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诚信宣讲观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7 09:26

推荐《诚信宣讲观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诚信宣讲观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诚信宣讲的观后感。围绕这个主题,思考自己在宣讲中的收获、感悟以及如何将诚信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观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诚信宣讲的背景和目的;在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在宣讲中的收获和感悟;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内容充实: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宣讲者的表现:描述宣讲者的演讲风格、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评价其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b. 宣讲内容:分析宣讲内容的核心观点,如诚信的定义、重要性、表现形式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c. 个人感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d. 诚信的意义:探讨诚信在个人成长、社会交往、国家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语言通顺:确保文章语言流畅,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b.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c. 逻辑清晰:确保

诚信“可变现”让守信者受益获敬

黎青作

□董 婧

《济南市个人诚信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明确个人诚信积分可享受多项“信用惠民”激励,以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信用状况良好的个人,可享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程序简化等便利服务措施,还可在市公共图书馆享受借阅免押金、借阅期延长、借阅册数增加等服务。(9月15日济南发布客户端)

诚以待人、重信守诺历来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古时候的信用尚且如此受到重视,身处现代社会,陌生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个人信用状况无疑就成为打量一个人的可靠凭证,更加重要。可以说,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事业,都不能不讲诚信,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现实生活中,诸如假冒伪劣、老赖拖欠债务、学术不端、明星流量造假等失信行为无不告诉我们,诚信缺失的“痛点”不可忽视。如何扭转“失信得利,守信吃亏”的被动局面?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各级政府的“精雕细琢”。此前,一些地方在加大失信曝光和失信惩戒力度方面进行了尝试,比如限制严重失信人乘坐飞机火车、禁止失信开发建设单位招投标、骗提公积金者5年内禁止贷款等等,以“惩戒”的方式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可以让失信行为得到纠正。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失信得利,守信吃亏”,正反两方面的措施都必不可少。如果诚实守信的人总会被奖励,大家自然愿意守信。因此,让更多人崇尚诚信,除了对失信者进行事后惩戒之外,在社会上大力激励守信者同样重要。

济南在广大市民中推行个人诚信积分,并明确积分可享受多项“信用惠民”激励,就是为推进城市个人诚信建设、打造信用城市,确立了一个科学的、适用范围广的载体,积分越高,说明此人的信用表现越好,在济南所能享受的便利和服务就越多。这样一来,守信者不但能赢得社会赞誉,同时也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守信变得有价、有用、有感,意味着诚信不再只停留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层面,而成为每个人的“可变现资产”。守信者处处受益,不仅能提升守信者的价值感和认同感,也可以提高诚实守信这一美好品德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本次个人诚信积分管理办法也搭上了大数据的“快车”,而正是有赖于信用数据的有效整合,才能精准刻画市民个人的信用状况,从而实现动态管理,避免失信者浑水摸鱼、沐猴而冠。信用好的人时时处处感受到信用的真正价值,也会带动更多的人珍视信用,形成良性循环。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推行个人诚信积分让诚信“可变现”,不仅是让信用彰显价值,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当然,要想让个人诚信积分持续发挥作用,成为“信用济南”的品牌,还需要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一步拓展生活场景应用,坚持“让诚实守信者享受更多便利”的原则,不断完善制度设计。

品廉政文化,承先贤遗德——观《爱廉说》有感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这是我在看完《爱廉说》这部影片过后,最为百端交集的八个字。在这部大众并不熟悉的影片中,讲述了理学鼻祖周敦颐在北宋年间,于汝城亲尝百草治愈瘟疫、开办学堂为民请命、虔州治理干旱、端州巧破端砚案的故事。在影片中强调突出了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形象,这一千古名句也道出周敦颐自己内心所追求的莲花般清高的气节品质,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敦颐曾写下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觉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一诗,表明自己坚持原则,并不希望受到乡亲们大张旗地张罗祝贺,一不想让乡人麻烦受累,二不想有人借此请托、徇私枉公。这样冷静而又绝情的处理方式着实让人敬佩。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正是这种“绝情”,奠定了周敦颐的高风亮节,为民服务,不徇私情,不贪图名利的政治觉悟。

