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19: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戒毒所出狱申请书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格式规范:申请书应按照正式文书格式撰写,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标题应明确表明申请目的,如“戒毒所出狱申请书”。
2. 称呼得体:在称呼部分,应使用尊敬的语气,如“尊敬的戒毒所领导”。
3. 正文内容:
a. 开头: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入所原因等。
b. 表达决心: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决心戒除毒瘾,重新做人。
c. 请求出狱:诚恳地请求戒毒所领导批准自己出狱,并表示出狱后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努力改正错误。
d. 表达感激:感谢戒毒所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戒毒过程中的关心与帮助。
e. 结尾:再次表达出狱后的决心,并恳请领导给予机会。
4. 语言表达:
a. 语气诚恳:在表达自己的决心和请求时,要语气诚恳,充满信心。
b. 语言简练: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冗长和啰嗦。
c. 文字规范:注意语法、标点符号等细节,确保申请书整洁、规范。
5. 附件材料:
a. 身份证明: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身份证明材料
本报记者曹天健 本报通讯员徐伟 陈超
“老婆,感谢你的不离不弃,这绝不是一次简单意义上的复婚,而是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洗礼,我要把你给我的爱转化为戒断毒瘾的动力,用实际行动做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爸爸和孝顺的儿子!”戒毒所复婚仪式现场,戒毒人员田某满含热泪地向妻子深情告白。
11月21日,这是山东省济东强制隔离戒毒所最热闹的一天,致善楼礼堂内张灯结彩,一场特殊的复婚仪式正在举行,现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戒毒人员田某与前妻王某再结连理。戒毒警察和200多名戒毒人员一同见证了他们的幸福时刻。这是目前为止全国戒毒系统第一对在戒毒所内完成复婚的“新人”。
吸毒让他妻离子散
戒毒人员田某曾经是是邻居们常挂在嘴边的好丈夫、好父亲、好女婿,然而毒品让他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好吃懒做、冲动易怒的瘾君子。因为交友不慎,田某在他人蛊惑下第一次沾染了毒品。吸毒之后,田某终日与毒友厮混在一起,事业一落千丈,家人发现后,曾想方设法让他戒毒,但田某早已鬼迷心窍,对亲人的苦心与付出不但无动于衷,毒瘾发作时甚至对妻子王某拳脚相加,妻子王某百般无奈与他离婚。最终,田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在省济东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戒毒让他再续前缘
在戒毒所,戒毒警察给田某进行“六疗”戒毒,让他深刻反思了毒品给自己、亲人带来的伤害。前妻王某与田某还有感情,曾经告诉田某,只要他戒掉毒瘾,就跟他复婚。戒毒人员田某克服右手残疾的不利因素,认真学习国学文化,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努力掌握习艺技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可喜的变化让戒毒警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戒毒警察主动联系到田某前妻王某,把田某的表现一一告诉了她,王某甚是欣慰。为了给他一个温暖的家,让他踏实戒毒,王某决定与田某尽快复婚,双方同时向戒毒所递交了复婚申请书,所领导了解情况后,对此事非常支持,认为此举既可以帮助田某巩固戒治成效、加速戒治进程,同时,对其他戒毒人员也是极大地鼓舞和鞭策。在多方协调下,11月20日,六名戒毒警察陪同戒毒人员田某,驱车500多公里赶往田某老家,在当地民政局开通的“绿色通道”,田某与前妻正式办理了复婚手续。当证书再次变为红色的时候,两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抱头痛哭,这一幕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关爱让他热泪噙眼
