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14:13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了解卢梭及《忏悔录》背景": - 研究卢梭的生平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 了解《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和卢梭想要传达的思想。
2. "阅读原著": - 阅读原著《忏悔录》,特别是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内容。 - 记录关键章节、人物和事件。
3. "明确作文主题": - 确定你想要探讨的主题,如卢梭的道德观、哲学思想、个人经历等。 - 确保主题与《忏悔录》内容紧密相关。
4. "结构清晰": - 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的结构组织文章。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卢梭和《忏悔录》。 -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引用原著中的例子和论据。 -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主题。
5. "论述观点": - 明确你的观点,并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 使用原著中的例子和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 避免主观臆断,确保论述有理有据。
6. "引用原著": - 在作文中引用原著中的语句或段落时,注意正确标注出处。 - 避免
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因为抨击当局政府的腐朽,惨遭邪恶势力反扑。
一时间,各种谴责、谩骂、诋毁像乱马踏出的灰尘,遮天蔽日,令人窒息。
在被全世界孤立的苦境中,卢梭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他以笔为刃,露骨地解剖自己,将人生里的一切丑陋与罪恶,如实地记录在《忏悔录》中。
在书里,他袒露自己难以遏制的情欲、羞于启齿的秘事、卑鄙无耻的念头;探索一个人堕落腐烂的根源,揭露人性中的丑恶与狠毒。
当撕毁华丽虚假的外衣,忍痛挖去品行上的毒瘤,一个更强大的卢梭回归了。
他凭借《忏悔录》获得了“丑闻式”的成功,一举击碎了外界的倾轧,登顶世界文坛。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是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唯有烧毁心头杂乱的毒草,人生的荒野,才会慢慢长出理智与清醒。
1《忏悔录》一开篇,便是卢梭响彻寰宇的一声感叹:
这是世上绝无仅有,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
他从自己悲惨的童年写起,事无巨细地罗列所犯下的错,桩桩件件,令人触目惊心。
1712年,卢梭诞生在一户钟表匠家中。
出生后不久,母亲撒手人寰,父亲避债逃窜,他只能在亲戚家寄人篱下。
不到10岁,他被送去当学徒,在非人的摧残中,养成了说谎、偷窃、谄媚的恶习。
对命运的仇视,对生活的憎恶,像恶龙吐出的火舌,汇集在卢梭瘦弱的身躯里,迫使他发疯一般地报复。
做工时偷奸耍滑,一有空就跟着小流氓瞎混,调戏妇女、殴打长辈、欺辱幼童、破坏公物……
后来,干脆靠小偷小摸度日,用自己的漂亮脸蛋混吃混喝。
一天夜里,他露宿街头,一名传教士鬼鬼祟祟地走过来,猥琐地摩挲着他的脸。
卢梭吓坏了,可听到传教士说可以提供免费食宿后,他还是乖乖地跟对方回了家。
一顿饱餐后,他依偎在传教士身边,忽然心里泛起一股恶心,猛地将这个老男人踢下床,忘恩负义般逃之夭夭。
为了有地方住,他在不同教派间阳奉阴违,巴结各大主教收留自己。
又因蓬勃的情欲,视清规戒律于无物,周旋于贵妇小姐之间。
他曾去一位伯爵家里当仆人,引诱了女主人,过了段潇洒快活的日子。
伯爵去世,卢梭在悲痛之余,竟偷走了一条名贵的手帕。
被人发现后,他嫁祸给女仆玛丽,和女主人一起痛斥这个弱小的女孩。
最后,玛丽被毒打一顿撵出了门,而卢梭始终没有勇气站出来。
回想过去做的孽、出的丑,卢梭不断地审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明明本性善良,却频频作恶;明明痛恨沉沦,却对金钱毫无抵抗力;明明是个爱干净的人,却在欲望中污浊不堪。
自我否定一度将卢梭摧毁,但慢慢地,他在反省中意识到人性本就明灭不定。
他在书中写道:“没有可憎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没有谁经得起推敲,但凡是个人,就不可能不犯错。
这是人的特点,亦是人性的弱点。
我们既不能以此为由作恶多端,又不能有意掩盖,自欺欺人。
唯有像卢梭这样,将人生完整复盘,探索到我们与恶的距离,才能避免彻底坠入罪恶的深渊。
敢于袒露自己的过错,正是一个人觉醒改变、迈向重生的开始。
2《忏悔录》中,卢梭还慷慨地描绘了他与诸多女性间的感情秘事。
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华伦夫人。
这个比他大10岁的女人,风情万种,关系混乱,却给了卢梭母亲般的照拂,情人般的温存。
卢梭常年与她有着肌肤之亲,即便如此,他也会偶尔逃离这张情网,滑进其他女人的怀抱。
