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中国自信 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6 14:26

怎么写《中国自信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中国自信》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中国自信,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中国自信》这本书的作者、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 - 引出自己对中国自信的理解和感悟。
4. 主体部分: - 分点阐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对中国自信的定义和内涵的理解; b. 书中提到的中国自信的表现和案例; c. 中国自信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意义; d.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提升中国自信; e. 对中国自信的未来展望。
5.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重申自己对《中国自信》的理解和感悟; - 表达对作者的敬意,以及对这本书的推荐。
6. 语言表达: - 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语言流畅、生动; -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7. 思考深度: - 在论述过程中,要深入思考中国自信的内涵和意义,避免停留在表面;

文化自信:激荡百年征程,照亮复兴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李笑萌 刘江伟

文化如江河,在流淌中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荣耀变迁,在奔腾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在人民和生活的实践中汲取艺术灵感,凝聚起中华儿女的奋进力量,记录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为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引领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上,几代考古人拂去黄土积尘,翻阅经籍古卷,他们寻根溯源,解读中华文化的精神密码,为树立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脱贫攻坚的现场、深化改革的前沿、抗击疫情的一线……无数文艺创作者走遍千山万水,走进边疆村寨,把密密匝匝的脚印化为深刻细致的文字、灵动多彩的作品,描绘着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精神图谱。

上海芭蕾舞团推出的原创芭蕾舞剧《宝塔山》5月7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全球首演。图为彩排剧照。新华社发

由中国文联、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摄协联合主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4月9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图为一对母女正在观展。燕翔摄/光明图片

2020年6月,为创作脱贫攻坚题材作品,作家李春雷(左一)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土豆大棚里与农民一起劳作。赵启献摄/光明图片

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作家纪红建(前排右)深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采访。李佳宁摄/光明图片

乌兰牧骑演员在冰雪那达慕上表演鄂尔多斯部落舞蹈。王正摄/光明图片

2019年12月,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慰问演出团走进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图为韩再芬(右)、王懿佳在演出黄梅戏《女驸马》。谢天一摄/光明图片

2017年12月,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西藏文联共同主办的“天域舞风——原创西藏题材舞蹈作品展演”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图为群舞《勇士的歌舞》。高晴摄/光明图片

上海杂技团原创杂技剧《战上海》在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上展演。李伯杨摄/光明图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过去到现在,从当下到未来,绵延的中华文化长河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化作百姓触手可及的精神食粮——走进音乐厅听一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坐在家门口的图书馆读一读《平凡的世界》,沉浸到剧场中欣赏令人心潮澎湃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去戈壁草原追寻乌兰牧骑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到博物馆与典藏国宝一起穿越时光、探寻历史……百花齐放的文艺创作,精彩纷呈的文化生活,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时光流转,初心不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化的繁荣发展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必将照亮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1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思想纵横)

来源: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原因,也是奋进新征程、创造新的更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源于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仰坚定,才能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消沉不动摇,坚定为自己选择的事业而奋斗。理想崇高,才能做到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在遭遇挫折时不急躁,为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而奋发图强。在近代各种主义的碰撞和交锋中,李大钊坚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邓小平同志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着共同的信仰和理想,殚精竭虑、前赴后继,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任务,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坚定的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是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根本。

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鲜明体现。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在世界上率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走自己的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中国共产党更加豪迈、更有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敢于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深刻体现。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滋生腐败、脱离群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思考把握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治国理政本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共产党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政党,也是拥有大格局、大胸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新征程上,我们有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正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前行。

(作者为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6日 09 版)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