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04: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我的价值观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读后感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一点价值观展开。可以是对某本书、某篇文章、某个电影或某个演讲中价值观的感悟。
2. 选取合适的素材:从阅读材料中挑选出能体现该价值观的典型事例、观点或人物,作为作文的论据。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4.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所阅读的材料,如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等。 - 概述自己的观点,明确作文的主题。
5. 正文部分: - 详细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对材料的理解:阐述自己对材料中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b. 价值观的内涵:分析该价值观的内涵,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c. 价值观的应用: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该价值观。 d. 价值观的启示:总结该价值观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6. 论证充分:在阐述观点时,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举例说明:结合实际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 引用名言:引用名人名言或经典语句,增强说服力。 -
读这本书本来是冲着马云做的序去的,谁知这个版本没有序,直抒胸臆到我的价值观,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两天读完。相比于潘石屹的价值观我其实更想读到的是他的自传,在轰轰烈烈的大时代背景下他的选择,他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和王欣的婚姻冲突,最后如何和解,但统统都没有看到,没有放在时代下的背景描述,只是单纯谈价值观,感觉信息很碎片化,感同身受的程度不高。
既使如此,其中一点印象深刻,他说“诚信是一些美德的基础”。也花了大量篇幅去叙述,实践这个东西。查理芒格说过,选择诚信是我们主动的策略,但我们并不是说诚信是最好的美德。其实我觉得有些作为的人都会认识到诚信的价值,德要配位,如果不配位既使你在大时代背景下轰轰烈烈的挣了很多钱,如果没有道德约束,你终会还回去。那个时代下多少所谓的成功人士陨落了,能持之以恒的成功下去,或者不衰退,都是大量淘沙,淘下来的都是精华。最基本的道德准绳他们肯定切身认同,诚信绝对占有很大份量。
潘石屹从甘肃一个穷苦的小山村出生,进而攀升到了顶级精英阶层,这个跨度很大的,虽然有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但基础还是父母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没有父母的影响他是做不到这一步,也许终会留在那个小山村。潘石屹的父母是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小山村,从结局来看也只是暂时在那里,后续随着右派平反,慢慢到了乡镇,到了县里,而潘石屹也靠着学习这一条路走向了全国。如果是土生土长的农村父母,想要跨越阶层很难,大概率会在原有的阶层里打转。有这样父母,相对于村里其他小朋友,潘石屹中了巴菲特所说的卵巢彩票。小时候农村的艰苦环境照潘石屹的话来说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没有比这笔财富更宝贵的了,因为小时候家里出身不好,西北又常干旱,吃不饱是常事。中年之后有次潘石屹做梦,梦到了要一辈子呆在小山村里面,他在梦里一直挣扎,一直在咆哮寻找出口,等吓醒了之后一身冷汗,于是就思考为什么不想要呆在出生的地方,虽然口里常说小时候艰苦环境是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但如果有选择也再也不想经历那样的生活。潘石屹的一生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极端的例子,我们家也有相似的地方。我出生在山东的鲁西南穷苦的小山村,虽然穷苦但小时候还不至于吃不饱饭,要不也不至于这么胖,一家六口人,三个姐姐还有我,我们姐弟四个一定意义上说脱离了农民的生活,实现了阶层跨越,两个姐姐在县里教书,一个姐姐在石化厂上班,虽然每个过的都不算大富大贵,但相比于村里的小伙伴我们已经跳出了农民的循环,成为了城镇人士,这个很难的,我们村里能做到这一步的家庭不到3%,绝大多数父母是农民,孩子肯定还是农民,围绕着土地打转,虽然现在土地被卖的很少了,他们也在当地打工,但农民的属性还在。做到这一步有我们自己的努力,去学习考大学,但基础的部分还是归功于我爸,有他的视野和格局,给我们打开这扇窗,让我们知道原来还有这条路可走,至于以后发展成啥样,那就靠自身努力了。但小时候的生活确实很苦逼,现在经常脑海里会有个镜头是天刚刚亮,困的要死就起床,和三姐一起去地里挖菜,带回家喂猪,后来没猪了,改成去地里一早捉棉花虫。上小学期间因为身处在大山东,学习氛围浓厚,都有早自习,不过我好像都是睡觉过去的。中学就更别说了,一个月只有一天休息,其他时间就是不停上课,学习,写试卷,上早晚自习,苦逼的要死,好不容易到休息一天回家一趟还得去干农活,也是经常得反抗。上学期间最苦的阶段要数初中三年了,高中都没有中学苦,但高中确是压力大,记得那时的感冒经常会头疼,要用药才会好,不像现在不吃药一周也就好了,还是压力引起的。小时候农村的艰苦环境确实磨练了意志力,也是给我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虽然我的童年现在想来还算快乐。
华为,一个1987年才注册的企业,到2020年,短短30多年的时间,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年销售额8588亿,员工总人数达到19.4万人,在所属的各个领域内都做到了顶尖层次的巨型跨国集团。
华为为什么成功?华为怎么做的?华为的秘诀是什么?
