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12:15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思想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思想主题。思考自己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话题,以及自己在这方面的观点和见解。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思想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主题,正文部分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3. 论证有力: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要有充分的论据来支持。可以从实际事例、统计数据、名人名言等多方面进行论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尽量用规范的书面语。同时,注意用词的恰当性和生动性,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5. 观点独特: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尽量做到独特。不要人云亦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
6. 逻辑严谨:文章的论述要符合逻辑,观点之间要有明确的联系。避免出现前后矛盾、跳跃性思维等问题。
7. 避免偏激: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过于偏激,以免引起争议。
8. 适当引用: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权威资料、名人名言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适度,
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赵汀阳先生的自选集。很赞同他的许多观点。比如他说,很多人认为学习到知识就会充实,就会提升,但事实是有些知识不仅没有做到这些,还让我们变得麻木和低级。因为这些所谓的知识没有思想性,丧失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深远思考。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智慧更加理性。但是如何做到有智慧,有思想,我们又总是走错路。赵教授认为所谓智慧是通过思想的力量去引导人们去思考,而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直接供应答案,这种预设好的答案取消了人们思考的空间,即知识像流水线产品一样被制造出来,人们的大脑在它们面前,变成了一种屈从物,一种附属品。
现代社会的娱乐太碎片化,人们在它面前,根本无暇思考,也不需要思考。因为现代的娱乐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你只需要像一个傻子一样,去看去听就好了。在这样的娱乐环境中,人根本不可能保有独立而向上的精神生活。
在事实的基础上建构价值,发展思想,是认识和观念形成的起点,而现实的问题在于,我们经常忽略事实,罔顾事实与真相,我们用自以为对的个人经验替代事实,之后建立起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小我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放弃了事实,远离了真理,从长远看,并不适合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是不分领域,不分科目,不分立场和特权阶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都可以对自我和人生进行属于自己的反思和理解。但思想要与生活问题人生问题联系在一起,否则会造成空洞和无根。的确如此,思想需要借助对话获得绽放,而思想对话的前提是自由和平等。
做人得有思想。思想的实质不要简单只是解决问题,要学会去找问题,也就是界定问题,要做鉴别;然后要对鉴别后的信息做特定的转化,这称之为知识的形成;有了知识形成,就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有了知识方法论,就不担心了,因为可以去解决一个未知的问题。
只有在知识体系之上,才可以构建思想体系。思想体系,同样是金字塔形式演变而成,分为若干级别。譬如,第一级,念头、想法;第二级,概念、定理;第三级,方案、计划;第四级,系统、组织;第五级,理论、学说;第六级,各种主义;第七级,文化;第八级,文明;第九级,哲学宗教等。《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就是这种层层递进的思维架构。
当然,搭建知识体系、思维架构的目的,还是为了使用,以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在搭建的过程中,从生搬硬套到融会贯通,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宜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因为这个过程,更多的强调的是内功的养成,是个循序渐进、积沙成塔的过程。
作者:史振平(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当前,在全国上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大背景下,每名承担立德树人神圣职责的教师都应用教育家精神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努力做一名教育家型教师。那么,教育家型教师的灵魂和精髓是什么呢?
笔者以为,是思想。当然,这里的“思想”,我们泛指正确的思想。
什么是思想呢?通俗地讲,思想即理性思考后的想法、观点、主张。帕斯卡尔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考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思想”并不只有名师、大家、伟人、哲人才会有,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思想。已故情境教育的创世人李吉林先生说过:“我觉得,即便是小学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当然,思想需要在长期的实践磨砺和读书感悟中慢慢涵养,逐步生成,不断完善。
教育家型教师应怎样涵养生成自己的思想?
一要在躬耕实践中涵养孕育。教育家都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的思想也是在实践中、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慢慢萌发、逐步形成的。实践是思想产生的土壤。没有实践的长期滋养、孕育,思想是不会产生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实践、倾情实践,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慢慢产生思想,不断完善提升。立志成为教育家的教师是不能离开教育教学实践的,离开了实践,思想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洛夫中学躬耕一生,才成为影响全球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立晓庄师范并长期实践,才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九十多岁了依然进课堂听课学习,才成为令人钦佩的“人民教育家”。这都说明,教育家及其思想的产生,是万万离不开实践这片丰厚的土壤的。
二要在理论修养中涵养提升。思想是需要有一定高度、深度的,没有高度、深度,便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那么,这高度、深度从哪里来?从理论学习中来。教师要系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思想观点,在持续不断的理论学习中涵养思想。有的教师可能会说,我教好我的课就行,理论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认知,因为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也离不开实践,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实践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会更加精彩,没有无实践的理论,也没有无理论的实践,理论加实践,才共同构成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要在读书学习中涵养拓宽。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教师要成长,这条路必须要走,绕不过去。而教师认知的储备,视野的拓宽,思想的磨砺,也必须在读书学习中去完成。各行各业,所有成就卓越者,都得益于读书,离不开读书。华为之所以在高科技领域令欧美恐惧,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其创始人任正非和他的读书学习。任正非出发的标配是一个人、一个拉杆箱、一本书,飞机飞行两三个小时,他便读完了一本书。叶圣陶先生自幼听书、读书,还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读书法”。像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以及当下所有名师、名校长、名专家,无不是在读书学习中不断成长成功的。所以,教师应坚持读书,终身学习,在读书学习中不断开阔视野,涵养思想。
四要在深度思考中涵养培育。思考对人成长乃至整个人生具有无比巨大的作用。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说:“教师是反思性实践家”。思考是思想产生、形成的必然途径。思想、理念产生的过程,都是长期实践后深度思考、痛苦扬弃的过程。一个人不思考,便没有深度,说话做事流于肤浅;便不能发现问题,而没有问题的发展只能在原点打转。只有善于思考且作深度思考的人,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进。
教育名家都是善于思考且作深度思考的人。李希贵在担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时,倡导机关人员每日深度思考一小时。魏书生提出校长要广思、要能思、要细思、要三思、要反思。数学名师吴非强调,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因此,教师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尤其是要学会归纳性思考、演绎性思考、批判性思考、反思性思考、系统性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认知,探究规律,涵养思想。
五要在专业写作中涵养凝练。目前存在一个现象:很多教师教学成绩非常突出,但专业成果很少,所以难以向更高层次进阶。教师缺乏写作能力会制约专业发展与成长。写作是校长、教师成名成家绕不过去的坎,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教师,必须认真修炼提升语言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教育名师、名家大都著作等身,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撰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等专著多部,他的作品和他本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师;魏书生先后出版了《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等著作20多部。此类案例,举不胜举。
文章、著作与思想存在什么关系呢?文章、著作一般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体系或思想引领下的经验与方法体系。可以说,文章、著作是作者思想的集成,是“看得见的思想”。而只有在专业写作中,教师才能不断梳理、提炼自己的思想、经验,是思想经验不断成熟、完善、提升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学会写作、坚持写作,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方面写起,在写作中凝练、升华思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来源: 教育家杂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