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青春理想信念演讲稿》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2 09:49

推荐《青春理想信念演讲稿》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青春理想信念的演讲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保演讲稿的主题明确,围绕青春理想信念这一核心展开。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热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2. 结构清晰:演讲稿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要引人入胜,正文部分要层次分明,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3. 内容充实:演讲稿的内容要充实,既要体现青春的活力,又要展现理想信念的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青春的特点:如活力、激情、拼搏等; b. 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如指引人生方向、激发奋斗动力等; c. 青春与理想信念的结合:如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如何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等。
4.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5. 事例典型:在演讲稿中,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典型事例,如优秀青年事迹、历史人物故事等,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6. 逻辑严密:演讲稿的逻辑要严密,观点要明确,论证要充分。在阐述观点时,要注意前后连贯,避免出现逻辑错误。
7. 适应场合:根据

学习雷锋精神,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致全校青年倡议书




广大青年朋友们:

犹记庚子年初,新冠疫情倏忽而至,举国上下迎难而上,共克时艰。面对这道“加试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一部荡气回肠的抗疫史诗与一场人类历史上告别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同步铺开,我们见证了“十三五”的圆满收官,见证着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动员报告》到《山东大学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校园农场拔麦子、果树施肥,到“星愿行动”和谐校园建设计划的组织实施,从走到街头给大家免费修理收音机,为四邻八舍提供英语教学辅导服务,到“服务社区”行动计划的行稳致远,从生物系八位同学亲手绣制“八颗红心向红星”的锦旗寄往老山前线,再到研究生支教团发起“‘手拉手’关怀医护工作者子女专项志愿服务”……广大青年志愿者,一届接着一届做,一茬接着一茬干,为担当者担当,为奉献者奉献!

雷锋精神与山大精神交相辉映,成为一代代山大人砥砺奋进的基因密码。广大青年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为风向标,口口相传、代代沿袭,努力用“无我”的至纯至美迎接新时代、拥抱新时代!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第58个“3·5”学习雷锋纪念日、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大家发出倡议:

学习宣传雷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根基扎实与否直接关乎广大青年安身立命、成长成才。广大青年志愿者不仅要深耕于奉献之中,更要志存高远,心怀家国。把学习宣传雷锋精神与“四史教育”有机结合,与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巧妙贯通。在学思践悟中涵养红色根脉,在明德扬善中蓄积厚重品格。

学习宣传雷锋精神,明确工作方位。广大青年志愿者要传扬雷锋故事,砥砺奉献品格,擦亮青年志愿服务传统、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青年志愿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为共青团深化改革作出应有贡献。广大青年要深刻体认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以志愿服务为重要载体,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习宣传雷锋精神,树立奉献品格。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大青年志愿者要把学习宣传雷锋精神与新时代志愿服务内涵深入融合、互联互通,要从我校“十四五”时期立德树人、治学办学实践的广度中领会把握雷锋精神,要从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的高度把握雷锋精神,要从做好新发展阶段山大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角度领会把握雷锋精神。

学习宣传雷锋精神,投身志愿岗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青年志愿者学习宣传雷锋精神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躬身实践,深入参与“服务社区行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实践品牌,推进志愿服务项目质量提升与内涵式发展,围绕服务大局,推动志愿服务校地合作新突破。

广大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以青春昂扬姿态传承雷锋精神,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以“志”在必得的牛劲牛力,追求卓越、只争朝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和建校120周年!

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

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2021年3月4日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团宣 马海波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刘婷婷 张丹丹  】

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科研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拆了四堵墙,架了四座桥’。”北京平谷西樊各庄科技小院硕士研究生杨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科技小院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立即在广大高校师生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回信饱含着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关爱和殷殷嘱托,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广大青年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小院人:请党放心,强农有我

5月3日中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科技小院创始人张福锁正和北京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在地里交流如何发展乡村林下经济,忽然发现朋友圈被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刷屏。

5月4日,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一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说:“回信充分肯定了科技小院的做法。”

张福锁等人于2009年创办了第一个科技小院,位于河北曲周。他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团队平均每人一年发5篇SCI文章,但这些英文文章老乡们也用不上,要想办法到农村去,让技术真正在农民地里发挥作用,才能解决生产问题。

科技小院要探索一条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政产学研用新路子,从老师到学生,都是“自找苦吃”。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院士介绍,科技小院“拆了四堵墙”——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之间的墙、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教和学之间的墙。同时“架了四座桥”——高校对接乡村的桥、师生深入基层的桥、人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桥、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桥。

李晓林是第一个去农村驻扎的教师,一年有300多天在一线。杨茜觉得,教师们“自找苦吃”是出于“三农情怀”,许多同龄人对农村的感情,是在和农民的密切接触中建立起来的,这种情感复杂又深厚。

十几年来,全国先后有2700多名研究生参与到科技小院的建设和运行当中。目前,中国农大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

座谈会上,科技小院学生代表王雯欣发言时说:“初到科技小院,我们吃了很多城里娃没吃过的苦,也经历了饮食、生活、劳动、思想等各种困难。”但这些并没有把他们打倒,反而让他们变得更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愿景,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三农战线,舍我其谁!”

在王雯欣看来,当增产增收的喜悦绽放在老百姓的脸上,当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画卷绘成现实,每个小院人的故事、眼泪和坚守都能证明,“自找苦吃”真的可以创造出幸福美好。

座谈会后,农大师生举行誓师大会。同学们一起庄严宣誓:知农爱农守初心,强农兴农担使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准备着,时刻准备着!星火传承先辈荣光,展现青年先锋力量,请总书记放心,强农有我!请党放心,强农有我!

高校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窦鹏辉说,习总书记的这封回信不仅仅是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也是给全国农业战线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全体人员的,“我觉得回信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中国农业大学等“农”字头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张福锁表示:“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抓好抓实爱农兴农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理念,科技小院应勇担“立德树人、爱农兴农”时代重任,主动服务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等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的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爱农兴农新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度,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团委书记范大年表示:“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以赴为青年搭建实践成长的广阔舞台,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推进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充分融合,教育引领同学们学会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继续建功立业,继续书写农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华彩篇章。”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曾多次到各地的科技小院学习调研,深感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农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吃苦在前,担当作为,经得起风雨考验,永远奋斗不息!”黄季焜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全国众多高校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广大教师表示,更加深刻感受到青年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的重要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驻山西省中阳县阳坡村第一书记张健睿频频往返于讲台和田间地头,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经历了一场政治洗礼,进行了一次国情研修,凝结了一份乡土情怀。张健睿说:“我们不仅要‘只向上走摆脱冷气’,也要‘多往下走广接地气’,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辅导员何一凡表示,新时代新青年始终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作为辅导员,我要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勇担新时代新使命,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火热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青年学子:“吾辈定不负所望”

“吾辈定不负所望”,是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后发出的共同心声。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2022级本科生高雨菡表示,乡土中国,不可忘本,“我们更有冲劲与热情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并在逐步的自我提升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即将奔赴新疆基层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研支团成员,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我心潮澎湃。”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法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杨雁舒说,乡村兴则中国兴,“我立志在‘四有’好教师的标准要求下,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自觉担当起建设边疆的责任,把爱党爱国的信念之种埋进茫茫雪原,用实际行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1级研究生刘浩炜则表示,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与殷殷期望激励着广大青年扎根基层、砥砺品格、艰苦奋斗,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经世济民初心,把专业知识用在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将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融入强国复兴伟业,让‘财经报国’的志向在祖国大地绽放绚烂之花。”

本报北京5月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