要知道华为的秘诀,那么《华为基本法》就是了解华为成功的一扇很重要的窗口。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翻开了《华为基本法》,想要寻找答案。
《华为基本法》长达103条内容,一篇文章肯定无法做最全面的解读,我只好拆分一下,分为多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只谈《华为基本法》的一部分。
首先,《华为基本法》内容共分为六大部分:1宗旨;2经营政策;3组织政策;4人力资源;5控制政策;6修订法。
本篇,我们只解读宗旨内的第一部分:核心价值观。
原文:
(追求)
第一条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读后感:
要成为一个行业的世界级领先企业,那么一定需要满足行业内一种或几种世界级客户面临的需求或难题。
简单说,需求决定产品和服务。
要成为世界级企业,就要解决世界级的难题和需求,包括世界各地人们迫切想要改变和得到满足的需求和梦想。
以世界级领先企业为目标,那么就必须满足这样几个条件:1.切准用户的需求点;2.优秀的产品和质量;3.周到的服务;4.艰苦奋斗保持创新。
后一段,华为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我的理解是华为不愿通过垄断的手法来进行不正当竞争,不依赖稳定的市场去苟活,而是要保持竞争的冲击,如同身处大海,随时可能被倾覆。
这样,华为将永远处于危机中,有挑战,有机遇。只有艰苦奋斗、奋力创新,才能在危机中排除挑战,抓住机遇。
这是华为人对于未来集体长远的考虑。
当然,为了实现世界级领先企业这个目的,一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过程也一定很艰苦。
原文:
(员工)
第二条 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读后感:
这一条,针对对象是员工。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每个个体都是国家、企业的一份子,如同一个个细胞一样。
一个个细胞越强越厉害,加上有序的组织,那么组成的企业、国家也就越厉害越强大。
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就是细胞和组织者的关系。
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这就是造成一种有利于人才出头的氛围和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筛选出更多人才进入企业,事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组织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华为深深明白,华为的壮大离不开人才。
而不迁就有功人才这一条,我感触很大。
时代在发展,不可能人人都始终站在时代的浪头上。过往的历史中,一个团队中经常可以看到有激进派和保守派的争斗,而剧烈的内斗,就将成为一个团队停止发展的信号。
邓小平邓公说过,不要争论,把时间都争没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埋头苦干。
华为深深明白这一点。有些人前期对一个团队的贡献很大,但随着时间发展,由于利益、思维等等因素,很可能会扯集体的后腿。英国伦敦街头马拉汽车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旦出现了这样扯后腿的人,那么就要坚决照顾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就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团队顺利健康的成长。
原文:
(技术)
第三条 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我们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
读后感:
读到“广泛吸收……”,我想到了邓公的一句话,大意是:我们要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不能盲目自大,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缺点,优点学习缺点自省避免。
这样的心态,如同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和不善,要如何分辨?那么就只有一个准则,实事求是。
这样的智慧,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只要保持住这样的心态,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企业来说,我想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它的进步的。
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还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华为的方向就是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
最终目的是用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
有心态,有方向,有目的。
剩下的,只有进步了!
原文:
(精神)
第四条 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读后感: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
国家的强大,可以更好地为个人、为企业提供庇护。
当看到美国不择手段的打压华为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重要性。
但是,从华为碰到了这样的事情来看,也只说明我们的祖国目前还不够强大,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奋斗,让祖国更强大。
话题转回来,这里华为企业文化中提倡的人才标准: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
这几个标准,就是华为真正需求的人才。这个标准非常准确到位,满足这几个标准,就是任何企业团队都需要寻找的人才。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要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国家历经坎坷,才更显出实事求是的重要。凡是我们不实事求是的时候,我们就会栽跟头,凡是我们将实事求是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蓬勃发展。
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实事求是都要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
原文:
(利益)
第五条 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读后感:
利益共同体,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
古人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利益共同体的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大智慧。欧盟的成立,是法德两国的煤钢共同体发展而来;中国对南亚各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是一种为了解决问题的长远考虑。
自私自利注定走不远,合作共赢才是康庄大道!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凭借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华为的探索,就是探索更合理的分配方式,标准就是不让雷锋吃亏,让奉献者得到合理回报。
对员工的奖励,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只强调物质不强调精神,是缺失的;同样,只强调精神奉献而忽略物质,那也是不可持续的。
华为这里主要是物质方面的奖励原则:在分配方式上向奉献者倾斜,鼓励奉献者。
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好草!
话糙理不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原文:
(文化)
第六条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
这里的文化,不仅仅包含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读后感:
华为是一个高科技公司,而不是一个资源公司。
那么高科技,主要靠的就是人类的智慧来创造。人类今天的文明成果,都是一代代人奋力探索而得来的。
人的头脑中,的确可以挖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但是,人性是懒惰的、贪婪的、恐惧的、好奇的……
合理利用人性,让人才发挥出所能,是每一个企业家都希望做到的事情。
解决方案是什么?华为的答案是文化。
只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它就是好文化,华为就会使用它。
最终目的,就是更好的从人的头脑中,挖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原文:
(社会责任)
第七条 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读后感:
前面有提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了企业和国家。
只有生长在中国,才能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才有条件能成长成为一个人才。如果出生在战乱国家或者贫困国家,是否能够得到教育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成才更是无从谈起。
同样,一个好的公司,能够为人才提供最好的培训和锻炼、最优厚的待遇、最清晰明朗的上升通道,这些恰恰是人才最需要的。
华为明确了这一点,说明了个人、企业和国家,是一连串的命运共同体。
某种方面来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很多出国的人应该可以深深的领会这一点。
说清楚了这一点,就能理解华为的产业报国、科教兴国了。
结语: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追求、员工、技术、精神、利益、文化、社会责任,这七点相互联系又对立统一。
从企业的目标、决策方向、员工的发展、应有的心态、利益的分配到个人企业国家的关系等等方面,我们将《华为基本法》的一些内容做了理解和解读。
通过学习,我个人获益良多,思绪万千。
当然,上述读后感的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在下方评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我或给我一个赞~
哆啦A梦观察,与你一同成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