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响起,戒毒人员和警察们用热烈的掌声和喷出的多彩花带迎接这对“新人”。田某一身干练的打扮,手挽着漂亮贤惠的妻子,向众人款款走来。夫妻二人乐得合不拢嘴,幸福神情溢于言表,不停地给参加婚礼的戒毒人员和警察分发喜糖。省济东戒毒所所长李杰作为证婚人,第一时间为两人送上祝福和鼓励,希望两人能以今天的婚礼为新的起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相互陪伴、不离不弃,一同克服外在世界的重重险阻和各种考验,用坚实的爱情和信念构筑起一个永不失陷的安全堡垒。田某眼含热泪表示:“感谢领导、队长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你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脱胎换骨的今天;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和爱人的破镜重圆,我一定坚决戒掉毒瘾,扛起家庭的责任和新生的希望!”婚礼仪式结束后,田某妻子到田某所在戒毒大队参观,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此次戒毒人员复婚仪式既是济东戒毒所践行人本关怀的生动范本,也是探索重建戒毒人员家庭支持机制的具体举措,更是助力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实践,通过给予戒毒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激励,强化了戒毒人员戒断毒瘾的信心。本次活动,威海市当地民政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威海当地电视台进行了现场采访,法制日报、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山东商报、鲁中晨报等媒体来所进行了采访报道,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戒毒工作的高度重视,成为山东戒毒系统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戒毒工作的鲜活见证。
大家好!我是广州市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政治教导员郑天骐,一个普通的人民警察、抗疫战士。今天我向大家分享我的抗疫故事。
1月27日上午,我和许许多多司法警察一样,都接到了来自单位的紧急电话,告知启动全封闭的战时执勤模式。疫情的发展形势早已随新闻全面传来。战令一下,我立即意识到任务的紧迫和责任的重大,顾不上那顿精心准备的午饭,简单地和妻子交待了几句后,就拎着装有几件换洗衣服的行李包,准备出门。三岁的小儿子知道我要上班,跑过来紧紧抱着我不许走,还哭着脸说:“爸爸、爸爸,不是答应下午带我踢球吗?你说话不算数,你是癞皮狗”。七岁的大儿子一反常态,生气的冲回房间,一边哭喊到:“又上班,又上班,才回家一天又走,说好了春节休息就带我们去看广州塔,你骗人,你骗人……”。接着“嘭”的一声,门狠狠地关上了,这一声震碎了我的心,对儿子失信是一种糟糕的示范。
我多想去哄哄他们,哪怕多一个小时陪陪他们,我也觉得能弥补点什么。命令紧急,时间紧迫。我只能轻抚小儿子的后背一句话也说不出口。“来,妈妈抱”妻子接过了我紧抱怀里还在哭泣的小儿子,“赶紧回所吧,你走之后,等我来哄他俩吧,小孩子不懂事,我曾经也是司法警察,我理解就行了,走吧,别愣住”“嗯!那就辛苦你了!”,一句简单的“辛苦了”,却是说得那么沉重,我知道妻子将要独自承担家庭的全部压力。疫情就是命令。我转身出门,伴随他们渐渐远去的哭闹声,满怀对妻儿的愧疚往所里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停休”、“立回”是司法警察的最大行动,“理解”、“放心”是家庭最大支持,而这一走,就是28天。
疫情期间我们队伍接受了重大考验,锻造了精神风貌、涵养了精神气质,成为我们今后战胜困难挑战的精神财富。为确保场所“零流入,零感染”的防控目标。我们7名民警除了完成正常的戒治工作外,还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每天为强戒人员测量体温不少于7次,细致排查发热人员的病因,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做好重点人员和情绪波动人员的包夹管控,大家的工作量比原来大大增加了许多。 2月22日司法部根据疫情最新变化,下达了监管场所最严“战时令”,由原来“14+14+14”的执勤模式直接转为不再轮换,意味着我这批次民警必须继续坚守岗位,没有“援军”。命令传来,超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封闭执勤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束时间,7天、14天、21天、28天、35天、42天......日复一日的坚守,民警不同程度出现了急燥的情绪,有时工作出现麻木、消极征兆。作为大队主要领导,我也感同身受。要始终做好疫情防护措施不能松懈,如何防止民警队伍出现厌战、懈怠情绪,确保民警队伍思想稳定是首当其冲的要事。而正是这个时刻,家中传来坏消息,一直患有心脏病的老父亲病情突然加重,已经发展到中重度心衰竭,每次急喘都面临猝死的危险,家人都劝他住院做手术,但老父亲执意要等我回家,不见我一面哪里都不去。
我心如刀割,电话里老父亲每一下深沉的喘气声仿佛都在拷问我如何作人子,如何为父尽孝道?!同志们都劝我请假回家处理一下。我恨不得直奔大门,我恨不得……我不能做,也不敢想,老父亲曾是一名军人,电话里他忍着气严肃地跟我说:“老爸我挺住死不了的,你别给我做逃兵”我忍着哭声,斗气地回应道“您给我坚持住,回家后给我乖乖地去医院做手术”。
那一夜,我的枕巾湿透了。面对这一切,我的内心也渴望回家,也挂念亲人,但是谁家没困难呢?信念战胜了情感,任务占据了忧伤。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军人的儿子,更是这批封闭执勤民警的领头人。我走了无人替补,整个执勤力量就会减一分,防疫措施和安全稳定就少一分保障。我迅速收拾心情,没有流露出半点怨言和厌烦。尔后,我多次组织召开“战时”动员会,与同志们谈大局,讲政治,明责任,号召大家必须无条件接受上级的工作任务,继续做好疫情防护各项工作。