诸多艳遇中,最令他自责的是,他曾让一个女人生下五个孩子,后又不管不顾,将孩子们弃于孤儿院。
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淫乱之风,这也让卢梭始终未能觉察到问题所在。
直到他开始反思这一段段畸形的关系,才意识:是自己不够自爱,才玷污了名声,伤害了别人。
于是,他断然与耽于肉欲的享乐主义划清界限,给予女性极大的尊重,即使彼此爱慕,也发乎情止乎礼,不再越雷池一步。
随着剖析自我的深入,卢梭还探查到他的所有不幸,离不开自己的行差踏错。
他心存侥幸,企图靠别人过上风光的日子,却活脱脱成了豪门里的哈巴狗;
他投机取巧,安不下心来学东西做事情,结果被人当花瓶,随意摆弄;
他好高骛远,急于摆脱贫民身份,却时常弄巧成拙,被人耻笑。
卢梭想通了,要改变,必须手持利刃,向自己开刀。
28岁这年,他彻底离开华伦夫人,去里昂做家庭教师。
工作之余,他潜心研究歌剧,阅读大量书籍,尤其是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一看就是一整宿。
他下定决心靠自己赚钱,替人抄乐谱、写稿子赚稿费、去政府基层部门跑腿、到远洋航船上打杂。
生活的锤炼让他大开眼界,大长见识;阅读和写作,让他精神丰盈,信念坚定。
1942,卢梭去了巴黎,之后的几十年,他写了数十本歌剧,发表了近百篇文章,在文学圈混得声名鹊起。
他终于甩掉了贫穷的原罪,跻身上流社会,活出了真正的尊严。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段话鞭辟入里:
愿意承认我有问题,是太多美好的开始。生活中太多悲剧,在于死命地维护我是对的。这种顽固,会隔绝人和所有的美好。
你越掩盖自己的问题和暗伤,它们就在抗拒中变得更加茁壮。
粉饰和否定,消耗着我们的心力;无视和逃避,不过是徒劳。
唯有反思后接纳,接纳后矫正,才是对自己的救赎。
亮光多藏于乌云之后,优势就长在劣势的背面。
你发现自己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修复自我的一个契机。
3读《忏悔录》之前,对卢梭的印象,一直是如思想巨人般高大伟岸。
读完整本回忆录后,才知道他竟也干过那么多“荒唐事”。
1752年,已至不惑之年的卢梭,因为写了歌剧《乡村卜师》,备受皇室青睐。
路易十五打算召见他,赏赐他百万年金,没想到卢梭却刻意回避,后来直接逃去了国外。
还有一次,他受邀参加一场豪华舞会,却邋里邋遢地进门落座,跷着二郎腿,对盛装出席的权贵们好一通讽刺。
有人说他恃才傲物、小人得志,却不知卢梭早已恨透了这群腐朽的贵族,只想与苦难中的百姓为伍。
他出身底层,曾像乞丐一样被人驱赶;也委身过权贵,拥有无与伦比的宠溺。
但一路走来,卢梭早已杀死了那个虚荣、懒惰、趋炎附势的自己,从反省中,重塑出一个勇敢、尖锐、悲天悯人的斗士。
为了唤醒民众,他将自由主义写进话剧,搬上舞台;为了推翻当时腐败政府,他将贵族阶层的糜烂公之于众。
尤其是讽喻小说《爱弥儿》出版后,卢梭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但他也因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迫害。
密探像鬣狗一样围过来,卢梭只能在邻居的帮助下,才勉强活了下来。
政府的逮捕令下达后,他仓皇外逃,而这一逃,就流浪了整整8年。
更令人心痛的是,故交好友纷纷站出来,争相揭发他的丑事。
卢梭如坠地狱,但他却在黑暗中发出了一声豪迈的笑声。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他比任何时候都坚定,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要为什么而活。
人生的最后几年,卢梭耗尽心血,为自己写完了《忏悔录》。
他以此向全世界呐喊:尽管受到责难与攻击,但他深信在自己的“布衣”之下,有着比“绣金衣服”更有分量的灵魂!
教育学家李玫瑾说:“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是反省。”
反省,是一种360度的环绕思维,能让我们全面认识自己,更正自己,从而完善并强大自己。
我们因反省而清醒,哪怕遭非议,被误解,受诋毁,心中总有一杆秤,能公允地称出自己的斤两。
善于修正自我的人,即便身负罪孽,满身泥泞,也终将在不断的调整中,将自己的步履迈得更加坚定。
他们放纵过、颓废过、糟糕过,却因为清醒的认知与虔诚的努力,终将变得无坚不摧。
4《忏悔录》这本书,记载了卢梭50余载的人生经历。
每当翻阅这本回忆录,我都不得不感慨:
世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卢梭,原来竟同你我一样,在人生的磕磕绊绊中,留有不少污点与话柄。
但他却能以最大的诚意反省自己,靠最深的共情给予鼓励。
辉煌如卢梭者,都不怕袒露自己的罪与罚,你我又何来顾虑?
做自己的明镜吧,照见自私与贪婪,就克制欲望与执念;照见邪恶与残暴,就唤醒慈悲与善良;照见虚伪与造作,就找回真实与诚恳。
曾有人问泰戈尔:世界上什么最容易?什么最难?
泰戈尔答道:指责别人最容易,认识自己最难。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局中,一叶障目不见自己更不见天地。
唯有时时反观,摘除障目之叶,才能洞见一切真伪。
点个赞吧 ,愿你敢于彰显自己的天赋与优点,更有胆量直视自己的晦暗与旧伤,在每日三省吾身中,遇见全新的自己。
作者:洞见·瑾山月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时我只有二十岁,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