在影片中,百姓家着火,周敦颐奋不顾身直接冲进去,最后昏倒被家仆背着出来,昏迷了一天一夜,郎中给看了病说皮肉只是轻伤并无大碍,长期吃不饱饭导致身体底子薄弱、积劳成疾,这才是周敦颐昏倒的真正缘由,言毕,在场的其他人都大受感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与周敦颐如出一辙。作为一个地方小官,廉洁如此,也是极为罕见。为周敦颐做墓志铭的潘兴嗣曾评价“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不乱花钱,不摆排场,把俸禄大部分分给宗族中困难之人,留下一点招待朋友和宾客。亦如贾谊所言“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巧,窃所耻也。且患世之多巧也,喜而赋。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素来惜墨的周敦颐以此《拙赋》对人为子拙的,坚决地表明自己以巧为耻,以拙为荣的态度。罔枉枘以凿,罔破圆为觚,如果当官从政都能“守拙”而不是取巧,那官场必将风清气正、让百姓可安。倦鸟归林,鱼翔潜底,落叶归根,影中的周敦颐在暮年辞官归隐,至逝世之前也还是过着物质清贫但精神富有的生活。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廉政文化如同滔滔江水,已深深地融入了为官之道法中去。先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高风亮节,再有白居易“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的从仕原则,更有包拯“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守正之心。究其根本,无非是“廉”“清”二字,施政之本在于廉自身,人心之清明才是关键。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时代赋予了廉清二字不同的意义。以周敦颐为例,首先,我无比赞赏和肯定周敦颐对百姓的无私奉献,廉清二字当之无愧。但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周敦颐关爱百姓民众,却不够关爱自己和家人——自己无法食饱缺乏营养故昏迷倒下也抓不起好药医治、为了接济亲戚还需要自己夫人偷偷托人把首饰当掉才能拿出银钱来等事件可以看出,周敦颐在特定时期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都需要靠人接济来解决问题,这的确让人扼腕叹息。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百姓在清官的身上寄托了太多长治久安、公平公正的美好理想,除去对清官的崇拜和神化,清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人治社会的独特文化产物,如果说社会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需要这样少数过分牺牲自己基本权益的群体来维持,一旦形成对于清官过度依赖的舆论甚至道德洁癖,那么对清官的崇拜最终将成为对清官的捧杀。清正廉洁的政治局面需要依靠制度去实现和保障,而不能寄托于个别清官,社会的进步需要由“人治”走向“法治”,历史也告诉我们,道德的约束,永远不能代替法治的约束。

如今的廉政思想与“清官文化”大有不同,我们在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相应做出新的思想行为的转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梦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而廉政文化建设也不再局限于打击反腐官政,它开始成为一种社会价值观,甚至成为了大多数公民的道德建设的新标杆。这意味着廉政不仅仅运用于为官之道,而且要从“小”从“众”的教育抓起。

由此,在学生时代进行有效的廉洁教育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将可能在国家、社会的各个岗位挑起大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其位,就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担起应负的责任,这种觉悟应该融贯在大学生今后所行的每一步。知识固然重要,但品质更可贵。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社会需要人才,社会的进步需要敢于、愿于奉献的人,需要那些从社会上索取,又给予社会东西的人。故高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使其在踏入社会之前,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等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有利于弘扬新风正气,让清正廉洁真正走入大学生的内心并落地生根。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一代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相关事迹,并以此作为准则、勉励自身,以此来达到实际的思想建设效果。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障碍诱惑其实是自己,最难克制的敌人也是自己。要处理好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就要常修诚信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底线。

无疑,我们这个时代是不缺机会的。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的选择,是遵从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困难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宁静的心安,每个人的选择可能都会有所不同。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屈原写下“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表明自己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也不愿圆滑求全,像脂肪如熟皮一样,谄媚阿谀。更有黄宗羲的“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来表达自己克己复礼的态度。

先人处境如此困难尚有此觉悟,更何况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呢?

欲为君子,即使在物欲横流、时弊滋生的社会环境里,仍要保持真善美的高贵品质,不与假恶丑同流合污。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仍要保持原则,不至于滑向腐败。

四月的天空如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又如何起头?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明乎此,力行之,必将臻之于大境界。

何乐而不为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2019(3)级幼管一班 张育诚)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