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02:48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作文注意事项
正文:
在撰写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作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明确评价目的
首先,要明确撰写自我评价作文的目的。发展性评价旨在帮助个人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主题展开。
二、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1. 自我认识: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既要展示自己的优点,也要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
2. 成长历程: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分析在不同阶段取得的进步和面临的挑战,突出自己在关键时期的表现。
3. 优势与不足: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既要展示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板,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具体事例支撑
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要用具体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些事例可以是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典型事件,通过具体事例的描述,使评价更加生动、有说服力。
四、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1. 突出重点: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突出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方面的优势和成就。
2. 层次分明:将评价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如思想道德、学业成绩、社会实践、兴趣爱好等,使文章结构清晰,便于读者阅读。
五、语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根据建校时间短、新任教师多等特点,山东省莘县一中教育集团新城高级中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开展适合教师发展的人才培养实践。
“双系统五阶梯”,建构人才培养路径。学校从课堂教学系统和班级管理系统两方面出发,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授课技能,打造高效课堂,同时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和管理智慧。
课堂教学系统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关注课程设计、教材解读、教学法运用、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班级管理系统侧重教师班主任工作和班级日常管理能力培养,涵盖德育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班集体建设、家校沟通和突发事件处理。
“五阶梯”是指“教师+班主任”专业发展阶段的五个阶段,分别为:新入职教师、德育导师——入职培训、师徒结对、跟岗学习、研发课程、评价考核;优秀教师、班主任——学习培训、加入项目、跟岗学习、研发课程、评价考核;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学习培训、项目团队、项目开发、研发课程、评价考核;教学名师、校级名班主任、校级工作室主持人——学习培训、项目开发、研发课程、评价考核;教育专家、省市区名班主任、省市区工作室主持人——学习培训、项目开发、研发课程、评价考核。
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成长,由学校各部门行政干部与一线骨干教师组建成导师团。落实“一对一”带教制度,明确带教职责,提出阶段性要求。组织观摩学校骨干教师公开课和“新手课堂秀”等多样化活动,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五+五”教学模式。学校紧紧抓住课堂主阵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五+五”教学模式,高标准、严要求,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第一个“五”是指五个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以合作为手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第二个“五”是指五个环节,具体为:“精准导学”环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具体要求,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对各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向学生作简要说明,出示目标要求;“合作研学”环节,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其充分交流、探究、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情展学”环节,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口头表述,或走上讲台板演,或通过实物展台表达解题思路,教师表扬勇于展示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勇敢质疑、敢于挑战、认真纠错、进行补充;“精讲领学”环节,把合作研学中暂时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展示出来,师生共同学习解决;“反馈迁移”环节,针对每节课知识点,教师编创高质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拓展、迁移、提高。
“五+五”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角色定位提出新的挑战,加大了教学设计难度。学校教师精心打造特色教学环节,巧妙设计各环节内容,通过深化理论学习,开展实践操作与反思,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与交流,长期坚持并持续改进,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相关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凝聚多方合力,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学校努力为教师实现成长蜕变搭建从理论到实践、从工作到生活的全方位的成长平台。
建设学习平台。学校为青年教师购买《教学勇气》《教育艺术随想录》《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等书籍,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开拓视野,永葆求知善学之心。倡议教师通读三类读物:励志类书籍,激发自我发展意识;经典教育名著,寻找专业引领的适宜途径;权威报纸杂志,引导、启发教育行动。组织各种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让教师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提升自身素养。
建立研究平台。学校实施“常规教研保证,重点课题拉动,理论实践并重,成果及时应用”的科研兴校策略,开展“集体备课—主题式教研—案例研究”三结合教研模式。从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和备课组层面加大教科研力度,搭建校本课程开发、教科研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微格教学、案例研讨等研究平台,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支持教师彰显智慧和才能,做有思想的行动者。
建立教师发展性自我评价体系。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支持教师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标,学校建立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修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教育科研奖励、绩效管理等制度,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成立教师幸福生活俱乐部。以“阳光心态”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开展心理讲座、心理释放运动和各种俱乐部集体活动,把教师的幸福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教师拥有阳光心态、快乐理念,以自身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各种措施,走进教师心灵,点燃教师生活激情,帮助教师变工作压力为工作动力,为教师营造幸福成长的精神乐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莘县一中教育集团新城高级中学全体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校园里的“教育家”。
(江少豹)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先导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民族复兴伟业征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评价为切入口,完善立德树人评价体系,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可操作性,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立德树人的评价理念。立德树人是一项涵养教育生态的工作,在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推动中发挥着贯穿性、统领性作用。要突出统领性要求,在审核评估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思想统领,其评价理念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突出生态性要求,高校立德树人的评价理念要构建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生态。要打破以往认为人才培养仅是分管校领导和教务部门负责的惯性思维。要引导高校认识到,立德树人工作应是党委领导、校长主抓、院长落实、全员参与的全校性工作,须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来全面夯实人才培养根基、营造立德树人的大生态格局。要突出人本性要求,学生是立德树人成效的最终受益者和检验者,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完善立德树人审核评估,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学习者的主体性,将观测点集中在学生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关心并回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成长期待。同时评价结果的应用要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明确立德树人的评价对象。在立德树人评价机制建设和评价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关键的评价对象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一是改革对学校的评价,学校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主阵地。要在办学理念、领导力量、资源投入、运行体系等方面设置观测点。要强化学校顶层系统设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评价工作,引导高校统筹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学校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同时,要把课程建设及其评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以此形成课堂内外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是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施者。要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突出学术质量导向,全面展现教师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贡献。教师评价体系应当激励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三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是立德树人的最终受益者。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高质量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德育目标要求。从学业投入、教育体验、教师评价、资源与服务支持等维度,分年级、院系分析了解在校生学习体验,立体多维视角检视高校人才培养成效。评价学生时,要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创新立德树人的评价技术。在强化立德树人评价的指标和制度建设时,做到明线与暗线相结合、正向与负向相结合,完善评价技术和评价程序。增设立德树人“负面清单”观测点,是确保高校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指标,是监督高校办学的“底线和红线”问题的重要手段。要坚持问题导向的评价思路,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人才培养底线要求,通过明确列出不能违反的行为和标准,如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帮助高校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展开。建立学校自评报告档案,是高校自我监督、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重要机制。高校应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全面梳理总结学校立德树人举措、成效和短板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协同、贯通与融合。建设稳定科学的评价程序,是确保评价工作有效性和可信度的关键。要建立自我评估、专家评估、评估反馈、评估整改的评价程序,让高校立德树人评估“长牙齿”啃“硬骨头”。不仅要通过评价列出问题清单,更要就问题清单中的各项问题一纠到底,随机督导复查“回头看”,采取必要的问责措施,切实让立德树人评价的“软目标”硬起来。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扎实推进立德树人的评价工作有助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全面评价、深度检视学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缺位漏项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升学校立德树人工作。要通过科学评价学校的立德树人工作,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育人成效,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大批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枝航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唐军旗系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25日 第02版
作者:李枝航 唐军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