与之同时,见缝插针组织民警谈心疏导工作,认真听他们所说,了解他们所想,想尽办法疏导其心理上的不安情绪。在工作安排上,我主动照顾老同志。我这一批执勤民警大多数是老同志,平均年龄接近五十岁,三天一个“瞪眼班”,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随时可能压垮他们的身体。此时此刻,谁也不能少。我年轻,或许自己多承担一些工作,可能会让其他民警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封闭执勤任务才能更有效地持续运转下去。
于是,我独自负责起全队强戒人员240人次以上的个别谈话教育,每天千次以上的体温测量,坚持每天巡查大队整个院区。有老同志对我说:“你每天这样工作会很累的,我们都不好意思了。”我笑着:“我还年轻,我挺得住”。在我的影响下,接下来的封闭执勤工作大家不分你我,你累了我来干,我困了他顶上,队伍越凝聚越显战斗力,期间没有一人掉队喊累。也许是受到我们几个党员的言传身教、示范表率,两名非党员同志在鲜红的党旗下,向党组织郑重写下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疫情期间维护场所的安全稳定才是最大的挑战。强戒人员活动空间受限,人员集中,个体身体条件不佳,平时感冒、流涕也是常见,疫情期间如何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安全稳定的问题显得极其紧迫。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大队强戒人员的日常管理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强戒人员早已适应的“三点一线”生活规律被打破,每日6小时的习艺劳动改为宿舍内电教化教育,亲情会见因疫情暂停而缺少亲情慰藉,活动范围相对减少导致部分强戒人员精神上惶恐,情绪起伏较大。
一堆“怎么办”摆在我的面前。多年的管教工作经历告诉我,强戒人员戒治心理上的一旦失衡势必对大队安全稳定带来很大影响,是一个安全隐患。为此,我结合大队的实际情况,在严格管理和落实疫情防护工作规定,采取了一系列调节强戒人员戒治心理的积极措施。
通过营造活跃有序的戒治氛围,以此疏导和消除强戒人员在疫情防护期内的不安情绪,组织开好强戒人员纪律教育会、“无顾送人员”会议,尤其注重对湖北籍,福建籍的强戒人员个别谈话,倡议强戒人员写一封家书,用笔墨书写对亲人的思念和汇报在所的戒治情况;每半月组织拨打一次亲情电话,使强戒人员在电波中及时了解家人的近况并带去亲切的问候;分组开展奖投球比赛,让球场重新回荡起以往的欢声笑语和喝彩声;举办“防疫知多少”知识竞赛,让强戒人员在学习中增加防疫知识;开展强戒人员象棋比赛,让他们在楚河汉界中寻回拼劲精神;带动强戒人员积极投送疫情防控的标语和文章,让强戒人员感受到即使身处戒毒,同样应该投身于这场防控疫情的战役当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至此,在整个疫情防护期内,通过大队民警的齐心协力和攻坚克难,我所在的大队在确保了强戒人员“零感染”的防疫目标,确保了无一例群体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四无”的目标。
一名即将解戒的强戒人员感触地对我说:“郑教,我是犯了错误进来的,把我们隔离戒毒是应该的,但为了让我们不被感染,你们有多长时间没回过家啊,还天天为我们各种事操心,谢谢你们,你们真的辛苦了!”其实,他不知道,我们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从寒冬到金秋,我们穿的警服从冬装换到夏装,同志们互相开玩笑说:“今年见你们几个比我老婆小孩还多”,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其实玩笑的背后却是藏着多少酸甜苦辣,或许有更多的司法警察知道笑中有泪。
如今,我们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回想起来,一次逆行,一种职责,一腔忠诚,一份使命……,无数司法警察交替接力,构筑了平安广州的基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辞别高堂、告别妻儿,得令即战、招之立回的忠诚与刚强;是请战书上满页的红手印旁,写下“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铿锵与豪迈;是万家灯火,岁月静好时,司法警察依然坚守高墙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只不过是担当起自己的担当、肩负起自己的肩负、奉献出自己的奉献,每一名司法警察都是英雄。
警徽熠熠闪光,警旗迎风飘扬,年华奉献祖国。在防疫一线,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是支持我的家人,是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是与我一同奋战各行各业的战友,更是历经磨难、日益强大的祖国。我始终坚信疫情结束以后,你我一切都好。没有不可逾越的寒冬,没有不可战胜的病魔,乌云永远遮蔽不了太阳,疫情永远挡不住春天的来临!而我自己,必将带着健康的老父亲走出病院,牵着依然爱我的妻儿。最后,向这场抗疫战争中每一名英雄——敬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