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汪曾祺的小说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8 18:42

精心挑选《汪曾祺的小说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汪曾祺小说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作者背景": - 研究汪曾祺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文学成就,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创作意图和风格。
2. "选择合适的小说": -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体验,选择一篇或几篇汪曾祺的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
3. "明确读后感的目的": - 是为了评价小说的艺术价值,还是为了探讨小说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4.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汪曾祺及其作品,引出所读小说。 - 主体:分点阐述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包括人物性格、命运等。 - 情节结构:探讨小说的情节安排,如何推动故事发展。 - 主题思想:挖掘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如人性、爱情、社会现实等。 - 文学手法: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读后感的主要观点。
5. "注意以下几点": - "客观评价":在评价小说时,要尽量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 - "具体分析":在阐述观点时,要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避免空洞的

淡而有味——读《汪曾祺散文选》有感

读书札记

林振宇

读《汪曾祺散文选》,就像品一杯清明透亮的茶,淡而有味,唇齿留香。

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这套《汪曾祺散文选》共分四册《自得其乐》《随遇而安》《泡茶馆》《鱼我所欲也》,精选了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创作的散文,细细品之,别有一番滋味。

汪曾祺的文字里散发着“烟火味”。在他的笔下,没有所谓的重大题材,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就写他熟悉的日常生活,这当然离不开老百姓平常过日子每天都要接触的饮食。他不爱逛商店,却喜欢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瞧瞧人挨着人,挺热闹的,也是一种生活乐趣。汪曾祺对吃食很有研究,又很会做菜,在朋友圈中是出了名的好厨子,就是一个白蘑,他都能做出一碗鲜汤。拌荠菜干丝、烧小萝卜、回锅油条、炒青苞谷,是他最拿手的家常菜。但凡品尝过他做的美食的人,无不对他精湛的厨艺啧啧称赞。在《鱼我所欲也》一书中,他写了一系列和吃食有关的文章,满纸尽是烟火味,很是吊人胃口。

汪曾祺的散文富有“人情味”。他虽用一支淡笔写平平常常的人和事,却是活生生的,可亲可感,这些人和事好像就出现在我们身边。如他写的《我的祖父祖母》《大莲姐姐》《多年父子成兄弟》等散文,就像隔壁邻居老大爷在和我们拉家常,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模样。再听他讲《人间草木》《紫薇》等和花木有关的事儿,更觉得汪曾祺是一个很有趣的老头。他对草木体察入微、描写细腻、用情真挚,字里行间流淌着作家本有的淳朴之性情,他对草木如此,对人亦如此。

此外,他的散文蕴含“哲理味”。《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收录了他写自己的一些文章,从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汪曾祺出生在一个旧式的地主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朝末的“拔贡”,父亲是位画家,多才多艺,生母也出身当地大族人家,嫁到杨家后还坚持写大字,过着闺秀式的生活。所以汪曾祺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并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如愿地考上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毕业后,他教过书,当过一个女子中学的副教导主任,后来回到北京从事文艺刊物的编辑工作。原本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下去,可是不幸总是突如其来,他被人莫名其妙地“暗算”,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下放到长城外面的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去“锻炼”,整天和农业工人一起干活,起猪圈、刨冰粪、扛麻袋……或许是经历这次遭遇和打击,彻底改变了他对人生世相的看法,凡事他都能看得开,从来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对这个世界有一颗童心。曾有人问他:“这些年您是怎么过来的?”“他们大概觉得我的精神状态不错,有些奇怪,想了解我是凭仗什么力量支持过来的。”汪曾祺:“随遇而安。”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中体味出一种朴素的生活哲理: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凡事都要看开些,人不管走到哪一步,都要淡然处之,并能在凡世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淡泊世事,通透人生,活出本性,这就是我眼中的汪曾祺。

人间有草木,澄澈见本心—读汪曾祺《人间草木》有感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大概是对汪曾祺先生最为准确的评价了。“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多么温柔的一句话。

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这便是《人间草木》的真谛了。这本书是他对人间烟火的寄托。

但今天我想说的,无关烟火,无关风物,仅仅是汪曾祺先生。

故乡的河流始终在他心间流淌,先生的文也总是有着河流的影子,如此温润自然,如此淳朴自在。

先生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雨,却能随遇而安,他的文字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慢与闲,他身上有着文人雅士失落已久的诗意的生活情趣,对生活充满期许,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淡功利,少俗虑。他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如此诗意、如此通透地活着。

“草木之心”,是他诗人的气质,是画中的生活,是真情挚意。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含蓄,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高洁,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缱绻,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雅,是汪曾祺先生的草木人生。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汪曾祺先生的话为结尾:“你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