何为团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
3. "语言表达":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语言要真诚、朴实,避免夸大其词或使用不恰当的词汇。 - 语句要通顺,逻辑清晰,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4. "篇幅控制": - 通常入团申请书控制在
习近平的母亲齐心,是抗日战争初期在太行烽火中投身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奔赴延安的八路军女战士。
习仲勋对妻子也赞赏有加,他曾对子女说:“你妈妈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母亲的言传身教,为习近平树立了榜样。
从习近平和母亲的几个故事里,我们能深切领悟到母子之间的默契与“约定”。
母子连心
1939年3月,年仅十五岁的齐心在太行抗日烽火中参加革命,同年在反“扫荡”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的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
1943年,绥德的窑洞里,齐心第一次看到挂在墙上的毛泽东主席为习仲勋同志题写的“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八个大字。那一年,她十九岁。
2000年夏天,齐心回到郝家桥村看望乡亲。 来源《习仲勋画传》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齐心顾全大局,坚持在基层工作,默默奋斗在组织安排的各个岗位上。
后来,齐心这样回想一生中两段使她受益匪浅的经历:一是在前方抗日根据地两年,经受了战火的考验,抗大熔炉艰苦的战斗生活培养了我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操,坚定了革命斗争意志,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二是在陕甘宁边区农村做基层工作八年,在劳动人民的哺育下,和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
同样十五岁的年纪,1969年1月13日,习近平背起行囊,下乡来到陕北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在这里度过了7年的青春岁月。
习近平曾在文章中写道:“十五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二十二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那几年,习近平感受着来自梁家河的温暖,他跟乡亲们吃一处、住一处、劳动在一处,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在梁家河,习近平曾先后书写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1974年1月,习近平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一年,他二十岁。
知青岁月里,齐心亲手给习近平缝制的针线包,一直陪伴着他。针线包上绣的“娘的心”三个字,是母子深情的凝结,是齐心革命生涯中对人民的无怨付出,是对孩子们奉献国家的无悔支持,是饱经风雪始终不渝的初心。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母子连心,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毫无保留、披肝沥胆的赤子之心,是习近平和母亲的“约定”。
从严要求自己
注重家庭教育的齐心影响着习近平整个的成长过程。她循循善诱,经常依照家里的规矩给在外地工作、走上领导岗位的习近平写信,告诫他“高处不胜寒”,并嘱咐他要从严要求自己。
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历史新高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谈到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戒的问题时,习近平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是习近平和母亲的“约定”。
天天奋斗
“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是习仲勋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齐心自勉自励、启迪后人的人生感悟。
齐心在中央党校工作时,单位离家较远,她和家人总是离多聚少。只有到了周末她才能搭乘公交车回家一次,到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星期日晚上还要赶回单位上班。
但齐心却从没考虑过是否和孩子们多待上一会儿,甚至是否调换一下工作,离家近一些。那时,她心里想的就是服从组织安排,不能耽误工作,甚至孩子患了重病,她也没有请过假。
齐心把习仲勋叮嘱她“工作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处理好”的话,当作人生的座右铭,同样也以此勉励习近平。
2001年春节,齐心通过电话问候、叮嘱习近平:“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这就是对家庭负责,也对你自己负责,这都一致的。”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夙夜在公、忘我工作是习近平最平常的状态;风尘仆仆、马不停蹄是他治国理政最真实的写照。肩负着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习近平不知疲倦,兢兢业业,既是领路人,也是奋斗者。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市广西民族博物馆外,同参加三月三“歌圩节”民族文化活动的各族群众亲切交流。
“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总书记一席话振聋发聩。
人民至上,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甘于“无我”、赤诚奉献的奋斗精神,是习近平和母亲的“约定”。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有一件特殊的展品——1974年1月10日,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革委会正式批准习近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函。
函件写道:“经公社党委1974年元月10日会议研究决定(,)接(收)你队石玉新、石凤兰、习近平三同志为中共党员。党令(龄)即日起计算,特此函告。”
今天,跟大家聊聊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团和入党故事。
“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插队落户。此后7年,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知青岁月。
1973年,习近平和延川县北京知青合影
插队期间,习近平踏实肯干,为乡亲们办了不少好事,成为村民口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追求进步的习近平准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家庭原因,他被扣上了“黑帮子弟”的帽子,入团希望十分渺茫。
习近平并不气馁,主动写了入团申请书,请大队支部书记“往上递”。他在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曾专门提到过这段往事——
第一次写完入团申请后,我把大队支部书记请到我的窑洞来:一盘炒鸡蛋,两个热馍。
吃完后我说,我的入团申请书你该递了吧?他说,我怎递?上面都说你是可教子女。
我说,什么叫可教子女?他说,上面说你没划清界限。我说,结论在哪?一个人是什么问题,得有个结论。我父亲什么结论?你得到中央文件了?
他说,真没有,递,那就往上递。
从公社回来之后,他说,公社书记把我骂回来了,说我不懂事,这样的人,你还敢递?
我说,我是什么人?我干了什么事?是写了反动标语,还是喊了反动口号?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我毫不气馁。
接着,习近平又一连写了好几份入团申请书,直到第8份入团申请书递上去后,才在公社团委书记的支持下获得批准。1972年,习近平正式成为一名共青团员。
入团之路一波三折,入党之路也不顺利。
因为“习近平本人表现好,踏踏实实干,有想法,能团结群众、团结队干部”,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便问习近平:“想不想入党?”想到之前的入团经历,习近平说:“很难。”梁玉明用了激将法,“你不要求进步,怎么能发展你入党?”
于是,梁玉明成了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在收到习近平的入党申请书后,梁玉明组织了一场党员会,会上大家都同意习近平入党。之后,他又召开支部会,同意接收习近平入党。但当梁玉明拿着材料到公社时,却挨了一顿训斥:“你这个梁玉明这么胆大,敢把‘黑帮子弟’介绍入党!”
曾和习近平同一个生产队的村民王宪平回忆说,像习近平这样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被当做“黑帮子弟”禁止入党。“无论他工作多么上进,对党多么忠诚,因为家庭原因,入党的希望非常渺茫。”
虽然申请屡遭拒绝,但习近平没有放弃努力,继续向党组织靠拢。在辛勤工作、团结群众、刻苦读书的同时,他又陆续写了好几份入党申请书。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申请始终没有得到批准。
后来,在习近平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公社党委终于开始重视习近平的入党问题。经过研究讨论,公社党委认为习近平已具备入党条件,同时考虑到习近平的良好表现,决定批准他的入党申请。
就这样,在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后,习近平终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