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15:27
写作核心提示:
津贴补助申请书作文撰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申请目的": - 在作文开头清晰地说明申请津贴补助的原因和目的,确保申请内容与个人实际需求相符。
2. "个人情况介绍": - 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学号、所在学院、年级等,让评审者了解申请人的身份。
3. "详细阐述理由": - 针对津贴补助的种类,详细说明自己为何需要这笔补助。例如,如果是困难补助,可以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如果是学业奖学金,可以阐述学习成就和未来规划。
4. "突出个人优势": - 如果适用,可以列举个人在学术、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秀表现,证明自己具备获得津贴补助的资格。
5. "具体事例支撑": - 使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支撑自己的申请理由,使申请内容更具说服力。
6. "语言表达规范":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语句要通顺,逻辑清晰,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7. "格式规范": - 遵循申请单位或机构要求的格式进行排版,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
8. "诚实守信": - 确保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不得虚构或夸大事实。
9. "礼貌用语
网民
领个高龄补贴太麻烦,既要填表又要拍照,建议一到80岁直接发高龄津贴,填表、拍照对老人来说都是负担。
高龄津贴主要面向80周岁及以上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并不是所有80周岁以上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因此需要对其收入、家庭财产等个人情况进行核对。下一步,一是开发亲友代办、线下办理功能等。二是推动部门有关基本数据实现共享。三是探索建立津贴标准与物价水平上涨的联动调节机制。四是推动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普惠政策的落实。
民政部
详情如下↓
来自河北保定的网民“李*”(手机尾号8270)说: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养老待遇认证已经可以在家里用手机操作,这个很方便。可不可以举一反三,比如说80岁以上高龄津贴的申报,既然养老保险已经在发放了,能否一到80岁直接发高龄津贴就行?系统应该是可以操作的,为什么还要老人填纸质的申请表、拍照片才能发,对老人来说都是负担。建议加速推进行政系统数据共享,让群众少跑腿。
民政部回复:
根据已有法规政策和各地实践情况,高龄津贴主要面向80周岁及以上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并不是所有80周岁以上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因此需要对其收入、家庭财产等个人情况进行核对。
目前,高龄津贴制度已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由于该政策属于地方财政事权,具体发放标准由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有财力情况自行确定。据了解,省级层面的政策通常只规定津贴发放的建议标准或最低标准,各市(县、区)根据情况掌握。《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已将“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作为“老有所养”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民政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落实。
2020年12月,民政部印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及时优化民政系统“互联网+政府服务”应用,围绕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需求,优化界面交互、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提升无障碍水平。2021年,民政部将优化老年人补贴申领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范畴,部署开展“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指导各地研究建立动态调整、衔接互通的补贴认定机制,推动解决老年人遇到的重复认定、频繁认定等实际问题。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公安、卫生健康、残联等部门通过数据交换共享老年人信息,实现补贴精准发放;天津、河北等地建立了地方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对老年人身份信息进行统一采集、录入或认证,实现对象精准认定和数据及时更新。
下一步,民政部将配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高龄津贴的精准性、有效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高龄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完善申请和资格认定等程序,开发亲友代办、线下办理功能等,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二是结合“金民工程”部署应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部门有关基本数据实现共享,让老年人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三是鼓励各地逐步提高津贴标准,探索建立津贴标准与物价水平上涨的联动调节机制,帮助缓解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困难。四是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各地的指导,推动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普惠政策的落实。
来源:中国政府网
来源: 人民铁道网
西安工伤二级伤残津贴差额案仲裁申请书,慢慢写慢慢改,不给被仲裁员问倒的机会
这几天一直在研究一个刚接的西安工伤二级伤残津贴差额,准备节后去西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
目前的研究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第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陕西省各法院是怎么判的?
第二,伤残津贴差额,全国各地法院是怎么判的?重点是陕西省是怎么判的?
第三,伤残津贴差额,应该算到什么时候?是算到退休为止?还是陕西男性平均寿命为止?
第四,护理费差额,全国各地法院是怎么判的?陕西是怎么判的?
我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反复修改仲裁申请书。
今天刚把初稿写好了,下来,还是上中国裁判文书网研究案例,再一项一项诉求,反复论证,确保既有法律依据,又有案例支持。
我得把仲裁员,想像成特别特别厉害的仲裁员;我还得假设被申请人某央企也请了非常牛的律师。把俩对手想的厉害点,把庭审中的困难想的严重点,按这个标准来准备前期工作,没坏处。
因为对手是央企,不差钱的主,也就是说,很可能我的对手也是北京律师。所以这次,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清单、代理词、案例检索,得精心准备。我得写的很慢,非常慢,反复修改,论证,务求写的有理有据,让对手驳不倒。同时也很期待,与高手过过招。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结语:深入研究案例,反复研究客户的证据材料,精心准备,等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再去西安立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